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夹安装结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5066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线夹安装结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夹安装结构中减小切底部分并减小对于模具结构的限制的技术。形成于空腔(20)的托架固定部(30)具备箱部(32)及按压肋条(40)。图示中,箱部(32)的上侧开口,由左右侧的壁面(32a)、后侧的壁面(32b)以及底面(32c)而构成。后侧的壁面(32b)上形成有托架安装孔(34),线夹(90)在托架安装孔(34)的方向(图示中为箭头标记X1的方向)上插入并固定。在固定状态下,线夹(90)的板弹簧部(92)(按压部)以与按压肋条40相抵接的方式装载。
【专利说明】线夹安装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夹(wire holder)安装结构及显示装置,例如涉及一种形成于 壳体的线夹安装结构及具备该线夹安装结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液晶电视机中,为了保持扬声器等线束,有时将线夹(以下称作"WH")固定于空 腔来使用。虽然WH的固定方法有各种各样,但从操作性等观点来看大多使用铆头模式(插 鞘式)固定方法。
[0003] 此外,在使用铆头模式固定方法的情况下,提出有各种适当地保持线束的技术。例 如存在即使在对引线线束施加了外力时,也能使线束不易脱落的引线线束固定用夹子(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体而言,引线线束固定用夹子具备:沿着引线线束的基板、以及从该 基板的一面侧突出设置并安装在固定体一侧的卡合脚部,在该引线线束固定用夹子上,突 出地设置有插入卡合部,该插入卡合部从突出地设置有所述卡合脚部的面的相反侧的基板 面,插入引线线束内并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10-3090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然而,为了形成用于固定WH的空腔结构,需要切底(undercut)的形状,为了形成 切底,需要使用了倾斜铁芯的模具。由于倾斜铁芯需要对模具的结构、形状有所限制,因此 希望极力地减小倾斜铁芯。
[0006]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得以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的线夹安装结构具有:托架固定部,该托架固定部与空腔形成为一体,并具 有能安装铆头模固定式的线夹的安装孔;以及肋条,该肋条从所述托架固定部延伸而形成, 所述托架固定部的形成有所述安装孔的面的内部侧成为切底部。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线夹安装结构,保持有线束的线夹固定在所述线夹安装结 构,并且所述线夹的按压部以固定状态与所述肋条相抵接。 发明效果
[0008] 根据本发明,在线夹安装结构中,能够减小切底部分,并能减小对于模具结构的限 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晶电视机的空腔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腔中形成有托架固定部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与线夹一起示出空腔中形成有托架固定部的部分的立体 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形成有托架固定部的部分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5是与现有结构相比较来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架固定部的结构的图。 图6是与现有结构相比较来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托架固定部的结构与倾斜铁芯之 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与未设置按压肋条的结构相比较来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线夹安装到托架 固定部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与线夹一起示出在空腔中形成有托架固定部的部分的立 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安装线夹前后的托架固定部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架固定部与倾斜铁芯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及现有结构相比较来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架固定 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接着,参照附图具体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简称为"实施方式")。
[0011] 〈实施方式1>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电视机10的空腔20的背面侧,此处示出了安装于显 示模块的前表面侧的空腔20。该空腔20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例如利用嵌合用卡合片28 等与其它空腔嵌合固定。
[0012] 另外,在液晶电视机10的内部,安置有各种线束,但在空腔背面22形成有各种线 束用的托架固定部30。图2是将图1的区域A1放大后详细表示托架固定部30的结构的立 体图。另外,图3是从其它角度进行表示的立体图,与线夹90-同表示。该线夹90例如将 扬声器等的线束进行汇集并固定于空腔20。此外,图4是表示托架固定部30的剖视结构的 图,图4 (a)是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固定线夹90之后的状态,图4 (b)是示意性表示横向剖面 的图。
[0013] 主要如图1?3所示,托架固定部30在空腔20的下侧部分形成于空腔背面22。 更具体而言,在空腔背面22的阶梯部24形成有托架固定部30。
[0014] 托架固定部30具备箱部32及按压肋条40而构成。图示中,箱部32的上侧开口, 由左右侧的壁面32a、后侧的壁面32b以及底面32c而构成。后侧的壁面32b上形成有托架 安装孔34,线夹90在托架安装孔34的方向(图示中为箭头标记XI的方向)上插入并固 定。在固定状态,以与按压肋条40相抵接的方式装载线夹90的板簧部92 (按压部)。
