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639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装置,具体为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包括底壳、上盖、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散热器、以及设置在底壳上的风扇,所述电路板上还电性连接有母线排组件,所述母线排组件和所述散热器的导风槽方向与底壳内的空气对流方向平行,所述底壳在面向于空气对流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分布有若干通风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传统的多股导线从电路板经过一段距离连接到接线柱上的繁琐结构,在离网逆变器的壳体内节省出大量的通风空间,减小了风阻,减少了电能损耗,减少热量的产生,缓解了壳内温度的上升;并且,当风扇产生的气流能在底壳两侧壁的通风孔通过,因此进一步降低了气流的风阻,提升了网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专利说明】—种离网逆变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装置,具体为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日益加速,能源越来越匮乏,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国际问题。进而各国都开始寻找可以代替现有能源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以其用之不竭,洁净无污染等优点备受各国的青睐,随之带动的太阳能设备如雨后春笋相续而生。离网逆变器是太阳能,风能等离网发电系统的关键组件,其作用是将太阳能所转化的直流电转化为纯正弦波交流电,供以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能源需要。
[0003]目前常规的小功率离网逆变器,由于输入输出直流因电路结构的需要,有多股导线并联在一起对外连接,因其复杂繁琐的线路结构造占据了离网逆变器壳体内部空间,致使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很畅通的散出去,进而造就了壳内温升过高,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在散热通风方面,进出风口往往不在一直线上,造就了风阻的增加,影响了散热效果,也使机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受到了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与克服现有小型离网逆变器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在有限的外壳空间内节省最大的空气畅通空间,并使气流流动畅通,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壳体内温度的增加的离网逆变器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包括底壳、上盖、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散热器、以及设置在底壳一侧的风扇,所述电路板上还电性连接有母线排组件,所述母线排组件和所述散热器的导风槽方向与底壳内的空气对流方向平行,母线排组件替代了多股导线从电路板经过一段距离连接到接线柱上的繁琐结构,因而在离网逆变器的壳体内节省出大量的通风空间,减小了风阻,并且在减少了电能损耗的同时,同时由于散热器的导风槽方向与空气对流方向平行,使得气流能够无阻碍地从散热器内通过,进一步减少了热量的产生,从而缓解了壳内环境温度的温升,所述底壳在面向于空气对流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分布有若干通风孔,当风扇在网逆变器内制造气流时,气流能够在底壳两侧壁的通风孔通过并最终通过风扇抽出外壳,因此进一步降低了气流的风阻,提升了网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底壳包括“ U ”形板,以及设置在“ U ”形板两端开口的挡板,所述若干通风孔分布在所述两侧的挡板上,通过将底壳分为“ U ”形板和两侧的挡板,有利于在制造上将通风孔开设在挡板上,在工艺上带来方便。
[0007]优选地,所述“ U ”形板在两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之间的导流通道对应所述若干通风孔,当风扇在“ U”形板的一侧挡板往内部抽取空气时,在“U”形板远离风扇的一侧挡板外的空气会从周围补充进“U”形板内部,由于气流不断涌入,“U”形板远离风扇一侧的挡板的两侧空气也会沿着气流方向被带动,被带动的空气有一部分由于未能及时进入“ U ”形板内部,转而能够沿着“ U ”形板两外侧的若干第一散热片流动,并从若干第一散热片之间的导流通道流向另一侧的装有风扇的挡板,并最终从该挡板的若干通风孔留出外界,因此气流能够畅通地从“ U ”形板外侧进行散热,进一步增强了网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0008]进一步地,所述母线排组件上设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底壳在设有通风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优选地,所述母线排组件包括正极板、负极板,以及绝缘垫,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通过绝缘垫隔开,并分别连接在绝缘垫两侧构成一体,由于母线排组件为平板状,并且集合了正极板与负极板,替代了多股导线从电路板经过一段距离连接到接线柱上,因而在离网逆变器的壳体内节省出大量的通风空间,减小了风阻,所述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设在正极板和负极板的一端,所述正极输入端与负极输出端处在母线排组件的同一方向上并且相互平行和相互错开,正极输入端与负极输出端在同一方向上并且相互平行,能够形成良好的电磁耦合,并减少电磁干扰辐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路的性能,另外正极输入端与负极输出端在同一方向上相互错开能更好地与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入端,所述若干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在母线排组件上相互错开,正极、负极端在母线排组件中错开,能够便于区分,为母线排组件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带来方便。
[0010]可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平行于底壳内的空气对流方向,能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
[0011 ] 可选地,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为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是高质量低成本的导电材料,并且其散热性能好,进一步有利于抑制导体的发热。
[0012]可选地,所述底壳、上盖为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是高质量低成本的导电材料,并且其散热性能好,进一步有利于抑制导体的发热。
