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687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串补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补系统,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所述串补系统包括与所述输电线路三相相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个串补装置;所述串补装置包括: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并与地面绝缘的串补平台、设置在地面支架上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本申请实施例保证了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传输功率和电压稳定性。
【专利说明】一种串补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串补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交流特高压输电即是实现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技术之一,而在交流特高压输电系统中,输电线路的输电传输功率以及电压稳定性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0003]串补为串联电容补偿的简称,串补技术是指将电容补偿设备串接于输电线路中,通过电容补偿设备的容抗补偿输电线路感抗的阻抗补偿方式缩短线路的等值电气距离,减少功率输送引起的电压降和功角差,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增大线路输送容量。
[0004]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直接在输电线路中串接电容补偿设备的方式只适用于短距离的输电线路。而在交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的远距离输电线路中,对于线路保护和设备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并没有一种有效的实现串补的方案可以解决在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过程中,保证线路较高的传输功率和电压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补系统,保证了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传输功率和电压稳定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串补系统,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所述串补系统包括与所述输电线路三相相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个串补装置;
[0008]所述串补装置包括: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并与地面绝缘的串补平台、设置在地面支架上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
[0009]所述串补平台第一端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电线路的相线;
[0010]所述串补平台第一端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电线路的相线、所述电压互感器以及所述避雷器分别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0011]所述并联隔离开关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
[0012]所述旁路开关分别连接所述串补平台第二端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端与所述输电线路之间、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第二端与所述电压互感器之间、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第二端与所述避雷器之间,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旁路开关之间以及所述旁路开关与所述第四接口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并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绝缘子支撑所述导线。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分别与所述串补平台之间间隔第一距离,与所述并联隔离开关之间间隔第二距离;
[0015]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之间间隔第三距离;
[0016]所述电压互感器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之间间隔第四距离,与所述避雷器之间间隔第五距离;
[0017]所述旁路开关与所述串补平台第二端之间间隔第六距离。
[0018]优选地,所述串补平台为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一宽度的平台;
[0019]三个所述串补平台具有第一长度的一侧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串补平台之间间隔第七距离。
[0020]优选地,所述三个串补平台设置在具有第二长度和第二宽度的绝缘围栏内;
[0021]任一所述串补平台具有第一宽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绝缘围栏具有第二宽度的两侧间隔第八距离;
[0022]平行设置的所述三个串补平台中,位于两侧的两个串补平台靠近所述绝缘围栏的一侧与所述绝缘围栏间隔第九距离。
[0023]优选地,所述支撑绝缘子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串补平台的出线高度。
[0024]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至少为22m,所述第二距离至少为15m,所述第三距离为12m?12.5m,所述第四距离至少为12m,所述第五距离至少为11m,所述第六距离至少为16.5m。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长度为27m,所述第一宽度为12.5m,所述第七距离至少为
13.5m ;
[0026]所述第八距离至少为11m,所述第九距离至少为17m,所述第二长度至少为49m,所述第二宽度至少为98.5m。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串补系统,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该串补系统包括三个与输电线路三相相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串补装置,每一个串补装置包括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的串补平台,以及设置在串补平台外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的外设设备,可以实现设备控制,保证线路安全。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外设设备较大,设置在串补平台外,可以方便安装和维修。该串补系统可以有效实现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容补偿,使得输电线路能够串联电容以补偿线路的电抗,线路的总电抗减小,加强了线路两端的电气联系,缩小两端的相角差,使得输电线路获得较高的稳定限额,提高了线路的传输动率,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安装、维修的方便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2所示串补系统的一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图2所不串补系统的另一种断面结构不意图;
