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567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机、MP3等便携数码设备的电池 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手机及MP3、MP4等便携数码设备的大范围普及,特别是手机使用的随意 性、使用模式及使用场所的多样化与复杂化,而手机充电插口难以统一标准,导致手机配置 的充电器只能单一使用,不同品牌型号手机充电插口和手机电池尺寸规格各异,给消费者 增加配置的手机电池充电带来不便,而现今在市场上普及的万能充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固定 位置和弹片触点易于松动而产生操作上的困难,大大降低对手机电池充电的使用效果,就 上述现状而言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手机插头规格不统一,电池尺寸规格不统一, 充电时只能单机配件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第二,现有的万能充电时对电池的固定为错 位两点式固定,导致电池充电过程中易于松动产生操作上的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既能使充电器适 用于不同型号、不同尺寸规格的手机电池,同时使电池充电时更加稳定,更加易于操作,增 强充电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充电器,包括上 盖、与上盖连接的下盖、设在上盖内的正负极触片、印刷电路装配板及设在下盖底部的两相 交流插头,所述上盖上设有可沿上盖上表面横向滑动的面盖,所述上盖与面盖之间形成放 置电池的凹槽,在上盖的内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连接面盖,在固定板上设有弹簧,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盖内,上盖与固定板形成反向推力,约束面盖 的滑动距离,所述上盖的外侧设有极片按钮,极片按钮与上盖之间设有滑动槽,极片按钮滑 动于滑动槽内,所述极片按钮通过滑动槽与正负极触片连接,所述下盖的一侧设有USB插 口,所述USB插口连接印刷电路装配板。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一侧设有内腔室,极片按钮设在内腔室内,所述极片按钮的 后部设有卡位,卡位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卡槽,滑动槽的后端设有横槽,正负极触片穿过横槽 连接在极片按钮的卡槽上。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内部设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为U型卡槽。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簧座相对的固定板上设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座为U 型卡槽,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弹簧座内,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座内。本实用新型的面盖的上表面设有通过转轴连接的可向上90度转动的前挡板。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下端设有插头凹槽,两相交流插头的内侧轴接在插头凹槽 内,所述插头凹槽上设有AC弹片,AC弹片的后部设有压片,压片连接固定在插头凹槽上,所 述两相交流插头可延插头凹槽转动90度与AC弹片形成连接,所述AC弹片经导线与印刷电路装配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内部设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连接印刷电路装配板。本实用新型的印刷电路装配板由变压器和整流电路及高频开关电路组成,所述整 流电路经电感连接高频开关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整流电路接外接电源,整流电流的第一二极管的一端经保险丝接外 接电源的火线,另一端分别经第一电容接地及接外接电源的零线、连接高频开关电源电路, 所述高频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一电阻的输入端接第一二极管,输出端分别接第一三极管的集 电极,经第三电容、第二电阻分别接第三二极管和第一电感的输入端及连接第二三极管的 基极,第一电感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接第二电容,另一路分别接光耦合器的3脚及经第一 稳压二极管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光耦合器的4脚分两路,一路经第三电阻接第二三 极管的发射极及接第四电阻的输入端,输出端接地,另一路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 电容的另一端分三路,一路经第三二极管接第二电阻的输出端,一路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 极,一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接变压器,另一路经第二二极管分别 与第五电阻的输出端及第四电容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 管的输出端、第四电容的输入端和变压器,变压器的正极连接整流电路的第五二极管,第 五二极管分别接USB插口的正极、经第五电容接USB插口的负极、经第二十电阻接第四三 极管的基极、经第十九电阻分别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及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 极管的发射极、经第十七电阻分别接双色发光二极管及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二稳压 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接变压器的负极及USB插口的负极,所述第五电容经第三稳压二极管 与第二十电阻的输出端及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经第 十六电阻接双色发光二极管,另一路经第十八电阻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变压器的负极连 接USB插口的负极。