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576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机顶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顶盒。所述机顶盒包括:发送装置和机顶盒本体;所述发送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外部电源输入的第一电源模块和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电后按预设频率进行振动的发送线圈,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发送线圈;所述机顶盒本体包括用于和所述发送线圈按预设频率进行共振的接收线圈、将共振能量转换为电能的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机顶盒系统模块,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机顶盒系统模块依次连接。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机顶盒工作时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机顶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机顶盒。
【背景技术】
[0002]机顶盒(STB,Set Top Box,数字视频变换盒)是一个连接电视机与外部信号源的设备。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是用于将压缩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电视内容,并进行显示。此外,机顶盒还可以提供交互式数字化娱乐、教育和商业活动等其它功能。
[0003]传统技术中,机顶盒在工作时,是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工作。由此,在工作台面上往往会遗留电源线和插座,存在在安全性隐患,并且机顶盒必须依赖电源线和插座进行工作,便利性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机顶盒,应用该机顶盒,能够提高机顶盒工作时的安全性。
[0005]一种机顶盒,包括:发送装置和机顶盒本体;所述发送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外部电源输入的第一电源模块和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电后按预设频率进行振动的发送线圈,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发送线圈;所述机顶盒本体包括用于和所述发送线圈按预设频率进行共振的接收线圈、将共振能量转换为电能的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机顶盒系统模块,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机顶盒系统模块依次连接。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的直径的范围为50?200mm,所述发送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进行共振的所述预设频率为2MHz?IOMHz。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交流输入单元。所述交流输入单元连接所述发送线圈;和/或
[0008]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直流输入单元和逆变单元,所述直流输入单元连接所述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连接所述发送线圈。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整流单元、滤波单元、充电控制单元和蓄电池,所述整流单元、所述滤波单元、所述充电控制单元、所述蓄电池依次连接。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顶盒本体为长方体,包括金属上盖、塑胶底盖以及位于所述金属上盖和所述塑胶底盖之间的金属屏蔽板;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和所述机顶盒系统模块安装于所述金属上盖和所述金属屏蔽板之间的空腔内,所述接收线圈置于所述金属屏蔽板和所述塑胶底盖形成的空腔内。
[0011]上述机顶盒,包括发送装置和机顶盒本体,发送装置的第一电源模块在通电后,发送线圈会进行振动,在周围形成非辐射磁场,机顶盒本体的接收线圈会产生共振,第二电源模块将共振能量转换为电能,从而支持机顶盒系统模块进行工作,相比于传统技术,不需要通过电源线为机顶盒工作提供支持,提高了机顶盒工作时的安全性,并方便了用户。【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机顶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机顶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顶盒。该机顶盒包括发送装置101和机顶盒本体102。发送装置101包括用于接收外部电源输入的第一电源模块1011和在第一电源模块1011通电后按预设频率进行振动的发送线圈1012,第一电源模块1011连接发送线圈1012。机顶盒本体102包括用于和发送线圈1012按预设频率进行共振的接收线圈1021、将共振能量转换为电能的第二电源模块1022以及机顶盒系统模块1023,接收线圈1021、第二电源模块1022、机顶盒系统模块1023依次连接。
[0016]具体的,第一电源模块1011用于接收外部电源输入。其中,在不同的场景下,外部电源例如可以是交流电源,在使用时将发送装置101插到插座中,外部电源也可以是直流电源。在外部电源是交流电源时,第一电源模块1011包括交流输入单元(图中未示出),交流输入单元连接发送线圈1012,在交流输入单元通电后,发送线圈1012会按照预设频率进行振动。在外部电源是直流电源时,第一电源模块1011包括直流输入单元和逆变单元(图中未示出),逆变单元连接发送线圈1012,逆变单元将直流输入单元输入的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使发送线圈1012进行振动。
[0017]发送线圈1012和接收线圈1021按照共同的预设频率进行振动。其中预设频率与线圈材料、电感、线圈大小等有关。线圈直径的范围为50?200mm。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线圈1012和接收线圈1021的直径相同,均为50mm。发送线圈和接收线圈进行共振的频率范围为2MHz?IOMHz,本实施例中为IOMHz。
[0018]第二电源模块1022用于将共振能量转换为电能,为机顶盒系统模块1023的工作提供电源支持。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下,第二电源模块1022包括整流单元、滤波单元、充电控制单元和蓄电池(图中未示出)。整流单元连接接收线圈1021,整流单元、滤波单元、充电控制单元、蓄电池依次连接。蓄电池的直流电源可以直接或经过分压后为机顶盒系统模块1023中的不同功能单元提供支持。在本实施例中,机顶盒系统模块1023可以但不限于参照传统技术,例如可以包括视频处理装置等,在此并不限定。
[001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机顶盒,包括发送装置和机顶盒本体,发送装置的第一电源模块在通电后,发送线圈会进行振动,在周围形成非辐射磁场,机顶盒本体的接收线圈会产生共振,第二电源模块将共振能量转换为电能,从而支持机顶盒系统模块进行工作,相比于传统技术,不需要通过电源线为机顶盒工作提供支持,提高了机顶盒工作时的安全性,并方便了用户。
[0020]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也提供了 一种机顶盒。该机顶盒包括发送装置和机顶盒本体。其中,发送装置如图1中实施例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机顶盒本体为长方体,包括金属上盖201、塑胶底盖203以及位于金属上盖201和塑胶底盖203之间的金属屏蔽板202。第二电源模块和机顶盒系统模块安装于金属上盖201和金属屏蔽板202之间的空腔内,便于屏蔽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磁共振形成的非辐射磁场,对第二电源模块和机顶盒系统模块进行保护。接收线圈置于金属屏蔽板202和塑胶底盖203形成的空腔内,便于接收线圈充分利用磁共振能量。
[002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机顶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装置和机顶盒本体;所述发送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外部电源输入的第一电源模块和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电后按预设频率进行振动的发送线圈,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发送线圈;所述机顶盒本体包括用于和所述发送线圈按预设频率进行共振的接收线圈、将共振能量转换为电能的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机顶盒系统模块,所述接收线圈、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机顶盒系统模块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的直径的范围为为50?200mm,所述发送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进行共振的所述预设频率为2MHz?IOMHz。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交流输入单元,所述交流输入单元连接所述发送线圈;和/或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直流输入单元和逆变单元,所述直流输入单元连接所述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连接所述发送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整流单元、滤波单元、充电控制单元和蓄电池,所述整流单元、所述滤波单元、所述充电控制单元、所述蓄电池依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顶盒本体为长方体,包括金属上盖、塑胶底盖以及位于所述金属上盖和所述塑胶底盖之间的金属屏蔽板;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和所述机顶盒系统模块安装于所述金属上盖和所述金属屏蔽板之间的空腔内,所述接收线圈置于所述金属屏蔽板和所述塑胶底盖形成的空腔内。
【文档编号】H02J17/00GK203707880SQ201320853762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黄焕钦 申请人: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