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电子调流调压稳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9137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式电子调流调压稳压器的制作方法
一、基本概况本发明的名称为电容式电子调流调压稳压器(以下简称“容式稳压器”),属电子技术的直流电源设备类。当前电器技术市场和有关文献表明稳压器只有两种类型,一是电流电压额定的专用类稳压器。二是可调式稳压器,这一类稳压器又分为两种类型A类为在变压器次级线圈或抽头实现调压的调压稳压器;B类为在电路上实现调压的并联电路调压稳压器。但是目前尚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调流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给市场一种既可调流又可调压的稳压装置。要求它实用性强,且又简洁可靠。就发明者本人所知,该稳压装置在世界范围内的已公开通用稳压器市场没有先例。二、容式稳压器简介发明的容式稳压器有两套,一套为小功率容式稳压器,另一套为大功率容式稳压器。两套的电路设计有很大差别,所以分别予以介绍。
1、小功率容式稳压器本装置基本上能满足一般小功率电器的电能提供需要,如微型电机、收音机、充电器等等。
①其基本数据如下电源变压器配制3——12V,100——600mA电流调制范围 20——510mA电压调制范围 0——14V为保证装置的可靠和使用方便,电源变压器未装入主机内,作为了附属设备。本装置同时也适合于12V、600mA以下的各种交流变压器。
②电路分析参见附图①(电路原理图)R1、C1、R2、C2组成调流系统。R1、R2为可调电阻,通过它们控制C1、C2的振荡强度和电荷量,进而控制全电路的电流强度。
C3、D1、D2、R3、LED1、C5、V1、R5、V2、R6组成调压系统。C3和C1同步。D1、LED1提供给V1集电极独立的电流。R5为可调电阻,用来调整V1基极电流。V2为补偿管。R6为R5的旁路电阻。C5为调压电路同主电路的联接电容,用它实现调压电路和主电路的电场一致。D2、R3为C3的阴极回路,其中R3为限流电阻。调压主要通过R5对V1基极电流的控制使V1在C3有限电流的提供下灵活改变电流流量,从而实现R5——V1——V2通道的小电流耗损,又能有效控制电压的调压效果。注意的是,由于整流堆的升压作用,电路最高压值可达14伏。
D4、LED2、V3、V4、R7、R8、C6组成高(超)压闪光灯警示电路。V3、V4基极与外隔离,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会在主路高电势冲击下形成脉冲电流,使LED2在10V以上闪烁发光。C6为V3、V4的谐振电容,能加强脉冲电流的强度。D4为保护管。
K1、R10、(A)、K2、CT2组成电流预调——中调电路。R10为(A)的负载电阻,K1决定预调——中调状态,K2为外线路极性转换开关。
③印刷电路模板见附图②④装置外型设计见附图③(俯视图)、附图④(左视图)。
⑤装置面板布置说明(见附图③)A——安培表B——伏特表C——安培表归零调节钮D——伏特表归零调节钮E——LED1(兰)电源指示灯F——LED2(红)高压警示灯G——电流调制旋钮①H——电流调制旋钮②I——电压调制旋钮
J——电流(预调——中调)选择键K——极性(+——-)转换键L——电源输入插孔M——电流输出插孔⑥装置附件第一、12V、500mA交流变压器一只,且需附带输入和输出插头及线缆。用户也可据前面介绍选择变压器类型。
第二、带多用插头的输出线一条。
⑦元件配制说明R1、R2、R5需使用高精度、耐高温的优质可调电阻,尤其应采用瓷介碳膜电位器。
D1、D2、D4型号为RG2·19·(小型)D3为稳压管,去穿电压12VV1、V2、V3型号为D400V4型号可为C9014LED1、LED2为耐压12V的发光二极管。
ZL型号为MICBR86(A)安培表,最大量程600mA(V)伏特表,最大量程18V⑧本装置变换方案要使小功率容式稳压器实现更大功率输出,可作如下改进在R1、R2、R5前加瓷介功率电阻,型号为1W、5.6ΩJ、1N3°。在C1、C2后加防瞬时电流冲击的(同偶)线圈L。当然所有元件均需作相应调整。此番改进可使小功率容式稳压器适合于功率达12VA(12V、1000mA)以下的各型号交流变压器。
