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center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36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ontrol center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中心,该控制中心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的控制单元的前表 面面板包括显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 示装置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分别构成控制中心所包含的多个配电盘的控制单元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 6-15333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在该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控制单元中,虽然没有示出 显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附近 的异常显示装置,但在实际产品中大多设置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异常显示装置。在规模较大的工厂等,设置有多台传送带电动机、多台泵电动机、多台风扇电动 机,利用包括多个配电盘的大型控制中心来对所述多台电动机负载进行负载状态监视、控 制。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6-153333号公报(说明书摘要中的附图及说明)

发明内容
在对多台电动机负载进行负载状态监视、控制的包括多个配电盘的大型控制中心 中,对于构成配电盘的控制单元的异常显示装置,监视人员要靠近该配电盘来进行目视确 认,未构成为能从工厂内通道等较远处进行辨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的控 制单元的前表面面板包括显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位于该负载状 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的控制中心中,提高异常显示装置的可视性。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中心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的控制单元的前表面面板包括 显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附近 的异常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异常显示装置包括配置于所述前表面面板内侧的光源以及透镜,所述透镜贯 通所述前表面面板,并具有入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的受光面、将入射到该受光面的光进行 传送的柱状的光传送部、以及从所述前表面面板向外部突出并发射通过所述光传送部传送 来的光的光发射部,所述光发射部具有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一侧面大致成平 行、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第二侧面;以及跨过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部和所述第二侧面 的边缘部、沿大致弓形形状延伸的前表面,对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前表面都实施表面粗糙化加工。由于本发明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的控制单元的前表面面板包括显示负载状态 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的控制中心中,所述异常显示装置包括配置于所述前表面面板内侧的光源以及透镜,所述透镜贯 通所述前表面面板,并具有入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的受光面、将入射到该受光面的光进行 传送的柱状的光传送部、以及从所述前表面面板向外部突出并发射通过所述光传送部传送 来的光的光发射部,所述光发射部具有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一侧面大致成平 行、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第二侧面;以及跨过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部和所述第二侧面 的边缘部、沿大致弓形形状延伸的前表面,对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前表面都实施表面粗糙化加工,因此, 具有异常显示装置的可视性提高、从较远处能目视确认异常显示装置的显示的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以电路举例示出控制中心的概念的一个 示例的连接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简要地举例示出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 的控制单元的前表面面板包括显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 视画面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的控制中心的外观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图1举例示出的控制单元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图1举例示出的控制单元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沿箭头方向观察图3的V-V线的截 面的控制单元的电子设备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进一步放大表示图5中的异常显示装置 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从背面侧观察图6中的异常显示装置的、 围绕透镜的光传送部的部分的外观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从前表面侧观察图6中的异常显示装置 的光源的外观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是异常显示装置的透镜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是举例示出LED的各种配置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图,是表示异常显示装置的透镜的另一事例的 图,图11(a)是俯视图,图11(b)是主视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图,是表示异常显示装置的透镜的又一事例的 图,图12(a)是俯视图,图12(b)是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利用图1 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此外,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 部分。