[0015] 另外,底面32c上有两条按压肋条40向外延伸而形成。按压肋条40后侧的端部 与后侧的壁面32b为同一平面。后侧的壁面32b上,固定托架安装孔90时的限制壁36以 规定宽度相互平行地形成于两处。此外,按压肋条4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若能以与线夹 90的板簧部92相抵接的方式进行对其进行装载,则可以是1个。
[0016] 此外,箱部32的内部是所谓的切底部50,呈现为空洞。也就是说,为了形成切底部 50,成形后,形成为无法从模具开闭方向上取出成形品的形状。
[0017] 此处,参照图4?图6,对因托架固定部30的切底部50而引起的倾斜铁芯80、180 的移动进行说明。此外,图5是与现有结构的托架固定部130相比较来示出托架固定部30 的结构的图。如图5(d)所示,现有结构的托架固定部130仅利用托架固定部130而不设置 肋条40。图6示出了使形成托架固定部30、130的倾斜铁芯80、180移动的状态。
[0018] 如图所示,需要使用于形成托架固定部30、130的形状的倾斜铁芯80、180在图示 中的上方(箭头标记X2方向)相对移动一次。如图所示,由于能够缩短切底部50的深度, 因此能够减小内部空间的容量。其结果是,用于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托架固定部30的图6(b) 的倾斜铁芯80与图6(a)的倾斜铁芯180相比,特别能在移动方向上小型化,因此能将倾斜 铁芯80的移动范围设定得较窄。也就是说,能够缩小不可形成形状的区域,能扩大可形成 形状的区域。
[0019] 此处,图7(a)的托架固定部230示意性示出了在从本实施方式的托架固定部30 仅去除按压肋条40后的结构中,安装了线夹90的状态。另外,图7(b)示出了在托架固定 部30安装了线夹90后的状态。
[0020] 如图7(a)所示,在仅缩小箱部232的形状的状态下,有板簧部92的一侧(图示中 为右侧)不会安置在上方,因此线夹90倾斜,导致无法作用所希望的固定力。根据情况,仅 有较小的力作用,也可能导致线夹90从托架安装孔34脱离。
[0021] 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托架固定部30的箱部32变小,仍 设有按压肋条40。因此,线夹90的板簧部92在线夹90插入的状态下,与按压肋条40相抵 接,以弹性力按压抵接区域来作用力。
[0022]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形成有托架安装孔34的托架固定部30的侧面形成有按 压肋条40。其结果是,与现有的结构相比,能减小形成于空腔20的托架固定部30的切底部 50。通过减小切底部50,能缩小对于倾斜铁芯80(模具)的限制范围。也就是说,能够使倾 斜铁芯80小型化。另一方面,由于设有按压肋条40,因此能够充分发挥线夹90的板簧92 的功能,从而能简单地防止线夹90变为倾斜状态,并脱离。
[0023] 〈实施方式2> 参照图8?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机310的托架固定部330进行说明。图8是 形成于空腔320的空腔背面322的托架固定部330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安装线夹90前 后的托架固定部330的剖视图。此外,图10示出了托架固定部330与倾斜铁芯380的滑动 方向之间的关系。此外,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固定部330(图11(a)) 与实施方式1的托架固定部30 (图11(b))及现有技术的托架固定部130,以能够比较它们 的形状之间的关系。
[0024] 本实施方式的托架固定部330与实施方式1不同点在于,切底部350的开口方向、 即倾斜铁芯380滑动(移动)的方向及按压肋条340的形成方向不同。
[0025] 具体而言,托架固定部330具备箱部332及按压肋条340而构成。箱部332的内 部形成有成为切底部350的空间,在图10中下侧开口。也就是说,如图8、图10所示,切底 部350朝向空腔320的延伸形成方向(图中箭头标记X3的方向)形成开口,更具体而言, 若是上下侧的框部则朝向左右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形成开口,若是左右侧的框部则朝向上 下方向中的某一个方向形成开口。
[0026] 此外,第1及第2按压肋条341、342从夹持开口的左右侧的壁面332a延伸而形成, 以作为按压肋条340。第1及第2按压肋条341、342的高度形成为与形成有托架安装孔34 的面相同的高度。在安装线夹90时,板簧部92与该第1及第2按压肋条341、342相抵接。
[0027]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相对的两个壁面332a,形成有分别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按压 肋条340(第1及第2按压肋条341、342)。因此,由于板簧部92与第1及第2按压肋条 341、342相抵接,因此即使使箱部332小型化,线夹90的安装状态也不会变得不稳定。
[0028] 如图11(a)?(c)所示,不仅能相比现有技术的托架固定部130使托架固定部330 小型化,还能相比实施方式1的托架固定部30进一步小型化托架固定部330。其结果是, 由于托架固定部330的设计自由度得到了提高,因此能缩小倾斜铁芯380的需要移动范围。 也就是说,能使空腔20窄边化。
[0029] 此外,也可以将第1按压肋条341或第2按压肋条342中的一个来作为按压肋条 340。该情况下,由于需要确保与板簧部92相抵接的区域,因此需要扩大形成有箱部320的 托架安装孔334的面。
[0030]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其实施方式为示例,能够对其各构成要素 的组合等进行各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由此获得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 围内。 标号说明
[0031] 10液晶电视机 20、320空腔 22、322空腔背面 24阶梯部 30、330托架固定部 32、332箱部 32a、322a侧壁面 32b后壁面 32c底面 34、334托架安装孔 40、340按压肋条 50、350切底部 341第1按压肋条 342第2按压肋条
【权利要求】
1. 一种线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托架固定部,该托架固定部与空腔形成为一体,并具有能安装铆头模固定式的线夹的 安装孔;以及 肋条,该肋条从所述托架固定部延伸而形成, 所述托架固定部的形成有所述安装孔的面的内部侧成为切底部。
2.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夹安装结构,保持有线束的线夹固定于所述线夹安装结构, 并且在固定状态下,所述线夹的按压部与所述肋条相抵接。
【文档编号】H02G3/30GK104160795SQ201280071222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9日
【发明者】荒井真一, 山道智裕, 吉泽谕贵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