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二次设备之一,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线路保护用于在电网发生故障后实现对故障线路的自动和快速切除并隔离故障,以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以及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线路的主保护在故障时无延时跳开断路器,切除线路,隔离故障。线路的后备保护用于在线路主保护失灵或线路断路器失灵的情况下,跳开本线路或其它线路的断路器实现线路故障的隔离。线路的后备保护主要分为距离后备保护和零序后备保护。对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进行优化是优化后备保护整定方法的重要内容。目前,超高压线路Q20 500kV)的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存在诸多缺陷,需要与时俱进的新方法以适应电网飞速发展的需求一是现行整定方案为按照《220 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在定值和时间上均严格配合的方案。但是,该规程颁布于上世纪 90年代初,正处于我国电网普遍较薄弱,微机保护方兴未艾之时。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机保护装置的快速进步和成熟,主保护已越来越完善,使得后备保护的重要性大为降低,没有必要再进行复杂的整定计算。二是随着电网的迅猛发展,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变化极为迅速,复杂整定原则令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十分困难,实际上后备保护定值间的完全配合,越来越难以实现,失配或灵敏度不足问题成为电网的安全隐患。因此,现行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制约着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调整,保护定值之间的失配,定值的频繁更改给系统带来了不可预知的潜在风险,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整定计算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在不增加系统安全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定值对电网变化的适应能力,大幅减轻整
定计算量。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总体配置原则,即按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配置,且均为三段式配置,接地距离后备保护与相间距离后备保护各段采用相同定值。2、进行距离后备保护I段的整定按可靠躲过区外发生金属性故障整定,时间取 OSo3、进行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首先确定基准侧,对于线路上的一侧保护,若其对侧为配置了双母双失灵的站端,则该侧保护可作为基准侧保护;然后,对于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灵敏度整定,时延固定取0. 7S ;对于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按照优化总体原则进行配合。4、进行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首先与步骤3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基准侧,然后对于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按躲过本线路的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并保证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2倍灵敏度,时延固定取3. OS ;对于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按照优化总体原则进行配合。上述步骤中,所述优化总体原则具体是指优先按照相同段之间“定值不配,时间配合”的原则进行时间逐级配合,时间级差取0. 2S,定值按保灵敏度取值;若当逐级配合后的时间大于某一限值时,可按现有整定方法的配合原则进行配合;距离后备保护II段时间上限为2S,距离后备保护III段时间上限为4. 2S。本发明所述整定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若在进行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时,定值躲不过相邻变压器中压侧母线故障,则把时间定值提高到1.5S或以上;若在进行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过程中遇到环网结构的线路,并对其按照现有整定方法的配合原则进行解环降低时间定值时,则把时间定值整定为比基准侧的时间定值高一个时间级差,以确保在将来遇有可能的线路解口后与基准侧定值在时间上能够实现配
I=I O本发明提出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最主要的特色是失配点的选择巧妙,其主要特征如下(1)风险可知可控。失配点按照一定条件设定,易于掌握识别;按照该方案进行配合的距离后备保护除基准侧存在失配以外,其余定值均至少为不完全配合,即要么保证了时间上的配合,要么保证了定值上的配合,电网的安全风险得到控制。因此失配风险可知可控。(2)提高了定值对电网变化的适应能力,大大减轻整定计算量。由于新建变电站的保护配置均十分完善,符合基准侧的标准,而基准侧定值的时间是最低的,因此后面的定值在时间上至少和基准侧的定值时间是配合的,这样只需对新建线路的定值进行整定,无需大范围的对周边配合定值进行修改,保证了定值的稳定性,同时可大大减小配合计算的工作量,减少因配合定值调整而带来的保护定值调整。(3)保护的原理对运行方式的依赖较弱,对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定值与被保护设备参数有直接固定的关系,对复杂大电网的运行方式调整有强有力的支撑能力。(4)大大减轻整定工作量。配合关系变得简单,不会引起因配合关系而重新出大量定值单的工作;对电网变化的适应能力强,不会因为运行方式的改变需要重新整定。大大减轻了一线整定计算人员的工作量,也避免了定值频繁更改导致的作业风险。
