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643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在其外壳的周壁上形成沿着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嵌合面。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连接器为众所皆知。
专利文献1公开了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以及与该连接器嵌合的附电缆连接器。基板侧连接器的外壳大致呈长方体外形,用来承受对方连接器、即附电缆连接器的凹部朝上方开口,该凹部是在一个侧壁上于该凹部的整个深度范围朝侧方开放。附电缆连接器以朝侧方延伸出来的方式连接着电缆,在由上方嵌合到基板侧连接器时,电缆由位于上述凹部侧方的开口部分延伸出来。
上述附电缆连接器,由于基板侧连接器的一个侧壁朝侧方大幅度地开放,所以受到由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的凹部的剩余三个侧壁内面形成的嵌合面引导。这三个嵌合面处于相同高度范围,附电缆连接器在这三个嵌合面之间分别同时开始嵌合和完成嵌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150号公报一般要求连接器的嵌合面在嵌合方向上长。特别是在附电缆连接器的电缆朝侧方延伸出来的场合,如上所述,为了使电缆延伸,外壳的周壁的一部分开放,因此会相应地使嵌合面变小。因此希望增大嵌合长度以充分确保嵌合面。面对这种情况,专利文献1的三个嵌合面均在嵌合方向处于相同范围,所以在各嵌合面同时开始嵌合并完成嵌合。即,若要缩小连接器在嵌合方向的尺寸,就要缩小嵌合长度,而若要确保充分的嵌合长度,则要增大嵌合方向的尺寸。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在缩小嵌合方向尺寸的同时获得充分的嵌合长度。
本发明涉及相互嵌合的一方连接器与另一方连接器。
<一方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方连接器在外壳的周壁的外面形成沿着与对方连接器、即另一方连接器的嵌合的方向延伸的嵌合面。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上,电缆沿着与上述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出来,外壳具有前面突出部,该前面突出部是将在嵌合方向前端形成与该嵌合方向垂直的面的前面的一部分朝该嵌合方向突出后形成,该前面突出部可嵌合到对方连接器上对应的没入部。
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上,前面突出部与其它嵌合面一同进行嵌合引导。即,前面突出部使嵌合长度增大。该前面突出部设于连接器外壳的前面的有限的一部分,所以即使设置于对方连接器的底壁厚度之内,也不会对外壳底壁的强度造成影响。因此,当作为附电缆连接器而与对方连接器嵌合之际,能够确保充分的嵌合面。
在本发明中,前面突出部最好是在外壳的前面位于多个角落部。通过配设于角落部,能够增大前面突出部相互间的距离,可有效地防止连接器嵌合时的倾斜嵌合。
又,在于本发明中,最好周壁具有在该周壁的一部分从周壁外面朝着与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周面突出部,该周面突出部可与形成于对方连接器的周壁一部分的嵌合空间嵌合。如此,通过在连接器的壁厚尺寸内设置周面突出部,可在不增大连接器横向尺寸的前提下确保更大的嵌合面,且与上述前面突出部配合而嵌合长度变长。此周面突出部可设置于外壳的互为相对的2个侧壁面上。此时,周面突出部最好是在各侧壁面上设在沿该侧壁面的宽度方向分开的两个位置上。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嵌合时的倾斜嵌合。
在本发明中,周面突出部可作为在一方的侧壁面上使电缆朝周面突出部的突出方向延伸出来的电缆伸出部形成。具有嵌合引导与支承电缆这两个功能。
采用本发明,在外壳的互为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各具有两个周面突出部,在嵌合方向看的形状大致呈H字形。
<另一方连接器>
供上述一方连接器嵌合的本发明的另一方连接器,在外壳的周壁的内面上形成沿与对方连接器、即上述一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嵌合面。