2、大功率容式稳压器本装置实为中小型稳压器,但对于小型电器来说,还是称为大功率好。因为功率较大的缘故,元件配制、电路设计都相当困难。所以它的效果尽管比小功率容式稳压器还差一些,但结构却复杂许多。它主要是为满足电流、电压需较大范围内变化的用户而设计。
①其基本数据如下电源变压器配制3——25V,100——1800mA电流调制范围 10——1400mA电压调制范围 0——32V此稳压器的电源变压器也被单独分立,作为了附属设备。本装置也适用于25V、1800m A以下的各种型号交流变压器。
②电路分析参见附图⑤(电路原理图)C1——C4、L1、D1—D10。R1—R10、V1、V2组成调流系统。整个单元电路以V1、V2为中心组成。V1、V2为在功率管,控制了主路电容C1、C2的振荡强度和电荷量。L1为抑制瞬时电流线圈。主路正极电流经D1、R7和D2R9分别进入V1、V2集电极;而C3、C4的正极电流经D7、R3、R4和D8、R5、R6分别进入V1、V2的基极。可调电阻R4、R6(编号分别为①、②)分别控制V1、V2的基极电流,从而达到控制C1、C2的目的,以此实现全电路的电流强度的控制。D1——D10为C1——C4正、负回路整流管,R1、R2、R3、R5、R7、R9为限流和负载电阻,R8、R10为V1、V2旁路电阻。
K1、K2、D11、D12、LED1、LED2组成电流“调制——直通”控制电路。K1、K2开启为调流状态,闭合为直通状态。D11、D12为防反向冲击电流而设。R11为LED1LED2负载电阻;LED1为常开状态,LED2只会在K1或K2闭合时开启。注意的是K1、K2组成双路三通电键,它们的编号为①、②,分别与调流系统可调电阻R4、R6对应。
R13——R19、L2、V3、V4、LED3、D13、K3组成调压系统。调压电路以V4为中心,其集电极由R19控流。R13为V3基极限流电阻。经过固定控流的V3发射极电流由可调电阻R16、R17双级调流后进入V4基极。所以,L2——V3——R16——R17——V4——D13组成了调压电流通道。压值的高低由R16、R17决定,R16为中低压和微调调制电阻,R17为全程可调电压调制电阻。R14、R15、R18为可调电阻R16、R17的旁路保护电阻,D13为稳流管。K3为调压电路启闭电键。全电路因整流管升压作用,使最高电压由电源的25V升至34伏。
C5、R12为滤波电路。R12为C5的阴极谐振电阻。
K4、R20、R21、(A)、K5、CT2组成电流预调——中调电路。R20、R21为安培表(A)的预调并联负载电阻。K4决定预调、中调状态,且中调只会在CT2接通后起作用。K5为外电路极性转换开关。
③印刷电路模板见附图⑥④装置外型设计见附图⑦(俯视图)、附图⑧(左视图)。
⑤装置面板布置说明(见附图⑦)A——电源输入插孔B——安培表C——安培表归零调节钮D——LED1(兰)电源指示灯E——LED2(红)调流指示灯F——调流旋钮②G——调流旋钮①H——电流(调制——直通)选择键(上)①,(下)②
I——电流(预调——中调)选择键J——伏特表K——伏特表归零调节钮L——LED3(红)调压指示灯M——全程调压旋钮N——中低压旋钮O——调压开关键P——极性(+—-)转换键Q——电流输出插孔⑥装置配件第一、25V、1.8A电源变压器一只,且需附带线缆和插头,用户也可据前面介绍选择其他型号变压器。
第二、带多用插头的输出线一条。
⑦元件配制说明R4、R6、R16、R17需使用高精度、耐高温的优质可调电阻,尤其是应采用瓷介碳膜电位器。
D的型号一律为IN5408V的型号一律为3DD15D,需加散热片。如要保证稳压器的优质,可用同类高质大功率管替代。
凡标示为1W5.6Ω的功率电阻均为瓷介耐高温功率电阻,型号1W、5.6ΩJ、1N3°,但R7、R9最好改为2W、15Ω的同类功率电阻;R20、R21也可作相同处理。
LED1、LED2、LED3为耐压12V的发光二极管。
L1、L2为限流线圈。L1是双路(同偶)线圈,二者可根据需要决定其匝数和线径大小。一般要求L1单路100匝左右,φ0.4——0.3mm;L2需绕制于10Ω、2W电阻上,不少于20匝,φ0.4——0.3mm。
