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168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包括风电母线壳体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的壳体外壁上纵向均匀设有若干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由三个L形的固定板构成,所述固定板横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板的横板与纵板之间的夹角α,85°<α<90°,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与风电母线塔筒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三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分布间距与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分布间距相配合,所述安装杆上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弧形弹片,保证风电母线在塔筒内长时间、安全、可靠地运行。
【专利说明】—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安装风电设备母线的风电母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风电的迅速发展,风电母线被大量应用。由于风电母线通常安装在风电设备塔筒内,并晃动幅度较大的环境下但运行,现有的安装设备难以保证风电母线在塔筒内长时间、安全、可靠地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弊端提供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保证风电母线在塔筒内长时间、安全、可靠地运行。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包括风电母线壳体和安装支架,其中,所述的壳体外壁上纵向均匀设有若干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由三个L形的固定板构成,所述固定板横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板的横板与纵板之间的夹角α,85° < α <90°,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与风电母线塔筒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三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分布间距与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分布间距相配合,所述安装杆上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弧形弹片,安装时,先将安装支架固定在风电母线塔筒内,再将固定板卡入安装支架的凹槽中,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可。
[0006]上述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其中,所述弹片的圆心角β为42°。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方便;由于安装杆上设置了弹片,能保证系统的动态平衡,解决了风电设备塔筒晃动带来的问题,能够缓解动态载荷造成的冲击,提高母线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电母线壳体I的侧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2的俯视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31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所示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包括风电母线壳体I和安装支架2,其中,所述的壳体I外壁上纵向均匀设有若干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由三个L形的固定板31构成,所述固定板31横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板31的宽度为H1,固定板31之间的间距为LI,所述固定板31的横板与纵板之间的夹角α,85° < α <90°,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安装杆4,所述安装杆4与风电母线塔筒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三个凹槽5,所述凹槽5的宽度Η2、凹槽之间的间距为L2,L1=L2,H1=H2,所述安装杆上与凹槽5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弧形弹片6,所述弹片6的圆心角β为42,安装时,先将安装支架2通过螺栓7固定在风电母线塔筒8内壁,再将固定板31卡入安装支架的凹槽5中,通过螺栓将固定板31安装孔91与凹槽5上的固定孔9相互固定连接即可。
[001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方便;由于安装杆上设置了弹片,能保证系统的动态平衡,解决了风电设备塔筒晃动带来的问题,能够缓解动态载荷造成的冲击,提高母线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包括风电母线壳体和安装支架,其特征为,所述的壳体外壁上纵向均匀设有若干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由三个L形的固定板构成,所述固定板横向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板的横板与纵板之间的夹角α,85° < α <90°,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与风电母线塔筒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三个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分布间距与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分布间距相配合,所述安装杆上与凹槽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弧形弹片,安装时,先将安装支架固定在风电母线塔筒内,再将固定板卡入安装支架的凹槽中,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母线安装结构,其特征为,所述弹片的圆心角β为42。。
【文档编号】H02G5/00GK203660457SQ201320711128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陈道华, 常小勇 申请人:江苏士林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