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3321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对电线等线状体进行拉设的拉线作业中使用的拉线器。
背景技术
作为在电线杆之间等拉设高架线的方法,如专利文献1的记载所示,首先将拉线器主体部固定在电线杆上,然后,利用钢丝等将夹线器和拉线器连结,利用所连结的夹线器夹持高架线的自由端。然后,通过操作拉线器主体的棘轮手柄,将钢丝等卷绕在拉线器主体部上,由此将高架线的自由端侧向电线杆侧牵拉并保持。S卩,为了牵拉高架线,需要拉线器对与夹线器连结的钢丝等进行卷绕,由于在卷绕时对拉线器作用较强的牵拉反作用力,所以要求拉线器的所有部件具有较高的刚性。为了满足对拉线器的各部件所要求的高刚性,必然使拉线器的重量变重。但是,拉线作业是在电线杆的上部等高空进行的手工作业,拉线器变重使得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降低。在实际的高架线工程中,将拉线器以及夹线器安装在电线杆上,首先利用夹线器夹持高架线,利用拉线器将夹持有高架线的夹线器手动拉近,进行牵拉高架线的作业,从而拉设高架线。因此,作业人员必须将较重的拉线器举起至电线杆上部,并且在不易立足的高空使用较重的拉线器进行作业。使用这种较重的拉线器进行的作业,不仅使作业效率降低,而且非常危险。因此,从提高作业效率以及作业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要求拉线器的轻量化。图9是表示现有的拉线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所示的拉线器具有用于在卷绕时对钢丝进行引导的大致U字型的钢丝引导部件(M),使得钢丝的卷绕均勻。但是,由于设置钢丝引导部,所以存在部件个数增加、组装工时增加的问题。另外,如上述所示,由于要求拉线器轻量化,所以还存在下述问题,即,因需要钢丝引导部件04)及用于支撑钢丝引导部件的接合部而导致重量变重。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平5-258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拉线器,其可以减少部件个数,减少组装工时,并且可以在维持刚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实现拉线作业时的作业效率及安全性的提高。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由下述结构构成。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 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该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是将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向缩小所述间隙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 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该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是在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处安装辊而形成的。另外,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引导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线状部件的进入部而使彼此的间隙变宽的扩宽部。另外,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本发明的拉线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形成为,随着远离所述进入部而向所述线状部件卷绕时的移动方向倾斜。发明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由于拉线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是将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向缩小所述间隙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因此,无需使用用于对线状部件进行弓I导的其他部件,就可以将线状部件均勻地卷绕。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下述等优点,S卩,可以减少部件个数,并可以减少拉线器的组装工时。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可以在维持拉线器主体部的刚性的同时,实现紧凑化、轻量化。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轻量化的拉线器,得到下述等效果,即,可以提高电线杆上部等的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以及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性。根据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由于拉线器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所述引导部是在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处安装辊而形成的,因此,可以将用于引导线状部件的线状部件均勻地卷绕。