图1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流程图;图2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整定方法流程图;图3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整定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总体原则示意图5为本发明失配点选取方式下新建变电站对线路后备保护的定值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220kV的超高压线路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为1、确定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总体配置原则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按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配置,且均为三段式配置,即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 段以及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段、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段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I段。而且, 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各段与相间距离后备保护对应各段采用相同定值。因此,只要确定了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各段的整定值,相间距离后备保护对应各段的定值也就相应确定,即可完成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2、进行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的整定,确定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段的定值。按可靠躲过区外发生金属性故障整定,定值Zdzl和时间Tdzl分别为Zdzl ( KkZgsh, Tdzl = Os其中Kk——可靠系数;Zgsh——保护所在线路最小感受阻抗。线路长度小于20km时,可靠系数Kk = 0. 7 (1-5/L),其中L为线路长度,单位km ; 线路长度大于等于20km时,一般情况下,可靠系数取0. 7,特殊情况下(如多回互感线路) 可靠系数取0. 5 ;当线路全长小于5km时,距离后备保护I段退出运行,即不需要对距离后备保护I段进行整定(此时应确保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灵敏度)。可靠躲过区外发生金属性故障整定方法属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220kV 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59-2007)中有成熟的确定公式和操作规范。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段定值与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定值相同。3、进行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确定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定值。首先确定基准侧,对于线路上某侧保护,若其对侧为配置了双母双失灵的站端,则该保护可作为配合的基准侧,由此将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分为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 II段的整定和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两部分,具体为a.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灵敏度整定,时延固定取0. 7S,定值Zdzll和时间Tdzll分别为≥ KlfflZ' gsh, Tdzll = 0. 7s其中Klm——灵敏度;V gsh——本线路最大感受阻抗。金属性故障有灵敏度整定属于目前广泛采用的整定方法,在规程中也有成熟的确定公式和操作规范。b.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非基准侧按照“定值不配,时间配合”的原则,即定值按保灵敏度计算结果整定,时间按照逐级时间级差配合原则进行整定,时间级差取0. 2S。当逐级配合后的时间大于上限时(距离后备保护II段时间定值上限为2S),则按保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短路故障有灵敏度并与相邻主变差动保护或线路纵联保护配合、 并尽量躲对侧变压器另一侧母线故障的原则进行整定,具体方法如下(1)若保护相邻元件为变压器,则与相邻主变差动保护配合,按躲相邻变压器其他母线侧母线接地故障整定,得到定值Azll和时间Tdzll分别为Zdzll ^ KkZ^KkKzZ' t,T
dzll Tmin其中κκ——可靠系数,取0. 8 ;Kkt——配合系数,取0. 8 ;Zl——本线路正序阻抗;Zt'——相邻变压器阻抗值;Kz——考虑线路轮流检修,厂站方式变化,取正序助增系数或零序助增系数中的较小者;Tmin——最小动作时间。如定值伸出变压器其他侧母线,给出告警提示,时间Tdzll取1. 5S或以上。(2)若保护相邻元件为线路,II段不与相邻距离后备保护I段配合,从纵联保护开始进行配合,动作时间与失灵保护配合,具体整定为i)与相邻纵联保护配合Zdzll ^ KkZ^KkKzZ' 1; T
