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544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磁阻的变化来旋转的马达。
背景技术
开关磁阻马达(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以下,称“SR马达“)能够不使用磁铁而高速旋转并输出高转矩。近年来,由于磁铁所使用的稀土的价格高涨,因此SR马达受到关注。SR马达具有二重突极结构。即,旋转部的铁芯具有多个突极,静止部的铁芯也具有多个突极。在静止部的突极形成线圈。以往,通过具有半导体开关的驱动电路进行对线圈的通电切换。但是,驱动电路价格高且控制也复杂。因此,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1-190049号公报中公开的自激式磁阻马达中,在定子形成线圈,不使用驱动电路而使用电刷和整流子(换向器)来进行对线圈的通电切换。然而,在磁阻马达中,当用电刷和整流子给线圈通电时,在通电线圈进行切换时有可能在电刷和整流子之间产生火花。由于火花能够加快电刷的磨损,因此使马达的寿命下降。其结果是,有时具有寿命要求的马达的设计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磁阻马达中通过用电刷和整流子来进行对线圈的通电,从而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延长马达的寿命。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马达包括静止部、旋转部以及轴承部。静止部包括定子铁芯、端子部以及一对二极管。定子铁芯包括沿周向配置且与多个旋转突极对置的多个静止突极。端子部与直流电源连接。旋转部具有转子铁芯。转子铁芯包括沿周向配置且朝向静止部突出的多个旋转突极。 轴承部将旋转部支撑为能够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旋转部以及静止部的一方包括整流子和多个线圈。多个线圈配置在多个旋转突极或者多个静止突极。整流子包括多个接触构件。旋转部以及静止部的另一方包括一对通电电刷和一对再生电刷。一对通电电刷与端子部电连接并与整流子接触。一对再生电刷与端子部电连接并与整流子接触。一对二极管中的一方配置在端子部与一对再生电刷中的一个再生电刷之间。一对二极管中的另一方配置在端子部与一对再生电刷中的另一再生电刷之间。通过旋转部的旋转,与一对通电电刷接触的一对接触构件被切换,从而通电的线圈被切换。当一对通电电刷中的一个通电电刷从接触构件离开时,一对再生电刷中的一个再生电刷与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当一对通电电刷中的另一通电电刷从其他接触构件离开时,一对再生电刷中的另一再生电刷与其他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其他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一对二极管配置成朝向这样的方向:使得利用一对通电电刷从一对接触构件离开时产生的反电动势产生的电流通过一对再生电刷返回到直流电源。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在降低马达的制造成本的同时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图1是马达的纵剖视图。图2是定子铁芯以及转子铁芯的俯视图。图3是整流子的立体图。图4A是表不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配直的图。图4B是表示通电电刷和接触构件的接触的图。图5A是表不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配直的图。图5B是表示通电电刷与接触构件的接触的图。图6A是表示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配置的图。图6B是表示通电电刷与接触构件的接触的图。图7A是表不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配直的图。图7B是表示通电电刷与接触构件的接触的图。图8是表示正转时直流电源与电刷群的连接的图。图9是表示反转时直流电源与电刷群的连接的图。图10是表示其他的例子所涉及的正转时直流电源与电刷群的连接的图。图11是表示其他的例子所涉及的反转时直流电源与电刷群的连接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所示的在马达I的中心轴线Jl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l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I的纵剖视图。马达I为内转子型且通过被提供直流电流而旋转。马达I为利用磁阻的变化来获得转矩的磁阻马达。马达I包括静止部2、旋转部3以及轴承部4。轴承部4将旋转部3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轴承部4由第一球轴承41和第二球轴承42构成。第二球轴承42配置在第一球轴承41的下侧。静止部2包括第一轴承支撑部211、第二轴承支撑部212、机壳22、定子铁芯23、电路板24、电刷群25以及端子部26。第一轴承支撑部211固定在机壳22的上端。第二轴承支撑部212固定在机壳22的下端。第一球轴承41配置在第一轴承支撑部211的中央。第二球轴承42配置在第二轴承支撑部212的中央。定子铁芯23为层叠钢板。电路板24与中心轴线Jl垂直并固定在第二轴承支撑部212。在电路板24上安装有电刷群25。端子部26安装在第二轴承支撑部212。端子部26的端子与电路板24上的配线电连接。在驱动马达I时,端子部26与外部的直流电源连接。旋转部3包括轴31、转子铁芯32、多个线圈33以及整流子34。轴31被第一球轴承41以及第二球轴承42支撑为能 够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轴31的输出端从第一轴承支撑部211的开口向上方突出。转子铁芯32为层叠钢板且配置在定子铁芯23的径向内侧。图2是定子铁芯23以及转子铁芯32的俯视图。定子铁芯23包括环状的铁芯背231和多个静止突极232。转子铁芯32包括环状的铁芯背部321和多个旋转突极322。在本实施方式中,静止突极232的个数为4。旋转突极322的个数为6。多个静止突极232沿周向配置。多个旋转突极322也沿周向配置。