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智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11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远程智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源,尤其是一种能够实现远程操作与控制的 远程智能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对电源的管理主要包括本地管理与远程管理两种,而两种电源的连 接方法大致相同,都是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无法査看当前的工作电压、电 流、温度、湿度及功率等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将电源与电压表及电流表等外 界设备相连接,从而通过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并监测整体电路工作情况,却 无法对电路中每个电源的状态进行监测,更无法对电压、电流等数值范围进 行预先的设定,在整个电路中电压与电流波动范围较大时,由于无法及时通 知管理员和确定故障源的位置,也容易造成电路的瘫痪及设备的损坏。特别 是当设备发生短路时,不仅会损坏此设备,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 行,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由于现有电源装置中的端口多采用 集中式设计形式构成,因此当一个电源端口断开或发生故障时,也会同时影 响到其他端口的正常供电,使与这些端口连接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易于扩充,便 于集中管理功能,具有单端口无故障的特点,并且可以为电源设定不同数值 范围的一种远程智能电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智能电源,电源本体由供电 部分、控制部分与端口部分构成,所述供电部分依次与所述控制部分及所述 端口部分相连接,所述控制部分内部设有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电 压采集单元、电流采集单元与开关控制单元,所述端口部分由多个分别采用相对独立式设计的接口构成。
所述接口由电源接口 、多个外部设备的电源接口与网络接口组成。 所述控制部分内部还设有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湿度采集单元、所述电压 采集单元、所述电流采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电源本体还分别与外界的操作控制端及报警装置连接。 所述多个电源本体之间还可以通过线路或网络相互连接。 所述操作控制端为计算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智能电源,其中,供电部分依次与控制部分及端 口部分相连接,控制部分内部设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电压采集单 元、电流采集单元与开关控制单元,还设有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端口部分 由多个分别采用相对独立式设计的接口构成,该接口由电源接口、多个外部 设备的电源接口与网络接口组成。多个电源本体之间相连接后,还可以通过 网络与外界的操作控制端连接,便于进行集中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 新型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易于扩充,具有单端口无故障的特点,当一个电 源端口断开时,不会影响其他端口的正常供电,即使在非正常断电情况下再 重新通电,也可以自动恢复到断电前的状态,即使设备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 影响到当前的供电情况。另外,由于可以为电源设定多种不同数值的使用环 境,因此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与管理员联系,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 故障,有助于信息安全的稳定性,为信息安全传输提供可靠的动力保障。


图l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本体整体结构框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本体与报警装置连接框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本体与计算机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程智能电源,其电源本体内 部由供电部分、控制部分与端口部分组成,供电部分依次与控制部分及端口 部分相连接。其中,控制部分由控制单元、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 通信单元、电压采集单元、开关控制单元与电流采集单元构成,控制单元的
输入端分别与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电压采集单元与电流采集单元 的输出端相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与通信单元连接,其输出 端还与开关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由于多个不同类型的操作单元与控制单元 相连接,因此也为电源本体设定了多个不同的数值范围,包括电压、电流、 温度及湿度等数值。在系统工作时,不但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各个单元 数值波动的大小与范围,而且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某一数值的波动范围超过临 界值时,还能够及时通知管理员,便于管理员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其中, 温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设备的环境温度,然后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送给控制单 元通过通信单元转发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中心的决策控制;湿度采集单元 用于采集设备的环境湿度,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通过通信单元转 发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中心的决策控制;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和发送控制单 元的各种数据,实现与数据中心将各种采集信息、控制指令实现信息交互的 目的;电压采集单元能够采集各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主要是通过电压互感 器将各端口的交流电压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安全检测信号并送到控制单元; 电流采集单元能够采集各输出端口的输出电流,主要是通过电流互感器将各
