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功率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功率柜,包括:功率柜主体,其包括: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内的绝缘板、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靠近该第一容腔一侧的前门板、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顶部靠近该第二容腔一侧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前门板设有进风孔,该绝缘板设有通风方孔;功率模块,其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容腔内,其设有模块风道;电感装置,其对应该功率模块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容腔内,电感装置通过电缆连接功率模块;以及由前门板的进风孔、模块风道、绝缘板的通风方孔、第二容腔和散热装置构成的通风风道。本实用新型使得电感装置和功率模块之间的电缆连接更加简洁,电感装置发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减小了功率柜的体积。
【专利说明】_种功率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率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感装置的功率柜。

【背景技术】
[0002]在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由于变压器不能提供足够的漏感,为了解决此问题,通常是在变压器和功率模块之间增加电感模块来达到目的。而电感模块的发热量、以及本身的重量都较大,且在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功率模块和电感模块的用量都很多,例如:在级联拓扑结构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每一个功率模块都有对应的一个电感模块。因此,在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时,就需考虑功率模块、电感模块的组装、散热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接线问题。
[0003]现有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通常是将电感模块、功率模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柜体当中,这样的设计增加了电力电子装置的体积、成本较高,同时造成了电感模块与功率模块之间的复杂接线问题;还有的是将电感模块与功率模块设置在一起,这样的设计虽然简化了接线问题,但是整体的散热效果较差,降低了电力电子装置风扇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功率柜,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功率柜的接线、散热等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功率柜,包括:功率柜主体,其包括: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内的绝缘板、由该绝缘板分隔该功率柜主体内腔形成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靠近该第一容腔一侧的前门板、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顶部靠近该第二容腔一侧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前门板设有进风孔,该绝缘板设有通风方孔;功率模块,其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容腔内,其设有模块风道;电感装置,其对应该功率模块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容腔内,所述电感装置通过电缆连接所述功率模块;以及由所述前门板的进风孔、所述模块风道、所述绝缘板的通风方孔、所述第二容腔和所述散热装置构成的通风风道。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腔位于所述第一容腔的后面。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功率柜主体的第一容腔内设有三层的功率模块,该第二容腔内对应该功率模块设有三层的电感装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功率柜主体还包括用以固定该功率模块的第一固定组件,该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两设置在靠近该绝缘板一侧的第一支撑杆、两设置在远离该绝缘板一侧的第二支撑杆、连接该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承托杆以及连接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承托杆,该功率模块固定设置在该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功率柜主体还包括用以固定该电感装置的第二固定组件,该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另外两侧的第一横梁以及两搭设在该第一横梁上的第二横梁,该电感装置固定设置在该第二横梁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横梁、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上对应设有通孔,连接该功率模块以及该电感装置的电缆穿过该第二横梁、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的通孔。[0011 ]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电缆限位板,所述功率柜主体上设有与电缆限位板对应的通孔。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缆限位板包括三排电缆的限位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机。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功率柜主体的顶部设有用以保护该散热风机的保护罩,该保护罩靠近该第二容腔的一侧设有开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通过把电感装置一一对应放在功率模块后面的,可以使电感装置和功率模块之间的电缆连接更加简洁,通过把电感装置设置在通风风道中,使得电感装置的发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电感装置的发热不会增加功率模块的环境温度,从而保证了系统风扇的效率、以及功率柜的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去掉前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侧面剖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另一侧面剖视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主视方向的透视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后视方向的透视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的电缆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功率柜主体I绝缘板11通风方孔(未图示)第二容腔12第一容腔13前门板14进风孔141散热装置15电缆限位板16限位孔161第一固定组件17第一支撑杆171第二支撑杆172第一承托杆(未图示)第二承托杆173螺钉174第二固定组件18第一横梁181第二横梁182加强杆183保护罩19功率模块2模块风道21导电端子22电感装置3输入端31输出端32外部电缆4内部电缆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6]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功率柜,包括:功率柜主体1、功率模块2以及电感装置3。
[0027]功率柜主体I,其包括: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I内的绝缘板11、由该绝缘板11分隔该功率柜主体I内腔形成的第一容腔13和第二容腔12、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I靠近该第一容腔13 —侧的前门板14、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顶部靠近该第二容腔12 —侧的散热装置