多个旋转突极322朝向静止部2突出。多个静止突极232朝向旋转部3突出。即,多个静止突极232与多个旋转突极322在径向对置。如图1所示,在各旋转突极322配置有线圈33。准确地说,在各旋转突极322上配置有绝缘件,并通过在绝缘件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33。图3是整流子34的立体图。整流子34包括为导电部件的多个接触构件341。多个接触构件341在周向等间距地配置。各接触构件341在轴向较长。接触构件341的数量是线圈33的数量的2倍。如图1所示,接触构件341与线圈33的导线的两端连接。电刷群25为四个电刷,如下文所述,这些电刷为一对通电电刷和一对再生电刷。通电电刷以及再生电刷与端子部26电连接。通电电刷以及再生电刷的顶端从径向外侧与整流子34接触。通过旋转部3的旋转,与一对通电电刷接触的一对接触构件341被切换,从而通电的线圈33被切换。与一对再生电刷接触 的一对接触构件341也通过旋转部3的旋转而切换。图4A至图7B是表示马达I旋转的原理的图。图4A、图5A、图6A以及图7A表示转子铁芯32相对于定子铁芯23的旋转位置。图4B、图5B、图6B以及图7B表示整流子34相对于通电电刷251、252的旋转位置。在这些图中,省略了再生电刷的图示。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4B所示,若一对通电电刷251、252与编号I的接触构件341开始接触,则在U-U,相的线圈33流过电流,从而如图4A所示,一对旋转突极322被激磁。由此,被激磁的旋转突极322被引向位于图4A的上下位置的一对静止突极232。即,在被激磁的旋转突极322以使旋转突极322相对于最近的静止突极232整齐排列的方式作用有力。其结果是,对旋转部3作用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转矩。通过旋转部3的旋转,接触构件341也旋转。然后,如图5B所示,一对通电电刷251、252与编号2的接触构件341接触,在V-V’相的线圈33流过电流,从而如图5A所示,一对旋转突极322被激磁。由此,被激磁的旋转突极322被引向位于图5A的左右位置的一对静止突极232。并且,如图6B所示,一对通电电刷251、252与编号3的接触构件341接触,在W-W’相的线圈33流过电流,从而如图6A所示,一对旋转突极322被激磁。由此,被激磁的旋转突极322被引向位于图6A的上下位置的一对静止突极232。当旋转部3从图4B所示的位置旋转90°,一对通电电刷251、252与编号I的接触构件341接触,如图7B所示,在U-U’相的线圈33流过与图5B的情况相反方向的电流,从而如图7A所示,一对旋转突极322被激磁。由此,被激磁的旋转突极322被引向位于图7A的左右位置的一对静止突极232。重复上述动作,对旋转部3连续作用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转矩。如上文所述,通过使用通电电刷251、252和整流子34,与静止突极232和旋转突极322之间的磁阻的变化同步切换通电线圈33,马达I进行旋转。另外,通电电刷251、252的周向的宽度比接触构件341之间的间隙稍宽。再生电刷253、254的周向的宽度也同样。[0036]图8是表示直流电源91与电刷群25之间的连接的图。直流电源91的正极与一个通电电刷251连接。直流电源91的负极与另一通电电刷252连接。由此,如参照图4A至图7B进行的说明那样,旋转部3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下,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称作“正转”。一对通电电刷251、252在周向错开180°地进行配置。换言之,一对通电电刷251、252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静止部2还包括一对二极管241、242。二极管241、242配置在电路板24上。一对再生电刷253、254被配置于从一对通电电刷251、252沿周向向逆时针方向错开30°的位置。30°为接触构件341的间距(B卩,角度间隔)。一对再生电刷253、254也在周向错开180°地进行配置。换言之,一对再生电刷253、254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另外,通电电刷251、252与再生电刷253、254不必精确地配置在错开了接触构件341的一个间距的位置,也可进行微调。靠近通电电刷251的再生电刷253通过二极管241与直流电源91的负极连接。SP,一个二极管241配置在端子部26与一个再生电刷253之间。二极管241配置成朝向这样的方向:阻碍从再生电刷253朝向直流电源91的负极的电流。靠近通电电刷252的再生电刷254通过二极管242与直流电源91的正极连接。即,另一二极管242配置在端子部26与另一再生电刷254之间。二极管242配置成朝向这样的方向:阻碍从直流电源91的正极朝向再生电刷254的电流。一个通电电刷251离开接触构件341时,一个再生电刷253与该接触构件341接触。同样,另一通电电刷252离开其他接触构件341时,另一再生电刷254与该其他接触构件341接触。一对通电电刷251、252离开一对接触构件341时,通过蓄积在线圈33的能量,在一对接触构件341产生从再生电刷253朝向再生电刷254的方向的反电动势。二极管241、242配置在这样的方向:使得利用反电动势产生的电流通过再生电刷253、254返回到直流电源91。通过反电动势,电流流向给直流电源91充电的方向,从而能够防止在通电电刷251、252与接触构件341之间产生火花。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通电电刷251、252以及接触构件341的寿命下降。并且,通过防止火花,也提高了马达I的工作效率。每当通电电刷251、252离开接触构件341时,实现了由再生电刷253、254带来的防止火花功能。当然,通过利用电刷,没有必要利用成本高且复杂的驱动电路。由此,能够实现在降低马达的制造成本的同时延长马达的寿命。另外,大致所有的直流电源可视为与将电容器串联或者并联至理想的直流电源的结构等同,允许微量的充电。并且,通过利用再生电刷253、254充电,提高了马达I的工作效率。在马达I中,设置有两个切换开关271、272作为连接切换部27。图9是表示通过切换开关271、272切换了直流电源91与通电电刷251、252以及再生电刷253、254间的连接的状态的图。通过连接的切换,通电电刷251和再生电刷253实质上被替换,通电电刷252和再生电刷254实质上被替换。