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462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了具有双继电器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待机功耗指的是连接上市电电源并且连接好一切用电设备但并不启动,此时整体功率损耗主要来自电源自身的空载损耗以及设备的待机功耗。在这种状态下电源真实的功耗一般会在5W IOW左右。电器产品在待机时所消耗的电能,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能源浪费。据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调查发现,一个城市家庭中有待机功能的家用电器有将近10余种,每月平均待机功耗在15-30瓦之间,这个数字占到家庭电力消耗的10%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月支付的电费里面,有一成是为待机买单,所以节能技术还有深挖的潜力。2008年12月18日,欧委会公布了《委员会条例(EC)No 1275/2008,就家用和办公用电子电气设备待机和关机模式电能消耗的生态设计要求,执行欧洲议会与理事会指令 2005/32/EC)),这标志着欧盟EuP指令的第一个实施措施正式出台。该条例对家用和办公用电子电气设备待机和关机模式电能消耗的生态设计作了具体要求。条例要求分两阶段实施其功耗限值第一阶段在条例生效之后1年,关机或重新激活的待机模式下功耗不得超过1 瓦,具有信息或状态显示的待机模式功耗不得超过2W ;第二阶段在条例生效之后4年,关机或重新激活动的待机模式下功耗不得超过 0. 5W,而具有信息或状态显示的待机模式功耗不得超过1W。欧盟即将进入条例的第二阶段,因此对出口欧盟的家用和办公用电子电气设备对待机和关机模式电能消耗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的家电及办公电器的待机功效普遍达不到0. 5W以下的要求,因此也要求国内的产家急需设计出一种能满足EuP要求的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难题,提供待机功效在 0. 5W以下的一种双继电器驱动电路为了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有依次电性连接的抗干扰单元、降压单元、整流单元、滤波单元、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和电源输出单元。所述的抗干扰单元为压敏电阻VR。所述的降压单元包括有串联电阻R2、R3,与串联电阻R2、R3并联设置的电容Cl。所述的整流单元为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器。桥式整流是对二极管半波整流的一种改进。半波整流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特性, 在输入为标准正弦波的情况下,输出获得正弦波的正半部分,负半部分则损失掉。桥式整流器利用四个二极管,两两对接,输入正弦波的正半部分时两个二极管导通,得到正的输出;输入正弦波的负半部分时,另两个二极管导通,由于这两个二极管是反接的,所以输出还是得到正弦波的正半部分。桥式整流器对输入正弦波的利用效率比半波整流高一倍。所述的滤波单元为电解电容EC1。所述的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包括有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继电器、三极管Ql、Q3, 电阻R4、R5 ;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R5连接第一控制端、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 R4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继电器、其集电极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第一继电器连接有第一负载;稳压二极管ZDl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EC1,其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所述的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包括有稳压二极管ZD2、第二继电器、三极管Q2、Q4, 电阻R6、R7 ;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R7连接第二控制端、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 R6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继电器、其集电极连接电源输出单元,第二继电器连接有第二负载;稳压二极管ZD2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其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单元。[0018]所述的电源输出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稳压二极管ZD3、电解电容EC2和电容C2。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接电源依次经过抗干扰单元、降压单元、整流单元、滤波单元、 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和电源输出单元,使得每个继电器驱动单元连接的负载不工作时,其待机功效保持在0. 5W以下,能够满足欧盟EuP指令对家用和办公用电子电气设备待机和关机模式电能消耗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 办公用品以及其他类电器产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抗干扰单元、2.降压单元、3.整流单元、4.滤波单元、5.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51.第一继电器、6.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61.第二继电器、7.电源输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如图所示,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有依次电性连接的抗干扰单元1、降压单元2、整流单元3、滤波单元4、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5、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6和电源输出单元7。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L、N端接口连接外接电源,外接电源经抗干扰单元1后至降压单元5 ;抗干扰单元4为压敏电阻VR,压敏电阻VR连接外接电源的L、N 两端;降压单元2包括有串联电阻R2、R3,与串联电阻R2、R3并联设置的电容Cl。整流单元3包括有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器,桥式整流器利用四个二极管,两两对接,输入正弦波的正半部分时两个二极管导通,得到正的输出;输入正弦波的负半部分时,另两个二极管导通,由于这两只管是反接的,所以输出还是得到正弦波的正半部分。滤波单元4为电解电容EC1。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5包括有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继电器51、三极管Q1、Q3, 电阻R4、R5 ;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R5连接第一控制端RY1、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继电器51、其集电极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6,第一继电器51连接有第一负载;稳压二极管ZDl的一端连接滤波单元4,其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6。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6包括有稳压二极管ZD2、第二继电器61、三极管Q2、Q4,电阻R6、R7 ;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R7连接第二控制端RY2、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继电器61、其集电极连接电源输出单元7,第二继电器61连接有第二负载;稳压二极管ZD2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5,其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单元7。电源输出单元7包括并联设置的稳压二极管ZD3、电解电容EC2和电容C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继电器、多负载的方案,其工作原理为外接电源(市电电源)经抗干扰单元后进入降压单元降压后,经电阻Rl后依次经整流单元、滤波单元进入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与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若两个继电器均接通或择一接通,则其相应的负载工作、若两个继电器均断开,即负载处于待机状态,电流经稳压二极管ZD1、ZD2后到电源输出单元,经并联设置稳压二极管ZD3、电解电容EC2和电容C2组成的电源输出单元下输出弱电流供控制端待机运作,此时的弱电流的功效低于0. 5W。
权利要求1.一种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电性连接的抗干扰单元、降压单元、整流单元、滤波单元、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和电源输出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干扰单元为压敏电 PlVR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压单元包括有串联电阻R2、R3,与串联电阻R2、R3并联设置的电容C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单元为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单元为电解电容EC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包括有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继电器、三极管Ql、Q3,电阻R4、R5 ;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R5 连接第一控制端、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继电器、其集电极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第一继电器连接有第一负载; 稳压二极管ZDl的一端连接电解电容EC1,其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包括有稳压二极管ZD2、第二继电器、三极管Q2、Q4,电阻R6、R7 ;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R7 连接第二控制端、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继电器、其集电极连接电源输出单元,第二继电器连接有第二负载;稳压二极管ZD2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其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输出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稳压二极管ZD3、电解电容EC2和电容C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有依次电性连接的抗干扰单元、降压单元、整流单元、滤波单元、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和电源输出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外接电源依次经过抗干扰单元、降压单元、整流单元、滤波单元、第一继电器驱动单元、第二继电器驱动单元和电源输出单元,使得每个继电器驱动单元连接的负载不工作时,其待机功效保持在0.5W以下,能够满足欧盟EuP指令对家用和办公用电子电气设备待机和关机模式电能消耗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办公用品以及其他类电器产品。
文档编号H02M1/088GK202026237SQ20112016441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张越传 申请人:深圳市阳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