dzll Tmin其中κκ—可靠系数,取0· 7 ;Kz——考虑线路轮流检修,厂站方式变化,取正序助增系数或零序助增系数中的较小者;Z1—本线路正序阻抗;V γ—相邻线路正序阻抗值;Tmin——最小动作时间,取0. 7Sii)校验保护的灵敏度,若灵敏度不满足要求,且未伸出相邻变压器,则与相邻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II段配合Zdzll ( KkZJKkKZz' ,Tdzll = min(T' dzII+AT, Tfflax)其中Κκ——可靠系数,取0. 8 ;Kz——考虑线路轮流检修,厂站方式变化,取正零序助增系数的较小者;Z1——本线路正序阻抗;Z' π——相邻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T' dzII——相邻线路II段动作时间;Tfflax——距离保护II段的最长动作时间;Δ T——时间级差,可取0. 2S及以上整定定值为(i,ii)中的较小者,时间为(i,ii)中的较大者。
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与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相同。4、进行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确定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段的定值。与步骤3采用相同的方法确定基准侧,将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分为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和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两部分,具体为a.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整定原则基准侧距离III段按躲过本线路的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并保证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2倍灵敏度整定,时延固定取3. 0S,定值Zdzm和时间Zdzm分别为Zdzlll ^ KKZfh, Zdzlll ^ 2KlmZgsh, Tdzlll 一 3s其中Klm——灵敏度;V gsh——本线路最大感受阻抗;Z1——本线路正序阻抗;Kk——可靠系数,取0. 7 ;Zfh——本线路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可输入,如没有输入则按CT变比的倍数估算)对应的最小事故过负荷阻抗,Za =0.8x0.9xlOO/[V^x/^ftmaxXc0sQS-36.8)];Ifhmax——本线路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躲过本线路的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方法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整定方法,在规程中有成熟的计算公式和操作规范。b.非基准侧后备保护距离III段整定非基准侧按照“定值不配,时间配合”的原则,即定值按躲过本线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并保证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规定灵敏度整定,时间按照逐级时间级差配合原则进行整定,时间级差取0. 2S。当逐级配合后的时间大于上限时(距离后备保护III段时间定值上限为4. 2S),则按现有方法进行整定,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与相邻线路纵联保护配合Zdzin ^ KkZ^KkKzZ' 1; T
dzIII Tmin其中κκ——可靠系数,取0. 84 ;Kz—正序助增系数和零序助增系数的较小者;Z1——本线路正序阻抗;V χ——相邻线路正序阻抗定值;Tmin——接地保护III段的最小动作时间,取3S。(2)校验保护的灵敏度,若灵敏度不满足要求,则与相邻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II 段配合。Zdzin ( KkZJKkKzZ' n, Tdzin = min(T' dzII+AT, Tfflax)其中Κκ——可靠系数,取0. 8 ;Kz——正序助增系数和零序助增系数的较小者;Z1——本线路正序阻抗;Z' π——相邻线路距离后备保护II段动作定值;
T' dzII—相邻线路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动作时间;Δ T——时间级差;Tfflax——接地保护III段的最大动作时间。(3)校验保护的灵敏度,若灵敏度不满足要求,则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III段配合Zdzin ( KkZJKkKzZ' m,Tdzin = min(T' dzIII+AT, Tfflax)其中Κκ—可靠系数,取0. 8 ;Kz——正序助增系数和零序助增系数的较小者;Z1——本线路正序阻抗;Z' ΙΠ——相邻线路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动作定值;T' dzIII——相邻线路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动作时间;Δ T——时间级差;Tfflax——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最大动作时间。(4)按可靠躲过本线路的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Zdzin ^ KKZfh其中Κκ——可靠系数,取0.7 ;Zfh——本线路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可输入,如没有输入则按CT变比的倍数估算)对应的最小事故过负荷阻抗,za =0.8』.如100/[7^、_\0)3(78-36.8)];Ifhmax——本线路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5)步骤(1) (3)中与相邻线路的纵联保护或距离后备保护II段或距离后备保护III段配合的结果与步骤的结果进行比较,取其中的较小值作为本线路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校验其灵敏度,若灵敏度仍不满足要求,则不再进行配合计算,人工调整定值,并给出告警提示(包括失配情况和是否伸出对侧另一电压等级母线等)。