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703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750kv变压器由3台单相自耦变压器构成组式变压器,三相接线方式为YnaOdll,由于3台单相变压器相隔距离较远,约60米,故三相中性点靠管型汇流母线连接,为确保连接可靠,管型汇流母线还以两端分别接地的“ η ”型方式入地。但这种接地方式带来的缺点则是出现了较大的环流问题。即:两端接地电流的幅值基本相等,相位相反的两个电流。特别是随着变压器负荷的增大,环流问题更加突出,如:某变电站主变压器中性点每端的接地电流高达400A以上。如此大的电流在长期运行中会使金属构架和接地扁铁接头发热,造成电能损耗,还会加速接地扁铁的电腐蚀,不利于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消除750kv变压器中性点环流,同时又能确保汇流母线两点可靠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是由管型汇流母线和用于支撑管型汇流母线的钢构架组成,管型汇流母线的两端是与单相自耦变压器相连,钢构架不少于两根,其下端立于地面,上端连接支柱瓷瓶,支柱瓷瓶上端与管型汇流母线相接,位于管型汇流母线最前端的相邻两钢构架上下端均设置接线点,上端接线点通过导线与管型汇流母线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消除环流、降低电能损耗、防止接地扁铁电腐蚀等优点,最终的效果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两根接地引下线的电流之和仅为较小的几安培变压器自身不平衡电流;在事故情况下,两根接地引下线对故障电流还会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减少故障电流对接地装置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图1是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例:1、管型汇流母线,2、支柱瓷瓶,3、导线,4、钢构架,5、接地引下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是由管型汇流母线I和用于支撑管型汇流母线I的钢构架4组成,管型汇流母线I的两端是与单相自耦变压器相连,钢构架4不少于两根,其下端立于地面,上端连接支柱瓷瓶2,支柱瓷瓶2上端与管型汇流母线I相接。位于管型汇流母线I最前端的相邻两钢构架4上下端均设置接线点,上端接线点通过导线3与管型汇流母线I相连,导线3可以采用软铜线。钢构架4下端设置两对称的接线点,接线点处通过接地引下线5接地。[0012]在实际装配时,当各导线3连接完毕后,测量导线3与接地引下线5的回路电阻,确定连线接触情况是否良好。确认接线良好后,即可投入使用,在使用时,由于是在相邻的两钢构架4间进行接线,形成的回路行程非常短,故使得回路电阻降低,能耗减少,从而达到消除环流、降低电能损耗、防止接地扁铁电腐蚀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是由管型汇流母线和用于支撑管型汇流母线的钢构架组成,其特征在于:管型汇流母线的两端是与单相自耦变压器相连,钢构架不少于两根,其下端立于地面,上端连接支柱瓷瓶,支柱瓷瓶上端与管型汇流母线相接,位于管型汇流母线最前端的相邻两钢构架上下端均设置接线点,上端接线点通过导线与管型汇流母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钢构架下端设置两对称的接线点,接线点处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中性点非对称接地装置,是由管型汇流母线和用于支撑管型汇流母线的钢构架组成,管型汇流母线的两端是与单相自耦变压器相连,钢构架不少于两根,其下端立于地面,上端连接支柱瓷瓶,支柱瓷瓶上端与管型汇流母线相接,位于管型汇流母线最前端的相邻两钢构架上下端均设置接线点,上端接线点通过导线与管型汇流母线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消除环流、降低电能损耗、防止接地扁铁电腐蚀等优点,最终的效果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两根接地引下线的电流之和仅为较小的几安培变压器自身不平衡电流;在事故情况下,两根接地引下线对故障电流还会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减少故障电流对接地装置的不良影响。
文档编号H02H9/08GK203056547SQ2012203263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范旭华, 李山, 张勇, 何丹东, 徐璐强 申请人:新疆电力建设调试所, 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