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130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采集站、爆炸机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中,往往会应用到许多仪器,由于是在野外施工作业,对这些仪器的供电大多采用外接蓄电池供电,但是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由于在蓄电池上,其正负电源的输出端通常没有任何标记,而这些用电设备又没有任何可以识别电源极性并进行保护的装置,因此,一旦将外接电源的正负输出端与用电设备的正负输入端接反,将可能导致用电设备被烧毁。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给出的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该种保护器能够准确识别出外接电源的极性后进行自动转换,从而实现对设备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包括壳体以及引出壳体外的电源输入端A、电源输入端B和正电源输出端C以及负电源输出端D,其独特之处在于所述壳体内包含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以及中间继电器Jl和中间继电器J2,其中由电源输入端A引出的四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 Jl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二极管Dl的正极、中间继电器J2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由电源输入端B引出的三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Jl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J2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Jl的线圈与中间继电器J2的线圈输出端短接后形成的5号节点;二极管Dl的负极与中间继电器Jl的线圈的输入端间相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l的负极相电连接,其正极与5号节点相电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中间继电器 J2的线圈的输入端间相电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电连接,其负极与5 号节点相电连接冲间继电器Jl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J2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出端短接后电连接至正电源输出端C,中间继电器Jl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J2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出端短接后电连接至负电源输出端D。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的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具有了一个电源极性识别单元和电源极性转换单元,电源极性识别单元能准确的检测到所接入蓄电池的极性,并控制电源极性转换单元,电源极性转换单元能根据电子设备的供电要求,自动转换成正确的极性,从而使得无论外接蓄电池的正负输出端是否被正确接入,接入电子设备的都会是具有正确极性的电源,进而保证了电子设备不会因电瓶极性接反而被烧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0009]图中Dl、D2、D3、D4—二极管,Jl、J2—中间继电器,A、B —电源输入端,C-正电源输出端,D-负电源输出端,1、2—中间继电器Jl的两个常开触点,3、4一中间继电器J2的两个常开触点,5-5号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包括壳体以及引出壳体外的电源输入端A、电源输入端B和正电源输出端C以及负电源输出端D,其独特之处在于所述壳体内包含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以及中间继电器Jl和中间继电器J2,其中由电源输入端A引出的四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Jl的第一常开触点1的输入端、二极管Dl的正极、中间继电器J2的第二常开触点4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3 的负极;由电源输入端B引出的三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Jl的第二常开触点 2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J2的第一常开触点3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Jl的线圈与中间继电器J2的线圈输出端短接后形成的5号节点5 ;二极管Dl的负极与中间继电器Jl的线圈的输入端间相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l的负极相电连接,其正极与5号节点相电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中间继电器 J2的线圈的输入端间相电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电连接,其负极与5 号节点相电连接冲间继电器Jl的第一常开触点1的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J2的第二常开触点4的输出端短接后电连接至正电源输出端C,中间继电器Jl的第二常开触点2的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J2的第一常开触点3的输出端短接后电连接至负电源输出端D。另外,为增加安全性,可以在电源输入端A与二极管Dl间串联有一个熔断器F1。以及可以对壳体进行改进,例如使得所述壳体由箱体和上盖构成,所述箱体和上盖之间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箱体上开有散热孔。将本种保护器连接于蓄电池和用电设备之间后,无论蓄电池的极性如何,都会在壳体内自动实现转换,从而避免了用电设备的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包括壳体以及引出壳体外的电源输入端 A、电源输入端B和正电源输出端C以及负电源输出端D,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含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以及中间继电器Jl和中间继电器J2,其中由电源输入端A引出的四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Jl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二极管Dl的正极、中间继电器J2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由电源输入端 B引出的三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Jl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 J2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Jl的线圈与中间继电器J2的线圈输出端短接后形成的5号节点;二极管Dl的负极与中间继电器Jl的线圈的输入端间相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二极管Dl的负极相电连接,其正极与5号节点相电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与中间继电器J2 的线圈的输入端间相电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电连接,其负极与5号节点相电连接冲间继电器Jl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J2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出端短接后电连接至正电源输出端C,中间继电器Jl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出端与中间继电器J2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出端短接后电连接至负电源输出端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电源输入端A与二极管Dl间串联有一个熔断器F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箱体和上盖构成,所述箱体和上盖之间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箱体上开有散热孔。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中的电源保护器。主要解决地质勘探领域中当采用蓄电池为设备供电时,容易因电池的正负极接反导致设备被损坏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包含二极管D1、D2、D3和D4,以及中间继电器J1和J2,由电源输入端A引出四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二极管D1的正极、中间继电器J2的第2常开触点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由电源输入端B引出的三条分支电路,分别连接至中间继电器J1的第二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J2的第一常开触点的输入端、中间继电器J1的线圈与中间继电器J2的线圈输出端短接后形成的5号节点。本种保护器会在壳体内自动实现蓄电池极性的转换,从而避免了用电设备的损坏。
文档编号H02H11/00GK202333799SQ2011204535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刘斌, 刘继承, 姜春雷, 李卓, 李艳辉, 高丙坤 申请人:东北石油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