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串联补偿功能的无刷自激三相感应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685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串联补偿功能的无刷自激三相感应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刷自激三相感应发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独立运行的自激感应发电机的构成如图3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在空载的情况下,用原动机拖动转子7旋转,使鼠笼型转子7的剩磁磁场“切割”定子绕组9,在定子绕组9中感应剩磁电动势,并向并联电容8送出容性电流,容性电流流过定子绕组9后将产生与剩磁方向一致的增磁性定子磁动势和磁场,使气隙磁场得到加强,并使发电机的电压逐步建立起来,这就是感应发电机的自激过程。但是该发电机连接负载后,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电压变化大。主要原因是负载电流与励磁电流直接相关,励磁电流与输出电压直接相关,因此负载电流与输出电压形成正反馈的关系,所以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串联补偿功能的无刷自激三相感应发电机,以克服传统的自激感应发电机连接负载后,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电压变化大的缺陷。它由发电机定子1、鼠笼型转子2、三相定子绕组3、三相励磁绕组4、三个励磁电容5和三个串联补偿电容6组成,三相定子绕组3设置在发电机定子1的内表面上并且为对称三相绕组,三相励磁绕组4设置在发电机定子1的内表面上并且为对称三相绕组,三个励磁电容5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并形成三个接线端5-1,三相励磁绕组4的三个引出端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接线端5-1,三相定子绕组3的三个输出端3-1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串联补偿电容6的一端。本发明工作时,三个串联补偿电容6的另一端的每端对应连接负载的三相输入端的一端上。本发明的发电机主要由三相励磁绕组4和励磁电容5提供励磁电流,带负载时由三个串联补偿电容6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和补偿。三相定子绕组3和三相励磁绕组4均为对称三相绕组。若三相定子绕组3和三相励磁绕组4在发电机内部均为星形联结,则二者的中性点可以联结在一起,否则在发电机定子1上相互绝缘,二者之间没有电的联系。由于本发明的发电机中主要由三相励磁绕组4担负励磁工作,而励磁电流与负载电流没有直接联系,因此负载电流与输出电压没有正反馈关系,输出电压变化小。由于该发电机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和构成简单等特点,在独立的风力发电系统、小型水力发电系统以及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面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它由发电机定子1、鼠笼型转子2、三相定子绕组3、三相励磁绕组4、三个励磁电容5和三个串联补偿电容6组成,三相定子绕组3设置在发电机定子1的内表面上并且为对称三相绕组,三相励磁绕组4设置在发电机定子1的内表面上并且为对称三相绕组,三个励磁电容5星形连接并形成三个接线端5-1,三相励磁绕组4的三个引出端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接线端5-1,三相定子绕组3的三个输出端3-1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串联补偿电容6的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二下面结合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三个励磁电容5三角形连接并形成三个接线端5-1。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串联补偿功能的无刷自激三相感应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它由发电机定子(1)、鼠笼型转子(2)、三相定子绕组(3)、三相励磁绕组(4)、三个励磁电容(5)和三个串联补偿电容(6)组成,三相定子绕组(3)设置在发电机定子(1)的内表面上并且为对称三相绕组,三相励磁绕组(4)设置在发电机定子(1)的内表面上并且为对称三相绕组,三个励磁电容(5)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并形成三个接线端(5-1,三相励磁绕组(4)的三个引出端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接线端(5-1),三相定子绕组(3)的三个输出端(3-1)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串联补偿电容(6)的一端。
全文摘要
具有串联补偿功能的无刷自激三相感应发电机,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刷自激三相感应发电机。它克服了传统的自激感应发电机连接负载后,输出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电压变化大的缺陷。它由发电机定子(1)、鼠笼型转子(2)、三相定子绕组(3)、三相励磁绕组(4)、三个励磁电容(5)和三个串联补偿电容(6)组成,三个(5)星形连接或三角形连接并形成三个接线端,(4)的三个引出端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接线端,(3)的三个输出端的每端对应连接一个(6)的一端。本发明工作时,三个串联补偿电容(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负载的三相输入端上。由于本发明的发电机中主要由(4)担负励磁工作,而励磁电流与负载电流没有直接联系,因此负载电流与输出电压没有正反馈关系,输出电压变化小。
文档编号H02K17/42GK1832303SQ20061000985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4日
发明者寇宝泉, 李浩昱, 白相林, 李立毅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