端口的交流电流转换为与之相对应的安全检测信号并送到控制单元;开关控 制单元用于执行来自控制单元的控制指令,例如顺序闭合通路、切合工作 状态等,主要是将控制单元传输的弱电信号通过驱动放大后,从而推动功率 继电器实现其功能。供电部分的输出端还与控制部分中的控制单元与电流采 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供电单元用于将设备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控制单元、 电流采集单元以及开关控制单元所需的各种工作电压,其原理是采用现代脉 宽调制技术对输入交流高压整流后进行斩波,然后再通过高频变压器隔离整 流,从而滤波达到需要的安全工作电压。端口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部分 中的电压采集单元及电流采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其输入端还与控制部分中的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其整体由电源本体的电源接口、多个外部设 备的电源接口与网络接口组成,多个接口之间分别采用相对独立式设计形式, 因此,如果一个电源端口断开的话,也不会影响其他端口的正常供电。另外, 电源本体还与外界的报警装置连接,当电源内部的电压、电流、温度与湿度 等波动范围超过预设的临界值时,电源本体便会触发报警装置发生声光警报 从而第一时间通知管理人员,使管理员能够及时发现故障源的位置并解决故 障原因。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本体与计算机连接框图,多个电源本体还可以通 过线路或网络从而实现多个电源本体之间的相互连接,而每个电源本体还可 通过网络与外界作为操作控制端的计算机相连接,从而通过一个操作端可同 时对多个电源本体的进行集中式控制与管理,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将电源本体与计算机中管理系统相结合后,无需安装外部的验证装置, 用户只在通过系统内部的验证即可完成登录,并且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与控制,可以通过不同用户的权限,将多个目标设备按照使用权限的范围划 分成组,还可以按目标设备的属性与类别的不同进行划分,从而使其达到安 全可靠与便于集中管理的效果。另外,由于管理系统的操作简单,并且可以 在多种操作平台上进行使用,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在创建新用户时,用户 可根据条件设定操作权限;另外,系统整体使用同一个IP地址入口,扩充简 单,只需在管理端相应地添加新电源,系统会自动识别出新的设备,因此还 具有使用方便与易于扩充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电源管理系统具有远程监控功能,能 够随时监测设备电源的工作情况,如果连接其中一个端口设备发生故障,它 会自动切断发生故障的设备电源,同时又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因此使 得该电源还具有单端口无故障的特性,即使在非正常断电再通电后,也可以 自动恢复到断电前的状态,即使设备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当前的供电 情况。由于在电源本体中内嵌有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电压采集单 元与电流采集单元,能够对电源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电压与电流进行检 测,还可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操作单元中的数值范围进行设定。当这些数值波动的范围超过预先设定的临界值时,能够及时通知管理员,便于管理员及时 发现并解决故障。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 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远程智能电源,电源本体由供电部分、控制部分与端口部分构成,所述供电部分依次与所述控制部分及所述端口部分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内部设有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电压采集单元、电流采集单元与开关控制单元,所述端口部分由多个分别采用相对独立式设计的接口构成。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远程智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由电源接 口、多个外部设备的电源接口与网络接口组成。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远程智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分内部 还设有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
4、 如权利要求1与3所述的远程智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 分别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湿度采集单元、所述电压采集单元、所述电 流采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相连接。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远程智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本体还分 别与外界的操作控制端及报警装置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智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源本体 之间还可以通过线路或网络相互连接。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程智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控制端为 计算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程智能电源,其中,供电部分依次与控制部分及端口部分相连接,控制部分内部设温度采集单元、湿度采集单元、电压采集单元、电流采集单元与开关控制单元,还设有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端口部分由多个分别采用相对独立式设计的接口构成。多个电源本体之间相连接后,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外界的操作控制端连接,便于进行集中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具有单端口无故障的特点,当一个电源端口断开时,不会影响其他端口的正常供电。另外,由于可以为电源设定不同数值的运行环境,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与管理员联系,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文档编号H02H3/08GK201252390SQ20082013459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江 于 申请人:北京中邦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