在本发明的该连接器上,在侧壁面上形成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缺口部,以容许沿着与上述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出来的对方连接器的电缆伸出,外壳上的接受对方连接器用的凹部的底面一部分沿嵌合方向没入,形成没入部,设置于对方连接器的前面一部分的对应的前面突出部可嵌合到该没入部。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在没入部与其它嵌合面一同对对方连接器的前面突出部进行嵌合引导。与上述一方连接器同样,上述结构使嵌合长度变长,并且因没入部仅形成于凹部底面的有限的一部分,所以不会使底壁的强度降低,可利用底壁的厚度形成,因此不会使连接器的高度变大。
在本发明中,没入部最好在凹部的底面位于多个角落部。通过配设于角落部,可使上述没入部相互间的距离变大,可有效地防止连接器嵌合时的倾斜嵌合。
又,在本发明中,周壁最好是在壁厚的范围内使该周壁的一部分向凹部的开口侧开口而形成嵌合空间,而形成于对方连接器的周壁外面的周面突出部可与该嵌合空间嵌合。
如此,通过在连接器的壁厚尺寸内形成嵌合空间,不会增大连接器的横向尺寸而可确保大的嵌合面,并且可与上述没入部配合而增长嵌合长度。此嵌合空间可设置于外壳的互为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此时,嵌合空间最好在各侧壁面上设于沿该侧壁面的宽度方向分离的两个位置上。由此可防止连接器嵌合时的倾斜嵌合。
在本发明中,嵌合空间在一方侧壁面上作为没入到壁厚中间位置为止的沟槽部形成,而在另一方的侧壁面上作为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缺口部形成。沟槽部与缺口部具有嵌合引导的功能,而缺口部还具有容许电缆延伸的功能。
采用本发明在外壳的互为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具有两个沟槽部与两个缺口部,在嵌合方向看的嵌合空间的轮廓大致呈H字形。
发明效果本发明如上所述,除周壁上的嵌合面外,还利用从一方连接器的前面突出的前面突出部与形成于另一方连接器的凹部底面上的没入部相互形成嵌合面,所以嵌合长度可相应增长,即使是电缆沿着与嵌合方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附电缆连接器,即使不增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尺寸,也能进行稳定的嵌合引导。并且上述前面突出部以及没入部仅需形成于一方连接器的前面以及另一方连接器的凹部底面的极有限区域,所以不会缩小另一方的底壁壁厚而导致强度变弱。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对连接器的嵌合前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连接器嵌合开始时的剖视图,(A)显示与图2对应的位置上的断面,(B)显示与图3对应的位置上的断面。
图5是连接器嵌合途中时的剖视图,(A)显示与图2对应的位置上的断面,(B)显示与图3对应的位置上的断面。
图6是连接器嵌合结束时的剖视图,(A)显示与图2对应的位置上的断面,(B)显示与图3对应的位置上的断面。
符号说明8、9…周面突出部10…(一方)连接器11…外壳11A、11B…侧壁面17…前面突出部 30…(另一方)连接器33~36…周壁(侧壁部)33D…嵌合空间(沟槽部)36B…嵌合空间(缺口部) 43…没入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对连接器的嵌合前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图3是在与两连接器嵌合前状态下的图2的断面对应的位置上的两连接器的剖视图。
一方连接器10如图1所示,在平面形状为沿端子排列方向呈细长状的矩形的互为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具有两个突出部,在嵌合方向看的形状大致呈“H”字形。即,从外壳11的周壁的外面中沿端子的排列方向延伸且互为相对的两个侧壁面11A、11B分别有间隔地设置两个周面突出部8、9。这些周面突出部8、9的从外壳11突出的突出部分可嵌合到后述的另一方连接器30的利用侧壁部的壁厚形成的嵌合空间内。互为相对的一对周面突出部8、9形成供电缆端子延伸出来的电缆延伸部,且在周面突出部8、9之间形成端子保持部。
