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705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具有改善的耐候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框体(20)具有槽(20a)。槽(20a)中插入有组件主体(10)。粘合材料(31)配置在槽(20a)内。粘合材料(31)设置在除去框体(20)的角部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框体(20)的角部,设置有与槽(20a)连通的贯通孔(20C1)。
【专利说明】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包括具有太阳能电池的组件主体、和框体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框体设置为包围组件主体。在框体,设置有向组件主体开口的槽,该槽中插入有组件主体。在槽与组件主体之间填充有丁基橡胶(butylrubber)。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17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期望进一步改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耐候性。
[0008]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耐候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矩形板状的组件主体、框体、和粘合材料。组件主体包含太阳能电池。组件主体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端面、和相互平行的第三和第四端面。框体设置为包围组件主体。框体具有槽。在槽中,插入有组件主体。粘合材料配置在槽内。粘合材料使组件主体和框体粘合。框体具有第一框片、第二框片、第三框片和第四框片。第一框片配置在第一端面的外侧。第二框片配置在第二端面的外侧。第三框片配置在第三端面的外侧。第三框片的一侧的端面与第一框片的端面相对,另一方面,另一侧的端面与第二框片的端面相对。第四框片配置在第四端面的外侧。第四框片的一侧的端面与第一框片的端面相对,另一方面,另一侧的端面与第二框片的端面相对。粘合材料,设置在除了框体的角部之外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在框体的角部,设置有与槽连通的贯通孔。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改善的耐候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
[0014]图2是图1的II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
[0015]图3是从图1的箭头III观察的示意性侧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II部分的示意性后视图。
[0017]图5是从图1的箭头V观察的示意性侧视图。
[0018]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示意性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一例。但是,下述实施方式只是例示性的。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
[0020]另外,实施方式等中参照的各附图中,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同一附图标记来参照。此外,实施方式等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的记载,附图中描绘的物体的尺寸的比率等,存在与实际物体的尺寸的比率等不同的情况。附图相互之间,也存在物体的尺寸比率等不同的情况。具体的物体的尺寸比率等,应参照以下说明进行判断。
[0021](第一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I,包括组件主体10和框体20。组件主体10,至少包含一个太阳能电池11。具体来说,组件主体10,包含利用未图示的配线材料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1。太阳能电池11,配置于设置在第一保护部件与第二保护部件之间的填充材料层中。第一和第二保护部件,分别能够由玻璃板、树脂片(sheet)、设置有金属层的树脂片等构成。
[0023]组件主体10为矩形状。组件主体10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端面10a、10b,和相互平行的第三和第四端面10c、10d。第一和第二端面10a、10b比第三和第四端面10c、IOd 长。
[0024]框体20以包围组件主体10的方式设置为框状。框体20具有插入组件主体10的端缘部的槽20a。
[0025]在槽20a内,配置有粘合材料31。通过该粘合材料31,框体20和组件主体10粘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粘合材料31设置在设置有框体20的区域中除去框体20的角部所处的区域之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0026]另外,粘合材料31例如能够由硅酮树脂、硅橡胶、丁基橡胶、粘接剂(日文为“粘着斉1J”)、粘合材料、粘接带(tape)、粘合带等构成。
[0027]框体20具有第一框片21、第二框片22、第三框片23、和第四框片24。
[0028]第一框片21配置在第一端面IOa的外侧。第一框片21,在第一框片21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两端面2la、2lb。两端面2la、2Ib分别在相对于第一框片21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两端面21a、21b形成为相对于第一框片21的外侧面(与面向组件主体10的一侧相反侧的侧面),具有约45度的角度。
[0029]第二框片22配置在第二端面IOb的外侧。第二框片22,在第二框片22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两端面22a、22b。两端面22a、22b分别在相对于第二框片22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两端面22a、22b形成为相对于第二框片22的外侧面,具有约45度的角度。
[0030]第三框片23配置在第三端面IOc的外侧。第三框片23,在第三框片23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两端面23a、23b。两端面23a、23b分别在相对于第三框片23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两端面23a、23b形成为相对于第三框片23的外侧面,具有约45度的角度。第三框片23的一端面23a与第一框片21的一端面21a相对。第三框片23的另一端面23b与第二框片22的一端面22a相对。
[0031]第四框片24配置在第四端面IOd的外侧。第四框片24,在第四框片24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两端面24a、24b。两端面24a、24b分别在相对于第四框片24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具体来说,两端面24a、24b形成为相对于第四框片24的外侧面,具有约45度的角度。第四框片24的一端面24a与第一框片21的另一端面21b相对。第四框片24的另一端面24b与第二框片22的另一端面22b相对。
[0032]如此,框片的各端面形成为相对于框片的外侧面具有约45度的角度,由此,相对的端面不留有间隙地接触。