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可以实现拉线器主体部的轻量化。另外,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轻量化的拉线器,得到下述等效果,即,可以提高电线杆上部等的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以及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性。根据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由于一对引导部具有随着远离线状部件的进入部而使彼此的间隙变宽的扩宽部,因此,可以在线状部件比较松弛时,将线状部件沿扩宽部均勻地卷绕。因此,得到提高电线杆上部等的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等效果。根据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引导部形成为,随着远离所述进入部而向线状部件卷绕时的移动方向倾斜,因此,线状部件在卷绕时与引导部接触的范围变宽,可以防止线状部件大幅度地摆向外侧。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正视图。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后视图。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右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左侧视图。
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框板的斜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具有辊的框板的斜视图。
图9是现有的拉线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 · 拉线器主体部
2 · 框体
3 · ·框板
4 · ·固定轴
5 · 衬套
6 · 卷筒
7 · 主轴
8 · ·圆形侧板
9 · 线状部件
10 手柄部
11 棘轮机构
12 翼形螺钉部
13 制动齿轮
14 止动爪
15 连接金属件
16 轴部
17 “^”字状金属件
18 连结金属件
19 引导部
20 进入部
21 贯穿孔
22 扩宽部
23 钢丝引导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记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实施方式。图1-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具有主体部⑴;卷筒(6),其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部⑴ 上;卷绕单元,其用于使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9),其以可以卷绕在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卷筒上。主体部(1)具有相对应地配置的前后一对框板(3)。一对框板3利用分别插入该框板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的固定轴(4)而一体化。 在各固定轴(4)的外部嵌有圆筒状的衬套(5),利用上述衬套( 在一对框板C3)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在一对框板(3)的一端部安装有大致“ 二 ”字状的框体(2)。框体(2)通过在其开放端部插入右方的固定轴G),从而可旋转地安装在一对框板(3)的间隙中。卷筒(6)可旋转地支撑在一对框板(3)的间隙中,在其中心插入主轴(7)。卷筒 (6)在两端具有圆形侧板(8),在卷筒(6)的表面(周面)以可以卷绕在其上的方式安装线状部件(9)。主轴(7)贯穿一对框板(3),在其一端部安装有卷绕单元。在一侧的框板(3)的外表面侧,安装有作为卷绕单元的手柄部(10),其用于使卷筒(6)旋转,进行线状部件(9)的抽出及卷绕操作。手柄部(10)经由棘轮机构(11)安装在主轴(6)的基端部上。另外,线状部件(9)的抽出及卷绕,可以不使用手柄部(10)而通过扭转作为第2卷绕单元的翼形螺钉(1 进行。该手柄部(10)可以由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壳体覆盖,为了进一步实现轻量化,也可以使整体由合成树脂制作。制动齿轮(13)安装固定在棘轮机构(11)和框板(3)之间。并且,止动爪(14)与该制动齿轮(13)卡合而配置,利用固定轴(4)可转动地安装左右的框板(3)。因此,利用止动爪(14)阻止卷筒(6)向抽出方向旋转。制动齿轮(1 利用弹簧垫圈、制动板(未图示)等的作用,向主轴⑵施加制动力。在开设于框体⑵上的贯穿孔中安装有连接金属件(15)。该连接金属件(15)具有轴部(16),其上卷绕与电线杆等支撑物连接的绳索等;以及“二 ”字状金属件(17)。另外,上述连接金属件(15)也可以经由弹簧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框体(2)上。在从卷筒(6)抽出的线状部件(9)的一端,设置连结金属件(18),线状部件(9)经由连结金属件(18)与用于夹持线状体的夹线器(未图示)连接。如果将线状部件(9)向卷筒(6)上卷绕,则夹线器被拉向拉线器主体部(1),使线状体的张力增加。相反地,如果将线状部件(9)抽出,则夹线器远离拉线器主体部(1),使线状体的张力减少。本发明所使用的线状部件(9),在图1-6中示出了钢丝,但也可以是皮带或绳索等。构成主体部(1)的左右一对框板(3),在与安装有连接金属件(15)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上,具有对线状部件(9)的卷绕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9)。 