(A)安培表,最大量程1.8安。
(V)伏特表,最大量程40V三、主要检测数据和调制方法1、主要检测数据小功率容式稳压器采用变压电源12V、280mA。
大功率容式稳压器采用变压电源25V、1800mA。
故检测数据只具备以上电源的参考价值。
①小功率容式稳压器调流、调压数据调流20--240mA注调流用可调电阻阻值实用值为100Ω,电流强度的最低控制数也由该阻值数得出(以前列出数据与之相同)。
调压(见下表)
注小功率容式稳压器调压电路的电流损耗在3V时为13mA,随所调压值升高逐步减至14V的2mA。
②大功率容式稳压器调流10--1400mA调压(见下表)
注大功率稳压器的调压系统只可把压值调到15V,该压值以下需用调流降压实现。故15V以下的电流强度会小许多。调压电路的电流耗损以15V为最大,可达350mA,15V以上逐步减至32V的0.5mA。而15V以下电流耗损也会呈减少趋势。
③以上二表注释部分的调压电路电流损失只适合纯调压时的电流损失计算。外接用电器后,这种损失会十分微小。
④以上二表的数据均为标准统调数,其电流值可以说是该压值内的最大电流值。因此(尤其是大功率容式稳压器)统调只可调出小于该压值的最大电流值内的任一电流值。压值的调控不受限制。
2、调制方法①调流两种容式稳压器均采用双通道电流控制,每一可调电阻除控制本通道电流外,也控制另一通道电流,所以双通道可控电流是相辅相存的。正确的调流法是如果欲得到由大到小的电流,需先把两通道可调电阻调至最高流量位,再选择其中一个通道逐渐调低。如果欲得到由小到大的电流,先调两通道至最低量位,再调其中一个通道;假如调至最高量位仍不满意,再逐渐调高另一通道。
容式稳压器设置了电流调制选择键,有“预调”、“中调”二个键位。所谓“预调”指在未接通用电器之前进行电流调制应打的键位。所谓“中调”指调压和运作期间调流应打的键位,既包括未接通用电器的预先调压,又包括接通用电器后,对用电器运作过程的电压和电流进行的调制。
大功率容式稳压器还设置了两个电流(直通——调制)选择键。这二个键的作用是当电键都置于“直通”状态时,电路中有最大电流强度,且LED2开启,此时调流不起作用,而调压仍有效。当电键都置于“调制”状态时,调流、调压都可。如果欲得到某一压值的理想电流强度,置其中一个键位于“调制”状态,以对应的另一个调流旋钮为主进行调制,此时LED2和调压状况与双“直通”状态相同。
②调压调压主要应注意的是与调流配合,即只有在调流选择键置于“中调”状态的情况下,才可进行调压。调压旋钮对可调电阻的控制与调流旋钮相反,是阻值愈大,则压值愈高。
大功率容式稳压器有两个调压旋钮。一个是高阻值的可调电阻,组成全程调压旋钮,能够实现15——32V之间的压值调控。另一个低阻值的可调电阻,组成中低压调控旋钮,可以十分精确地进行15——25V间的压值调控;此外它还有对全程调压的微调补充作用。
大功率容式稳压器还设置了调压电路开关键。其目的是使用户在不需调压时能有效保护调压系统。
③统调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需采用统调方法,它包括两个程序第一、预调程序先置调流选择键于“预调”状态,进行调流。再迅速置调流选择键于“中调”状态,进行调压。如果需要高准确值的电流和电压,可反复这一过程。其操作流程表为参见图⑨预调程序流程图示。
“预调”流程是在未插入用电器插头之前的调制,速度以快为佳。预调完成之后,进入第二程序,即第二、中调程序插入用电器插头,电流选择键仍保持“中调”状态,这时则可以进行电流或电压调整。其操作流程表为参见图⑩中调程序流程图示。
“中调”流程是对用电器的运作期间电流和电压调整。可能存在操作不当的超流超压情况,故使用时应谨慎。特别需注意的是一旦插入用电器插头,“中调”状态不可变更,否则的话电流直接进入安培表,而用电器电路却是断开的。但是稳压器“预调”和“中调”程序中的电路“预调”状态是十分保险的,只要时间不是很长,“预调”状态的保持不会对稳压器造成伤害。四、容式稳压器的特点和主要创见1、容式稳压器的特点①首次将电子调流和调压溶为一体,并通过简捷的电路设计,使之进入实用阶段。这个发明在电源器领域内既是开创性的也是先进的,它为电源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其价值不可估量。