在对环网进行整定时,对于采用上述原则进行解环降低时间定值的情况,时间定值整定为比基准侧的时间定值高一个时间级差,以确保在将来遇有可能的线路解口后与基准侧定值至少在时间上能够实现配合。其中,步骤2、步骤3. a以及步骤4. a中提到的感受阻抗,其计算公式为=Zgsh = Utc/ (ΙΦ+3ΚΙ。),式中K = (Zci-Z1)AZ1, Z0^Z1分别为线路零序阻抗和正序阻抗。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与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相同。步骤3中的距离后备保护II段灵敏度要求如下a)线路长度小于50km时,灵敏度彡1. 5b)线路长度在50km和IOOkm之间时,灵敏度彡1. 45c)线路长度在IOOkm和150km之间时,灵敏度彡1. 4d)线路长度在150km和200km之间时,灵敏度彡1. 35e)线路长度大于200km时,灵敏度大于1. 3步骤4中的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灵敏度要求如下a)线路长度小于25km时,灵敏度彡2. 2b)线路长度在25km和50km之间时,灵敏度彡2.0c)线路长度在50km和IOOkm之间时,灵敏度彡1. 8
1
d)线路长度在IOOkm和150km之间时,灵敏度彡1. 6e)线路长度在150km和200km之间时,灵敏度彡1. 5f)线路长度大于200km时,灵敏度大于1. 4本实施例是以220kV的超高压线路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中,可靠系数、灵敏度、固定定值和时间、灵敏度等参数在其它电压等级的线路或其它电网中时,可根据规程规定和具体电网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或调整。对于,新建变电站对线路后备保护的定值调整,由于新建变电站的保护配置均十分完善,符合基准侧的标准,而基准侧定值的时间是最低的,因此后面的定值在时间上至少和基准侧的定值时间是配合的,这样只需对新建线路的定值进行整定,无需大范围的对周边配合定值进行修改。新建变电站对线路后备保护的定值调整如图5所示。对于,全网达到标准配置时后备保护整定,在将来全网保护配置全部为标准配置时,全网各处均满足作为失配点的条件,因此全网的后备保护定值则均可按照基准侧定值进行整定,而无需按照严格的完全配合来进行整定,即距离保护各段范围定值按照保灵敏度要求整定,相同段时间定值全网统一。此时虽然后备保护定值可能在保护范围和时间上不能完全配合,但是可采取在发生故障时或主保护可靠性降低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后备保护之间的选择性。需要说明的是,利用本发明的后备保护整定方法需要注意的风险及防范措施(1)当前过渡方法存在的风险及解决措施对于距离保护,长线上的失配点的定值范围可能伸出相邻线路,因此当相邻线路以外保护定值范围以内部分发生单相开关失灵且失灵保护又失灵时,该失配点保护由于时间定值比相邻线路保护时间定值低,因此有可能越级先动作。一方面单相开关失灵且失灵保护再失灵的概率就很低,而且要恰巧发生在长线作为失配点范围伸出相邻线路范围的情况下的概率就更低了,另一方面此种风险通过加强主保护的维护来降低失灵保护失灵的风险,另外在实际整定中可以避免在长线上设置失配点。(2)全网达到标准配置时后备保护整定方法风险及解决措施全网定值均可能存在失配,因此在发生故障时,距离后备保护可能会越级动作。但是一方面在主保护配置十分完善的情况下,距离后备保护动作的概率已经极低;另一方面在当发生故障时,利用保护之间的信息交换缩短相关周边保护的后备保护的时间定值,这样确保在故障没有切除的情况下,由最小范围内的距离后备保护去切除隔离故障,确保选择性,防止由于后备保护之间由于没有安全配合而导致的大范围越级跳闸事故。如图4所示,为220kV系统部分线路及站端,Kl K4分别表示四个线路开关,也用其表示相应位置的保护,现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对四个保护进行距离后备保护整定。需要说明的是,实例为极其简化的网络结构,仅用其重点说明本发明的方法思想,并不表示本发明的使用范围。实例注重叙述整定过程中的时间配合方法,对定值的叙述从略。1、明确距离后备保护按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和相间距离距离后备保护配置,且均为三段式配置;2、对距离后备保护I段进行整定按可靠躲过区外发生金属性故障整定,假设 Kl K4处的四个保护,距离后备保护I段定值为Z1,时间均为0 ;3、对距离后备保护II段进行整定
首先,确定基准侧,对于线路上某侧保护,若其对侧为配置了双母双失灵的站端, 则该保护可作为配合的基准侧,假设B1、B4为配置了双母双失灵的站点,则K1、K4处安装的保护即可作为基准侧;其次,对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进行整定,定值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有规定灵敏度整定,时延固定取0. 7S。假设基准侧Kl和K4处的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为Z2,时间为T2 ;再次,对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进行整定,对K2处安装的保护,距离后备保护II段优先按照相同段之间“定值不配,时间配合”的原则进行逐级配合,定值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有规定灵敏度整定为Z2,时间与Kl处距离后备保护II段配合,时间级差At取0.2S,其时间整定为T2+At,此段线路的II段整定即完成。继续下一级线路开关K3所在线路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整定,其与K2处的保护II段配合,假设其配合后的时间大于距离II段时延上限2S,则此时其定值和时间按照与K2处保护的纵联保护配合,定值为Z2’,时间级差取0. 7S,即K3处保护II段的定值为Z2’,时间整定为0. 7S。