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和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230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和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针对过充电和过放电等的保护功能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涉及例如用于内置于锂离子电池组的充电控制装置和充电控制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有效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若发生过充电或过放电,则电池寿命缩短,因此,以往在便携电话等的二次电池中,将电池单体和具有针对过充电和过放电等的保护功能的保护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以下称为保护IC)内置于一个容器的电池组。并且,在使用这样的电池组的情况下,在主体设备侧设置有充电控制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以下称为充电控制 1C),该充电控制IC用于利用来自AC适配器等直流电源(充电用电源)的电压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这样,作为与由保护IC和充电控制IC构成的充电控制装置相关的发明,有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发明。另外,对于电池组还提出了内置有保护IC和充电控制IC的发明(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2735号公报(专利第4003311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96165号公报图5表示了充电控制装置的构成示例,该充电控制装置具备:内置有保护IC的以往的电池组;以及对该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控制1C。在图5的电池组100中,除了具备针对过充电和过放电等的保护功能的保护IClT之外,在连接有充电用电源(AC适配器)的端子P-与二次电池20的负极侧端子B-之间,以串联形态设置有充电控制用FET (场效应晶体管)13和放电控制用FET14,保护IClI’在充电开始后电池电压处于预定的电压(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为大约4.275V)以上时,使充电控制用FET13处于截止状态。另外,保护IClT在检测到过放电状态(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为大约2.3V以下)时使放电控制用FET14成为截止状态,由此,保护二次电池避免过放电。另外,此时为了能够充电,使充电控制用FET13处于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充电控制IC30具备:充电用晶体管31 ;以及用于监视电压输入端子V+的电压来检测是否连接有AC适配器的比较器32,在检测到连接有AC适配器时使充电用晶体管31导通,开始对电池组20的充电。另外,在充电控制中使外接的LED点亮来报知处于充电中。另外,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在充电开始后,在电池电压达到了预定的电压(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为大约4.2V)时,从保护ICir向充电控制IC30发送信号,充电控制IC30将控制从恒流充电切换到恒压充电。另外,以往一般是在保护ICir检测到电池的过放电而使放电控制用FET14截止的状态下,在充电装置与充电用电源(AC适配器)连接的情况下使放电控制用FET14截止直到通过预备充电而使得二次电池的电压恢复(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直到返回至大约2.3V),在此期间,通过在放电控制用FET14的源极-漏极之间寄生的基体二极管14d而流过电流进行了充电。然而,在这样的控制的情况下,放电控制用FET14的基体二极管14d的导通电阻大于FET的沟道的导通电阻,因此,具有在充电开始初期产生电力损失(发热)的问题。另外,对于锂离子电池,当电池电压达到深放电区域(例如,大约1.0V以下)时,有时由于金属锂的析出而引起内部短路,因此当在这样的状态下(深放电状态)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时,二次电池有可能受损。因此,充电控制IC要求具有对于深放电状态的二次电池不进行充电这样的功能。但是,放电控制用FET14成为了截止状态的电池组无法从外部看到单电池(unitcell)的电压。因此,充电控制IC无法直接知道二次电池是处于深放电状态还是处于深放电状态之前的过放电状态。因此,大多在充电控制IC30中排入了一边判定电池是正常还是异常一边渐渐进行充电的称为电池唤醒、救济充电以及强制充电等的功能(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但是,基于该充电流程的充电即使在二次电池处于放电状态时在充电开始初期也只流过很小的电流,因此非常耗费时间,并且流程复杂,因此,存在IC的规模增大导致成本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和充电控制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其无需在充电流程中排入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具有对处于深放电状态的二次电池不进行充电的功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开始快速充电。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和充电控制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其能够避免在对放电状态的二次电池开始充电的初期发生电力损失(发热)。