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216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其属于移动设备充电器用集成电路芯片类。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典型代表的移动类电子设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便于移动类电子设备的使用,一般用户都会配用随机的或独立的充电装置,俗称万能充,以解决移动类设备电池的充电问题。所述移动类设备充电装置其功能无非ー是向电池在可控状态下提供可充电电流,同时提供电池充电状态的指示。现有的移动类设备充电装置一般均包括市电接入插头、电池夹持及联接构件,电路上主要包括直流电源模块,主要将接入 的交流电降压、整流滤波后变换成直流电,以作为电池充电的电流来源,同时还包括充电状态指示模块、充电控制模块、过压保护模块等。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充电状态指示模块、充电控制模块、过压保护模块、极性转换模块等目前均集成在ー块COMS大規模集成电路芯片中,以使最終的终端产品生产更为简便,可靠性更高。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为用于移动类设备电池的充电所开发的COMS大規模集成电路芯片,基本上都是完全按移动类设备的规范设计的,比如过压保护模块就是按手机的相关国家标准要求必要具备的功能単元,如果外置的充电装置,即万能充也采用这样的COMS大規模集成电路芯片,显然是没有考虑电池外充和随机充的差异,使得整个系统带来功能的富余,也带来成本的増加,同时现有的用于移动类设备电池充电所用的COMS大規模集成电路芯片,其中的一些模块完全是按移动类设备自身的需求开发的,比如,充电状态指示模块主要是针对驱动液晶显示而配套的,如果用于直接用于万能充上,还需要在COMS大規模集成电路芯片之外设置驱动电路才能适用,再者,作为万能充所需要的自动极性识别、短路断电等功能在现有技术中并不具备,往往是通过在COMS大規模集成电路芯片之外另设功能电路加以解决,这也増加了万能充产品生产的复杂性,同时外部电路多了,系统的可靠性也相应会有所下降,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案发明人曾发明了ー种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井向中国专利局递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CN201120323636. I。CN201120323636. I所公开的ー种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指示灯控制单元、充电控制単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置単元、基准电压単元、振荡单元、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单元,所述偏置単元包括一 VDD输入端,所述偏置単元的输出接至基准电压单元、指示灯控制单元以及其它电路単元,所述基准电压单元的输出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振荡単元的输出接至指示灯控制单元,所述指示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至充电控制単元,同时所述指示灯控制单元设有若干输出端,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单元的输出均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充电控制单元设有ニ个充电输出端,所述极性识别单元的ニ个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単元的ニ个充电输出端上。CN201120323636. I所公开的这种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其之前的现有技术增加了偏置単元、基准电压单元,移动类设备的随机充电,一般是通过移动设备外配的适配器进行的,接入的是经适配器处理过的电源,而万能充的应用环境与其不同,万能充需要自建电源环境,将偏置単元和基准电压单元整合在芯片中,将大大筒化万能充的外部电路,避免自建的外部电源环境的不一至性影响到万能充的整体性能,显然这样的技术施将提高万能充的品质和可靠性,万能充在使用时,与电池触点的对接是要人工操作的,在这操作过程中,触点的短路情况时有发生,为此短路保护单元是必需的;极性识别单元则是检测电池的极性,将将电池的极性信号传送给充电控制单元输出一与电池极性相吻合的电压;所述指示灯控制単元包括若干个输出端,可以直接驱动LED指示类,按预定的模式指示充电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只要配套上AC-DC转换电路、壳体就能很方便地构成一高品质的万能充电装置,但经一段时间的应用,本案发明人发现CN201120323636. I所公开的这种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在于不能真实地反映充电电池的已充电量,常常会造成少充或过充电,为此其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指示灯控制单元、充电控制単元、偏置単元、基准电压单元、振荡单元、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单元,所述偏置単元包括一 VDD输入端,所述偏置単元的输出接至基准电压单元、指示灯控制单元以及其它电路単元,所述基准电压单元的输出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振荡単元的输出接至指示灯控制单元,所述指示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至充电控制单元,同时所述指示灯控制单元设有若干输出端,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单元的输出均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充电控制单元设有ニ个充电输出端,所述极性识别单元的ニ个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単元的ニ个充电输出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断充电量检测单元,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単元的ニ个充电输出端上,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包括ー检测信号输出端和一控制输入端,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控制输入端接至振荡单元。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其内整合了的偏置单元、基准电压单元,大大简化万能充的外部电路,避免自建的外部电源环境的不一至性影响到万能充的整体性能,短路保护单元解决了在使用万能充的操作过程中,触点的短路情况下可能对充电器造成的损害,极性识别单元则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不需要考虑电池的极性,从而方便了用户,除了上述优点以外,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断充电量检测单元,为此在工作时,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根据振荡单元发出的脉冲而向充电控制单元发出断充请求,当充电控制単元应该请求断充时,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对充电电池进行电量检测,然后将检测数据传送给充电控制单元,最后由充电控制単元传送给指示灯控制单元最終直接驱动LED指示灯指示出来,这样情况下所得到的检测数据排除了充电电池内阻的影响,从而是真实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只要配套上AC-DC转换电路、壳体就能很方便地构成一高品质的万能充电装置,依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得以实现。作为进ー步改进,还包括一温度保护单元,所述温度保护单元的输出接至充电控制単元,通过温度保护单元,可提供被充电设备的过充保护功能,以及对万能充本身提供过热保护。