首先,利用图1和图2说明控制单元的概念,图1以电路举例示出控制中心的概念的一个示例,图2简要地举例示出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的控制单元的前表面面板包括显 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的控 制中心的外观的一个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个示例那样,在规模较大的工厂等,设置有多台传送带电动 机、多台泵电动机、多台风扇电动机等容量较大的多台电动机1,利用包括多个配电盘的大 型控制中心2来对所述多台电动机负载进行负载状态监视、控制。控制中心2包括多个配电盘24,该多个配电盘24例如包含对电动机负载电流进 行检测的电流互感器等负载状态检测传感器21 ;对电动机主电路进行开关的电磁接触器 等接触器22 ;输入负载状态检测传感器21的输出并对电动机负载进行负载状态监视、控制 (包含通过接触器22进行电动机主电路的开关)的控制单元23。图2表示有12个配电盘 24、各配电盘有6个控制单元23的事例。各控制单元23具有电子设备单元231,电子设备单元231具有显示负载状态的负 载状态监视画面2311以及异常显示装置2312等。换言之,控制单元23具有负载状态监视 画面2311以及异常显示装置2312等。图2利用引出线来图示离控制中心2的放置房屋A内的通道AA最远最里面的配 电盘的最上面的控制单元23的电子设备单元231、负载状态监视画面2311、以及异常显示 装置2312的标号,但对于控制单元23,由于能从图中判别电子设备单元、负载状态监视画 面、以及异常显示装置,因此省略这些标号的图示。同样地,由于各控制单元23也能从图中 判别,因此,仅对离通道AA最远最里面的配电盘24图示各控制单元23的标号,其它省略图
7J\ ο如控制单元23的电子设备单元231部分的主视图即图3、以及控制单元23的电子 设备单元231部分的俯视图即图4中所图示的一个示例那样,在电子设备单元231的前表 面面板上,除位于负载状态监视画面2321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2312以外,还设置有进行对 象电动机1(参照图1)的启动一停止(接触器32 (参照图1)的打开、关闭)等操作的操作 按钮2313、进行负载状态的异常级别设定等的设定操作件2314等。异常显示装置2312将在后文详细阐述,其前部显示用的例如利用透光性塑料形 成的透镜23121例如包括所述启动的显示用透镜231211、所述停止的显示用透镜231212、 负载状态异常的显示用透镜231213、以及控制单元23内(包含电子设备单元231内)的误 动作的显示用透镜231214。此外,这些透镜231211、231212、231213、231214在图示的示例 中,在上下每隔预定间隔而配置成一列,都从电子设备单元231的前表面(即,控制单元23 的前表面)起向前方突出预定长度(参照图4)。控制单元23的电子设备单元231的内部结构如在沿箭头方向观察图3的V-V线 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即图5中所举例示出的一个示例那样,包括前表面面板2313 ;背面面 板2314 ;电源电路部2315 ; I/O电路基板2316 ;控制电路基板2317 ;显示电路基板2318 ;连 接器2319、2320、2321、2322、2323 ;液晶显示面板2324、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2325、透明 窗板2326、铰链2327。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构成控制单元23的前表面面板,由不透光的树脂、其它材料 形成。所述背面面板2314由树脂、其它材料形成,在其背面侧配置有内置于控制单元23的所述负载状态检测传感器21、所述接触器22等。所述电源电路部2315是对所述各基板2316、2317、2318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电 路,具有以下的功能获取通过降压变压器(未图示)降压至预定电压的交流,通过内置的 桥式电路(交直变换电路)将交流变换成直流后,通过电解电容器等内置的滤波电容器对 该桥式电路的直流输出进行滤波,所述电源电路部2315将滤波后的直流提供给所述各基 板 2316、2317、2318。所述I/O电路基板2316是形成所谓输入输出电路的基板,输入利用所述负载状态 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负载状态信息信号(模拟信号),并输出数字的负载状态信息信号到 所述控制电路基板2317。所述控制电路基板2317基于输入的数字的负载状态信息信号,对所述负载状态 监视画面显示装置2311及所述异常显示装置2312输出各显示装置2311、2312所需要的显 示控制信号。所述显示电路基板2318输入来自所述控制电路基板2317的所述显示控制信号, 并基于该显示控制信号,对所述异常显示装置2312输出所述启动、所述停止、所述负载状 态的异常、所述误动作的显示动作信号,对所述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2311输出所述 负载状态的测量值等显示动作信号。所述连接器2319连接所述负载状态检测传感器21的检测输出信号线和所述I/O 电路基板2316的输入端子。所述连接器2320、2321连接所述I/O电路基板2316的输出端子和所述控制电路 基板2317的输入端子,由于未使用线束(harness)而连接两基板的输入输出端子之间,因 此也称为板对板连接器。所述连接器2322设置于所述电源电路部2315,是获取交流电源(省略图示的降压 变压器的二次输出)的端子。所述连接器2323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基板2317的输出端子和所述显示电路基板 2318的输入端子,是所述板对板连接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324是使用液晶的显示面板,基于来自所述显示电路基板 2318的显示动作信号,进行所述负载状态的测量值等的显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2325是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324的背面侧向所述液 晶显示面板2324发射光的光源,使液晶显示面板2324的显示变得鲜明。