②容式稳压器的安培表安置也是十分大胆的首创,它使电器用户彻底摆脱了使用电器而不知其耗电多少的盲目状态。
③容式稳压器最令人鼓舞的地方在于无论是调流还是调压均极大限度地降低了电能的额外损耗。此外容式稳压器具备极高的电感动势,在调流调压过程中对电路的相应电动势不会有太大影响,当然也不会影响用电器的运作,这也是容式稳压器在节能方面的一大贡献。
2、容式稳压器包含的主要创见对主要创见的阐述,贯彻了用事实说话的原则。首先是对两种容式稳压器所用电路单元作实例分析,然后进一步展开,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
①无电损调流法小功率容式稳压器的电源器输入功率不大,故采用的是RC串联直接调流法。大功率容式稳压器则通过CR串联对三极管基极电流调控,从而控制全电路的电流强度,采用的是间接调流法。两种调流法的主要原理均为以控制电容振荡强度和电荷量为手段,来达到控制电流强度的目的。同时旁涉的电阻,三极管阻值不是很大,所以无多大的电流损失,可以称为无损耗调流。其中尤其是大功率容式稳压器的间接调流法,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对于小功率容式稳压器来说,只要电容C的容量足以复制出电源的电流量和电压,其可调电阻的最大阻值可由R=V2-V/I公式计算出, 其中V和I为电源输入最大值,V的单位伏,I的单位安,R的单位欧。实验证明计算结果相当准确。由于考虑到更好的调流效果,容式稳压器的可调电阻值被加大(关于以上公式的解释,可参考本人所著《Rt△场概论》)。因为这一公式的计算结果是使电容C停振的外加阻值,故称之为电容振荡限度阻值公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调流过程在电路无负载的情况下,电路中的压值始终保持不变,其原因与电容C的保压作用有关。这一发现是出乎意料的。它为把容式稳压器改制为纯电子调流的稳压装置,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②电子调压法容式稳压器采用的调压法既有别于变压器线间调压,也有别于通常采用的电子调压法。两种容式稳压器的调压系统均严格控制了电流的损失,是间接调压系统。
尤其是小功率容式稳压器,它的电损失率不会大于总电流的2%,已大大低于变压器的电损失率。且它的总输出电流不随压值的变化而变,是名符其实的稳流调压装置,这完全得利于NPN三极管集电极由小容量电容单独供电的设计。
至于大功率容式稳压器虽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在足以毁坏任何一般性可调电阻的电流强度和电压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限流式调压已很不容易。其中对两个功率管的双流控制实属创见。
小功率容式稳压器调压所用的可调电阻的阻值与调流的可调电阻的最大阻值相当接近,只是在调近最高压值时,阳值才陡然增大倾向。故调压用可调电阻的阻值比调流用阻值大许多。大功率容式稳压器调压的阻值表现的倾向与小功率容式稳压器一样。
由于小功率容式稳压器调压系统的优点,将其改制为小功率限流调压装置是十分理想的。大功率容式稳压器调压系统虽有较大的缺点,相比变压器线间多级变压也有其优点变压器的最高压值与最低压值间的电流强度很不一致,大致在5∶1——10∶1之间;由于容式稳压器调流电容的影响,使用变压器变压时,调压过程中压值相互间的变换会十分缓慢。当然综合考虑一下,如果将变压器的变压与容式稳压器调流系统结合,而使其成为容式变压器调压电子调流稳压器,仍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
③关于TCL回振电路的创见TCL电路是容式稳压器的主电路的前置电路部分。TCL为变压器+电容+线圈。因为容式稳压器的功率不同,TCL电路也会相应变更。大致分为三类一类TRC电路,它适合于小功率容式稳压器,可调电阻R能对电路直接调流。专用性稳压器可改为TC式。
二类TCL电路,它适用于大功率容式稳压器,220V输出稳压器也可采用这一电路。
三类LCL电路,它适用于无需变压的容式稳压器,尤其是220V输出稳压器。但此电路对L的要求甚高。如无把握,尽管是220V输出,也应使用隔离变压器。