图I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结构示意图。图2是ー种采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一万能充设备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指示灯控制单元;2为充电控制单元;3为极性识别单元;4为温度保护单元;5为基准电压单元;6为偏置单元;7短路保护单元;8为振荡单元;9为断充电量检测单元;901为检测信号输出端;902为控制输入端;10为AC-DC转换电路;11为LED发光二极管;12为充电电池;13为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如附图I所示,包括指示灯控制单元I、充电控制单元2、偏置单元6、基准电压单元5、振荡单元8、短路保护单元7、极性识别单元3,所述偏置単元6包括一 VDD输入端,所述偏置単元6的输出接至基准电压单元5、指示灯控制单元I以及其它电路単元,所述基准电压单元5的输出接至充电控制単元2,所述振荡単元8的输出接至指示灯控制单元1,所述指示灯控制単元I的输入端接至充电控制単元2,同时所述指示灯控制单元I设有LI、L2、L3、L4四个输出端,短路保护单元7、极性识别单元3的输出均接至充电控制単元2,所述充电控制单元2设有BTP和BTN ニ个充电输出端,所述极性识别单元3的ニ个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单元2的BTP和BTN ニ个充电输出端上,其要点在于还包括一断充电量检测单元9,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9的检测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单元2的BTP和BTN ニ个充电输出端上,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9包括ー检测信号输出端901和一控制输入端902,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901接至充电控制单元2,所述控制输入端902接至振荡单元8。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温度保护单元4,所述温度保护单元4的输出接至充电控制単元2。參见附图2,将ー AC-DC转换电路10的直流输出端按其极性对应的方式分别接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的芯片13的VDD端和GND端,将四个LED发光二极管11分别接到芯片13的し1、し2、し3、し4输出端上,其输出通过芯片的^ 和BTNニ个充电输出端接至充电电池12即可,这样即非常简单地构成一万能充设备,四个LED发光二极管11将显不被充电池的已充电量,四个LED发光二极管11全亮时表不电量已充满。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指示灯控制单元、充电控制単元、偏置単元、基准电压单元、振荡单元、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単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断充电量检测单元,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単元的ニ个充电输出端上,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包括ー检测信号输出端和一控制输入端,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控制输入端接至振荡单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真实反映充电电池的已充电量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指示灯控制单元、充电控制単元、偏置単元、基准电压单元、振荡单元、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单元,所述偏置単元包括一VDD输入端,所述偏置単元的输出接至基准电压单元、指示灯控制单元以及其它电路単元,所述基准电压单元的输出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振荡単元的输出接至指示灯控制单元,所述指示灯控制单元的输入端接至充电控制単元,同时所述指示灯控制单元设有若干输出端,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单元的输出均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充电控制单元设有ニ个充电输出端,所述极性识别单元的ニ个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単元的ニ个充电输出端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断充电量检测单元,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単元的ニ个充电输出端上,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包括ー检测信号输出端和一控制输入端,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接至充电控制単元,所述控制输入端接至振荡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温度保护单元,所述温度保护单元的输出接至充电控制単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电量检测单元的万能充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指示灯控制单元、充电控制单元、偏置单元、基准电压单元、振荡单元、短路保护单元、极性识别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断充电量检测单元,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入端分别接至充电控制单元的二个充电输出端上,所述断充电量检测单元包括一检测信号输出端和一控制输入端,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接至充电控制单元,所述控制输入端接至振荡单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真实反映充电电池的已充电量问题。
文档编号H02J7/00GK202435100SQ20122004502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赖泽联 申请人:深圳市华芯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