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电缆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8316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H型电缆线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H型电缆线夹,上夹座的上槽两侧壁凸出上夹座3mm~25mm,下槽的槽口部分的内壁竖直设置,竖直部分的高度与上槽凸出部分高度相等,上槽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竖直设置,且上槽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可嵌设于下槽内;上槽和下槽的内侧壁均设有去氧化颗粒层和凸纹;上槽和下槽的内侧壁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使槽口后侧端面的口径比前侧端面的口径小,后侧端面的一对槽口之间设有凸出的击打台。本发明突出了H型线夹连接的电力性能和可靠性,线槽轴向呈楔形,使线夹安装后经过对击打台的沿电缆轴向击打后线夹与电缆的连接更加紧密,并擦去线槽内壁的去氧化层颗粒,同时明显增大线缆与槽壁的接触面积。
【专利说明】
H型电缆线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力输送器件,具体说是一种H型电缆线夹。
【背景技术】
[0002]连接线夹由于直接连接电力电缆,起到机械连接和导电连接的作用,往往需要承接大电流,如果简单地使用凸纹会减小接触面导体面积,增大接触电阻,而且金属表面易于氧化。由于电力线缆起到重要的电力传输作用,其工作可靠性的重要性也非常突出,如何使连接线夹适应不同线径的电缆并可靠连接,防止氧化层的阻碍作用是线夹安装的重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H型电缆线夹,提高线夹对不同电力线缆的适应性,防止氧化层对电力传输的影响,提高可靠性。
[0004]所述H型电缆线夹,设有分离设置的上夹座、下夹座以及贯穿上夹座与下夹座的螺栓,所述上夹座的底面设有一对纵向贯穿相背两侧端面的上槽,下夹座的顶面设有一对贯穿同样相背两侧端面的下槽,其特征在于:
[0005]每一所述上槽两侧壁凸出所述上夹座3mm?25mm,下槽的槽口部分的内壁竖直设置,竖直部分的高度与上槽凸出部分高度相等,上槽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竖直设置,且上槽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可嵌设于下槽内;
[0006]所述上槽和所述下槽的内侧壁均设有去氧化颗粒层,并涂有抗氧化剂;
[0007]所述上槽和所述下槽的内侧壁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上槽和下槽的内侧壁倾角方向相同,使槽口后侧端面的口径比前侧端面的口径小。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后侧端面的一对槽口之间设有凸出的击打台,在上夹座和下夹座在后端侧设有一列连接孔,所述击打台的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套的连接钉,所述击打台通过连接钉连接上夹座和下夹座。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钉的侧壁设有倒钩,击打台的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的连接钉各设置一个,连接孔为竖向长形开口,所述连接钉的侧壁设有倒钩,倒钩为锥面,最大直径与连接孔形成过盈配合。
[0010]优选地,所述上槽和所述下槽的内侧壁沿轴线方向设有凸出的凸纹,凸纹的高度为0.3mm?2mm,宽度为0.1?0.6mm。
[0011]优选地,所述上槽和所述下槽的内侧壁横截面中部为圆弧状,上槽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与底部之间以圆弧过度,圆弧的弧度与下槽的内侧壁圆弧部分弧度相同。
[0012]本发明突出了H型线夹连接的电力性能和可靠性,线槽轴向呈楔形,并提供连接上夹座与下夹座的击打台,使线夹安装后经过对击打台的沿电缆轴向击打后线夹与电缆的连接更加紧密,并擦去线槽内壁的去氧化层颗粒,同时明显增大线缆与槽壁的接触面积。
[0013]上槽与下槽的形状使上槽可以部分嵌入下槽中,并且由槽口的竖直部分的高度决定可嵌入的深度,因而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电缆线径。
[0014]上槽与下槽的内壁去氧化颗粒层,使得线夹安装并经过对击打台的沿电缆轴向击打后,易于擦去氧化层,从而有更好的接触电导率。
[0015]上槽与下槽的内壁设置微凸起的凸纹,使得线夹安装并经过对击打台的沿电缆轴向击打时,增强线夹对电缆线表面的压力,使线夹与电缆的连接更加紧密。
[0016]击打台连接上夹座与下夹座,并分散承担击打力到上夹座与下夹座,增大击打的有效面积,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线夹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0018]图2是图1中A-A视图,
[0019]图3是图1中B出放大图。
[0020]图中:I一去氧化颗粒层,2—上槽,3—螺栓,4一上夹座,5—下槽,6—下夹座,7—击打台,8—凸纹,9一连接钉,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2、3中所示H型电缆线夹,设有分离设置的上夹座4、下夹座6以及贯穿上夹座4与下夹座6的螺栓3,所述上夹座的底面设有一对贯穿相背两侧端面的上槽2,下夹座的顶面设有一对贯穿同样相背两侧端面的下槽
5。所述上槽2与下槽5的位置相对,组成一对穿孔。螺栓3从中间竖向穿过上夹座4和下夹座
6ο
[0022]每一所述上槽2两侧壁凸出所述上夹座43mm?25mm,例如上槽的相对两侧壁向下凸出上夹座30mm。下槽5的槽口部分内壁竖直设置,竖直设置部分的高度也是30mm,上槽2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竖直设置,且上槽2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可嵌设于下槽5内。如图1,上槽和下槽的主体为半圆弧形,上槽的直径比下槽的直径小,且上槽的外壁端面距离小于下槽的内壁端面距离。由于上槽的外侧壁和下槽的内侧壁竖直设置,使上槽可以将凸出部分完全嵌入到下槽内。