[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补系统中串补平台的一种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串补系统,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该串补系统包括三个与输电线路三相相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串补装置,每一个串补装置包括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的串补平台,以及设置在串补平台外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的外设设备,可以实现设备控制,保证线路安全。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外设设备较大,设置在串补平台外,可以方便安装和维修。该串补系统可以有效实现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容补偿,使得输电线路能够串联电容以补偿线路的电抗,线路的总电抗减小,加强了线路两端的电气联系,缩小两端的相角差,使得输电线路获得较高的稳定限额,提高了线路的传输动率,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安装、维修的方便。
[0037]参见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串补系统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8]图1为所述串补系统的整体俯视图,图2?图4分别为所述串补系统的局部俯视图。
[0039]结合图1所示,该串补系统具体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其包括与输电线路三相相线——对应连接的三个串补装置100。
[0040]输电线路包括三相相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第一相线、第二相线、第三相线进行区分),每一相线均连接一串补装置100。图2所述串补系统的局部俯视图即为包括第一相线所连接的串补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3为包括第二相线所连接的串补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图4为包括第三相线所连接的串补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0041]其中,该串补装置100可以包括:
[0042]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并与地面绝缘的串补平台101、设置在地面支架上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并联隔离开关104、电压互感器105、避雷器106以及旁路开关107。
[0043]其中,所述串补平台安装的电容补偿设备可以包括:串联电容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强制触发型放电间隙、阻尼装置、电流互感器等,电容补偿设备之间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44]该串补平台由绝缘支柱支撑,使之与地绝缘。
[0045]为了实现更好的设备控制和保证线路安全,串补平台上的电容补偿设备需要连接其他外设设备,如隔离开关、旁路开关、避雷器以及电压互感器等,本实施中,串补平台具有相对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接口连接外设设备,以形成串补电路。
[0046]该串补平台俯视面可以是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一宽度的矩形形状,在应用于本实施例的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该第一长度可以为27m,该第一宽度可以为12.5m,该串补平台的平面对地高度,也即绝缘支柱的高度大约为12m,串补平台最高点对地高度约为20m,其出线高度约为14m。
[0047]具体的,所述串补平台101第一端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电线路的相线;
[0048]所述串补平台101第一端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电线路的相线,所述电压互感器105以及所述避雷器106分别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105以及所述避雷器106之间为并联连接关系。;
[0049]所述并联隔离开关104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的第二端。
[0050]所述旁路开关107分别连接所述串补平台第二端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0051]其中,串补平台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连接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和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可以平行设置。
[0052]另外,在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相线设置以及相线之间的间隔距离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不同相线连接的不同串补装置中,位于串补平台101之外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并联隔离开关104、电压互感器105、避雷器106以及旁路开关107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方向可能不同,有多种实现形式。
[0053]如图2所示第二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串联隔离开关设置在一条直线上,电压互感器105、避雷器106设置在与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所在直线相垂直的同一直线上。
[0054]如图3所示第二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和电压互感器105设置在同一直线上,避雷器106设置在与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和电压互感器105设置所在直线相垂直的直线上。
[0055]如图3所示第二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电压互感器105、避雷器106均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0056]为了更好理解上述设置方式,下面以图3所示第二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为例,参见图5,示出了与图3对应的串补系统的一种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与图3对应的串补系统的另一种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具体为图6中串补系统A-A面的断面图,图6具体为图3中串补系统B-B面的断面图。
[0057]由图5和图6可知,串补系统的A-A面和B-B面互相垂直,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设置在串补系统的A-A面上,而避雷器位于串补系统的B-B面上。
[0058]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作出具体限定。[005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串补系统,该串补系统包括三个与输电线路三相相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串补装置,每一个串补装置包括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的串补平台,以及设置在串补平台外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的外设设备,可以实现设备控制,保证线路安全。且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外设设备较大,设置在串补平台外,可以方便安装和维修。该串补系统可以有效实现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容补偿,使得输电线路能够串联电容以补偿线路的电抗,使得线路的总电抗减小,从而加强了线路两端的电气联系,缩小两端的相角差,使得输电线路获得较高的稳定限额,提高了线路的传输动率,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安装、维修的方便性。
