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抗压隔离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8569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耐磨抗压隔离电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抗压隔离电缆。



背景技术:

耐火电缆是指在火源燃烧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时间安全运行的电缆,国家标准GB/T12666.6 将耐火试验分为A、B 两种级别,A 级火源温度950 ~ 1000℃,B 级火源温度750 ~ 800℃,持续供火时间90min,整个试验期间,试样应承受产品规定的额定电压值,并保持线路的畅通。目前,耐火电缆国内外采用的大多是氧化镁矿物绝缘耐火电缆和云母带绕包耐火电缆。氧化镁矿物绝缘耐火电缆的结构是以电工紫铜棒作为导体,以无缝铜管作为护套,护套里填充无机矿物质氧化镁粉作为绝缘而制成。虽然受到了良好的好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更好的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作出合理性的针对措施,导致使用性能上还是有所欠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拖动时表面受到磨损的问题,减少了更换的频率的耐磨抗压隔离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耐磨抗压隔离电缆,包括外护套,外护套表面沿环形方向分布有数个抗压体,抗压体一体连接在外护套上,其外侧包覆有耐磨材料结构层,耐磨材料结构层固定在抗压体上,外护套内设有总金属屏蔽层,总金属屏蔽层密封连接在外护套上,其内设有耐火隔离套,耐火隔离套固定在总金属屏蔽层上,其与总金属屏蔽层之间设有阻燃填充物,阻燃填充物固定在总金属屏蔽层与耐火隔离套上,耐火隔离套内设有导体,导体与耐火隔离套之间采用固定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耐磨材料结构层厚度小于外护套厚度。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外护套内壁上设有防水棉材质层,防水棉材质层固定在外护套上。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阻燃填充物呈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耐火隔离套厚度至少为五毫米。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导体采用铜包铝导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耐磨抗压隔离电缆能有效避免拖动时表面受到磨损的问题,减少了更换的频率,且具有抗压的作用,能承受一定的重力,减少了电缆因挤压变形的情况发生,同时兼具屏蔽及阻燃的作用,使用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耐磨材料结构层;2.外护套;3.抗压体;4.总金属屏蔽层;5.阻燃填充物;6.耐火隔离套;7.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耐磨抗压隔离电缆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外护套2,外护套2表面沿环形方向分布有数个抗压体3,抗压体3一体连接在外护套2上,其外侧包覆有耐磨材料结构层1,耐磨材料结构层1固定在抗压体3上,外护套2内设有总金属屏蔽层4,总金属屏蔽层4密封连接在外护套2上,其内设有耐火隔离套6,耐火隔离套6固定在总金属屏蔽层4上,其与总金属屏蔽层4之间设有阻燃填充物5,阻燃填充物5固定在总金属屏蔽层4与耐火隔离套6上,耐火隔离套6内设有导体7,导体7与耐火隔离套6之间采用固定方式连接。

所述耐磨材料结构层1厚度小于外护套2厚度。能起到良好的耐磨作用,且不影响防护性。

所述外护套2内壁上设有防水棉材质层,防水棉材质层固定在外护套2上。具有一定的防水性,避免水流渗入内部。

所述阻燃填充物5呈圆形结构。方便置于线缆内。

所述耐火隔离套6厚度至少为五毫米。耐火性能更强。

所述导体7采用铜包铝导体结构。传输率高,不易受损。

本发明的耐磨抗压隔离电缆能有效避免拖动时表面受到磨损的问题,减少了更换的频率,且具有抗压的作用,能承受一定的重力,减少了电缆因挤压变形的情况发生,同时兼具屏蔽及阻燃的作用,使用安全系数更高。外护套2表面沿环形方向分布有数个抗压体3,抗压体3一体连接在外护套2上,其外侧包覆有耐磨材料结构层1,耐磨材料结构层1固定在抗压体3上,兼具抗压性及耐磨性,大大延长了线缆本身的使用寿命;外护套2内设有总金属屏蔽层4,总金属屏蔽层4密封连接在外护套2上,其内设有耐火隔离套6,耐火隔离套6固定在总金属屏蔽层4上,其与总金属屏蔽层4之间设有阻燃填充物5,阻燃填充物5固定在总金属屏蔽层4与耐火隔离套6上,耐火隔离套6内设有导体7,导体7与耐火隔离套6之间采用固定方式连接,可以屏蔽掉一定的磁场干扰,增大了传输速率,且能起到更好的耐火性,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