说明T——除有变压限流作用外,还有与外线隔离的功能,所以容式稳压器原则上都需使用变压器。
C——标准的容式稳压器电容的设置必需为一对,组成主电路回振通道。它们的作用是增加电路电感动势和便于调流,当然它们还具备回振功能。回振功能利用了用电器未用尽电流,使之加入回振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剩余电流成了被再次利用的能源。
L——电感线圈L为避免电容放电对其它元件的冲击而设,故必须具备抑制瞬时电流冲击的能力。
④关于CR滤波电路的创见CR电路是起滤波作用的支路电路,与通常不同的是在电容后加了谐振电阻。
根据主路电容振荡限度阻值公式R=V2-V/I,且有支路电容的I′=(1/n)I,故支路电容振荡限度阻值公式R=V2-n(V/I)。见可见支路电容的振荡限度阻值要小得多。因为滤波电容跨接于正、负极,其中电流以顺势方式流经电容内,这要就形成了电子涡流。所以滤波电容除滤波外,有一个副作用,即电子涡流对主电流的阻碍作用——“吃”电现象。
解决的办法在电容阴极后加一个谐振电阻,使电容的充放电量降低,实际上是适当减小了电容的振荡强度。同时电容的滤波功能仍被保留。加谐振电阻的另一个作用是避免电容被击穿的可能。可见这一方法比CC、CR并联滤波的效果都要好。
谐振电阻的阻值必须小于支路电容振荡限度阻值。据实测,有一个简单计算方法。即R=(1/2)·(V/I),公式的得数大致准确。但在高电压、大电流环境中R值应相应加大1——5倍;尤其是220V,R值不应小于1.8K,否则的话电阻极易被烧毁。
还有一个较好的测定谐振电阻方法——电机起动测定法设定出电容的额定容量和起动电机的电流强度(其电流强度又不足以将电机直接起动),将CR串联,再与电机并联于电路。通过启闭电键的方式,以起动电机为准定出R值。只要电容C的容量选择合适,电机起动法所定出的R值对于大于该容量的任一电容均合适---谐振电阻的增减容抗比值等同。另一侧面实验表明只要R值加大到足以使额定容量电容停振的地步,无论电容容量如何变更,大都会处于停振状态。所以在使电机起动的谐振电阻量值一定的条件下,大于额定容量的电容的瞬时充放电量相对大些;而小于额定容量的电容所要求的谐振电阻的阻值要小些。
须指出的是电机起动测定法不适合于容式稳压器作测试电源,因为后者的电感动势太强,此时一般的电容对电机的起动的作用显示不出。
⑤关于闪光灯脉冲电路的创见闪光灯脉冲电路实现于小功率容式稳压器中,它采用双三极管串接方式,直接并联于主电路。二极发光管LED2,一定会在10V以上闪烁,该电路结构十分简单,耗电量在3——25mA之间。
两个三极管的基极串接的电阻应大于150Ω,这个数值与(V2-V/I)的结果相近。且当电阻值小于150Ω时,会严重影响到调压系统的调控。电阻的最佳阻值应在10K——20K之间。
⑥关于矩式整流堆的创见在大功率容式稳压器中,因主电路回振电容瞬时电流的冲击,全桥堆的负极回路二极管易被击穿,造成短路事故。所以加强了负极回路二极管的数量,使桥式堆的1∶1对称结构,变成1∶2的矩式对称结构。标准图式见附图⑨(桥式整流和矩式整流对比图示a、桥式;b、矩式)。
矩式整流结构也可改制为桥式整流方式,只要把负极回路的二极管耐压和反逆向冲击电流能力加强n倍则可。总之矩式整流的改进由于消除了危险的桥式堆短路隐患,故对无回振电容的高电压、大电流交直转换电路也很适用。五、实施方式两种容式稳压器以及相关改制方案,所涉及的元件除塑壳和线圈需特制外,其他均为通用元件。故具备装配精密仪器能力和检验设备齐全的厂家就可独立生产。六

图①小功率容式稳压器电路原理图,其原理分析参见第二大点第一小点内"电路分析"部分。图中未注明型号的元件参见第二大点第一小点内"元件配制说明"部分。
图②小功能率容式稳压器印刷电路模板图。比例1∶1。尺寸单位mm.尺寸a(110),b(125)。
图③小功率容式稳压器外型设计俯视图,其中含面板布置标示(说明参见第二大点第一小点内“装置面板布置说明”部分)。比例1∶1.尺寸单位mm.尺寸a(60),b(60),c(4—φ8),d(30),e(3—φ20),f(13),g(60),h(13),i(15),j(21),k(16),1(8),m(75)。
图④小功率容式稳压器外型设计左视图。比例1∶1。尺寸单位mm.尺寸a(25),b(60),c(50),d(60),e(18),f(12),g(5),h(15)。