[0060]其中,串补系统中的各元件设备,包括串补平台以及设置在串补平台外的外设设备,之间是采用导线进行电连通,该导线根据不同元件设备可以采用四分裂导线或者管母线等。由于各个元件设备均为带电体,元件设备之间需要保证电气安全距离,以免对设备以及用户造成危险,且在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对元件设备的电气安全距离也有特定的要求。因此连接各元件设备之间的导线可能较长,为了避免导线下垂,减少元件设备的受力,相邻元件设备之间通常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柱绝缘子支撑导线,相邻元件设备之间设置的支柱绝缘子个数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相邻元件设备之间的间距来确定,该相邻元件之间的间距由电气安全距离决定,不能小于该电气安全距离。
[0061]因此,作为另一实施例,结合图1?图6中所示,所述串补平台101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第一端之间、所述串补平台101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第二端与所述输电线路之间、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第二端与所述电压互感器105之间、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第二端与所述避雷器106之间,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与所述输电线路之间、所述串补平台101第三接口与所述旁路开关107之间以及所述旁路开关107与所述串补平台101第四接口之间等,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并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绝缘子200支撑所述导线。
[0062]以图3所示第二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例,结合图5或图6可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串补平台101第一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一端;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并联隔离开关104之后,通过两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到输电线路的相线。
[0063]串补平台101的第二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的第一端;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二端;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二端之后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分别连接电压互感器105和避雷器106,电压互感器105和避雷器106之间并联连接,具体的可以分别通过线夹引接到所述导线上;具体的,所述导线连接电压互感器105后,通过电压互感器105以及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并转角90度后、再通过另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避雷器106 ;通过所述避雷器106支撑所述导线后,再通过三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到输电线路的相线。
[0064]串补平台101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引出导线分别通过两个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接旁路开关107的两端。
[0065]对于其他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中,与该第二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的元件设备设置位置以及支柱绝缘子的设置原则基本一致,图2和图4所示,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面进行简单介绍:
[0066]对于第一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中,结合图2所示,串补平台101第一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一端;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二端之后,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到输电线路的相线。
[0067]串补平台101的第二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的第一端;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二端;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并联隔离开关后,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并转角90度后,分别连接避雷器106以及电压互感器105,,并通过所述电压互感器105支撑后,连接到输电线路,该避雷器106和电压互感器105并联连接,具体可以分别通过线夹引接到所述导线上。串补平台101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引出导线分别通过两个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接旁路开关107的两端。
[0068]由于在第一相线中,串补平台以及各元件设备距离第一相线的出线端较近,因此可以减少支柱绝缘子的个数。
[0069]对于第三相线连接的串补装置中,结合图4所示,串补平台101第一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一端;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的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一端,所述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一端后,通过三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并90度转角,再通过2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到输电线路。
[0070]串补平台101的第二接口引出的导线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的第一端;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第二端引出的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二端,所述导线连接并联隔离开关104的第二端后,通过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电压互感器105,并通过所述电压互感器105以及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避雷器106最后所述导线通过所述避雷器106以及一个支柱绝缘子200支撑后,连接到输电线路的相线,电压互感器105和避雷器106并联连接,具体可以分别通过线夹引接到所述导线上。
[0071]串补平台101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引出导线分别通过两个支柱绝缘子支撑后,连接旁路开关107的两端。
[0072]由于在第三相线中,串补平台以及各元件设备距离第三相线的出线端较远,因此可以增加支柱绝缘子的个数,以更好的支撑导线。
[0073]当然,上述只是示例性说明支柱绝缘子的设置位置和数量,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支柱绝缘子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数量做出具体限定。
[0074]其中,用于各元件设备之间连接的导线可以采用管母线或软导线,例如,串补平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以及第四接口引出的导线可以为四分裂导线,各接口引出的四分裂导线引入各自支撑用的第一个支柱绝缘子时,在该支柱绝缘子中,可以采用管母线与四分裂导线连接,使得该第一个支柱绝缘子引出的导线为管母线,使得各外设设备通过管母线进行电气连接。
[0075]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连接的外设设备形成两条支路,各支路最终连接到输电线路,各支路中最后一个支柱绝缘子处,可以采用四分裂导线与管母线连接,从而使得该最后一个支柱绝缘子引出的导线为四分裂导线,通过四分裂导线连接至输电线路。