[0013]可选地,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扇,并且开设有对应所述风扇的环形孔,所述母线排组件平行于风扇的轴线,并位于两风扇之间,环形孔能够使得风扇所产生的气流更好地排放,并且由于母线排组件位于两风扇之间的位置,风扇可以对母线排组件的两侧同时散热,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0014]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网逆变器内部的电路板上电性连接平行于空气对流方向的母线排组件,取代了传统的多股导线从电路板经过一段距离连接到接线柱上的繁琐结构,因而在离网逆变器的壳体内节省出大量的通风空间,减小了风阻,并且在减少了电能损耗的同时,也减少了热量的产生,从而缓解了壳内环境温度的温升;同时由于散热器的导风槽方向与空气对流方向平行,使得气流能够无阻碍地从散热器内通过,进一步减少了热量的产生;由于离网逆变器的底壳在面向于空气对流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分布有若干通风孔,当风扇在网逆变器内制造气流时,气流能够在底壳两侧壁的通风孔通过并最终通过风扇抽出外壳,因此进一步降低了气流的风阻,提升了网逆变器的散热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的左、右挡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的母线排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的风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0]如图f 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一种逆变器装置,包括底壳、上盖6、底壳内的电路板15、设置在电路板15两侧的散热器7与散热器16,底壳包括“U”形板I,电路板固定在“ U ”形板I上,上盖6盖合在“ U ”形板I上方,在“ U ”形板两端的开口分别设置有左挡板2和右挡板13,左挡板2和右挡板13上均分布有若干通风孔100,在右挡板13的两侧上风别安装有风扇14,并且,右挡板13上还开设有对应所述风扇14的环形孔200,通风孔100和环形孔200能够共同配合风扇14在“U”形板I内出风和抽风,此外,“U”形板I的两外侧还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片17,分布在左挡板2和右挡板13上的若干通风孔100除了对应“U”形板I的内部,还同时在两侧对应上述若干第一散热片之17间的导流槽,以使未能进入“U”形板I内部的气流能够沿“U”形板I两侧的第一散热片17流出通风孔100,另外,在上盖6上侧也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片18,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在右挡板13上位于两风扇之间设置有正极接线柱10和负极接线柱11,与此同时,在电路板上设置有母线排组件9,母线排组件9与气流方向平行地放置,母线排组件9由正极板91和负极92板叠合构成,中间通过绝缘垫93隔开,正极板91和负极板92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错开的正极输入端910和负极输出端920,并且正极输入端8和负极输出端9相互错开后保持平行,正极输入端910和负极输出端920分别连接上述的正极接线柱10和负极接线柱11,使外部设备可以通过正极接线柱10和负极接线柱11接通连接母线排组件9,此夕卜,正极板91和负极板92的下侧分别凸出有4个正极输出端911和负极输入端912,并分别接通于电路板15的电路,所述正极输出端910和负极输入端920在母线排组件9的位置上相互错开,能够便于区分,为母线排组件9与电路板15的连接带来方便,因此,母线排组件9在“U”形板I内位于电路板15的上方分隔出两个空间,使得两侧风扇14产生的气流能够在母线排组件9的两侧经过,全面地对母线排组件9以及母线排组件两侧的电路板15和电器兀件实施降温。同时,散热器7与散热器16的导风槽方向与空气对流方向平行,使得气流能够无阻碍地从散热器内通过,进一步减少了热量的产生。
[0021]如图4所示,当两风扇14运行,在“U”形板I内引发空气流动,分布在左挡板2和右挡板13上的通风孔100相互对应,构成多条风道,气流能够从左挡板2的通风孔100进入到“U”形板I内,并畅顺地从右挡板13的通风孔100流出,因此减少了空气流动时的相互挤压的阻力,进而保持了风流的畅通,另外,左挡板2两侧与“U”形板I的接壤处有一部分气流未能及时进入到“ U ”形板I内,但由于惯性的作用,气流先从左挡板2两侧的通风孔100进入,并继续沿着“U”形板I两侧的若干第一散热片17流动,并最终经过右挡板13两侧的通风孔100流出外界,因此同样能够对“U”形板I外壁进行强制热交换。而位于底壳内的气流从母线排组件9的两侧和两侧的电路板、电器元件以及散热器7和散热器16经过,全面地对底壳内部进行散热,因此能够达到良好的散热目的,增强了机器的稳定性,提高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002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离网逆变器装置,包括底壳、上盖、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散热器、以及设置在底壳上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电性连接有母线排组件,所述母线排组件和所述散热器的导风槽方向与底壳内的空气对流方向平行,所述底壳在面向于空气对流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分布有若干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U”形板,以及设置在“U”形板两端开口的挡板,所述若干通风孔分布在所述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在两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片,第一散热片之间的导流通道对应所述若干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排组件上设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底壳在设有所述通风孔的侧壁上设置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排组件包括正极板、负极板,以及绝缘垫,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通过绝缘垫隔开,并分别连接在绝缘垫两侧构成一体,所述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出端分别设在正极板和负极板的一端,所述正极输入端与负极输出端处在母线排组件的同一方向上并且相互平行和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入端,所述若干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入端在母线排组件上相互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飞任一项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平行于底壳内的空气对流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为铝合金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飞任一项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盖为铝合金材料。
10.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网逆变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扇,并且开设有对应所述风扇的环形孔。
【文档编号】H02M7/00GK203722487SQ20132088009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周治国, 刘现伟 申请人: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