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2848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可再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用于移动设备的技术的进步,对于作为能量源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
[0003]可再充电电池不同于一次电池在于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重复充电和放电,而一次电池则不能被再充电。
[0004]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被用在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中,而高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用作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等的马达的电源。
[0005]例如,可再充电电池可包括用于进行充电和放电操作的电极组件、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或袋)以及电极接线片,电极组件通过该电极接线片被拉出到盖板外。
[0006]随着越来越高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趋势继续下去,能量密度增加,安全性降低也。
[0007]为了改善这一点,有时将未涂覆区域提供为在正电极和负电极的末端部分处被拉长,从而当导电构件贯穿时导致正电极构件和负电极构件之间的初始短路。
[0008]因此,当由于高电流产生热量时,细长的未涂覆区域用于防止例如隔板的其他构件着火。
[0009]正电极构件和负电极构件的附加未涂覆区域和由此导致的隔板的附加部分尽管不影响电池容量,但是降低了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容积。
[0010]在此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形成在此国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实现增大的电池容量和改进的安全性的可再充电电池。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通过在包括未涂覆区域和涂覆区域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插入隔板螺旋卷绕的电极组件;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以及被联接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从壳体拉出的第一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第一电极的未涂覆区域包括被设置在电极组件的最外侧处的末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和外未涂覆区域,第二电极包括面对第一电极的内未涂覆区域的末端部分的外未涂覆区域和在第二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的附加内涂覆区域。
[0013]在末端部分,第一电极的内未涂覆区域可以具有等于电极组件的宽度W的第一长度LI,第一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可以具有等于电极组件的最外侧的一个卷绕范围的第二长度L2。
[0014]第二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可以具有第三长度L3,该第三长度比电极组件的宽度W更大或者被设置为其三分之二。
[0015]附加内涂覆区域可以被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以具有与第三长度相同的长度。
[0016]附加内涂覆区域可以包括一个部分,该部分被形成为具有比被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内侧的内涂覆区域的厚度更大的厚度。
[0017]第一电极可以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电极组件的中心处的前端部分的双面未涂覆区域,第二电极可以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电极组件的中心处的前端部分中的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和外未涂覆区域,第二电极端子可以被联接到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附加外涂覆区域可以被提供在前端部分的内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
[0018]附加外涂覆区域可被形成为具有与形成在第二电极的外侧的外涂覆区域的厚度相同的厚度。
[0019]第二电极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电极组件的中心处的前端部分中或前端部分的第二电极的内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的附加外涂覆区域。
[0020]第一电极的未涂覆区域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电极组件的前端部分中对应于第二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的双面未涂覆区域,第一电极的涂覆区域包括对应于附加外涂覆区域的双面涂覆区域。
[0021]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附加内涂覆区域被提供在第二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的相对侧以面对第一电池的涂覆区域,电池容量可以增大,并且由于第二电极的外未涂覆区域面对第一电极的内未涂覆区域,当导电构件贯穿时,引起初始短路以改进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0023]图2是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0024]图3是可应用到图1的电极组件的放大剖视图。
[0025]图4是可应用到图3的电极组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前端部分和末端部分当它们被展开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下文中将参考其中示出了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
[0027]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那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0028]图和描述将被认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002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0030]参考图1和图2,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10以及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10的壳体(以下称为“袋120”)。
[0031]通过提供第一电极11 (为了方便,称为“正电极”)和第二电极12 (为了方便,称为“负电极”)以及其间的隔板13,电极组件110被形成为果子冻卷形式。
[0032]隔板13可由锂离子可穿过的聚合物膜形成。
[0033]电极组件110进一步包括被分别联接到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的第一电极端子14 (为了方便,称为“正电极端子”)和第二电极端子15 (为了方便,称为“负电极端子”)。
[0034]图3是可应用到图1的电极组件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可应用到图3的电极组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前端部分和末端部分当它们被展开时的剖视图。
[0035]参考图3和图4,正电极11包括其中活性物质被涂覆在由薄金属板制成的集流体上的涂覆区域lla(内涂覆区域Illa和外涂覆区域112a)以及因为活性物质没有被涂覆在其上被形成为暴露的集流体的未涂覆区域lib。
[0036]例如,正电极11的集流体以及正电极端子14可以由铝(Al)形成。
[0037]负电极12包括其中和正电极11的活性物质不同的活性物质被涂覆在由薄金属板制成的集流体上的涂覆区域12a(内涂覆区域121a和外涂覆区域122a)以及因为活性物质没有被涂覆在其上被形成为暴露的集流体的未涂覆区域12b。
[0038]例如,负电极12的集流体以及负电极端子15可以由铜(Cu)形成。
[0039]正电极端子14被联接到正电极11的未涂覆区域11b,负电极端子15被联接到负电极12的未涂覆区域12b同时和正电极端子14隔开。
[0040]正电极端子14和负电极端子15从电极组件10的同一侧边单独地延伸(朝向图1和图2的左侧)。
[0041]尽管未示出,正端子和负端子可以位于电极组件的不同侧边(例如朝向图1和图2的左侧和右侧)。
[0042]返回参考图1和图2,袋120容纳电极组件110,并且电极组件110的外部被热粘合,以形成可再充电电池。
[0043]在一个实施例中,正电极端子14和负电极端子15被涂覆有绝缘构件16和17,以通过热粘合部分从袋120延伸。
[0044]换句话说,绝缘构件16和17将正电极端子14和负电极端子15电绝缘,并将正电极端子14和负电极端子15与袋120电绝缘。
[0045]袋120可被形成为具有包围电极组件110的外部的多层片材结构。
[0046]在一个实施例中,袋120包括形成内侧并执行绝缘和热粘合功能的聚合物片121,形成外侧并执行保护功能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片、尼龙片或PET-尼龙复合片122 (为了方便,“尼龙片”将被示例性地描述)以及提供机械强度的金属片123。
[0047]金属片123被插入在聚合物片121和尼龙片122之间,并且可以由例如铝片形成。
[0048]袋120包括容纳电极组件110的第一外部构件201以及在电极组件110外被热粘合到第一外部构件201同时覆盖电极组件110的第二外部构件202。
[0049]第一外部构件201和第二外部构件202可被形成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其中聚合物片121、尼龙片122和金属片123被层叠。
[0050]例如,第一外部构件201被形成为具有用于容纳电极组件110的凹入形状,第二外部构件202被形成为具有用于覆盖容纳在第一外部构件201中的电极组件110的平坦形状。
[005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外部构件可被联接到第一外部构件。
[0052]返回参考图3和图4,正电极11的未涂覆区域Ilb包括在位于电极组件110的最外侧的末端部分中的内未涂覆区域Illb和外未涂覆区域112b。
[0053]在电极组件110的末端部分,正电极11的内未涂覆区域Illb具有等于电极组件110的宽度W的第一长度LI (LI = W)。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