[0076]根据电气安全规程规定,带电体要保持一定的电气安全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元件设备之间具有一定的设置间距,以保证安全性。因此作为又一实施例,在该串补系统中,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和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分别与所述串补平台101之间间隔第一距离,与所述并联隔离开关104之间间隔第二距离;
[0077]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102和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之间间隔第三距离;
[0078]所述电压互感器105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103之间间隔第四距离,与所述避雷器106之间间隔第五距离;
[0079]所述旁路开关107与所述串补平台101第二端之间间隔第六距离。
[0080]在实际应用的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一距离可以至少为22m,该第二距离可以至少为15m,该第三距离可以为12m?12.5m,该第四距离至少可以为12m,该第五距离至少可以为11m,该第六距离至少可以为16.5m。
[0081]当各元件设备之间由支柱绝缘子支撑时,元件设备之间的间距也决定了支柱绝缘子的设置个数,以保证能够支撑导线,使得导线不下垂。
[0082]为了安装方便,以及便于后续维护,且尽量减少支柱绝缘子的设置个数。作为又一实施例,该串补系统中串补装置的串补平台为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一宽度的平台,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补系统串补平台的一种布置示意图。
[0083]三个串补装置对应的三个串补平台101具有第一长度的一侧平行设备,相邻的两个串补平台之间间隔第七距离。
[0084]在实际应用的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串补平台101可以采用第一长度为27m,第一宽度为12.5m的平台,此时串补平台101的平面对地高度约为12m,最高点对地高度约为20m,其出线高度约为14m。该第七距离可以至少为13.5m。
[0085]其中,串补平台还设置有爬梯400。
[0086]为了提高安全性,避免串补系统对用户以及周围设施带来损害,如图7所示,该三个串补平台具体可以设置在具有第二长度和第二宽度的绝缘围栏内300 ;
[0087]其中,任一所述串补平台101具有第一宽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绝缘围栏300具有第二宽度的两侧间隔第八距离;
[0088]平行设置的所述三个串补平台101中,位于两侧的两个串补平台101靠近所述绝缘围栏300的一侧与所述绝缘围栏间隔第九距离。
[0089]该第二长度不能小于两个所述第九距离以及三个所述第一宽度的和值,该第二宽度不小于两个所述第八距离以及一个所述第一长度的和值。
[0090]其中,在实际应用的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第八距离可以至少为11m,该第九距离可以至少为17m。当串补平台为第一长度为27m,第一宽度为12.5m的平台时,此时,该第二长度至少为49m,该第二宽度至少为98.5m。
[0091]其中,串补平台具有出线高度,因此,支柱绝缘子的高度不能小于该出线高度。
[009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串补系统,该串补系统包括三个与输电线路三相相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串补装置,每一个串补装置包括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的串补平台,以及设置在串补平台外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的外设设备,可以实现设备控制,保证线路安全。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等外设设备较大,设置在串补平台外,可以方便安装和维修。该串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了线路的传输动率,且各元件设备之间按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布置方式进行布置,保证电气安全距离,提高了安全性。
[0093]本实用新型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9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中,所述串补系统包括与所述输电线路三相相线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个串补装置; 所述串补装置包括:安装有电容补偿设备并与地面绝缘的串补平台、设置在地面支架上的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并联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旁路开关; 所述串补平台第一端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电线路的相线; 所述串补平台第一端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电线路的相线、所述电压互感器以及所述避雷器分别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并联隔离开关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的第二端; 所述旁路开关分别连接所述串补平台第二端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第二端与所述输电线路之间、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第二端与所述电压互感器之间、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第二端与所述避雷器之间,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旁路开关之间以及所述旁路开关与所述第四接口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并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绝缘子支撑所述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分别与所述串补平台之间间隔第一距离,与所述并联隔离开关之间间隔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串联隔离开关和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之间间隔第三距离; 所述电压互感器与所述第二串联隔离开关之间间隔第四距离,与所述避雷器之间间隔第五距离; 所述旁路开关与所述串补平台第二端之间间隔第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补平台为具有第一长度和第一宽度的平台; 三个所述串补平台具有第一长度的一侧平行设置,相邻两个所述串补平台之间间隔第七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串补平台设置在具有第二长度和第二宽度的绝缘围栏内; 任一所述串补平台具有第一宽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绝缘围栏具有第二宽度的两侧间隔第八距离; 平行设置的所述三个串补平台中,位于两侧的两个串补平台靠近所述绝缘围栏的一侧与所述绝缘围栏间隔第九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绝缘子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串补平台的出线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至少为22m,所述第二距离至少为15m,所述第三距离为12m~12.5m,所述第四距离至少为12m,所述第五距离至少为Ilm,所述第六距离至少为16.5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为27m,所述第一宽度为12.5m,所述第七距离至少为13.5m ; 所述第八距离至少为11m,所述第九距离至少为17m,所述第二长度至少为49m,所述第二宽度至少为98.5m。`
【文档编号】H02J3/00GK203632242SQ201320892154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林伟明, 王绍武, 方静, 陈海焱, 张谢平, 俞正, 王卫华, 潘益华, 吴承恩, 王向平, 乐党救, 王伟东, 毛险峰, 徐勇, 徐涵靖, 王充, 梁学宇, 李超, 樊玥, 杨金根, 吴桐, 舒亮, 刘菲, 应捷, 吴怡敏, 何琰, 朱大鹏, 庞亚东, 何民, 吴祎琼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