详细地说,通过切换开关271,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1的连接切换为端子部26与再生电刷253的连接的同时,端子部26与再生电刷253的连接切换为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1的连接。由此,再生电刷253与直流电源91的正极连接,通电电刷251通过二极管241与直流电源9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241配置成朝向这样的方向:阻碍从通电电刷251朝向直流电源91的负极的电流。[0043]通过切换开关272,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2的连接切换为端子部26与再生电刷254的连接的同时,端子部26与再生电刷254的连接切换为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2的连接。由此,再生电刷254与直流电源91的负极连接,通电电刷252通过二极管242与直流电源9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242配置成朝向这样的方向:阻碍从直流电源91的正极朝向通电电刷252的电流。通过上述切换,一对再生电刷253、254作为通电电刷发挥作用,旋转部3向顺时针方向进行反转。以下,将再生电刷253、254称作“反转通电电刷”。并且,一对通电电刷251、252作为再生电刷发挥作用。以下,将通电电刷251、252称作“反转再生电刷”。与正转时一样,通过反转再生电刷251、252防止火花的产生。即,与一对反转通电电刷253、254接触的接触构件341被切换,从而切换了通电线圈33,当一个反转通电电刷253离开接触构件341时,一个反转再生电刷251与该接触构件341接触。并且,当另一反转通电电刷254离开其他接触构件341时,另一反转再生电刷252与该其他接触构件341接触。通过反转再生电刷251、252以及二极管241、242,反电动势以给直流电源91充电的方式被回收,从而能够防止在反转通电电刷253、254与接触构件341之间产生火花。其结果是,防止了反转通电电刷253、254以及接触构件341的寿命下降。每当反转通电电刷253,254离开接触构件341时实现了由反转再生电刷251、252带来的防止火花的功能。如上文所述,在马达I中,通过连接切换部27,在制造时能够容易地变更正反转。实际上,优选正转时和反转时对电刷群25的周向位置进行微调。因此,优选在马达I中设置电刷位置调整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通电电刷251、252与再生电刷253、254的相对位置在电路板24上被固定。在支撑电刷群25的电路板24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长孔281。通过将螺 丝282插入于长孔281,电路板24被固定在第二轴承支撑部212。通过利用长孔281调整电刷板24的周向位置,从而调整电刷群25的周向位置。如此一来,设置在静止部2的电刷位置调整部28可通过长孔281以及螺丝282来实现。当然,也可在电路板24上设置作为电刷位置调整部的专用的位置调整机构。图10是表示马达I的其他例子的图。在图10中,设置有两对通电电刷251、252、255,2560与通电电刷251、252 —样,一对通电电刷255、256与端子部26电连接,并与整流子34接触。通电电刷251、252在周向错开180°地进行配置。通电电刷255、256也在周向错开180°地进行配置。通电电刷255配置于相对于通电电刷251沿周向向逆时针方向错开了接触构件341的间距(间隔角度)即30°的位置。通电电刷256配置于相对于通电电刷252沿周向向逆时针方向错开了 30°的位置。另外,这些电刷不必精确地错开I个间距地进行配置,也可进行微调。再生电刷253配置在通电电刷251、255之间。再生电刷254配置在通电电刷252、256之间。S卩,再生电刷253配置在从通电电刷251、255错开不足接触构件341的一个间距的位置。再生电刷254配置在从通电电刷252、256错开不足接触构件341的一个间距的距离的位置。一对再生电刷253、254错开180°地进行配置。换言之,各个一对通电电刷251、252, —对通电电刷255、256以及一对再生电刷253、254中的一方电刷和另一方电刷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另外,一对再生电刷253、254间错开量也可不必为精确的180。。连接切换部27具有两个切换开关273、274。切换开关273切换直流电源91的正极与通电电刷251的连接、以及该正极与通电电刷255的连接。切换开关274切换直流电源91的负极与通电电刷252的连接、以及该负极与通电电刷256的连接。当然,由于与直流电源91的连接通过端子部26来进行,因此,实际上切换开关273将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1的连接切换为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5的连接,而切换开关274将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2的连接切换为端子部26与通电电刷256的连接。图11表示由连接切换部27切换连接的状态。一对再生电刷253、254与直流电源91以及二极管241、242的连接关系与图8 一样。马达I的其他的结构与图1以及图8 —样。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中,一对通电电刷251、252发挥作用,一对通电电刷255、256不发挥作用。由此,马达I向逆时针方向正转。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中,一对通电电刷255、256发挥作用,一对通电电刷251、252不发挥作用,由此,马达I向顺时针方向反转,即,通过连接切换部27实现了马达I的正反转的切换。并且,与图8的情况一样,在旋转部3正转时,与通电电刷251、252接触的接触构件341被切换,从而通电线圈33被切换。并且,当一个通电电刷251离开接触构件341时,一个再生电刷253与该接触构件341接触。当另一通电电刷252离开其他接触构件341时,另一再生电刷254与该其他接触构件341接触,由此,再生电刷253、254以及二极管241、242防止了在通电电刷251、252与接触构件341之间产生火花。在旋转部3反转时,与图9的情况一样,与通电电刷255、256接触的接触构件341被切换,从而通电线圈33被切换。并且,当一个通电电刷255离开接触构件341时,一个再生电刷253与该接触构件341接触。