本实用新型的印刷电路装配板与正负极触片之间设有自动识别极性电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识别极性电路由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九三 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及第十四电阻组成,所述正负极触片的正极分 别接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十三电阻接第八三极管的基极、经第十二电阻接第七三极 管的基极及接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印刷电路装配板的第五三 极管的发射极、双色发光二极管及变压器的正极,基极经第十四电阻接正负极触片的负极, 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接正负极触片的负极,发射极分三路,一路接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一 路接印刷电路装配板的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一路分别接双色发光二极管及变压器的正 极,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分三路,一路经第十一电阻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一路经第 十四电阻接第九三极管的基极,另一路接正负极触片的负极,发射极分两路,一路接第六三 极管的发射极,另一路接印刷电路装配板的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 经第十一电阻接正负极触片的负极、经第十一电阻、第十四电阻接第九三极管的基极,第 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印刷电路装配板的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本实用新型的USB插口为USB2. 0插口。本实用新型的USB插口的输出电压为4. 75-5. 25V。本实用新型的正负极触片的输出电压为4. 15-4. 25V。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改进充电器对电池的安装固定模式,提高电池充电安装操作的效率和充电稳定性,并具有USB插口和多功能充电座两种充电模式,既能适用 于USB插头充电的产品充电,又能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手机电池充电,提高了单件产品 的使用范围和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5为图4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充电器包括上盖1、与上盖1连接的下盖2、设在 上盖1内的正负极触片5、印刷电路装配板16及设在下盖2底部的两相交流插头11,上盖 1上设有可沿上盖1上表面横向滑动的面盖3,在上盖1与面盖3之间形成放置电池的凹槽 31,在上盖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上端连接面盖3,在面盖3的上表面设有通过 转轴7连接的前挡板8,该前挡板8与面盖3水平静置时为180度角时的平板状态,也可向 上90度转动,所述上盖1内设有第一弹簧座37,该第一弹簧座37为U型卡槽,在第一弹簧 座37相对的固定板4上设有第二弹簧座38,该第二弹簧座38为U型卡槽,在上盖1与固定 板4之间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弹簧座37内,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座38 内,使得上盖1与固定板4形成反向推力,约束面盖3的滑动距离,在上盖1的外侧设有极 片按钮6,极片按钮6与上盖1之间设有滑动槽30,在滑动槽30的后端设有横槽301,在上 盖1的一侧设有内腔室32,极片按钮6设在内腔室32内,所述极片按钮6的后部设有卡位 33,卡位33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卡槽34,正负极触片5穿过横槽301连接在极片按钮6的卡 槽34上,极片按钮6滑动于滑动槽30内,带动正负极触片5滑动,所述下盖2的一侧设有 USB插口 10及指示灯25,所述USB插口 10及指示灯25分别连接印刷电路装配板16,在下 盖2的下端设有插头凹槽35,两相交流插头11的内侧轴接在插头凹槽35内,所述插头凹槽 35上设有AC弹片22,AC弹片22的后部设有压片18,压片18连接固定在插头凹槽35上, 所述两相交流插头11可延插头凹槽35转动90度与AC弹片22形成连接,所述AC弹片22 经导线与印刷电路装配板16连接,印刷电路装配板16由变压器15和整流电路及高频开关 电路组成,所述整流电路经第一二极管Dl连接高频开关电路的一端,所述高频开关电路经 第十九电阻R19、第四三极管Q4与极性自动识别电路连接。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充电器的印刷电路装配板16由变压器T15、整流 电路和高频开关电路连接组成。所述整流电路经变压器T连接高频开关电路另一端。正负 极触片5与印刷电路装配板16之间设有自动识别极性电路。所述整流电路接外接电源,第 一二极管Dl的正极经过保险丝Fl接外接电源的火线,负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正极、经 第一电阻Rl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还分别经变压器15的初级线圈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 经并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第一电容Cl的负极与 外接电源的零线相连且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经串联的第三电容C3、第二电阻R2 分别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一电感Ll,第一电感L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正 极、光耦合器PCA的3脚及第一稳压二极管ZDl的负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与 光耦合器PCA的4脚、第一稳压二极管ZDl的正极相连且经第三电阻R3与第二三极管Q2 的发射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第四电阻R4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第二 电容C2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经变压器的次级线包分 别与第五电容C5的负极、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光敏二极管ZD6的负极、USB插口 10 的负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USB插口 10的正极、第二稳 压二极管ZD2的负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双色发光二极管 LED2的负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还分别经第二十电阻R20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和第三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相连、经第十九电阻R19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三三 极管Q3的基极相连、经第十七电阻R17与双色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1和第五三极管Q5 的集电极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经第十八电阻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经 第十六电阻与双色发光二级管LED2的正极2相连,第二稳压二极管ZD2的正极与光敏二极 管ZD6的正极相连。