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充电用晶体管,其用于使充电电流流向二次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其控制成在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的情况下使所述充电用晶体管流过充电电流;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和第二控制用开关元件,其以串联形态连接在所述二次电池的一个端子与外部端子之间;以及保护电路,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过放电状态的时候,该保护电路使所述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截止从而不流过放电电流,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深放电状态的时候,该保护电路使所述第二控制用开关元件截止从而不流入充电电流,所述保护电路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深放电状态时将充电禁止信号发送到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收到了所述充电禁止信号的期间内即使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也使所述充电用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从而不流过充电电流。通过上述结构,充电控制电路如果没有收到来自保护电路的充电禁止信号,则当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时能够使充电用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来使充电电流流过,因此在具有禁止对处于深放电状态的二次电池充电的功能的保护电路的情况下,也无需在充电控制装置中排入一边判定电池是正常还是异常一边渐渐进行充电的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就能够开始充电。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能够进行基于恒流的充电控制和基于恒压的充电控制,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没有收到所述充电禁止信号的状态下,在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时开始基于恒流的充电控制,当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达到预定电位以上时,切换到基于恒压的充电控制。由此,如果二次电池不是深放电状态,充电控制电路能够直接开始充电,能够缩短总的充电所需时间,并且,如果二次电池处于深放电状态则充电控制电路不开始充电,因此,能够避免深放电状态的二次电池的劣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的情况下向所述保护电路发送连接检测信号,所述保护电路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过放电状态仍接收到了所述连接检测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在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导通的状态下,能够消除通过寄生于该元件的基体二极管流过充电电流的期间,能够避免在充电刚开始后产生电力损失。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和所述保护电路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而形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充电控制装置和电池单体收纳到一个容器中而构成为电池组。并且,在充电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之间收发充电禁止信号或连接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专用的外部端子,因此,能够避免伴随着充电控制装置的高性能化的外部端子数的增加。另外,优选的是构成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通过将具有上述结构的充电控制装置、以及与该充电控制装置连接的电池单体容纳在一个容器中而构成。根据该电池组 ,无需排入一边判定电池是正常还是异常一边渐渐充电的称为电池唤醒、救济充电、强制充电等的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就能够开始充电,并且,在容器内设置有充电控制电路,因此,能够实现非接触充电。另外,在充电控制装置具有热敏电阻并具有在检测到异常温度的情况下停止充电的功能时,电池组无需设置用于输出表示热敏电阻的状态的信号的端子,因此能够减少端子数量。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其能够避免在对放电状态的二次电池开始充电的初期发生电力损失(发热)。此外,还具有能够实现这样的充电控制装置和充电控制用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效果:无需排入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具有对处于深放电状态的二次电池不进行充电的功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开始快速充电。


图1是表示内置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充电控制用IC的电池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路构成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用IC的动作的时序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用IC的第一变形例的电路构成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用IC的第二变形例的电路构成图。图5是表示具备充电控制IC和保护IC的以往的类型的电池组的构成示例的电路图。图6是用于说明具有充电控制IC和保护IC的以往类型的电池组的动作的时序图。图7是表示具有充电控制IC和保护IC的以往类型的充电控制装置中的充电控制IC和保护IC的用于充电/保护的检测电压的关系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构成充电控制装置的充电控制IC的具体示例的电路图。图9是表示构成充电控制装置的保护IC的具体示例的电路图。符号说明10:充电控制IC11:保护块(保护电路)13:充电控制用FET (第二控制用开关元件)14:放电控制用FET (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20:电池单体30:充电控制块(充电控制电路)31:充电用晶体管

