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旅行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141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旅行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旅行充电器。
技术背景手机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少的通讯工具,它能方便人们随时与自己的亲人、朋 友、客户或是有关联的人及时联系,以便获得相应的信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 都习惯于在业余时间里使用PDA听音乐或学习,这些便携式产品都是需要电才能进行正 常工作的,充电器是它们进行充电的必备工具。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充电器,其 性能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充电器保护功能比较强,有的充电器充电速度比较快,有 的充电器无功功耗比较低等。现有技术的充电器一般都是插在交流电源插座上对手机、 PDA等产品进行充电的,但是,在需要充电的设备(如可充电电池、手机、音乐播放器 等)充满电后,如果充电器还继续插在电源插座上的话,该充电器依然会耗损电能。因 此,要对充电器随插随拔,不然,就要损失电能。很多人喜欢在晚上睡觉时对可充电电 池、手机、音乐播放器等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天起床时,就可以将设备的电能充满,无 需为当天使用这些设备而烦恼了。虽然一个充电器在这种情况下损耗的电能很小,但是 整个地球的充电器都存在这种情况的话,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浪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充电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迫切希望一种空载零损耗的节能 旅行充电器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充电器存在耗电和插拔麻 烦的缺陷,满足人们的迫切愿望和节能旅行充电器的市场需求,提供一种节能旅行充电 器,这种节能旅行充电器能真正实现空载零损耗,不需频繁插拔,其小巧轻便、通用端 口、使用安全、携带和充电方便,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人们在充电方面提供既节能又方 便的可靠保证。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节能旅行充电器,包括下 盖、交流插脚、交流接触片、交流支架、电路板、电池、上盖和导光柱,交流插脚、交 流接触片和交流支架依序装配在一起,交流接触片、交流支架、电路板和电池装配在由 下盖和上盖组成的内腔中,导光柱和上盖装配在一起,下盖和上盖装配在一起,在电路 板上设计有过流保护模块、整流模块、输入滤波模块、脉宽调制模块、变压器、输出滤 波模块和LED指示灯,该节能旅行充电器在电路板上还设计有USB输出端口、输出电压 检测开关、MCU控制模块和电源开关,过流保护模块、电源开关、整流模块、输入滤波 模块、变压器、输出滤波模块和USB输出端口依序呈电性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LED指 示灯和输出滤波模块呈电性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脉宽调制模块和变压器呈信号控制连 接关系装配在一起,USB输出端口、输出电压检测开关、MCU控制模块和电源开关依序 呈信号控制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开关为电子开关,或者所述电源开关为继电器。所述电池为可反复充电的电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的节能旅行充电器,由于在设计上采用 了软件+硬件的控制电路设计,能够真正实现空载零损耗,不需频繁插拔,满足了全球 能源协会的要求,并满足了能源之星五级能效的标准,还满足了 CSA的标准,同时感 受AT&T LOGO带来的品牌效应;高雅的蓝光指示;光面的外壳设计和小巧的外形尺 寸,采用人性化结构设计;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多重保护控制、绿色环保;其体 型小巧轻便,携带和充电方便,手感极佳,为人们在对需要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方面提 供了可靠的保证;由于该节能旅行充电器具有通用的USB接口,因而还可以对MP5、 BLUETOOTH、PDA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其适用性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板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盖;2、交流插脚;3、交流接触片;4、交流支架;5、电路板; 6、电池;7、上盖;8、导光柱;9、过流保护模块;10、电源开关;11、整流模块; 12、输入滤波模块;13、脉宽调制模块;14、变压器;15、输出滤波模块;16、LED指 示灯;17、USB输出端口; 18、输出电压检测开关;19、MCU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能旅行充电器,包括下盖1、交 流插脚2、交流接触片3、交流支架4、电路板5、电池6、上盖7和导光柱8,交流插脚 2、交流接触片3和交流支架4依序装配在一起,交流接触片3、交流支架4、电路板5和 电池6装配在由下盖1和上盖7组成的内腔中,导光柱8和上盖7装配在一起,下盖1和 上盖7装配在一起,在电路板5上设计有过流保护模块9、整流模块11、输入滤波模块 12、脉宽调制模块13、变压器14、输出滤波模块15和LED指示灯16,本实施例在电路 板5上还设计有USB输出端口 17、输出电压检测开关18、MCU控制模块19和电源开关 10,过流保护模块9、电源开关10、整流模块11、输入滤波模块12、变压器14、输出滤 波模块15和USB输出端口 17依序呈电性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LED指示灯16和输出 滤波模块15呈电性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脉宽调制模块13和变压器14呈信号控制连接 关系装配在一起,USB输出端口 17、输出电压检测开关18、MCU控制模块19和电源开 关10依序呈信号控制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所述电源开关10为电子开关,所述电源开 关10也可以为继电器。