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186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转换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V型卡槽插套的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换器产品的插套功能件中的插套焊脚焊接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塑料模块I上连接有插套2,插套2的卡槽3呈U型,插套2的卡槽3上连接有导线4或铜带5。当采用导线4进行焊接连接时,导线4的适用焊接的线径范围较小。如图1a所示,当导线4的线径dl与插套2的卡槽3宽度d2差距较大,即间隙较大时,需要填补较多的焊锡,较为浪费,且如果焊锡填补不足,则易产生虚焊现象。当采用铜带5进行焊接连接时,如图1b所示,铜带5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易滑落到插套2根部,焊接时由于焊点距塑料模块I的距离h过小,焊接热易于通过塑料模块I导入到其内部,可能导致塑料模块I受热变形,从而间接造成产品使用寿命的缩短,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不同极之间出现短路等隐患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插套在连接导线时,不用填补过多的焊锡,且能够有效减少虚焊的现象,在连接铜带时,铜带不易滑落到插套根部,减少焊接热导入塑料模块产生的降低电源转换器寿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包括连接件、塑料基座和插套,所述插套连接在所述塑料基座上,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插套上,其中,所述插套包括二片状插脚,所述二片状插脚之间具有呈V字型的卡槽,所述卡槽包括:一底边,所述底边是圆弧边,靠近所述塑料基座;二斜边,所述斜边是斜线,连接所述底边;二顶边,所述顶边是直线,连接所述斜边。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连接件是导线。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导线置于所述底边。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导线置于所述二斜边之间。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片状插脚包括对应所述底边的圆弧部、对应所述二斜边的二斜边部和对应所述二顶边的二直边部。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连接件是铜带。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铜带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套合所述斜边部。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铜带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套合所述直边部。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二斜边的最小槽宽是所述底边的最大槽宽。上述的电源转换器,其中,所述二顶边的槽宽为所述二斜边的最大槽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插套的卡槽采用V型结构,能够扩大导线的适应线径且减少了虚焊率,且在连接铜带时,提高了连接点位置,有效避免焊接热导入塑料基座,大大降低了出现焊接热变形,影响产品寿命的问题,且此V型卡槽对于铜带焊接时采用双焊点焊接,大大减少了铜带的虚焊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现有的插套焊脚焊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插套焊脚焊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基座与插套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套连接在塑料基座的截面图;图6是图1的E处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套与铜带连接的截面图;图8a、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套与导线连接的截面图。其中,附图标记10底板
20塑料基座30插套31连接部32片状插脚321圆弧部322斜边部323直边部33卡槽40连接件41铜带411连接孔42导线dl线径d2槽宽D1、D2槽宽a、Al、A2、A 宽度h、H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0049]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包括底板10,底板10上连接有塑料基座20,塑料基座20上连接有插套30,各个塑料基座20上的相应插套30上通过连接件40连接。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以底板10上连接有两个塑料基座20为例。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的其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基座与插套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塑料基座20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插套30,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转换器以塑料基座20上连接有三个插套30为例。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套连接在塑料基座的截面图。插套30具有连接部31,插套30通过连接部31连接在塑料基座20上。连接部31上延伸出二片状插脚32,二片状插脚32之间具有空隙,形成卡槽33。其中,二片状插脚32对称设置,按照片状插脚32延伸的方向分别包括圆弧部321、斜边部322和直边部323。如图所示,二片状插脚32形成的卡槽33呈V字型槽。具体地说,卡槽33靠近塑料基座20的底边331呈圆弧形至槽宽D1,斜边332呈斜线延伸从槽宽Dl逐渐变宽至槽宽D2,顶边333的槽宽D2。参阅图1,图1中连接插套30的连接件40采用铜带41的方式进行连接。如图6所示,图6是图1的E处放大图。铜带41上具有二连接孔411,分别套在二片状插脚32上,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套与铜带连接的截面图。片状插脚32的斜边部322的最大宽度为Al,片状插脚32的斜边部322的最小宽度,即直边部323的宽度为A2,铜带41的连接孔411的宽度大于A2而小于Al,使得铜带41可以卡在斜边部322的A处,不会滑落到插套30根部。在焊接操作时,提升了铜带41与插套30的焊点位置,焊点位置距离塑料模块20的距离为H,焊接热在传导入塑料模块20前就有较多的热量散失,有效地减少有害热量进入塑料模块20内部,大大降低甚至可避免因焊接热出现的塑料模块20乃至电源转换器变形失效的问题。且,此V型卡槽对于铜带41,焊接时采用双焊点焊接,大大减少了铜带的虚焊率。如图8a及图8b所示,图8a和图8b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套与导线连接的截面图。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连接件40为导线42。由于卡槽33是V型,卡槽33的底边331能卡住的导线42的线径较小(如图8a所示),斜边332及顶边333能容纳的导线42的线径较大(如图8b所示),增大了焊接导线42的线径适应范围,减少了虚焊率。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连接件、塑料基座和插套,所述插套连接在所述塑料基座上,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插套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包括二片状插脚,所述二片状插脚之间具有呈V字型的卡槽,所述卡槽包括: 一底边,所述底边是圆弧边,靠近所述塑料基座; 二斜边,所述斜边是斜线,连接所述底边; 二顶边,所述顶边是直线,连接所述斜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置于所述底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置于所述二斜边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插脚包括对应所述底边的圆弧部、对应所述二斜边的二斜边部和对应所述二顶边的二直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是铜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带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套合所述斜边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带具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套合所述直边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斜边的最小槽宽是所述底边的最大槽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顶边的槽宽为所述二斜边的最大槽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转换器,包括连接件、塑料基座和插套,插套连接在塑料基座上,连接件连接在插套上,其中,插套包括二片状插脚,二片状插脚之间具有呈V字型的卡槽,卡槽包括一底边,底边是圆弧边,靠近塑料基座;二斜边,斜边是斜线,连接底边;二顶边,顶边是直线,连接斜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转换器,插套在连接导线时,不用填补过多的焊锡,且能够有效减少虚焊的现象,在连接铜带时,铜带不易滑落到插套根部,减少焊接热导入塑料模块产生的降低电源转换器寿命的问题。
文档编号H02M1/00GK203071802SQ20122074174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林海青, 丁瑞军, 李建国, 林海峰, 朱松涛 申请人:北京突破·东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