4、对距离后备保护III段进行整定首先,确定基准侧,按照与步骤3中相同的方法确定;其次,对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进行整定,按躲过本线路的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并保证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规定灵敏度整定,假设基准侧Kl和K4处的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定值为Z3,时间为T3 ;再次,对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I段进行整定,对K2处安装的保护,III段定值按躲过本线最大负荷时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并保证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规定灵敏度整定,定值为Z3,时间与Kl处保护的III段配合,时间级差A t取0. 2S,则其时间整定为T3+A t,此段线路的III段整定即完成。继续下一级线路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整定,K3 处的距离后备保护III段与K2处的距离后备保护III段配合,假设其配合后的时间大于时间定值上限4. 2S,则按现有配合原则进行配合,即其定值和时间按照与K2处的距离后备保护II段配合,定值为Z3’,时间级差取0. 2S,即为T2+2At。上述整定结果可用图2表示B1、B4为配置了双母双失灵的站点,K1、K4处保护定值及时间为基准定值;K2处保护定值为按照时间逐级配合原则计算得到;K3处保护的定值为按照现有原则进行配合计算得到。
权利要求
1.一种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包括接地距离后备保护整定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整定,具体过程如下(1)将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分别进行三段式配置;(2)按可靠躲过区外发生金属性故障对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进行整定,获得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定值,并确定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段的定值为与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定值相同;(3)对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进行整定,获得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并确定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段的定值为与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相同;(4)对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进行整定,获得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并确定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定值为与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对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进行整定的具体过程为根据基准侧,将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分为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和非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其中,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按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灵敏度进行整定获得;非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定值中的阻抗定值按保灵敏度计算结果进行整定获得,时间定值利用时间级差进行逐级配合确定;其中,所述基准侧指对于线路上的一侧保护,若其对侧为配置了双母双失灵的站端, 则该一侧保护即为配合的基准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级差为0. 2S。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级差配合后的时间大于第一上限时,按如下方式进行整定(3. 1)若保护的相邻元件为变压器,则与相邻主变差动保护配合,按躲相邻变压器其他母线侧母线接地故障进行整定,得到阻抗定值Zdzll和时间定值Tdzll分别为Zdzii ^ KkZ^KkKzZ χ Tdzll — Tmin其中κκ为可靠系数,Z1为本线路正序阻抗,Zt'为相邻变压器阻抗值,Kz为正序助增系数和零序助增系数的较小者,Tmin为最小动作时间;(3. 2)若保护相邻元件为线路,则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不与相邻接地距离后备保护 ι段配合,而是从纵联保护开始进行配合,阻抗定值Azll和时间定值Tdzll具体为Zdzii ^ KkZ^KkKzZ Tdzll — Tmin其中,Z' i为相邻线路正序阻抗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若保护的灵敏度不满足要求且未伸出相邻变压器时,则与相邻线路的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配合,并将获得的定值与步骤(3. 2)中的阻抗定值的最小者作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实际阻抗定值,将获得的时间与步骤(3. 2)中的时间的最大者作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Π段实际的时间定值,其中,所述与相邻线路的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配合获得的阻抗定值和时间定值具体为Zdzii 彡 KkZ^KkKzZ' ,Tdzll = min (T' dzII+ Δ Τ, Tmax)其中,V π为相邻距离后备保护II段阻抗定值,T' dzII为相邻线路II段动作时间,Tfflax为距离保护II段的最长动作时间,△ T为时间级差。