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973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存电能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数码影音产品做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 已经普及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照相机、摄像机、MP4等,目前市场上这类产品都是由 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供电,虽然电量能持续十几小时,但当使用者在户外长时间使用时就 会出现电量不足的问题,迫使使用者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对于照相机或摄像机往往 会在更换电池的时间里错过精彩片段,给使用者带来遗憾。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免于外接电源充电,利用太 阳能就能够长时间给数码影音产品供电的电源适配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输出端子、阳光光电导体以及 设在壳体内部的太阳能电池、超大容量电容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阳光光电导体与太阳能电 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两端与超大容量电容、锂离子电池的两端并联,该并联两端分别与 输出端子连接。优选地,所述阳光光电导体设置在壳体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数码影音产品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免于外接电 源进行充电,直接通过阳光光电导体吸收漫射日光、荧光灯光、白炽灯光转换为电能储存到 超大容量电容和锂离子电池中,充电方式便捷,节能效果显著,成本低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2,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6、输出端子5、阳光光电导体1以及设在壳 体内部的太阳能电池2、超大容量电容3及锂离子电池4,所述阳光光电导体与太阳能电池 2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2两端与超大容量电容3、锂离子电池4的两端并联,该并联两端分 别与输出端子5连接。所述阳光光电导体1设置在壳体6外表面上。下面以照相机为负载上来介绍该电源适配器工作原理。参见图1,通电初期,由于超大容量电容3未充电,因此超大容量电容3也是负载, 正常锂介质充电电池,太阳能电池2除了为照相机正常工作供电外还给超大容量电容3充电,由于锂离子电池4的内阻很小,能对超大容量电容3进行快速充电,导致并联电源端的 电压提高,锂离子电池4的充电也逐渐完成。随着并联电源端充电电流的逐渐减小,在环境 光照下,太阳能电池2的电能逐渐增大,当该电压高于锂离子电池4的电压时,有太阳能电 池2直接给照相机供电。随之外界光线的强弱变化,太阳能电池2的电压也是不断变化的。当照相机开关按键被开启时,照相机开始工作,需要提供较大的电流,由于超大容 量电容3不断的充电,超大容量电容3的正负级间的电势要高于锂离子电池4的电势,所以 超大容量电容3首先放电,随着放电的持续,超大容量电容3两个极板间的电势差逐渐减 小,当电位差小于锂离子电池4的电位时,锂离子电池4开始参与为照相机供电。照相结束后,根据超大容量电容3放电的多少不同,超大容量电容3两端的电势差 也不同,当电势差小于锂离子电池4的电位时,锂离子电池4开始向超大容量电容3供电, 使超大容量电容3两端的电势升高,当并联电源端的电势高于锂离子电池4时,系统自动转 到太阳能电池2向照相机供电,并不断给超大容量电容3充电。当外界光线减弱时,太阳能电池2的电动势低于超大容量电池3时,太阳能电池2 停止向外输出电流,由超大容量电容3向照相机供电。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输出端子、阳光光电导体以及设在壳体内部的太阳能电 池、超大容量电容及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光电导体与太阳能电池连接,所述 太阳能电池两端与超大容量电容、锂离子电池的两端并联,该并联两端分别与输出端子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光光电导体设置在壳体外 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存电能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输出端子、阳光光电导体以及设在壳体内部的太阳能电池、超大容量电容及锂离子电池,所述阳光光电导体与太阳能电池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两端与超大容量电容、锂离子电池的两端并联,该并联两端分别与输出端子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数码影音产品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免于外接电源进行充电,直接通过阳光光电导体吸收漫射日光、荧光灯光、白炽灯光转换为电能储存到超大容量电容和锂离子电池中,充电方式便捷,节能效果显著,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H02J9/06GK201860162SQ20102029337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6日
发明者杨洋, 郑龙周 申请人: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