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172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属于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体、设于车体底部的拾电器组件,该拾电器组件与预设的电缆配合,为运输车提供电能,拾电器组件通过自适应支架与车体连接;自适应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拾电器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支架本体底部的滚轮,该滚轮的底部低于拾电器组件的底部;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一端与支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车体铰接,四个铰接点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该运输车具有自适应支架,确保拾电器能够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既能有效拾电,又不会与地面磕碰。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冶金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不断得以加强,新建的现代化工厂往往集成了多条生产线。各生产线之间物流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非接触供电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可以有效克服蓄电池、电缆卷筒、滑触线等传统供电方式的诸多缺点,具有安全免维护、供电距离长、可以露天环境下运行等优点。
[0004]采用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装置已经存在十多年,是基于电磁耦合感应原理,在车体底部设置有拾电器,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20mm以内。通过拾取预埋在地下的电缆产生的磁场而激发电流,实现对车上用电点的供电。
[0005]对于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关键部件拾电器的固定问题,目前,普遍是采用直接固定在车体底部。由于拾电器与地面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mm,再大了就会使拾电器的拾电效率大大下降,甚至拾取不到。所以拾电器如果直接固定在车体底部,则必须要求地面很平,否则,如果地面有突起,则会碰到拾电器,损坏设备;如果有凹坑,则会由于增大了拾电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而使拾电失败,导致运输车断电停止。
[0006]因此,如何控制拾电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使拾电器既能有效拾电,又避免与地面磕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该运输车具有自适应支架,可以确保拾电器既能有效拾电,又不会与地面磕碰。
[0008]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拾电器组件,该拾电器组件与预设的电缆配合,为所述运输车提供电能,所述拾电器组件通过自适应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自适应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拾电器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的滚轮,该滚轮的底部低于所述拾电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铰接,四个铰接点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0009]优选地,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前后两端的底部两侧。
[0010]优选地,所述四个铰接点中,第一铰接孔尺寸大于安装于其内部的铰接轴尺寸,另三个铰接孔的尺寸与安装于其内部的铰接轴尺寸相适应。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孔设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的部位均设有关节轴承。[0012]优选地,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架本体前端和后端的毛刷组件。
[0013]优选地,所述毛刷组件包括左刷毛部和右刷毛部,且所述左刷毛部和所述右刷毛部呈“V”形固定连接,其尖端向所述远离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
[0014]优选地,所述滚轮均与地面接触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地面的夹角范围在0-45°之间。
[00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输车,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拾电器组件,该拾电器组件与预设的电缆配合,为所述运输车提供电能,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拾电器组件通过自适应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自适应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拾电器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的滚轮,该滚轮的底部低于所述拾电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铰接,四个铰接点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拾电器组件通过铰接的四连杆结构连接在车体上,运输车行走时,如果地面有凸起,自适应支架会在滚轮的带动下,带动与之固连的拾电器组件向上抬起,仍然使拾电器底部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拾电器的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与地面的磕碰。当地面有凹坑时,自适应支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降落,仍旧保持拾电器底部与地面的距离不变,避免了由于地面凹坑使得地面与拾电器距离增大带来的拾电效率下降。
[0016]同时,由于自适应支架提高了运输车的运行可靠性,对地面的要求相对降低,可以降低地面的生产成本。
[001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前后两端的底部两侧。因为一般情况下整个拾电器组件沿车体运行方向上尺寸比较大,有的甚至达到2米多,所以在支架本体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两个滚轮,可以保证拾电器在行驶中的稳定,有利于拾电器的拾电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视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车体1,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关节轴承4,支架本体5,毛刷组件6,滚轮7,拾电器组件8,第一铰接孔9,第二铰接孔11,销轴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该运输车具有自适应支架,可以确保拾电器既能有效拾电,又不会与地面磕碰。
[00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为方便理解,先对本文提到的两个名词作以下注释,应当理解,本说明书所提到的名词以下文解释为准。
[0025]实铰接:铰接轴与铰接孔的尺寸相当,相互铰接的两者之间除了相对转动,没有径向的相对位移为实铰接。[0026]虚铰接:铰接轴的尺寸小于铰接孔的尺寸,相互铰接的两者之间除了相对转动,还可以有径向的相对位移为虚铰接。