一方连接器10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周面突出部8、9上,在向外壳11的一个侧面开口的两个孔部12中,分别插入压装在电缆C的端部上的端子13。该端子13如图3所示,压装在电缆C上,该电缆C的端部被除去预定长度的外皮C1而使芯线C2露出。该端子13具有将电缆C的外皮C1部分夹紧的第一把持部13A、与该第一把持部相邻且将上述芯线C2夹紧系紧的第二把持部13B、将该端子在上述孔部12的位置与姿势固定的脚部13C、以及与对方连接器的板状端子接触的脚状接触部13D。上述第一把持部13A与第二把持部13B均成为对于电缆的压装部,具有从收纳电缆的U字形部延伸的两个脚状部,对脚状部进行铆接加工以使之形成圆状,从而分别夹紧电缆的外皮C1以及芯线C2。上述脚部13C沿着离开外皮C1的方向延伸,其前端缘(下端缘)与外壳11的孔部12的底部接触,以保持端子13的位置与姿势的稳定。设于端子13的前端侧(右端侧)的接触部13D与上述脚部13C同样地朝下方延伸,但如图2所示,形成有中间收缩的喉部13D1,在此喉部13D1承接对方连接器的板状端子而与之弹性接触。
形成于外壳11上的孔部12如图3所示,从形成于该外壳11一个侧面的开口部12A起,直到电缆长度方向上的对面侧面为止,且在此对面侧面上形成供端子13的前端抵接的侧壁12B,以限定附电缆的端子13在此孔部12的插入深度。又,上述孔部12形成有贯通外壳11的下壁部及对面侧面的细缝12D、12E。此细缝12D、12E在图3中形成与纸面平行的平坦空间,容许后述的对方连接器的板状端子的接触部贯通。此细缝12D的下部成为便于上述接触部进入的锥形状导入部12D1。
一方连接器10如图1及图2所示,从与外壳11的形成孔部12的开口部12A的侧面垂直的侧壁面的上缘部朝下方延伸出来的一对弹性腕部14与外壳11一体设置。弹性腕部14的成为与外壳11间的连结部的基部14A比它部分薄,在该基部14A可进行弹性挠曲变形。此弹性腕部14呈随着朝前端(下端)延伸而增厚的板状,延伸至外壳11的下缘附近为止。即,此弹性腕部14在上下方向限制在外壳11的尺寸内。该弹性腕部14的下部外面形成平坦的操作部14B。
在上述弹性腕部14上,在该弹性腕部14的延伸方向上与上述操作部14B重叠的部位,与该弹性腕部14一体地设有在宽度方向两侧端面突出的板状锁定部15。上述锁定部15的向着外壳11的侧壁面的内侧面为平坦面,与此相反的外侧面形成上部及下部的两个锥形面15A、15B。两个锥形面15A、15B使上述锁定部15的厚度朝上方及下方减少。
又,在上述外壳的下面11C上,用上述周面突出部8之间的内面8’及周面突出部9、9之间的内面9’形成在图2中沿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贯通的承接凹部16。承接凹部16用于承接成为后述对方连接器的对应部的中间凸部42,为了便于承接,该承接凹部16亦具有锥形状的导入部16A。
且,上述外壳11在上述一个侧面侧的周面突出部8的下面、即连接器嵌合方向前面的一部分形成朝下方突出的前面突出部17与台阶部17’。该前面突出部17在本实施例中是靠近上述一个侧面,且在与后述的对方连接器30的周壁的厚度范围内,向下方的突出量设定为可以容纳于在对方连接器的底壁部形成的没入部的尺寸。不过,没入部亦可沿外壳11的下方贯通。
而对方连接器、即另一方连接器30则如图1所示,利用从外壳31的底壁部32的四边朝上方垂直竖立而形成周壁的侧壁部33、34、35、36,形成由上方承接上述连接器10的空间。不过,四个侧壁部33、34、35、36的上缘在内面侧形成便于承接上述一方连接器10的对应部分的锥形状导入部33A、34A、35A、36A。
上述外壳31的底壁部32是在与上述一方连接器10的细缝12D对应的范围形成上下贯通的两个沟槽32A(参照图3)。在该沟槽32A中,端子37的两个连接部37A以贯通的方式压入。端子37在图2中沿上下方向及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而在中途呈曲柄状地延伸的板状,外壳31外的下端部形成插入电路基板(未图标)的对应孔且通过焊锡等予以连接的脚状连接部37A(参照图3),上端部形成进入上述一方连接器10的端子13的喉部13D1的板状接触部37B。接触部37B如图1及图3所示,形成于与上述喉部13D1对应的右侧部位,端子13的上部的比该接触部37B更靠左方的部位被切除,形成用来承接上述一方连接器10的空间。
由图1可知,形成与上述侧壁部33垂直的面的一对侧壁部34、34’、35、35’相互面对而形成对称,承接上述连接器10的弹性腕部14的缺口开口部38、39朝上方形成。在该缺口开口部38、39的两侧缘,于侧壁部34、34’、35、35’的上部内面形成朝内侧突出的钩状卡止部40、41。此卡止部40、41位于与设置在上述连接器的弹性腕部14的两侧端面上的锁定部15对应的位置,在上部形成便于卡止动作开始的呈锥形面的导入部40A、41A。
