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设备及自移动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9782发布日期:2024-11-08 20:1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自移动设备及自移动设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自移动设备及自移动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割草机等自移动设备得到越来越广泛地普及。所述自移动设备通常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用于为所述自移动设备中电池组件充电,所述电池组件为所述自移动设备的各个部件提供工作所需要的电能。然而,相关技术中,自移动设备工作时,所述自移动设备的电极组件容易被撞坏。


技术实现思路

1、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移动设备,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

2、设备本体;

3、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设备本体限定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设备本体限定有第二空间;及

4、第一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件及第二电极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件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且显露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电极件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且显露于所述第二空间。

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移动设备系统,所述自移动设备系统包括:

6、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及

7、设备基站,所述设备基站具有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第二电极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组件电连接,以为所述自移动设备充电。

8、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自移动设备,第一电极件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且显露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电极件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且显露于所述第二空间,当自移动设备在所述设备基站充电时,所述自移动设备的第一电极件与第二电极件与所述设备基站的第二电极组件之间误串联的安全风险较低。此外,还可方便所述第一电极件及所述第二电极件与设备基站中的第三电极件及第四电极件电连接,以便设备基站为所述自移动设备充电;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设备本体可对所述第一电极件进行保护,减小所述第一电极件被外界物体碰撞的概率,甚至避免所述第一电极件被外界物体碰撞,相应地,所述第二驱动件及所述设备本体可对所述第二电极件进行进行保护,减小所述第二电极件被外界物体碰撞的概率,甚至避免所述第二电极件被外界物体碰撞;再一方面,所述第一电极件距离所述第一驱动件较近,当所述自移动设备转动时,所述第一电极件及所述第二电极件距离旋转中心位置较小,即转动半径较小,进一步减小所述第一电极件及所述第二电极件被外界物体碰撞的概率,甚至避免所述第一电极件及所述第二电极件被外界物体碰撞。



技术特征:

1.一种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具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件与所述第二电极件关于对称轴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底盘及上壳,所述底盘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驱动件及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上壳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上壳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侧壁、第二子侧壁及第三子侧壁,所述第一子侧壁具有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一子侧壁、所述第二子侧壁及所述第三子侧壁依次弯折相连,以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限定出所述第一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行进轮及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且所述第一驱动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行进轮转动,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件距离承载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地面的高度h1满足:h1≥5cm,且所述第一电极件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尾部最高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进轮距离承载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地面的高度h3满足:h3≥h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收容所述电池组件,所述容置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后端面,所述自移动设备还包括:

11.一种自移动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设备系统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移动设备及自移动设备系统。所述自移动设备包括设备本体、驱动组件及第一电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设备本体限定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设备本体限定有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件及第二电极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件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且显露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电极件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且显露于所述第二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魏基栋,徐远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库犸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