15、电缆限位板16、用以固定该功率模块2的第一固定组件17以及固定该电感装置3的第二固定组件18。
[0028]本实施例中,该绝缘板11竖直设置且设有通风方孔(未图示)。
[0029]本实施例中,该前门板14设有进风孔141。
[0030]本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15为散热风机。
[0031]第一固定组件17包括两设置在靠近该绝缘板11 一侧的第一支撑杆171、两设置在远离该绝缘板11 一侧的第二支撑杆172、连接该第一支撑杆171的第一承托杆(未图示)以及连接该第二支撑杆172的第二承托杆173,该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173的两端通过螺钉174分别固定在该第一支撑杆171以及第二支撑杆172上。该功率模块2固定设置在该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173上。
[0032]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173均呈U型结构,该功率模块2通过螺钉固定在该U型结构的两侧面上。
[0033]第二固定组件18包括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I另外两侧的第一横梁181、两搭设在该第一横梁181上的第二横梁182以及连接固定该第一横梁181和第二横梁182的加强杆183,该电感装置3固定设置在该第二横梁182上。
[0034]具体为,该第一横梁181以及第二横梁182均呈U型结构,该加强杆183为两个U型结构的组合。该第二横梁182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该第一横梁181的两侧面上,该加强杆183的两侧面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与该第一横梁181、第二横梁182连接。这样第二固定组件18的结构更为稳固。该电感装置3通过螺钉固定在该第一横梁181以及第二横梁182的U型结构的两侧面上。
[0035]第二横梁182、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173上对应设有通孔(未图示),内部电缆5穿过第二横梁182、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173的通孔连接该电感装置以及该功率丰旲块2。
[0036]电缆限位板16固定在该第一横梁181上靠近该功率模块2的一侧,功率柜主体上设有与电缆限位板对应的通孔。本实施例中,该电缆限位板通过螺钉穿过该通孔固定在该第一横梁181上。电缆限位板16可对外部电缆进行限位,避免了电缆穿过功率柜主体时的混乱。如图8所示,该电缆限位板16包括三排用电缆的限位孔161。具体使用时可以为,第一排的限位孔161用于限位外部电缆4的A相,第二排的限位孔161用于限位外部电缆4的B相,第三排的限位孔161用于限位外部电缆4的C相。这样可以让外部电缆4固定在某个位置,不会纠缠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该电缆限位板16由绝缘材料制成。
[0037]该功率柜主体I的顶部设有用以保护该散热风机的保护罩19,该保护罩19靠近该第二容腔12的一侧设有开口。这里对保护罩19的形状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0038]第二容腔位12于所述第一容腔13的后面,功率模块2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容腔13内,其设有模块风道21以及与内部电缆5的进行连接的导电端子22。
[0039]电感装置3,其对应该功率模块2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容腔12内,其输入端31连接从电缆限位板16的限位孔161穿入的外部电缆4,其输出端32通过电缆连接该功率模块2。
[0040]本实施例中,该功率柜主体I的第一容腔13内设有三层的功率模块2,该第二容腔12内对应该功率模块2设有三层的电感装置3。第一容腔13每层设有两个功率模块2,该第二容腔12对应该功率模块2每层设有两个电感装置3,每层均对应设置有电缆限位板16。该前门板14设有三排进风孔141,并且每排设有两个进风孔141。
[0041]下面结合图1至图8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42]功率柜正常工作的时候冷风从前门板14的进风孔141进去,沿着功率模块2的模块风道21、绝缘板11的通风方孔、进入第二容腔12内,最后通过散热风机将热风排到功率柜主体I的外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风风道。
[0043]外部电缆4也是分三层进入功率柜,分别为(A相、B相、C相),每一相电缆先接到电感装置的输入端31,再用内部电缆5将电感装置的输出端32和功率模块2的导电端子22连接起来。
[00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柜通过把电感装置一一对应放在功率模块后面的,可以使电感装置和功率模块之间的电缆连接更加简洁,通过把电感装置设置在通风风道中,使得电感装置的发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电感装置的发热不会增加功率模块的环境温度,从而保证了系统风扇的效率。
[00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功率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率柜主体,其包括: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内的绝缘板、由该绝缘板分隔该功率柜主体内腔形成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靠近该第一容腔一侧的前门板、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顶部靠近该第二容腔一侧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前门板设有进风孔,该绝缘板设有通风方孔; 功率模块,其固定设置在该第一容腔内,其设有模块风道; 电感装置,其对应该功率模块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容腔内,该电感装置通过电缆连接该功率模块;以及 由该前门板的进风孔、模块风道、绝缘板的通风方孔、所述第二容腔和散热装置构成的通风风道。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腔位于所述第一容腔的后面。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柜主体的第一容腔内设有三层的功率模块,该第二容腔内对应该功率模块设有三层的电感装置。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柜主体还包括用以固定该功率模块的第一固定组件,该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两设置在靠近该绝缘板一侧的第一支撑杆、两设置在远离该绝缘板一侧的第二支撑杆、连接该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承托杆以及连接该第二支撑杆的第二承托杆,该功率模块固定设置在该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上。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柜主体还包括用以固定该电感装置的第二固定组件,该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该功率柜主体另外两侧的第一横梁以及两搭设在该第一横梁上的第二横梁,该电感装置固定设置在该第二横梁上。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横梁、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上对应设有通孔,连接该功率模块以及该电感装置的电缆穿过该第二横梁、第一承托杆以及第二承托杆的通孔。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电缆限位板,所述功率柜主体上设有与电缆限位板对应的通孔。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电缆限位板包括三排电缆的限位孔。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机。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柜,其特征在于,该功率柜主体的顶部设有用以保护该散热风机的保护罩,该保护罩靠近该第二容腔的一侧设有开口。
【文档编号】H02B1-56GK204290114SQ201420698924
【发明者】张嘉乐, 黄晓, 杨才建, 梅松林, 周泽平, 黄载尧 [申请人]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