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141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器普遍地用在电子产品,如手机、计算机、MP3等的 内部或周边,用于转接信号或电源。如图1所示,目前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本体10、内壳12、底座14、外壳16、底 壳18及用于导通所述内壳12和外壳16的导电弹片19,所述端子本体10嵌置有多个导电 端子20,所述内壳12包夹所述端子本体10,所述底座14包裹所述内壳12,所述外壳16包 夹所述底座14,所述底壳18夹扣在所述外壳16的外围。所述导电弹片19通常是通过组装 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绝缘的底座14上,以实现导通所述内壳12和外壳16的目的。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导电弹片19需要另外开设一套模具。这样,在整个电连接 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开设所述内壳12、外壳16以及导电弹片19三套模具,增加了模具成 本。另外,由于上述电连接器通过单独的零件(导电弹片19)来导通所述内壳12和外壳 16,增加了零件成本以及组装成本,还增大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阻抗。再者,所述导电弹 片19通过组装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底座14上,在使用电连接器时,所述导电弹片19 容易脱落或变形,因而增大了所述电连接器断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 能降低所述电连接器发生断路的风险,同时还降低了模具成本、零件成本以及组装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本体、内壳、底座、外壳、 底壳及用于导通所述内壳和外壳的导电弹片,所述端子本体嵌置有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内 壳包夹所述端子本体,所述底座包裹所述内壳,所述外壳包夹所述底座,所述底壳夹扣在所 述外壳的外围,所述导电弹片直接从所述外壳或内壳弯折延伸而出,与所述外壳或内壳是 一体式结构。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毋须使用单独的零件去导通所述内壳和外壳,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阻抗,使得所述导电弹片不易脱落或变形,从而降低了所述电连 接器发生断路的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于导通所述内壳和外壳的导电弹片直 接从所述外壳或内壳弯折延伸而出,与所述内壳或外壳是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减少一套 模具的开设,降低了模具成本,同时还降低了零件成本以及组装成本。

图1为现有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内外壳导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本体的分解图。图6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内外壳导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背景技术)端子本体10 内壳12底座14 外壳16底壳18 导电弹片 19导电端子20(本实用新型)端子本体30 第一本体 301第二本体302 扣钩301a内壳32 卡槽321第一扣孔 322 搭接片 323底座34 第一凸起 341通孔342 外壳 36基板361 侧板 362第一凹陷部 363 第二扣孔 364第三扣孔 365 导电弹片366底壳38 第二凸起 381第二凹陷部382 导电端子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3-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本体30、内壳32、底座34、外壳36、底 壳38以及导电弹片366。所述端子本体30嵌置有多个导电端子40,所述内壳32包夹所述 端子本体30,所述底座34包裹所述内壳32,所述外壳36包夹所述底座34,所述底壳38夹 扣在所述外壳36的外围,所述导电弹片366直接从所述外壳36弯折延伸而出,与所述外壳 36是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端子本体30包括第一本体301和第二本体302,所述第 一本体301和第二本体302分别嵌置有多个导电端子40。另外,所述第一本体301和第二 本体30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凸起和扣孔(图未示)并通过所述凸起和扣孔扣接在一起,并 将所述导电端子40夹在所述第一本体301和第二本体302之间。所述第一本体301和第 二本体302的另一侧均设有扣钩301a(图未示出所述本体302的另一侧的扣钩301a)。参考图4,所述内壳32上设有卡槽321、第一扣孔322和搭接片323,所述搭接片 323向外伸出并设于所述内壳32的两相对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内壳32的一端,所述第一扣 孔322设于所述搭接片323所在的两相对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内壳32的另一端,所述卡槽 321设于所述搭接片323所在的内壳32的一端。所述第一扣孔322与所述第一本体301和第二本体302 —侧的扣钩301a扣合在一起,使得所述内壳32包夹所述端子本体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时,向外伸出的所述搭接片323可以与对接插头导通,并且可以 增加对插力量,防止了在使用时所述电连接器的脱落。所述底座34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相对的两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341,相对的另 外两外侧壁上设有通孔342,内侧设有与所述内壳32的卡槽321相对应的凸起(图未示)。 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内壳32的卡槽321以达到所述底座34包裹所述内壳32的目的。如图3及图6所示,所述外壳36包括基板361、所述基板361相对的两侧缘分别弯 折延伸有一侧板362、设于基板361上的第一凹陷部363、设于两侧板362上的第二扣孔364 和第三扣孔365、以及设于所述侧板362的内侧的向内弯折并抵触所述内壳32的导电弹片 366。所述导电弹片366与所述外壳38是一体式结构,是通过一套模具一起冲压而成的,所 述导电弹片366用于导通所述电连接器的内壳32和外壳36。所述第一凹陷部363与所述 底座34的通孔342相对应,所述第二扣孔364与所述底座34的第一凸起341相对应并相 互扣合,以达到所述外壳36包夹所述底座34的目的。所述底壳38包括第二凸起381和第二凹陷部382,所述第二凸起381对应且扣合 所述外壳36的侧板362上的第三扣孔365以夹扣在所述外壳36的外围。所述第二凹陷部 382对应所述底座34上的通孔342,且所述底壳38是塑料材质制成的。所述底壳38的凹 陷部382与所述底座34的通孔342对应的设计,可以增加所述电连接器的插拔力量,同时 所述底壳38的塑料材质可以有效防止信号泄露。可理解地,所述内壳32的外侧设有向外弯折并抵触所述外壳36的弹片。所述弹 片与所述内壳32是一体式结构,采用一套模具一起冲压制成。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毋须使用单独的零件去导通所述内壳32和外壳 36,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阻抗,使得所述导电弹片366不易脱落或变形,从而降低了 所述电连接器发生断路的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用于导通所述内壳32和 外壳36的导电弹片366直接从所述外壳36或内壳32弯折延伸而出,与所述内壳32或外壳 36是一体式结构,这样可以减少一套模具的开设,降低了模具成本,同时还降低了零件成本 以及组装成本。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本体、内壳、底座、外壳、底壳及用于导通所述内壳和外壳的导电弹片,所述端子本体嵌置有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内壳包夹所述端子本体,所述底座包裹所述内壳,所述外壳包夹所述底座,所述底壳夹扣在所述外壳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直接从所述外壳或内壳弯折延伸而出,与所述外壳或内壳是一体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相对 的两侧缘分别弯折延伸有一侧板,所述导电弹片从所述侧板的内侧向内弯折并抵触所述内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从所述内壳向外弯折并 抵触所述外壳的弹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是绝缘底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 体,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扣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本体、内壳、底座、外壳、底壳及用于导通所述内壳和外壳的导电弹片,所述端子本体嵌置有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内壳包夹所述端子本体,所述底座包裹所述内壳,所述外壳包夹所述底座,所述底壳夹扣在所述外壳的外围,所述导电弹片直接从所述外壳或内壳弯折延伸而出,与所述外壳或内壳是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毋须使用单独的零件去导通所述内壳和外壳,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接触阻抗,使得所述导电弹片不易脱落或变形,从而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断路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降低了模具成本,同时还降低了零件成本以及组装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1570596SQ20092027365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林国钦, 竺峰, 陈锋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