另外,只要基于来自所述显示电路基板2318的显示动作信号,使所述背光源2325 的光强和/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324的背景色在所述电动机负载异常时比正常时更亮,则 即使在多个配电盘的情况下也容易辨认。所述透明窗板2326保护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324的前表面,安装于所述前表面面 板2313的开口处。所述铰链2327设置于固定部2328,枢轴连接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的背面侧的 一端2313A、以及所述背面面板2314的与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的一端2313A同侧的一端 2314A这两个端部,通过这种枢轴连接,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及所述背面面板2314都能够 彼此分别以所述铰链2327作为轴心而沿箭头A方向转动、即能通过单侧打开而进行打开、 关闭。
若以所述铰链2327作为轴心使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沿箭头A方向转动(打开), 则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所述显示用透镜23121、以及所述透明窗板2326成为一体地以所 述铰链2327作为轴心沿所述箭头A方向转动而打开,其结果是,能够对成为露出在外部的 状态的所述电源电路部2315、所述I/O电路基板2316、所述控制电路基板2317、所述显示电 路基板2318、所述连接器2319、2320、2321、2322、2323、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324、以及所述 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2325等进行维护检查。若以所述铰链2327作为轴心使所述背面面板2314沿箭头Al方向转动(打开), 则所述背面面板2314、所述电源电路部2315、所述I/O电路基板2316、所述控制电路基板 2317、所述显示电路基板2318、所述连接器2319、2320、2321、2322、2323、所述液晶显示面 板2324、以及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2325成为一体地以所述铰链2327作为轴心沿所 述箭头A2方向转动而打开,其结果是,能够对成为露出在外部的状态的所述负载状态检测 传感器21、接触器22等进行维护检查。这里,通过图6 图9,详细说明所述异常显示装置2312的结构。图6是进一步放 大表示图5中的所述异常显示装置2312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围绕所述 透镜23121的光传送部的部分的外观图,图8是从前表面侧观察所述光源23122的外观图, 图 9 是所述透镜 23121、231211、231212、231213、231214 的立体图。在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的、位于所述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2311附近的、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324、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2325、以及所述透明窗板2326相隔预 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324、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2325、以及 所述透明窗板2326的重叠方向成平行而从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向背面侧一体突出的筒状 部 23131。在所述筒状部23131,分别设置有从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的背面侧贯通至前表 面侧而彼此成平行地延伸的四个(即多个)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1、231312、231313、 231314。对于这些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1、231312、231313、231314,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形 状都如图示的那样为长方形等矩形,各个孔的大小相同。换言之,可以说所述筒状部23131具有贯通前表面面板2313前后的多个透镜安 装用贯通孔231311、231312、231313、231314,而且,换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所述筒状部 23131是由具有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1的筒状部、具有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2的筒状 部、具有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3的筒状部、以及具有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4的筒状部 一体形成的筒状部。所述启动显示用透镜231211插入到所述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1,所述停止显 示用透镜231212插入到所述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2,所述负载状态异常显示用透镜 231213插入到所述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3,所述误动作显示用透镜231214插入到所述 透镜安装用贯通孔231314,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透镜安装用贯通孔内。而且,如图示的那样,所述透镜231211、231212、231213、231214的各自的受光面 23121S1位于所述筒状部23131的内端面23131A的前表面侧,在所述透镜231211、231212、 231213,231214的各自的受光面23121S1与所述筒状部23131的内端面23131A之间,形成 有凹处23131B。所述光源23122包括与所述启动显示用透镜231211相对的启动显示用LED231221、与所述停止显示用透镜231212相对的停止显示用LED231222、与所述负载状态 异常显示用透镜231213相对的负载状态异常显示用LED231223、与单元内误动作显示用透 镜231214相对的单元内误动作显示用LED231224。