如图1及图3所示,另一方连接器30的嵌合空间在平面形状在端子排列方互相面对的两侧面上分别具有两个沟槽部33D与两个缺口部36B,在嵌合方向看,嵌合空间的轮廓大致呈“H”形。即,在上述外壳31的侧壁部33形成两个沟槽部33D,作为供一方突出部9嵌入的嵌合空间,该一方突出部9设于与从一方连接器10延伸出来的两条电缆C对应的位置上。在此沟槽部33D中,当嵌合连接器时,上述周面突出部9的突出端部分从上方被引导嵌入。在沟槽部33D的沟槽底面形成细沟槽部33B,在将板状的上述端子37的连接部37A从上方压入上述沟槽32A时,该细沟槽部33B引导该端子37并在压入后予以支承。在此细沟槽部33B的上部也形成有便于导入端子37的锥形导入部33C。
在与上述侧壁部33相对的侧壁部36上,朝上方开口而形成两个缺口部36B,作为承接另一方周面突出部8的嵌合空间,另一方周面突出部8设置于与从一方连接器10延伸出来的两条电缆C对应的位置上。两个缺口部36B之间形成具有壁面36D的支柱36C,该支柱36C受到上述连接器10的前面突出部17及周面突出部8的内面8’所引导而由下方进入。利用台阶部17’及周面突出部8的内面8’,能够在大范围得到引导。支柱36C与上述侧壁部33用朝上方延伸的中间凸部42连结,以对外壳31予以补强。中间凸部42嵌入在上述连接器10的外壳11的下面形成的上述承接凹部16。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缺口部36B的底面形成朝下方没入的没入部43。此没入部43供上述一方连接器10的前面突出部17嵌入,因此,在侧壁部36的壁厚方向位于该壁厚的范围内,而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位于底壁部32的壁厚内。而没入部亦可贯通于外壳的下方。
如此构成的一方连接器10与另一方连接器30按以下要领相互电性连接。
将压装于电缆C上的端子13插入一方连接器10的孔部12(参照图2、3)。
将如此获得的附电缆的一方连接器10与另一方连接器30嵌合。当嵌合开始时,如图4(A)(B)、特别是图4(B)所示,一方连接器10的周面突出部8向另一方连接器30的缺口部36B嵌入,周面突出部9向沟槽部33D嵌入。另一方连接器30的中间凸部42进入一方连接器10的承接凹部16。
一旦上述周面突出部8、9的嵌入接近终点,如图5(A)(B)、特别是图5(B)所示,一方连接器10的前面突出部17开始嵌入另一方连接器30的没入部43。
这样一来,前面突出部17便与周面突出部8、9同时结束嵌合。
由于是在周面突出部8、9即将结束嵌合时再开始从一方连接器10的前面突出的前面突出部17的嵌合,因此嵌合方向的嵌合长度增长,连接器10对于连接器30的姿势稳定,特别是不会有在嵌合方向的围绕轴线的旋转或相对此轴线的倾斜,能够进行圆滑的嵌合。又,由于一方连接器10的前面突出部17和周面突出部8、9是利用对方连接器、即另一方连接器30的周壁及底壁的厚度而被嵌合,所以不会造成连接器大型化。
这样,当一方连接器10对另一方连接器30的嵌入结束时,另一方连接器30的端子37的接触部37B即进入上述连接器10的端子13的接触部13D的喉部13D1,使得两连接器的端子13、37相互电性连接。
一旦上述两连接器10、30嵌合,一方连接器10的电缆C就从另一方连接器30的外壳的缺口部36B朝外侧延伸出来,且一方连接器10的弹性腕部14进入另一方连接器30的缺口开口部38、39。
上述弹性腕部14在锁定部15的下侧锥形面15A承接来自另一方连接器30的卡止部4的按压力而朝内侧弹性变形,使得连接器的嵌入得以进行。当此嵌入进一步进行时,卡止部40便与上侧的锥形面15B抵接。此锥形面15B与上述锥形面15A相对于垂直面而呈相反倾斜,对于锥形面15B施加的来自卡止部40的按压力产生朝下的力、即促使连接器嵌合的方向的力。因此,连接器的嵌合容易进行。
一旦连接器的嵌入进行到上述锁定部15超过卡止部40的位置,上述弹性腕部14便由弹性挠曲变形状态释放出来而返回自由状态的原来形状,上述卡止部40与至锁定部15的上端面卡止而防止连接器脱落,也就是进行了锁定。