该引导部(19)是将一对框板(3)向缩小其间隙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利用与该框板(3) 一体形成的引导部(19),在将线状部件(9)向卷筒(6)上卷绕时,无需使用现有的用于对线状部件进行引导的其他部件(钢丝引导部件),就可以将线状部件均勻地卷绕在卷筒(6) 上。本发明所使用的引导部(19),在图1-6中是通过将框板C3)弯折而形成的,但也可以通过在框板( 上安装辊而形成。由于引导部(19)与主体部(1)的框板(3) —体形成,所以与现有的拉线器相比较,可以减少部件,因此,可以减少组装工时。并且,对于引导部(19)与框板(3)的一体形成,还具有提高引导部(19)的刚性等优点。如上述所示,由于本发明的拉线器不需要现有的拉线器所具有的钢丝引导部件, 所以可以紧凑地构成拉线器主体的框板部分,由此可以实现拉线器的轻量化。因此,作业人员的高空作业变得容易,可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另外,由于高空作业可以顺利地进行, 所以也可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图7是一对框板(3)的斜视图。
—对框板(3)由隔着间隙而配置的大致三角形的平板构成,在其中心形成有用于插入主轴(7)的贯穿孔01)。引导部(19)是通过将框板C3)的左方斜边部弯折而形成的。引导部的形状不特别地限定,但优选一对引导部(19)为如下形状,即,具有彼此的间隙随着远离线状部件的进入部00)而逐渐变宽的扩宽部02)。在这里,所谓线状部件 (9)的进入部(20),是指在将线状部件(9)向卷筒(6)上卷绕时,线状部件(9)进入主体部 (1)的部分。更具体地说,对于一对引导部(19)的间隙,在从引导部的下端至中途部为止的范围(下方范围)内具有固定宽度,在从中途部至上端部为止的范围(上方范围)内成为逐渐变宽的扩宽部。线状部件(9)在卷绕时从下方范围进入一对引导部(19)之间。利用该引导部(19)的形状,可以将线状部件沿扩宽部均勻地卷绕,进而提高电线杆上部等的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由于引导部(19)形成在框板(3)的斜边部处,所以相对于线状部件卷绕时的前进方向而倾斜。由此,线状部件(9)和引导部(19)之间的接触范围变宽,可以将线状部件(9) 均勻地卷绕在卷筒(6)上,并且在卷绕时可以防止线状体大幅度地摆向外侧。另外,也有助于拉线器主体部的紧凑化,大大有助于拉线器的轻量化。因此,可以提高电线杆上部等的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以及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图8是作为引导部(19)而使用辊03)的情况下的一对框板(3)的斜视图。—对框板(3)由隔着间隙而配置的大致三角形的平板构成,在其中心形成有用于插入主轴(7)的贯穿孔01)。作为引导部(19)的辊(23),可旋转地配置在框板(3)的左方斜边部的内侧。辊以其旋转轴与框板( 的左方斜边部平行的方式安装在框板(3) 上。线状部件(9)在卷绕时进入一对辊03)的间隙。这时,如果线状部件(9)与辊03) 接触,则辊03)向内侧旋转,由此线状部件顺利地被引导。利用该辊(23),可以将线状部件 (9)均勻地卷绕在卷筒(6)上,并且在卷绕时可以防止线状体大幅度地摆向外侧。图8所记载的辊的间隙,从下端至上端为止具有固定宽度,但也可以为在从下端至中途部为止的范围(下方范围)内具有固定宽度,在从中途部至上端部为止的范围(上方范围)内成为逐渐变宽的扩宽部。工业实用性本发明适用于电力线、通信线等电线、电梯等的钢丝、链条等线状体的拉线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拉线器,其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 所述引导部是将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向缩小所述间隙的方向弯折而形成的。
2.一种拉线器,其具有主体部,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框板;卷筒,其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对框板的间隙中;卷绕单元,其使该卷筒旋转;以及线状部件,其以可以卷绕在所述卷筒上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卷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对引导部,该一对引导部对所述线状部件的卷绕进行引导, 所述弓I导部是在所述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处安装辊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引导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线状部件的进入部而使彼此的间隙变宽的扩宽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形成为,随着远离所述进入部而向所述线状部件卷绕时的移动方向倾斜。
全文摘要
(课题)为满足拉线器的刚性而使拉线器变重这一点成为问题。(解决方法)本发明的拉线器与现有拉线器的具有引导部件的结构不同,线状部件的引导部是将框板的线状部件入口侧端部向缩小间隙的方向弯折而一体形成的。由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拉线器可以减少部件个数,可以实现轻量化。
文档编号H02G1/04GK102239610SQ20098014585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岩间保 申请人: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