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进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4117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配电箱进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配电箱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低压系统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配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专用设备按照安装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落地式和壁挂式两种类型。现有配电箱的结构形式很多,大多数为左侧为进线的主开关,右侧为出线室和电度表室。其中,进线单元、出线单元和电度表室之间没有分为单独的隔室。此外, 配电箱进出线方式往往不能同时兼顾落地式和壁挂式、上进出线或下进出线或上下均进出线的需要,不便于进行挪用,造成无法批量预制。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箱进出线结构,较好地改善了配电箱的进出线方式,并能同时兼顾落地式和壁挂式、上进出线或下进出线或上下均进出线的需要,适于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有助于批量预制和按实际需要进行挪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电箱进出线结构, 包括进线开关室(Si)、电度表室(S2)及出线室(S3),其中所述进线开关室(Si)设置于配电箱(S)的上部空间;所述电度表室(S2)设置于配电箱(S)的中部空间;所述出线室(S3) 设置于配电箱(S)的下部空间。较优地,所述进线开关室(Si)的顶板(2)上设置若干顶板进底板进出线孔。较优地,所述顶板进出线孔大小和形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而开设。较优地,所述顶板进出线孔为敲落孔,所述敲落孔的封板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较优地,所述出线室(S3)的底板(1)上设置若干底板进出线孔(11)。较优地,所述底板进出线孔(11)包括若干底板圆孔及若干底板方孔。较优地,所述底板圆孔和所述底板方孔分别为敲落孔,所述敲落孔的封板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配电箱进出线结构的进线开关室、电度表室及出线室彼此分离开,单独成室,便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同时在底板及顶板上均开设若干可敲落的进出线孔,孔大小和形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而开设。同时需强调的是,敲落孔的封板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从而实现了同时兼顾落地式和壁挂式、上进出线或下进出线或上下均进出线的需要,便于进行挪用、批量预制。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配电箱进出线结构的配电箱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配电箱的左视图;[0014]图3是图1所示配电箱的仰视图;图4是图1所示配电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同时参见图1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配电箱进出线结构的较优实例。该配电箱 S采用上中下分成三室的布局,其中上部为进线开关室Sl ;中部为电度表室S2;下部为出线室S3。上述配电箱的进线开关室Si、电度表室S2及出线室S3三室彼此分离开,外观美观简洁大方;也便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对于单独更换某一个元件,只需改动相关零件就能使用,而无需大范围的更改,可节省很多设计时间,也给加工制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特别地,配电箱相对原有配电箱的运行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提高。如图3所示,进线开关室Sl的顶板2上设置若干顶板进出线孔21,大小和形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而开设,顶板进出线孔为敲落孔。需强调的是,敲落孔的封板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如图4所示,出线室S3的底板1上设置若干底板进出线孔11,它们为底板圆孔及底板方孔,其中底板圆孔和底板方孔分别为敲落孔;需强调的是,这些敲落孔的封板同样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上述配电箱可通过吊装结构3实现落地式或壁挂式安装,其中的进出线的安装方式按如下方式进行1、底板上的圆孔、方孔及顶板上的方孔均为敲落孔,其中,顶板上的方孔及底板上的方孔需采用专业工具才能敲掉,而圆孔采用普通工具就可敲掉;2、当配电箱为壁挂安装且进出线为明管时,可敲掉底板较小的圆孔或者顶板方孔,从而实现配电箱的下部或上部或上下部组合等方式的进出线;3、将底板的较大方孔敲落,则可实现配电箱落地安装时的下部进出线;4、以上方案可以兼顾配电箱的多种安装方式、多种进出线方式,从而实现配电箱的批量预制生产及用户的挪用!以上实施例中,配电箱的外门采用封板加上螺栓固定的形式,当开关门时,可以直接取下,相对铰链门的形式,可节省很多开关门时所要占用的空间。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的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开关室(Si)、电度表室(S2)及出线室(S3),其中所述进线开关室(Si)设置于配电箱(S)的上部空间;所述电度表室(S2)设置于配电箱(S)的中部空间;所述出线室(S3)设置于配电箱(S)的下部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开关室(Si)的顶板 (2)上设置若干顶板进出线孔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进出线孔大小和形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而开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进出线孔为敲落孔, 所述敲落孔的封板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室(S3)的底板(1) 上设置若干底板进出线孔(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进出线孔(11)包括若干底板圆孔及若干底板方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圆孔和所述底板方孔分别为敲落孔,所述敲落孔的封板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
8.如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及顶板(2)上均开设若干可敲落的进出线孔,孔大小和形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而开设,同时需强调的是,敲落孔的封板具备一定强度,需专用工具才能敲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配电箱进出线结构,包括进线开关室(S1)、电度表室(S2)及出线室(S3),其中所述进线开关室(S1)设置于配电箱(S)的上部空间;所述电度表室(S2)设置于配电箱(S)的中部空间;所述出线室(S3)设置于配电箱(S)的下部空间。进线开关室、电度表室及出线室彼此分离、单独成室,适于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从而便于更换有关电气元件。
文档编号H02G3/08GK201966553SQ20112002692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于涛, 唐朝辉, 尹月富, 张大瑄, 曾庆才, 欧正杰, 祝娟, 邓佳赫 申请人:成都科星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