当另一通电电刷256离开其他接触构件341时,另一再生电刷254与该其他接触构件341接触。由此,再生电刷253、254以及二极管241、242防止了在通电电刷255、 256和接触构件341之间产生火花。如上文所述,在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马达I中,也能够在延长寿命的同时用简单的结构切换正反转。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在静止部2设置线圈以及整流子,在旋转部3设置电刷群。此时,线圈配置在静止突极232。但是,由于端子部26与电刷群25电连接,因此需要滑环等滑接结构。当通电电刷离开接触构件341时,再生电刷不必与该接触构件341接触,也可与同该接触构件341导通的其他接触构件341接触。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不必反转时,通电电刷251与再生电刷253也可进一步靠近。关于通电电刷252与再生电刷254也一样。通电电刷251、252以及再生电刷253、254至少有一对即可,也可设置多对。例如当各线圈33个别流过电流时,设置两对通电电刷以及两对再生电刷。在马达I能够旋转的范围内,静止突极232的个数与旋转突极322的个数的组合可以进行各种变更。马达I的相数不限定为3。但是,为了稳定地启动优选为三相以上。并且,通过将马达设置成4相以上,能够降低转矩波动。定子铁芯23的外形不限定为圆形,也可为四方形或者其他的多边形。马达I也可为定子铁芯位于转子铁芯的内侧的外转子型马达。静止突极232与旋转突极322也可在轴向对置。轴承部44也可利用球轴承以外的轴承。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即可进行适当组合。本实用新 型能够用于各种用途的马达。
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其包括: 静止部; 旋转部;以及 轴承部,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能够以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旋转部具有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沿周向配置且朝向所述静止部突出的多个旋转突极, 所述静止部包括: 定子铁芯,其包括沿周向配置且与所述多个旋转突极对置的多个静止突极; 端子部,其与直流电源连接;以及 一对二极管,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以及所述静止部中的一方包括: 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配置在所述多个旋转突极或者所述多个静止突极;以及整流子,其包括多个接触构件, 所述旋转部以及所述静止部中的另一方包括: 一对通电电刷,其与所述端子部电连接且与所述整流子接触;以及 一对再生电刷,其与所·述端子部电连接且与所述整流子接触, 所述一对二极管中的一方配置在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一个再生电刷之间,所述一对二极管中的另一方配置在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另一再生电刷之间, 通过所述旋转部的旋转,与所述一对通电电刷接触的一对接触构件被切换,从而通电的线圈被切换,当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一个通电电刷离开接触构件时,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一个再生电刷与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所述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当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另一通电电刷离开其他接触构件时,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另一再生电刷与所述其他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所述其他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 所述一对二极管配置成朝向这样的方向:使得利用所述一对通电电刷离开一对接触构件时产生的反电动势而产生的电流通过所述一对再生电刷返回到所述直流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连接切换部,该连接切换部通过将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一个通电电刷的连接切换为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一个再生电刷的连接,并且将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一个再生电刷的连接切换为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一个通电电刷的连接,并且,将所端子部与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另一通电电刷的连接切换为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另一再生电刷的连接,而且将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另一再生电刷的连接切换为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另一通电电刷的连接,来使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作为一对反转通电电刷发挥作用,使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作为一对反转再生电刷发挥作用, 