[0023]因此,适合夹持的电缆的直径变化范围在上槽凸出部分高度范围内,均适合于使用该线夹。
[0024]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侧壁横截面中部为圆弧状,上槽2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与底部之间以圆弧过度,圆弧的弧度与下槽5的内侧壁圆弧部分弧度相同。该结构的作用是,当上槽完全嵌入下槽时,不至于将压力完全集中在上槽外壁边沿和下槽圆弧内壁的边沿部分,在选择线径为最小允许线径时,上槽实际还可以有继续深入嵌套的距离,使得压力被分散转移到线缆与槽壁之间,为了使线缆与槽壁更大面积的接触,在对上、下夹座施加压力后并进行击打后,槽壁表面去氧化层颗粒被磨擦掉使得线缆与槽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因此该结构是为安装击打后增大接触面积做结构准备,因此,其意义是重大的。
[0025]为加强上述作用,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侧壁沿轴线方向设有凸出的凸纹8,凸纹的高度为0.5mm,宽度为0.2mm。去氧化层颗粒不足以对螺栓的压力起到支撑作用,使用窄宽度的凸纹在安装的初始起到临时支撑电缆的作用,在压紧电缆并进行击打后,凸纹容易被擦除,从而显著增大接触面积。
[0026]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侧壁均除了设置有去氧化颗粒层I外,并涂有抗氧化剂,增强槽内壁抗氧化作用。
[0027]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侧壁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上槽2和下槽5的内侧壁倾角方向相同,使槽口后侧端面的口径比前侧端面的口径小。
[0028]所述后侧端面的一对槽口之间设有凸出的击打台7,在上夹座4和下夹座6在后端侧设有一列连接孔10,所述击打台的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套的连接钉9,所述击打台通过连接钉连接上夹座4和下夹座6 ο击打台的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的连接钉9各设置一个,连接孔10为竖向长形开口,可以根据不同的线径调整上夹座与下夹座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钉的侧壁设有倒钩,倒钩为锥面,最大直径与连接孔形成过盈配合。因此,击打台7扣住上夹座和下夹座后,连接了上夹座与下夹座,并分散承担击打力到上夹座与下夹座,增大击打的有效面积,可以提高安装效率。
[0029]线槽轴向呈楔形,线夹安装后,连接上夹座与下夹座的击打台,对击打台沿电缆轴向击打后线夹与电缆的连接更加紧密,并擦去线槽内壁的去氧化层颗粒和部分凸纹,同时明显增大线缆与槽壁的接触面积,增大电导率,并使线夹与电缆形成可靠连接。
【主权项】
1.一种H型电缆线夹,设有分离设置的上夹座(4)、下夹座(6)以及贯穿上夹座(4)与下夹座(6)的螺栓(3),所述上夹座的底面设有一对纵向贯穿相背两侧端面的上槽(2),下夹座的顶面设有一对贯穿同样相背两侧端面的下槽(5),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上槽(2)两侧壁凸出所述上夹座(4)3mm?25mm,下槽(5)的槽口部分的内壁竖直设置,竖直部分的高度与上槽凸出部分高度相等,上槽(2)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竖直设置,且上槽(2)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可嵌设于下槽(5)内; 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侧壁均设有去氧化颗粒层(I),并涂有抗氧化剂; 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侧壁与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上槽(2)和下槽(5)的内侧壁倾角方向相同,使槽口后侧端面的口径比前侧端面的口径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电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端面的一对槽口之间设有凸出的击打台(7 ),在上夹座(4)和下夹座(6)在后端侧设有一列连接孔(10),所述击打台的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套的连接钉(9),所述击打台通过连接钉连接上夹座(4)和下夹座(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电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钉的侧壁设有倒钩,击打台的内侧面上部和下部分别的连接钉(9)各设置一个,连接孔(10)为竖向长形开口,所述连接钉(10)的侧壁设有倒钩,倒钩为锥面,最大直径与连接孔形成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电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侦_沿轴线方向设有凸出的凸纹(8),凸纹的高度为0.3mm?2mm,宽度为0.1?0.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电缆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槽(2)和所述下槽(5)的内侧壁横截面中部为圆弧状,上槽(2)的两侧壁凸出部分的外壁与底部之间以圆弧过度,圆弧的弧度与下槽(5)的内侧壁圆弧部分弧度相同。
【文档编号】H01R4/44GK106099408SQ20161036803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龚卫兵
【申请人】龚卫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