所述电池6为可反复充电的电池。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将所述节能旅行充电器插在交流电插座上后,再将 需要充电的设备(如可充电电池、手机、音乐播放器等)插入USB输出端口 17,交流电 经交流插脚2、交流接触片3进入电路板,AC (交流电)输入过流保护模块9,过流保护模 块9、电源开关10、整流模块11、输入滤波模块12、变压器14、输出滤波模块15和USB输出端口 17依序导通,对需要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当需要充电的设备电充满后,其电 压达到某一极大值,输出电压检测开关18检测到该电压极大值后将信号传递给MCU控 制模块19,MCU控制模块19经过处理后对电源开关10进行控制,使电源开关10断开, 实现零损耗。当人们将充满电的设备从所述节能旅行充电器的USB输出端口 17拔出后, 输出电压检测开关18检测不到电压值时,输出电压检测开关18将信号传递给MCU控制 模块19,MCU控制模块19经过处理后对电源开关10进行控制,使电源开关10仍然断 开,能够真正实现空载零损耗,不需频繁插拔该节能旅行充电器。只有当需要充电的设 备再次插到USB输出端口 17后,输出电压检测开关18才会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MCU 控制模块19,MCU控制模块19经过处理后对电源开关10进行控制,使电源开关10接 通,对需要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如上所述,多次循环。真正实现空载零损耗,满足了 全球能源协会的要求,并满足了能源之星五级能效的标准,还满足了 CSA的标准,同时 感受AT&T LOGO带来的品牌效应;高雅的蓝光指示;光面的外壳设计和小巧的外形尺 寸,采用人性化结构设计;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多重保护控制、绿色环保;其体型 小巧轻便,携带和充电方便,手感极佳,为人们在对需要充电的设备进行充电方面提供 了既节能又方便的可靠保证;其具有通用的USB接口,还可以对MP5、BLUETOOTH、 PDA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其适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其 类似的实施例与近似的结构和形状,例如,所述电源开关为电子开关,或者所述电源开 关为继电器,这些特征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节能旅行充电器,包括下盖、交流插脚、交流接触片、交流支架、电路板、电 池、上盖和导光柱,交流插脚、交流接触片和交流支架依序装配在一起,交流接触片、 交流支架、电路板和电池装配在由下盖和上盖组成的内腔中,导光柱和上盖装配在一 起,下盖和上盖装配在一起,在电路板上设计有过流保护模块、整流模块、输入滤波模 块、脉宽调制模块、变压器、输出滤波模块和LED指示灯,其特征是在电路板上还设 计有USB输出端口、输出电压检测开关、MCU控制模块和电源开关,过流保护模块、电 源开关、整流模块、输入滤波模块、变压器、输出滤波模块和USB输出端口依序呈电性 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LED指示灯和输出滤波模块呈电性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脉宽调 制模块和变压器呈信号控制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USB输出端口、输出电压检测开关、 MCU控制模块和电源开关依序呈信号控制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旅行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源开关为电子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旅行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源开关为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旅行充电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池为可反复充电的电 池。
专利摘要节能旅行充电器,属于充电器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电路板,在电路板上设计有过流保护模块、整流模块、输入滤波模块、脉宽调制模块、变压器、输出滤波模块、LED指示灯、USB输出端口、输出电压检测开关、MCU控制模块和电源开关,过流保护模块、电源开关、整流模块、输入滤波模块、变压器、输出滤波模块和USB输出端口依序呈电性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LED指示灯和输出滤波模块呈电性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脉宽调制模块和变压器呈信号控制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USB输出端口、输出电压检测开关、MCU控制模块和电源开关依序呈信号控制连接关系装配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充电器,能真正实现空载零损耗,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文档编号H02J7/00GK201797352SQ20102053430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7日
发明者郭建华 申请人:华联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