100:电池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内置有应用了本发明的充电控制装置的电池组的一个实施方式。另外,构成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包围的部分的电路的元件形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构成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用IC) 10,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该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具有: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用IC10、锂离子电池那样的二次电池(以下,称为电池单体)20、温度检测用的热敏电阻40、以及报知处于充电中的LED50。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用IClO具有:保护块11,其具有针对过充电和过放电等的保护功能;充电用晶体管31,其由连接在电池组100的电压输入端子VIN与电池单体20的正极侧端子B+之间的P沟道型MOSFET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构成;充电控制块30,其控制该充电用晶体管31 ;以及充电控制用FET13和放电控制用FET14,其以串联形态设置在电池单体20的负极侧端子B-与电池组100的负极侧端子P-之间,由被保护块11控制的N沟道型MOSFET构成。上述充电控制块30具备比较器32,该比较器32用于检测在电压输入端子VIN是否连接有充电用电源(AC适配器),该比较器32在检测出连接了 AC适配器时使充电用晶体管31导通,开始对电池单体20充电。比较器32对电池组100的电压输入端子VIN的电压或者对该电压进行分压而得到的电压同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来检测是否连接了 AC适配器。并且,充电控制块30具有这样的功能:一边监视着与充电用晶体管31串联设置的电流检测用的感知电阻Rs的端子间电压,一边以恒流对电池单体20进行充电,或监视着被输入电池单体20的端子B+的电压的端子BAT的电压并以恒压对电池单体20进行充电。
具体来说,充电控制块30,控制充电用晶体管31,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充电刚开始之后,以0.1C (快速充电时的10%)的电流值开始预备充电,在电池电压达到2.9V时,切换到恒流充电(快速充电),并在电池电压达到4.2V时,切换到恒压充电来继续进行充电。接着,在检测到充电完成状态(例如,充电电流在预定值以下)时使充电用晶体管31截止而结束充电。此外,充电控制块30具有以下功能:将偏压(bias)提供给热敏电阻40来检测温度,当判定为异常温度时中止充电;以及当根据端子BAT的电压检测到过电压状态时中止充电。充电控制块30还具有以下等功能:监视与感知电阻Rs连接的端子ISNS的电压,当检测到过充电电流时中止充电;以及在充电控制中使外接的LED50点亮,来报知处于充电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中,设有传输线LI,该传输线LI用于将检测是否连接有AC适配器的上述比较器32的检测信号DTl从充电控制块30传输到保护块11。接下来,对上述保护块11的功能进行说明。上述保护块11,具有以下功能:过充电保护功能,在使充电控制用FET13导通而开始充电后,当电池电压达到预定的电压(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为大约4.275V)以上时,通过使充电控制用FET13为截止状态来保护电池;以及过放电保护功能,在电池组连接有负载、电池单体20开始放电之后,当检测到过放电状态(在为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为大约
2.3V以下)时,通过使放电控制用FET14成为截止状态来保护电池。另外,保护块11还具有:深放电保护功能,在检测出电池处于深放电状态(例如,为大约1.0V以下)时,通过使放电控制用FET14和充电控制用FET13均为截止状态,来禁止充电,当然也禁止放电;以及当检测到电池处于深放电状态时对充电控制块30发送充电禁止信号CS的功能。此 外,保护块11在单纯的过放电状态的情况下,使放电控制用FET14截止,将充电控制用FET13控制成导通状态。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充电控制块30在收到了来自保护块11的充电禁止信号CS时,在充电禁止信号CS禁止充电的期间,将充电用晶体管31控制成截止状态。由此,充电控制用IClO无需排入一边判定电池是正常还是异常一边渐渐充电的称为救济充电或者强制充电的功能(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由于不需要进行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下的充电,因此能够在充电开始后立即执行基于恒流充电的快速充电,能够缩短充电所需时间,并且与排入了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IC的成本。此外,充电禁止信号CS禁止充电的状态可以是高电平也可以是低电平。将处于充电禁止信号CS禁止充电的状态(高电平或者低电平)的情况定义为充电控制块接收到充电禁止信号CS的状态,将处于充电禁止信号CS没有禁止充电的状态(低电平或者高电平)的情况定义为充电控制块没有接收到充电禁止信号CS的状态。另外,图5所示的电池组的保护块11’,在检测到电池的过放电而使放电控制用FET14截止的状态下,在充电用电源(AC适配器)连接于充电控制装置时,在到二次电池的电压通过预备充电而恢复为止(在为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到返回至大约2.3V为止)的期间内,使放电控制用FET14截止。因此,在放电控制用FET14截止的期间,通过在该FET14的源极-漏极间寄生的基体二极管14d而流过电流从而进行充电。并且,如图6所示,在二次电池的电压通过预备充电而恢复的时刻(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为达到大约2.3V的定时t2),放电控制用FET14导通,然后,在达到2.9V的定时t3,开始基于恒流充电的快速充电,在达到4.2V的定时t4切换到恒压充电来进行充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设有传输线LI,该传输线LI用于将设于充电控制块30的、用于检测是否连接有AC适配器的比较器32的检测信号DTl传输到保护块11。