所述自动识别极性电路由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第九三 极管Q9、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及第十四电阻R14组成,所述正 负极触片5的正极分别与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经第十三电阻 R13与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经第十二电阻R12与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九三 极管Q9的发射极和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USB插口 10的正极相连,所述正负极触片5 的负极分别与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经第十一电阻Rll与第 六三极管Q6的基极、经第十四电阻R14与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相连,第六三极管Q6的发 射极分别与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装配时,上盖1与下盖2通过螺丝12连接,电池充电器的卡座由上盖1、面盖3、正 负极触片5、极片按钮6构成,面盖3与固定板连接后经弹簧与上盖形成反向作用力,USB输 出充电机构包括印刷电路装配板16、变压器15、USB插口 10、整流电路、高频开关电路组成, 并输出DC4. 75-5. 25V电压执行充电功能,两相交流插头11经压片18、螺丝12、AC弹片22 连接于下盖2构成连接,两相交流插头11与AC弹片22直接接触形成连接,AC弹片22经 电子导线与印刷电路装配板16连接形成交流通路,如图3所示,将两相交流插头11装于下 盖2卡槽中,将AC弹片22装入下盖的对应固定位置,盖上压片18,锁上螺丝构成下盖上的 市电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接通90-260V、50/60HZ的交流电源,由印刷电路装配板上经 整流电路、高频开关电路通过USB插口输出4. 75-5. 25V电压为手机充电,由印刷电路装配 板上经整流电路、高频开关电路通过万能充电座弹片输出电压为4. 15-4. 25V为单个手机 电池充电,印刷电路装配板内部电路带极性自动识别电路,能准确识别手机电池的正负极, 使电路能按手机电池的标准正负极方向进行充电。电路还具有过流过压充电保护功能,确 保产品执行充电过程的安全,USB插口输出标准DC电压DC4. 75-5. 25V,广泛适用于手机、MP3、MP4等各类电子产品的充电。通过对手机机型为LG8800、电池型号Ν0ΚΙΑ 8600、N73和手机机型为三星T429, 手机机型为MOTOROLA A780的测试表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充电效果完全能达到原厂标准。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指示灯12安装于所述印刷电路装配板16上,通过上盖的导光 柱照射于上盖透光达到指示作用,其中绿色灯表示AC电源通断状态,红色灯表示新型多功 能充的充电状态,当充电达到饱和后红灯转变为绿灯表示充电饱和状态,这样能让使用者 清楚了解充电器的AC电源通断和正常充电状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手持机充电器及万能充电器相比较,后者的电池固定方式因 接触面过小而易产生充电松脱现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改用新型科学电池固定模式使电池充 电固定简单易操作且充电稳定,结合USB充电插口标准的统一(YD/T-1591-2006),USB插口 输出4. 75-5. 25V充电电压,多功能充电座输出4. 15-4. 25V充电电压,能达到一只充电器既 可以通用各种配置有USB数据线充电的手机和数码产品充电,又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手机 电池充电的效果。确保使用者的手机、手机电池、各类数码产品充电需求得到更人性化的满 足。
权利要求一种电池充电器,包括上盖(1)、与上盖(1)连接的下盖(2)、设在上盖(1)内的正负极触片(5)、印刷电路装配板(16)及设在下盖(2)底部的两相交流插头(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设有可沿上盖(1)上表面横向滑动的面盖(3),所述上盖(1)与面盖(3)之间形成放置电池的凹槽(31),在上盖(1)的内部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上端连接面盖(3),在固定板(4)上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4)上,另一端固定在上盖(1)内,上盖(1)与固定板(4)形成反向推力,约束面盖(3)的滑动距离,所述上盖(1)的外侧设有极片按钮(6),极片按钮(6)与上盖(1)之间设有滑动槽(30),极片按钮(6)滑动于滑动槽(30)内,所述极片按钮(6)通过滑动槽(30)与正负极触片(5)连接,所述下盖(2)的一侧设有USB插口(10),所述USB插口(10)连接印刷电路装配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一侧设有内腔室 (32),极片按钮(6)设在内腔室(32)内,所述极片按钮(6)的后部设有卡位(33),卡位(33) 的下端外壁上设有卡槽(34),滑动槽(30)的后端设有横槽(301),正负极触片(5)穿过横 槽(301)连接在极片按钮(6)的卡槽(3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内部设有第一弹 簧座(37),所述第一弹簧座(37)为U型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座(37)相对的固定 板(4)上设有第二弹簧座(38),所述第二弹簧座(38)为U型卡槽,弹簧(9)的一端固定在 第一弹簧座(37)内,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弹簧座(38)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3)的上表面设有通过 转轴(7)连接的可向上90度转动的前挡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的下端设有插头凹 槽(35),两相交流插头(11)的内侧轴接在插头凹槽(35)内,所述插头凹槽(35)上设有AC 弹片(22),AC弹片(22)的后部设有压片(18),压片(18)连接固定在插头凹槽(35)上,所 述两相交流插头(11)可延插头凹槽(35)转动90度与AC弹片(22)形成连接,所述AC弹 片(22)经导线与印刷电路装配板(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的内部设有指示灯 (25),所述指示灯(25)连接印刷电路装配板(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装配板(16)由变压 器(15)和整流电路及高频开关电路组成,所述整流电路经电感连接高频开关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接外接电源,整流 电流的第一二极管(Dl)的一端经保险丝(Fl)接外接电源的火线,另一端分别经第一电容 (Cl)接地及接外接电源的零线、连接高频开关电源电路,所述高频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一电 