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365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电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电源系统,包括插框,插框上设置有交流输入端、整流单元、监控单元和直流配电单元;输入端和直流配电单元分设于插框的两侧,整流单元和监控单元设置于交流输入端和直流配电单元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信电源系统的交流输入端和直流配电单元分设于插框两侧,将整流单元和监控单元设于二者之间,使得插框内部交直流线路清晰简单,一侧交流接入,另一侧直流引出,大大简化了插框内部走线,实现在19英寸宽、0.445厘米高的插框空间内合理布局通信电源系统的各个部分,且更加便于用户接线及维护操作。
【专利说明】一种通信电源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信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通信电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交流输入、整流单元、监控模块、直流配电输出、电池输入和信号输出。由于用户对电源设备空间的限制,要求电源产品在19英寸宽、0.445厘米高的空间内实现通信电源系统的所有功能。
[0003]现有的19英寸宽、0.445厘米高通信电源系统布局中,交流输入、直流配电输出、电池输入和信号输出这几部分布置在同一区域内,导致配电区的布线难度增加,无论是插框内部走线还是用户自己接线,布线都会比较杂乱,不利于操作和维护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布局合理、走线清晰、操作维护方便的通信电源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构造一种通信电源系统,包括插框,所述插框上设置有交流输入端、整流单元、监控单元和直流配电单元;其中,所述交流输入端和所述直流配电单元分设于所述插框的两侧,所述整流单元和所述监控单元设置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和所述直流配电单元之间。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插框包括前面板、底板和上盖;
[0008]所述交流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前面板的左侧,所述前面板的右侧设置有便于安装所述直流配电单元的第一开口,所述前面板的中间设置有便于安装所述整流单元和所述监控单元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
[0009]所述底板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整流单元、所述交流输入端和所述直流配电单元电连接的模块背板。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直流配电单元为插设于所述前面板上第一开口处的抽屉式结构。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直流配电单元包括与所述底板平行的配电板、和与所述配电板相垂直连接的挡板;
[0012]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直流配电输出端、电池输入端和信号线输出口。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直流配电输出端的正接线口与负接线口分开设置。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直流配电输出端包括多个接线口和多个操作口 ;其中,
[0015]多个所述接线口朝向所述挡板一侧设置,多个所述操作口位于抽屉内并朝向所述上盖方向设置,所述挡板朝向所述插框内的一侧设置有绝缘膜。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其中一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配电板进行滑动限位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开口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配电板进行滑动限位的第二限位件。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倾斜的折边作为拉手位。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折边上设置有便于用户绑扎输出端线缆的绑线孔。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中,所述插框尺寸为19英寸宽、0.445厘米闻。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通信电源系统的交流输入端和直流配电单元分设于插框两侧,将整流单元和监控单元设于二者之间,使得插框内部交直流线路清晰简单,一侧交流接入,另一侧直流引出,大大简化了插框内部走线,且更加便于用户接线及维护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电源系统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电源系统插框前面板结构示意图(不含整理单元和监控单元);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电源系统底板结构示意图(不含整理单元和监控单元);
[0025]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电源系统直流配电单元抽出状态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电源系统直流配电单元抽出状态下反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通信电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和图3,该通信电源系统包括插框10,插框10上设置有交流输入端20、整流单元30、监控单元40和直流配电单元50 ;其中,交流输入端20和直流配电单元50分设于插框10的两侧,整流单元30和监控单元40设置于交流输入端20和直流配电单元50之间。这样通过将通信电源系统的交流输入端20和直流配电单元50分设于插框10两侧,将整流单元30和监控单元40设于二者之间,使得插框10内部交直流线路清晰简单,如图3所示,一侧交流线81接入,另一侧直流线82引出,大大简化了插框10内部走线,使得通信电源系统插框10内各部分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且更加便于用户接线及维护操作。
[0028]优选地,上述插框10的尺寸为19英寸宽、0.445厘米高,也可以是较19英寸宽、0.445厘米高大的尺寸。
[0029]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同时参阅图4,上述实施例中的插框10包括前面板13、底板12和上盖11。交流输入端20设置于前面板13的左侧,前面板13的右侧设置有便于安装直流配电单元50的第一开口 131,前面板13的中间设置有便于安装整流单元30和监控单元40的第二开口 132和第三开口 133 ;底板12后侧设置有与整流单元30、交流输入端20和直流配电单元50电连接的模块背板60。这样,整流单元30和监控单元40分别从第二开口 132和第三开口 133处安装到插框10内与模块背板60连接,交流线可从左侧接入,经模块背板60后,直流线从右侧引出,大大简化了插框10内的走线。
[0030]其中,上述第一开口 131、第二开口 132、第三开口 133的大小可根据整流单元30、监控单元40和直流配电单元50的实际大小来调整设置,使其能适合于19英寸宽、0.445厘米高的插框10。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开口 132可包括能安装两个整流单元30的小开□。