图⑤大功率容式稳压器电路原理图。其原理分析参见第二大点第二小点内“电路分析”部分。图中未注明型号元件参见第二大点第二小点内“元件配制说明”部分。
图⑥大功率容式稳压器印刷电路模板图。比例1∶1。尺寸单位mm.尺寸a(200),b(160)。
图⑦大功率容式稳压器外型设计俯视图,其中含面板布置标示(说明参见第二大点第二小点内“装置面板布置说明”部分)。比例1∶2。尺寸单位mm.尺寸a(210),b(30),c(5—φ8),d(4—φ20),e(25),f(105),g(25)。
图⑧大功率容式稳压器外型设计左视图。比例1∶2。尺寸单位mm.尺寸a(100),b(30),c(105),d(10),e(15),f(25),g(15),h(23),i(12),j(5),k(15),1(55)。
图⑨预调程序流程图示。解释参见第三大点第二小点内“统调”部分。
图⑩中调程序流程图示。解释参见第三大点第二小点内“统调”部分。
图桥式整流和矩式整流对比图示a、桥式;b、矩式。说明参见第四大点第二小点“关于矩式整流堆的创见”部分。
权利要求
1.电容式电子调流调压稳压器属电子技术的直流电源设备类(以下简称为容式稳压器)。本发明设计的大功率和小功率二套稳压装置,其技术要素虽有所差别,但它们的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其特征是采用了在交流前置主电路中安置双电容通道以构成回振电路方式,并将回振电容作为调流的中心元件,且与调压系统溶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式稳压器,其特征是TCL回振电路的设计和运用。该电路以及其相关变式TRC、TC、LCL电路,均通过回振电容使电器的剩余电流参与了回振过程,从而起到优良的节能和增强电能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器,其特征是与回振电容连接,小功率容式稳压器的RC串联直接调流和大功率容式稳压器的RC串接三极管基极的间接调流,都具备无电损优点。这一发现使调流器作为产品投入市场成为现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式稳压器,其特征是大功率和小功率容式稳压器的调压系统均严格控制了调压三极管(NPN)集电极和基极电流量,尤其是小功率容式稳压器的调压三极管(NPN)集电极由一电容单独供电的调压效果尤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式稳压器,其特征是CR串联滤波电路改变了通用的CC、CR并联滤波格局,破天荒地通过降低电容充放电量的方式,解决了滤波电容“吃”电的现象,且既保留了电容的滤波功能,又使电容得到调谐电阻的可靠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式稳压器,其特征是在小功率容式稳压器上使用了直接并联于主电路的闪电灯脉冲电路。该电路采用了两个三极管串联方式,仅用7个元件就实现了发光二极管在高电位上的闪烁,且不需辅助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式稳压器,其特征是在大功率容式稳压器上使用了矩式整流电路。该电路在桥式整流阴极回路加增两个整流管,消除了桥式整流短路的隐患。
全文摘要
电容式电子调流调压稳压器属电子技术的直流电源设备类。该稳压器包含两种成品模式,分别提供14V,34V以下的可调直流电源,其主件也可与小于额定输入功率的不同型号变压器搭配使用。运用其主要原理和电路设计可改制成多种型号和用途的稳压器。尤其是本发明包含的TCL回振电路、CR滤波电路的设计以及调流、调压系统的设计均属首创。由于本发明把调流器和调压器溶为一体,并分别装配以表盘显示,故具备广泛的和极高的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H02M5/06GK1341876SQ00113659
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4日
发明者陶昌龙 申请人:陶昌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