并且,保护块11当接收到AC适配器的连接检测信号DTl时,如图2所示,在连接检测定时tl使放电控制用FET14导通。在想要进行这样的控制的情况下,放电控制用FET14的栅极控制信号能够以如下方式容易地生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块11设置OR门(与非门),该OR门用于取从图5的保护IClI’输出的控制信号DOUT与上述连接检测信号DTl的逻辑和,将该OR门的输出作为放电控制用FET14的栅极控制信号D0UT。在图5所示的以往的电池组中,在图6的tl_t2的期间,通过寄生于放电控制用FET14的源极-漏极间的基体二极管14d而流过电流,从而进行充电,因此电力损失增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如图2所示,在连接有AC适配器的定时tl通过保护块11使放电控制用FET14导通,从而通过该FET的沟道流过电流而进行充电,因此,能够减少充电刚开始之后的电力损失。另外,在图2的(B)和图6的(B)所示的电压变化的特性线中,实线为保护IC监视的电池单体的电压(B+/B-),虚线为充电控制IC30监视的电池电压(P+/P-)。另外,图6的
(B)所示的两者的差电压VF相当于基体二极管14d的顺方向电压。在现有的电池组(图5)中,在单体的电压(B+/B-)变成2.3V的时刻(图6的定时t2),放电控制用FET14导通,因此之后充电控制块30监视的电池电压(P+/P-)与单体电压(B+/B-) —致。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在连接有AC适配器的时刻(图2的定时11 ),放电控制用FET14导通,因此,从tl之后充电控制块30监视的电池电压(P+/P-)立即与单体电压(B+/B-) —致。图8表示作 为构成图5所示的充电控制装置的充电控制IC30而设置的具体的电路示例。在图8的充电控制IC30设置有比较器32,该比较器32用于对来自充电用晶体管31、AC适配器的电压所输入的输入端子IN的电压同来自基准电压源35的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来检测适配器的连接。另外,设有:恒压充电控制用比较器36,其对与电池单体的端子连接的端子BAT的电压同对电源电压进行电阻分压而得到的电压进行比较,来生成控制充电用晶体管31的栅极电压的电压;以及恒流充电控制用比较器37,其对与电流感知电阻连接的端子ISNS的电压同对电源电压进行电阻分压而得到的电压进行比较,来生成控制充电用晶体管31的栅极电压的电压。此外,在图8的充电控制IC30设置有:监视端子BAT的电压来检测过电压的比较器38a ;检测再充电的比较器38b ;检测快速充电开始的比较器38c ;检测充电开始的比较器38d;检测充电完毕的比较器38e ;根据这些比较器的输出来控制充电用晶体管31的充电控制电路39 ;振荡器0SC;以及定时器TMR等。在上述实施例(图1)中,作为充电控制块30能够应用图8的充电控制IC的电路结构,在该情况下,从充电控制块30向保护块11发送的适配器连接检测信号DTl能够从图8的充电控制IC30内的节点NI取出。图9表示作为构成图5所示的充电控制装置的保护IC而设计的具体的电路示例。
在图9的保护IClT设有:充电用晶体管31 ;比较器51,其将对被施加电池单体的电压的电源端子VCC的电压进行电阻分压而得到的电压同基准电压Vrefl进行比较,来检测电池单体的过充电状态;以及比较器15b,其用于检测电池单体的过放电状态。另外,还设置有:比较器16a,其对将电源端子VCC的电压进行电阻分压而得到的电压同基准电压Vrefl进行比较,来检测过放电电流状态;比较器16b,其检测短路状态;t匕较器16c,其检测过充电电流状态;逻辑和定时器电路17,其根据这些比较器的输出来生成充电控制用FET13和放电控制用FET14的控制信号;缓冲电路18a、18b,其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端子DOUT、COUT ;振荡器OSC ;以及电平移动电路19等。在上述实施例(图1)中,作为保护块11能够应用图9的保护IC的电路结构,该情况下,从保护块11发送到充电控制块30的充电禁止信号CS能够从图9的保护块11’内的节点N2取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充电控制电路的充电控制块30和作为保护电路的保护块11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而形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充电控制装置和电池单体收纳到一个容器中来构成电 池组。另外,当在充电控制电路与保护电路之间收发充电禁止信号和连接检测信号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设置专用的外部端子,所以能够避免伴随着充电控制装置的高性能化的外部端子数的增加。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无需排入一边判定电池是正常还是异常一边渐渐充电的称为救济充电或者强制充电的正式充电前的充电流程就能够开始充电,并且,在容器内设置有充电控制电路,因此,能够实现非接触充电。而且,对于将保护IC和电池单体收纳于容器的以往的电池组,在具有热敏电阻并具有在检测到异常温度的情况下充电控制装置会停止充电的功能的情况下,需要在电池组设置用于输出表示热敏电阻的状态的信号的端子,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中,由于内置有充电控制电路,因此,不需要用于输出表示热敏电阻的状态的信号的端子,具有能够减少电池组的端子数的优点。图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100的第一变形例。图1的实施例的电池组100应用了低压侧控制方式,即在电池单体20的负极端子B-侧设置由P沟道型MOSFET构成的充电控制用FET13和放电控制用FET14,并利用保护块11进行控制。与此相对,图3的变形的电池组100应用了高压侧控制方式,即在电池单体20的正极端子B+侧设置充电控制用FET13和放电控制用FET14,并利用电池保护块11进行控制。充电控制用FET13和放电控制用FET14可以由N沟道型MOSFET构成。在该变形例中,表示连接有AC适配器的检测信号DTl被从充电控制块30发送到保护块11,并且,表示充电禁止的信号CS被从保护块11发送到充电控制块30。而且,在图3的变形例中,将充电控制块30所监视的电压从电池单体20的正极侧端子B+的附近取出。由此,能够避免监视电压由于充电控制用FET13或放电控制用FET14的阻抗而降低而导致充电开始后到充电结束为止的充电所需时间变长。而且,在图3的变形例中,代替感知电阻Rs的设置,而构成为,在充电控制块30内设置与充电用晶体管31以电流反射镜(current mirror)方式连接的晶体管,使与流经充电用晶体管31的充电电流成比例的电流流过电流反射镜电路,检测该电流值,从而进行电流控制。