在图示的示例中,所述启动显示用LED231221包括以预定间隔配置的绿色G、红色 R、绿色G的三个LED,所述停止显示用LED231222包括以预定间隔配置的绿色G、红色R、绿 色G的三个LED,所述负载状态异常显示用LED231223包括以预定间隔配置的橙色0的两个 LED,所述单元内误动作显示用LED231224包括红色R的一个LED。在所述启动时所述红色R的所述启动显示用LED231221、在所述停止时所述绿 色G的所述停止显示用LED231222、在所述负载状态异常时所述橙色0的两个所述负载状 态异常显示用LED231223、在所述单元内误动作时所述红色R的所述单元内误动作显示用 LED231224分别通过来自所述显示电路基板2318的显示驱动信号来发光。所述启动显示用LED231221的前表面侧前端的光发射面23122A位于与相对的所 述启动显示用透镜231211对应的所述凹处23131B内,所述停止显示用LED231222的前表 面侧前端的光发射面23122A位于与相对的所述停止显示用透镜231212对应的所述凹处 23131B内,所述负载状态异常显示用LED231223的前表面侧前端的光发射面23122A位于与 相对的所述负载状态异常显示用透镜231213对应的所述凹处23131B内,所述单元内误动 作显示用LED231224的前表面侧前端的光发射面23122A位于与相对的所述单元内误动作 显示用透镜231214对应的所述凹处23131B内。S卩,所述光源23122的前表面侧的光发射 面23122A位于不透光的所述筒状部23131内,形成用所述筒状部23131来防止从所述光发 射面23122A发射的光产生扩散的结构。在所述光源23122的所述光发射面23122A与所述显示用透镜23121的所述受光 面23121S 1之间确保预定长度的间隙g,形成防止所述光源23122的所述光发射面23122A 与所述显示用透镜23121的所述受光面23121S1相抵接的结构。所述显示用透镜23121、即所述启动显示用透镜231211、所述停止显示用透镜 231212、所述负载状态异常显示用透镜231213、以及所述误动作显示用透镜231214,都 具有将从所述光源23122入射到所述受光面23121S1的光进行传送的柱状的光传送部 23121S2、和从所述前表面面板2313向外部突出并发射通过所述光传送部23121S2传送来 的光的光发射部23121S3。如图9所图示的那样,所述光发射部23121S3具有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 大致扁平的第一侧面23121S31 ;与该第一侧面23121S31大致成平行、前端部大致成弓形 形状的大致扁平的第二侧面23121S32 ;以及跨过所述第一侧面23121S31的边缘部和所 述第二侧面23121S32的边缘部、沿大致弓形形状延伸的前表面23121S33,对所述第一侧 面23121S31、所述第二侧面23121S32、以及所述前表面23121S33都实施表面粗糙化加工 23121S34。另外,所谓表面粗糙化加工,是指皱褶(crape)加工、锉磨(砂纸)加工、通过激 光进行的表面加工等所谓表面粗糙化加工。如图9所图示的那样,使所述光发射部23121S3包括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 大致扁平的第一侧面23121S31 ;与该第一侧面23121S31大致成平行、前端部大致成弓形 形状的大致扁平的第二侧面23121S32 ;以及跨过所述第一侧面23121S31的边缘部和所 述第二侧面23121S32的边缘部、沿大致弓形形状延伸的前表面23121S33,对所述第一侧面23121S31、所述第二侧面23121S32、以及所述前表面23121S33都实施表面粗糙化加工 23121S34,在此情况下,从箭头a、b、c、d、e的方向,即从上、从下、从左或右、从前方来看, 从所述光发射部23121S3发射的光都较强,试制试验的结果是,例如若与使所述光发射部 23121S3成半球形状并对其所有表面实施表面粗糙化加工的情况相比,则可视性得到相当 的提高。因此,在对多台电动机负载进行负载状态监视、控制的包括多个配电盘的大型控制 中心(参照图2)中,对于构成配电盘24、24、……的控制单元23、23、……的异常显示装 置2312,监视人员即使未靠近该配电盘来进行目视确认,也能从工厂内通道AA等比较远的 位置进行辨认。实施方式2.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将LED的各种配置在图10中举例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所述启动显示用LED231221、停止显示用LED231222、负载 状态异常显示用LED231223、单元内误动作显示用LED231224,都不限于实施方式1中举例 示出的配置,也可以成为图10(a) 图10(e)中举例示出的那样的各种配置。另外,在图10 中,G是发绿光的LED,R是发红光的LED,对一个透镜的LED个数越多,亮度都越增加,通过 实施方式1所示的经表面粗糙化后的各表面的发射光所产生的从所有方向的可视性提高。实施方式3.如图11 (a)、图11 (b)所举例示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3是如下事例使显示用 透镜23121的经表面粗糙化后的光发射部23121S3中的第一侧面23121S31、第二侧面 23121S32的平面形状成梯形形状的五边形(前端部的形状为三角形),跨过所述第一侧面 23121S31的边缘部和所述第二侧面23121S32的边缘部而延伸的前表面23121S33的平面形 状也成梯形形状的五边形(前端部的形状为三角形),与所述第一侧面23121S31及所述第 二侧面23121S32的平面形状相一致。实施方式4.如图12(a)、图12(b)所举例示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4是如下事例使显示用 透镜23121的经表面粗糙化后的光发射部23121S3中的第一侧面23121S31、第二侧面 23121S32的平面形状成梯形形状的六边形(前端部的形状为四边形),跨过所述第一侧面 23121S31的边缘部和所述第二侧面23121S32的边缘部而延伸的前表面23121S33的平面形 状也成梯形形状的六边形(前端部的形状为四边形),与所述第一侧面23121S31及所述第 二侧面23121S32的平面形状相一致。实施方式3和实施方式4的情况也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图9所图示的事例的情况 相同,从上、从下、从左或右、从前方来看,从所述光发射部23121S3发射的光都较强,试制 试验的结果是,例如若与使所述光发射部23121S3成半球形状并对其所有表面实施表面粗 糙化加工的情况相比,则可视性得到相当的提高。因此,在对多台电动机负载进行负载状态 监视、控制的包括多个配电盘的大型控制中心(参照图2)中,对于构成配电盘24、24、…… 的控制单元23、23、……的异常显示装置2312,监视人员即使未靠近该配电盘来进行目视 确认,也能从工厂内通道AA等比较远的位置进行辨认。另外,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说明书、说明书摘要中,包含实施方式3和实施 方式4的情况下的形状(使平面形状成梯形形状的五边形(前端部的形状为三角形)、使平 面形状成梯形形状的六边形(前端部的形状为四边形))而表达为“大致弓状形状”。