[0027]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视图;图2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车体1、设于车体底部的拾电器组件8,该拾电器组件与预设的电缆配合,为运输车提供电能,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拾电器组件通过自适应支架与车体I连接;自适应支架包括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与拾电器组件8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5,以及设于支架本体8底部的滚轮7,该滚轮7的底部低于拾电器组件的底部;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均一端与支架本体5铰接,另一端与车体I铰接,四个铰接点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拾电器组件8通过铰接的四连杆结构连接在车体I上。
[0029]运输车行走时,如果地面有凸起,自适应支架会在滚轮7的带动下,带动与之固连的拾电器组件8向上抬起,仍然使拾电器底部与地面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拾电器的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与地面的磕碰。当地面有凹坑时,自适应支架会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降落,仍旧保持拾电器底部与地面的距离不变,避免了由于地面凹坑使得地面与拾电器距离增大带来的拾电效率下降。
[0030]同时,由于自适应支架提高了运输车的运行可靠性,对地面的要求相对降低,可以降低地面的生产成本。
[0031]为了保证拾电器在行驶中的稳定,以便提高拾电器的拾电效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滚轮7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于支架本体5前后两端的底部两侦U。因为一般情况下整个拾电器组件沿车体I运行方向上尺寸比较大,有的甚至达到2米多,所以在支架本体5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两个,这样可以避免拾电器在运行过程中前后、左右的倾斜,保证了拾电效率。
[003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四个铰接点处,其中一个的铰接孔尺寸大于此处的铰接轴尺寸。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2与车体I通过销轴10在第二铰接孔11处铰接,第二连杆3与车体I通过销轴10在第一铰接孔9处铰接,其中第二铰接孔11尺寸和销轴10尺寸相同,形成实铰接,而第一铰接孔9的尺寸大于销轴10的尺寸,形成虚铰接,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与支架本体5的铰接也为实铰接,这样,运输车在前进过程中,第一铰接孔9处为虚铰接,其它三个铰接孔处为实铰接,如果紧邻第一连杆2的滚轮7先遇到凸起而使支架本体5抬高时,由于第一铰接孔9的尺寸大于销轴10的尺寸,可以使第二连杆3相对于车体I有适量位移,紧邻第二连杆3的滚轮7不会被抬高相同高度,甚至仍旧可保持与地面接触,避免四连杆机构平动,减少拾电器组件8因前后地面高度不一致而离开地面,提高其自适应性能。总之,能够尽可能的使拾电器组件8在运输车行驶方向上不受局部凸起或凹坑而影响整体的拾电效果。显然,此处的前后以供电运输车前进的方向为参考。
[003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与支架本体5铰接的部位可以均设置关节轴承4。关节轴承是常用的工业零部件,主要由一个有外球面的内圈和一个有内球面的外圈组成,可以承受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或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负荷。一般用于速度较低的摆动运动,也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作倾斜运动,当支承轴与轴壳孔不同心度较大时,仍能正常工作。因此,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与支架本体5铰接的部位均设置关节轴承4,可以使支架本体5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转动或倾斜一定角度,使得供电运输车在地面左右高度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关节轴承4的作用,仍能两侧同时与地面接触,不影响拾电器组件8的拾电功能,自适应性能更好,确保运输车正常工作。
[0034]这样,当四个铰接点中,第一铰接点9为虚铰接,与支架本体5铰接的两个铰接点安装有关节轴承4,使得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既可以适应车辆前后高度不一致的路况,又可以适应车辆左右高度不一致的路况,其自适应性能更好,对路面的要求更低,供电运输车的适用性更好,性能更稳定。
[0035]为了保证更好的拾电效果,以及更好的保护设备,在支架本体5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毛刷组件6,包括左刷毛部和右刷毛部,且左刷毛部和右刷毛部呈“V”形固定连接,其尖端向远离支架本体5中心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实现拾电器的行驶线路上的杂物的清扫,如有较大硬物,可以在“V”字形结构在刷扫下滑向拾电器两旁,避免损坏拾电器组件8。当然其形状也可以是弧形结构,能使杂物滑向两边即可。
[0036]另外,在本实例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滚轮7均与地面接触时,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与地面的夹角范围在0-45°之间,这样可以使整个自适应支架装置在遇到凸起或凹坑时反应匀速,而且,如果夹角过大,当遇到凸起时,会使沿连杆方向的分力增大,严重时可能会损坏设备。
[00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重载运输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架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包括车体、设于所述车体底部的拾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拾电器组件通过自适应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自适应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拾电器组件固定连接的支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底部的滚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铰接,四个铰接点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对称安装于所述支架本体前后两端的底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铰接点中,第一铰接孔尺寸大于安装于其内部的铰接轴尺寸,另三个铰接孔的尺寸与安装于其内部的铰接轴尺寸相适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孔设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的部位均设有关节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接于所述支架本体前端和后端的毛刷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刷组件包括左刷毛部和右刷毛部,且所述左刷毛部和所述右刷毛部呈“V”形固定连接,其尖端向远离所述支架本体中心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均与地面接触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与地面的夹角范围在0-45°之间。
【文档编号】H02J17/00GK203698085SQ20132071262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赵亮, 杨建立, 韦富强 申请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