[0031]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直流配电单元50为插设于前面板13上第一开口 131处的抽屉式结构。这样可以使得直流配电单元50能方便地从插框10上抽出,实现完全正面操作和维护,且方便用户现场安装走线。例如,安装在直流配电单元50上的熔断器在用户设备发生故障时会熔断,将上述直流配电单元50设置成抽屉式结构后,用户只需将其抽出即可对熔断器进行更换,非常利于在19英寸宽、0.445厘米高的空间内对熔断器进行维护。
[0032]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抽屉式的直流配电单元50包括与底板12平行的配电板51、和与配电板51相垂直连接的挡板52 ;挡板52上设置有直流配电输出端54、电池输入端55和信号线输出口 53。其中,信号线的连接由原来的信号线输出端子改为信号线输出口 53,直接通过插入该信号线输出口 53内的信号线缆对插实现连接,相较之下,信号线输出口 53在挡板52上所占面积更小,更利于19英寸宽、0.445厘米高的插框10布局。
[0033]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直流配电输出端54的接线端子包括多个接线口 541、542和多个操作口 543。其中,多个接线口 541、542朝向挡板52—侧设置,多个操作口 543位于抽屉内并朝向上盖11方向设置,挡板52朝向插框10内的一侧设置有绝缘膜57。需要接线时,可先将线缆从接线口插入,然后拉开抽屉,从上面的操作口进行安装操作。由于挡板52朝向插框10内的一侧设置有绝缘膜,可防止操作工具70与挡板52触碰而出现短路现象。即,由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接线口与操作口均位于挡板52 —侦D改为低成本接线端子,不仅降低成本、节省在挡板52上所占面积,同时也能实现正面操作、正面接线。
[0034]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多个接线口 541、542中的正接线口 541与负接线口 542分开设置,即正接线口 541集中在一起,负接线口 542集中在一起,以减少用户在连接负载线缆时,因正、负极接线口靠的太近而出现的正负极短路的现象。
[0035]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池输入端55采用更加适用于19英寸宽、0.445厘米高插框的栅栏式接线端子,用户电池线缆则可采用常用的OT端子或UT端子与该栅栏式接线端子实现可靠连接。且该栅栏式接线端子可连接10AWG线缆,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在小电源插框10配置电池的接线能力。同时,通过在于挡板52朝向插框10内的一侧设置绝缘膜也可防止接电池线缆时出现短路现象。
[0036]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抽屉式的直流配电单元50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与插框10底板12的相对滑动配合,例如可采用滑轨、滑槽等。
[0037]优选地,如图4所示,在上述第一开口 131的其中一侧壁(例如左侧壁)设置有用于对配电板51进行滑动限位的第一限位件1311,第一开口 131的另一侧壁(例如右侧壁)设置有用于对配电板51进行滑动限位的第二限位件1312。通过上述第一限位件1311和第二限位件1312对配电板51的两侧进行滑动限位,实现直流配电单元50与底板12的相对滑动。
[0038]更优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第一限位件1311和第二限位件1312可利用第一开口131处的固有结构来实现。例如,上述第一限位件1311可以采用第一开口 131左侧的压铆螺母代替,第二限位件1312可采用第一开口 131右侧的翻折边代替。这样不仅能节省成本,也可以省去多余部件所占空间,更加利于在19英寸宽、0.445厘米高的插框10空间内进行布局。
[0039]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述直流配电单元50的挡板52上设置有倾斜的折边56作为拉手位,便于用户将直流配电单元50抽出。
[0040]优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折边56上设置有便于用户绑扎输出端线缆的绑线孔561,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绑线孔56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
[0041]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信电源系统的交流输入端20和直流配电单元50分设于插框10两侧,将整流单元30和监控单元40设于二者之间,使得插框10内部交直流线路清晰简单,大大简化了插框10内部走线,实现在19英寸宽、0.445厘米高的插框10空间内合理布局通信电源系统的各个部分,且更加便于用户接线及维护操作。
[0042]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电源系统,包括插框(10),所述插框(10)上设置有交流输入端(20)、整流单元(30 )、监控单元(40 )和直流配电单元(50 );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20 )和所述直流配电单元(50 )分设于所述插框(10 )的两侧,所述整流单元(30 )和所述监控单元(40 )设置于所述交流输入端(20)和所述直流配电单元(5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框(10)包括前面板(13)、底板(12)和上盖(11); 所述交流输入端(20)设置于所述前面板(13)的左侧,所述前面板(13)的右侧设置有便于安装所述直流配电单元(50)的第一开口(131),所述前面板(13)的中间设置有便于安装所述整流单元(30)和所述监控单元(40)的第二开口(132)和第三开口(133); 所述底板(12)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整流单元(30)、所述交流输入端(20)和所述直流配电单元(50)电连接的模块背板(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50)为插设于所述前面板(13)上第一开口( 131)处的抽屉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配电单元(50)包括与所述底板(12)平行的配电板(51)、和与所述配电板(51)相垂直连接的挡板(52); 所述挡板(52)上设置有直流配电输出端(54)、电池输入端(55)和信号线输出口(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配电输出端(54)的正接线口(541)与负接线口(542)分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配电输出端(54)包括多个接线口(541、542)和多个操作口(543);其中, 多个所述接线口(541、542)朝向所述挡板(52) —侧设置,多个所述操作口(543)位于抽屉内并朝向所述上盖(11)方向设置,所述挡板(52)朝向所述插框(10)内的一侧设置有绝缘膜(5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31)的其中一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配电板(51)进行滑动限位的第一限位件(1311),所述第一开口(131)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配电板(51)进行滑动限位的第二限位件(131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2)上设置有倾斜的折边(56 )作为拉手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56)上设置有便于用户绑扎输出端线缆的绑线孔(56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框(10)尺寸为19英寸宽、0.445厘米高。
【文档编号】H02M7/00GK203537243SQ20132042282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6日
【发明者】陈孟杰, 石裕昆, 张秀锋, 陈兴国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