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中对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进行整定的具体过程为根据基准侧,将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分为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和非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其中,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按躲过本线路的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非基准侧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中的阻抗定值按躲过本线最大负荷下的最小负荷阻抗,并保证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规定灵敏度进行整定获得,定值中的时间定值按照时间级差进行逐级配合整定;其中,所述基准侧指对于线路上的一侧保护,若其对侧为配置了双母双失灵的站端, 则该一侧保护即为配合的基准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逐级配合后的时间大于第二上限时,则如下步骤整定,并取根据步骤(4. 1) (4. 3)得到的阻抗定值与步骤(4. 4)得到的阻抗定值的较小值作为本线路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阻抗定值,相应的时间定值作为其时间定值(4. 1)首先与相邻线路纵联保护配合,分别得到阻抗定值和时间定值ZdzIii ^ KkZ^KkKzZ 1,Tdzlll — Tmin其中ΚΚ为可靠系数,Kz为正序助增系数和零序助增系数的较小者,Z1为本线路正序阻抗,Z' i为相邻线路正序阻抗定值,Tfflin为接地保护III段的最小动作时间;(4. 2)校验保护的灵敏度,若灵敏度不满足要求,则与相邻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II段配合ZdziIi 彡 KkZ^KkKzZ ‘ ,Tdzin = min (T ‘ dzII+ Δ Τ, Tmax)其中-.V π为相邻线路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段动作定值,T' dzII为相邻线路接地距离后备保护Π段动作时间,ΔΤ为时间级差,Tmax为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最大动作时间;(4. 3)校验保护的灵敏度,若灵敏度不满足要求,则与相邻线路距离保护III段配合, 分别得到阻抗定值和时间定值ZdziIi 彡 KkZ^KkKzZ' ΙΠ,Tdzlll = min (T' dzIII+ Δ Τ, Tmax)其中Ζ' ΙΠ为相邻线路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动作定值,T' dzIII为相邻线路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动作时间;(4. 4)按可靠躲过本线路的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负荷阻抗整定,得到阻抗定值和时间定值ZdzIII ^ KliZfh其中=Zfh为本线路最大事故过负荷电流对应的最小事故过负荷阻抗。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可靠躲过区外发生金属性故障整定中,阻抗定值Zdzl和时间定值Tdzl分别为Zdzi ^ KkZgsh, Tdzl — Os其中Kk为可靠系数;Zgsh为保护所在线路最小感受阻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线路长度小于20km时,可靠系数Kk = 0. 7 (1-5/L),其中L为线路长度,单位km ;线路长度大于等于20km时,可靠系数取0. 7或0. 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超高压线路的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有灵敏度整定中,时延固定取0.7S,阻抗定值Azll和时间定值Tdzll分别为Zdzii ^ KlmZ gsh,Tdzll — 0. 7s其中κ1ω为灵敏度<v gsh为本线路最大感受阻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压线路距离后备保护整定方法,包括(1)将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分别进行三段式配置,并使接地距离后备保护各段与相间距离后备保护各段采用相同定值;(2)按可靠躲过区外发生金属性故障对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进行整定,获得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段定值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段的定值;(3)对距离后备保护II段和III段,根据基准点将其整定分为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或III段的整定和非基准侧距离后备保护II段或III段的整定,分别获得接地距离后备保护III段定值和相间距离后备保护III段的定值。本发明在未降低电网安全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了后备保护定值对电网运行方式的适应能力,极大减轻了整定计算的工作量。
文档编号H02H7/26GK102545174SQ2012100064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张弛, 曾耿晖, 朱晓华, 李一泉, 李银红, 王聪, 邱建, 陈志光, 黄明辉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