通过所述旋转部朝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与所述一对反转通电电刷接触的接触构件被切换,从而通电的线圈被切换,当所述一对反转通电电刷中的一方离开接触构件时,所述一对反转再生电刷中的一方与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所述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当所述一对反转通电电刷中的另一方离开其他接触构件时,所述一对反转再生电刷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其他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所述其他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通电电刷和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之间的相对位置被固定, 所述静止部还具有电刷位置调整部,所述电刷位置调整部对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以及所述一对再生电刷的周向位置进行微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构件的个数为所述多个线圈的个数的2倍,且所述多个接触构件在周向等间距地配置, 所述多个接触构件与所述多个线圈的导线的两端部连接, 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一个通电电刷和所述另一通电电刷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 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一个再生电刷和所述另一再生电刷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 所述一对通电电刷和所述一对再`生电刷在周向的位置错开了所述多个接触构件的一个间距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部以及所述静止部中的所述另一方还包括: 另一对通电电刷,其与所述端子部电连接并与所述整流子接触;以及 连接切换部,其将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一个通电电刷的连接切换为所述端子部与所述另一对通电电刷中的一个通电电刷的连接,并将所述端子部与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另一通电电刷的连接切换为所述端子部与所述另一对通电电刷中的另一通电电刷的连接, 通过所述旋转部朝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与所述另一对通电电刷接触的接触构件被切换,从而通电的线圈被切换,当所述另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一个通电电刷离开接触构件时,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一个再生电刷与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所述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当所述另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另一通电电刷离开其他接触构件时,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另一再生电刷与所述其他接触构件接触、或者与同所述其他接触构件导通的接触构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构件的个数为所述多个线圈的个数的2倍,且所述多个接触构件在周向等间距地配置, 所述多个接触构件与所述多个线圈的导线的两端部连接, 所述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一个通电电刷和所述另一通电电刷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 所述另一对通电电刷中的所述一个通电电刷和所述另一通电电刷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 所述一对再生电刷中的所述一个再生电刷和所述另一再生电刷在径向配置在互为相反侧的位置, 所述一对通电电刷和所述另一对通电电刷在周向的位置错开了所述多个接触构件的I个间距的距离, 所述一对通电电刷和所述一对再生电刷在周向的位置错开了不足所述多个接触构件的I个间距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5和6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线圈配置在所述多个旋转突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线圈配置在所述多个旋转突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静止突极的个数为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旋转突极的个数为6。
11.根据 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构件的一个间距为3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的相数为3相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的静止部具有多个静止突极,旋转部具有整流子和多个旋转突极。静止部包括一对再生电刷和与整流子的接触构件接触的一对通电电刷。在旋转突极形成线圈。通过通电电刷以及整流子来切换通电线圈,从而旋转部旋转。通过使用通电电刷以及整流子,不需要复杂的驱动电路,从而能够降低马达的制造成本。并且,再生电刷通过二级管与直流电源连接。当通电电刷离开接触构件时,再生电刷与该接触构件接触,由此防止了在通电电刷和整流子之间产生火花。由此,能够延长马达的寿命。
文档编号H02K23/20GK203104245SQ2013200259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中泽悦雄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