另外,在图1 图12的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应部分。另外,如从上述说明及上述各图也已明白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具有以下技 术特征。特征点1 一种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的控制单元的前 表面面板包括显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 显示装置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显示装置包括配置于所述前表面面板内侧的光源以及透镜,所述透镜贯 通所述前表面面板,并具有入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的受光面、将入射到该受光面的光进行 传送的柱状的光传送部、以及从所述前表面面板向外部突出并发射通过所述光传送部传送 来的光的光发射部,所述光发射部具有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大致扁平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一侧 面大致成平行、前端部大致成弓形形状的大致扁平的第二侧面;以及跨过所述第一侧面的 边缘部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部、沿大致弓形形状延伸的前表面,对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前表面都实施表面粗糙化加工。特征点2 在特征点1所记载的控制中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和所述光源至 少设置两对,其中一对显示负载状态的异常,另一对显示所述控制单元内的误动作。特征点3 在特征点2所记载的控制中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对透镜并列设置, 所述各对光源并列设置。特征点4 在特征点1至3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控制中心中,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 所述前表面面板的透镜安装用贯通孔内安装所述透镜,在设置于所述控制单元内的对所述 负载状态监视画面进行显示控制以及对所述光源进行发光控制的显示控制基板安装所述 光源。特征点5 在特征点1至4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控制中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 面面板的至少围绕所述光传送部的部分利用不透光性树脂形成,所述透镜利用透光性塑料 形成,所述光源为LED。特征点6 在特征点4或特征点5所记载的控制中心中,其特征在于,在一体设置 于所述前表面面板的筒状部内形成所述透镜安装用贯通孔,所述透镜的所述受光面位于所 述筒状部的内端面的前表面侧,所述光源的前表面侧的光发射面位于所述筒状部内。特征点7 在特征点6所记载的控制中心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的所述受光 面与所述光源的所述光发射面之间形成有预定长度的间隙。特征点8 在特征点4至7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控制中心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 面面板相对于所述显示控制基板是可进行枢轴转动的。特征点9 一种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各配电盘的各控制单元全部具有所述特征 点1至8的至少一个特征结构。
权利要求
一种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在分别构成多个配电盘的控制单元的前表面面板具有显示负载状态的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以及位于该负载状态监视画面显示装置附近的异常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显示装置包括配置于所述前表面面板内侧的光源以及透镜,所述透镜贯通所述前表面面板,并具有入射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的受光面、将入射到该受光面的光进行传送的柱状的光传送部、以及从所述前表面面板向外部突出并发射通过所述光传送部传送来的光的光发射部,所述光发射部具有前端部实质上成弓形形状的第一侧面;与该第一侧面大致成平行、前端部实质上成弓形形状的第二侧面;以及跨过所述第一侧面的边缘部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边缘部、沿实质上弓形形状延伸的前表面,对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以及所述前表面都实施表面粗糙化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两对所述透镜和所述光源,其中一对显示负载状态的异常,另一对显示所述 控制单元内的误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对透镜并列设置,所述各对光源并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于所述前表面面板的透镜安装用贯通孔内安装所述透镜,在设置于所述控制单元内的对所述负载状态监视画面进行显示控制以及对所述光源 进行发光控制的显示控制基板安装所述光源。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面板的至少围绕所述光传送部的部分利用不透光性树脂形成, 所述透镜利用透光性塑料形成, 所述光源为LED。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在一体设置于所述前表面面板的筒状部内形成所述透镜安装用贯通孔, 所述透镜的所述受光面位于所述筒状部的内端面的前表面侧, 所述光源的前表面侧的光发射面位于所述筒状部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的所述受光面与所述光源的所述光发射面之间形成有预定长度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4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表面面板相对于所述显示控制基板是可进行枢轴转动的。
全文摘要
文档编号H02B1/32GK101953042SQ2008801269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4日
发明者Miyauchi Toshihiko 申请人: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