当将上述一方连接器10由另一方连接器30拔出时,使用者用手指对该操作部14B施加按压力,以通过这些操作部14B来夹持两个弹性腕部14。弹性腕部14朝解除锁定的方向作弹性挠曲变形,当其移位量相等于锁定用移位量、即相等于锁定部15的厚度时即可拔出。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在外壳的周壁的外面形成沿着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嵌合面,其特征在于,电缆沿着与上述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出来,外壳具有前面突出部,该前面突出部是将在嵌合方向前端形成与该嵌合方向垂直的面的前面的一部分朝该嵌合方向突出后形成,该前面突出部可嵌合到对方连接器上对应的没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面突出部在外壳的前面设置于多个角落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周壁具有在该周壁的一部分从周壁外面朝着与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周面突出部,该周面突出部可与形成于对方连接器的周壁一部分的嵌合空间嵌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周面突出部设置于外壳的互为相对的2个侧壁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周面突出部在各侧壁面上设在沿该侧壁面的宽度方向分开的两个位置上。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周面突出部作为在一方的侧壁面上使电缆朝周面突出部的突出方向延伸出来的电缆伸出部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互为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各具有两个周面突出部,在嵌合方向看,大致呈H字形状。
8.一种电连接器,在外壳的周壁的内面上形成沿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嵌合面,其特征在于,在侧壁面上形成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缺口部,以容许沿着与上述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出来的对方连接器的电缆伸出,外壳上的接受对方连接器用的凹部的底面一部分沿嵌合方向没入而形成没入部,设置于对方连接器的前面一部分的对应的前面突出部可嵌合到该没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没入部在凹部的底面位于多个角落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周壁在壁厚的范围内使该周壁的一部分向凹部的开口侧开口而形成嵌合空间,而形成于对方连接器的周壁外面上的周面突出部可与该嵌合空间嵌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嵌合空间设置于外壳的互为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嵌合空间在各侧壁面上设于沿该侧壁面的宽度方向分离的两个位置上。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嵌合空间在一方侧壁面上作为没入到壁厚中间位置为止的沟槽部形成,而在另一方的侧壁面上作为沿壁厚方向贯通的缺口部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互为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具有两个沟槽部与两个缺口部,在嵌合方向看的嵌合空间的轮廓大致呈H字形。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10),在外壳的周壁的外面形成沿着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方向延伸的嵌合面,电缆(C)沿着与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出来,外壳(11)具有前面突出部(17),该前面突出部是将在嵌合方向前端形成与该嵌合方向垂直的面的前面的一部分朝该嵌合方向突出后形成,该前面突出部(17)可嵌合到对方连接器(30)上对应的没入部(43)。本发明的连接器可在避免大型化的前提下增加嵌合长度,能稳定地嵌合。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976131SQ20061010573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
发明者伝法谷郁夫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