另外,保护块11和充电控制块30的功能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图4表示了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的第二变形例。图1的实施例的电池组100是充电控制块30利用线性控制方式来控制充电用晶体管31。与此相对,图4的变形例的电池组100中,构成为这样的开关调节器(switching regulator)方式的充电控制装置:与充电用晶体管31串联地连接电感器(线圈33 ),并且在充电用晶体管31与电感器33的连接节点同接地点之间,设置同步整流用的晶体管(FET) 34,使充电用晶体管31与同步整流用的晶体管34交替地导通,来使充电电流流过。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的发明人完成的发明具体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将保护块
11、充电控制块30、充电控制用FET13、放电控制用FET14、以及充电用晶体管31形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将整体构成为半导体集成电路,但是也可以将保护块11和充电控制块30构成为不同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此外,充电控制用FET13和放电控制用FET14、充电用晶体管31、感知电阻Rs也可以不用单芯片元件而用外接元件构成。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内置有充电控制块30和充电用晶体管31,能够单独进行充电,因此,也可以构成为在电池组的端子VIN、P-结合非接触充电模块来以非接触方式进行充电的系统。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由充电控制块30控制的充电用晶体管31,使用了FET,但是该晶体管也 可以是双极型晶体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充电用晶体管,其用于使充电电流流向二次电池; 充电控制电路,其控制成在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的情况下使所述充电用晶体管流过充电电流; 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和第二控制用开关元件,其以串联形态连接在所述二次电池的一个端子与外部端子之间;以及 保护电路,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过放电状态的时候,该保护电路使所述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截止从而不流过放电电流,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深放电状态的时候,该保护电路使所述第二控制用开关元件截止从而不流入充电电流, 所述保护电路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深放电状态时将充电禁止信号发送到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收到了所述充电禁止信号的期间内即使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也使所述充电用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从而不流过充电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能够进行基于恒流的充电控制和基于恒压的充电控制,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没有收到所述充电禁止信号的状态下,在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时开始基于恒流的充电控制,当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达到预定电位以上时,切换到基于恒压的充电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在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的情况下向所述保护电路发送连接检测信号, 所述保护电路在所述二次电池成为了过放电状态仍接收到了所述连接检测信号时,使所述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和所述保护电路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而形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
5.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该电池组通过将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装置、以及与该充电控制装置连接的电池单体容纳在一个容器中而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保护功能的充电控制装置和电池组。充电控制装置具有充电控制电路,其控制成在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时使充电用晶体管流过充电电流;第一和第二控制用开关元件,其以串联形态连接在二次电池的一个端子与外部端子之间;保护电路,在二次电池成为过放电状态时,使第一控制用开关元件截止从而不流过放电电流,在成为深放电状态时,使第二控制用开关元件截止,保护电路在二次电池成为了深放电状态时将充电禁止信号发送到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电路在收到了充电禁止信号的期间内即使检测到连接有充电用电源也使充电用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从而不流过充电电流。
文档编号H02H7/18GK103227482SQ20131002836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5日
发明者黑川源太郎, 铃木大介, 竹下顺司 申请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