阻(Rl)的输入端接第一二极管(Dl),输出端分别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经第三电容 (C3)、第二电阻(R2)分别接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一电感(Li)的输入端及连接第二三极管 (Q2)的基极,第一电感(Li)的输出端分两路,一路接第二电容(C2),另一路分别接光耦合 器(PCA)的3脚及经第一稳压二极管(ZDl)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光耦合器(PCA) 的4脚分两路,一路经第三电阻(R3)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接第四电阻(R4)的输 入端,输出端接地,另一路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三路, 一路经第三二极管(D3)接第二电阻(R2)的输出端,一路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一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接变压器,另一路经第二二极管(D2) 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输出端及第四电容(C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输入 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输出端、第四电容(C4)的输入端和变压器,变压器的正极连 接整流电路的第五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D5)分别接USB插口(10)的正极、经第五电容 (C5)接USB插口(10)的负极、经第二十电阻(R20)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十九 电阻(R19)分别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及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 (Q3)的发射极、经第十七电阻(R17)分别接双色发光二极管(LED2)及第五三极管(Q5)的 集电极、经第二稳压二极管(ZD2)和光敏二极管(ZD6)接变压器的负极及USB插口(10)的 负极,所述第五电容(C5)经第三稳压二极管(ZD3)与第二十电阻(R20)的输出端及第四三 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两路,一路经第十六电阻(R16)接双色 发光二极管(LED2),另一路经第十八电阻(R18)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变压器的负极 连接USB插口(10)的负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装配板(16)与正 负极触片(5)之间设有自动识别极性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识别极性电路由第 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第九三极管(Q9)、第十一电阻(Rll)、 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及第十四电阻(R14)组成,所述正负极触片(5)的正 极分别接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经 第十二电阻(R12)接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及接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第九三 极管(Q9)的发射极接印刷电路装配板(16)的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双色发光二极 管(LED2)及变压器的正极,基极经第十四电阻(R14)接正负极触片(5)的负极,第八三极 管(Q8)的集电极接正负极触片(5)的负极,发射极分三路,一路接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 极,一路接印刷电路装配板(16)的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一路分别接双色发光二极管 (LED2)及变压器的正极,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三路,一路经第十一电阻(Rll) 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一路经第十四电阻(R14)接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另一路接 正负极触片(5)的负极,发射极分两路,一路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另一路接印刷 电路装配板(16)的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经第十一电 阻(Rll)接正负极触片(5)的负极、经第十一电阻(Rll)、第十四电阻(R14)接第九三极管 (Q9)的基极,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印刷电路装配板(16)的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 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口(10)为USB2.0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口(10)的输出电压 为 4. 75-5. 25V。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触片(5)的输出电 压为 4. 15-4. 25V。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既能使充电器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手机电池,同时使电池充电时更加稳定,易于操作,增强充电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充电器,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可沿上盖上表面横向滑动的面盖,上盖与面盖之间形成放置电池的凹槽,在上盖的内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连接面盖,在固定板上设有弹簧,所述上盖的外侧设有极片按钮,极片按钮与上盖之间设有滑动槽,所述极片按钮通过滑动槽与正负极触片连接,下盖的一侧设有USB插口,USB插口连接印刷电路装配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改进充电器对电池的安装固定模式,提高电池充电安装操作的效率和充电稳定性,提高了单件产品的使用范围和价值。
文档编号H02J7/02GK201656531SQ20102011632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李庭光, 李泽秉 申请人:深圳知己迅联通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