[0033]第一?第四框片21?24各自具有:配置于组件主体10的受光面侧的主面IOA的端缘部之上的第一部分20A、配置于组件主体10的背面侧的主面IOB的端缘部之上的第二部分20B、和连接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20B的第三部分20C(参照图3)。这些第一?第三部分20A、20B、20C构成槽20a。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部分20A不设置在框体20的四个角部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具体来说,在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的第一部分20A,在第一、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缺损部。第一、第二框片21、22的第一部分20A为矩形状,其延伸的方向的长度比第一、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长度短。第一、第二框片21、22的第一部分20A延伸的方向的长度,设定成第一部分20A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不与第三、第四框片23、24接触。在形成有该缺损部的区域,未设置粘合剂31。
[0035]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未设置粘合材料31的框体20的四个角部的各个角部,在第三部分20C,设置有与槽20a连通的第一贯通孔20C1。该第一贯通孔20C1具体来说,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第一贯通孔20C1由在第一、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端面开口的切口形成。该切口沿着第一、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从第一、第二框片21、22的端面延伸到配置有组件主体10的位置。切口优选形成为其下边位于比组件主体10的背面靠下方的位置。在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未设置第一贯通孔20C1。另外,在此处,下方是指从组件主体10的受光面向背面侧去的方向,切口的下边是指切口的下方侧的边。
[0036]如图5所示,在第二部分20B,设置有沿着框片21?24延伸的方向贯通的中空部20B5。中空部20B5的与框边21?24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截面为矩形状,由第一?第四壁部20B1?20B4构成。S卩,槽20a由第一部分20A、第二部分20B中构成上壁部的第一壁部20B、和第三部分20C构成。在构成底壁部的第二壁部20B2,设置有与中空部20B5连通的第二贯通孔20B21。利用该第二贯通孔20B21排出浸入中空部20B5内的水。另外,第二贯通孔20B21,在框体20的各角部,设置于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第二贯通孔20B21,沿着第一、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从第一、第二框片21、22的端面延伸到规定的位置。
[0037]然而,在框体由四个框片构成的情况下,需要使粘合材料不会从框片之间的间隙挤出(溢出)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美观变差。因此,可以考虑在框体的角部,不设置粘合材料。但是,这种情况下,在框体的角部,在槽内会产生没有组件主体也没有粘合材料的间隙。当在该间隙中有水滞留时,该水会浸入组件主体,有可能致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特性劣化。
[0038]在此,在太阳能电池组件I中,设置有与槽20a连通的第一贯通孔20C1。因此,即使水浸入槽20a中,也从第一贯通孔20C1排出,因此,水难以在槽20a内滞留。因此,能够抑制水分侵入组件主体10内。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具有改善的耐候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I。
[0039]另外,太阳能电池组件I中,在框体20的角部的至少一部分,未设置第一部分20A。因此,经由没有设置该第一部分20A的区域,主面IOA上的水从主面IOA上排出。因此,水难以在主面IOA上滞留。
[0040]具体来说,在第一、第二框片21、22的第一部分20A,在第一、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缺损部。由此,从第一框片21的第一部分20A与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的第一部分20A之间,通过缺损部,能够对主面IOA上的水进行排水。同样,从第二框片22的第一部分20A与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的第一部分20A之间,通过缺损部,能够对主面IOA上的水进行排水。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排出滞留在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附近的水,还能够有效地排出滞留在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附近的水。
[0041]另外,太阳能电池组件I中,在没有设置第一部分20A的角部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未设置粘合材料31。因此,与粘合材料从主面隆起存在的情况不同,不会阻碍主面IOA上的水的排出。因此,水更难以滞留在主面IOA上。这样,为了提高主面IOA上的水的排出性,在角部未设置粘合材料31的情况下,设置第一贯通孔20C1,从而促进槽20a内的水的排出更为有效。
[0042]太阳能电池组件I中,第一贯通孔20C1、缺损部和中空部20B5,仅设置于第一?第四框片21?24中的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因此,不一定要进行在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设置贯通孔等的工序。因此,框体20能够用较少的制造工序容易地制造。而且,第二贯通孔20B21也仅设置于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而不设置在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因此,框体20能够以更少的制造工序容易制造。
[0043]构成设置于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的第一贯通孔20C1的切口和构成第二贯通孔20B21的切口,分别在第一、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端面开口。S卩,各切口向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开口。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地排出滞留在第一和第二框片2U22的槽20a和中空部20B5内的水,还能够有效地排出滞留在第三和第四框片23、24的槽20a和中空部20B5内的水。
[0044]另外,如上所述,在太阳能电池组件I中,在第一和第二框片21、22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缺损部,在框体20的4个角部各自的至少一部分,未设置第一部分20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第一?第四框片21?24均不设置缺损部。
[0045]附图标记
[0046]1......太阳能电池组件
[0047]10......组件主体
[0048]IOa......第一端面
[0049]IOb......第二端面
[0050]IOc......第三端面
[0051]IOd......第四端面
[0052]11......太阳能电池
[0053]20......框体
[0054]20A......第一部分[0055]20B......第二部分
[0056]20C......第三部分
[0057]20C1......贯通孔
[0058]20a......槽
[0059]21......第一框片
[0060]22......第二框片
[0061]23......第三框片
[0062]24......第四框片
[0063]31......粘合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矩形板状的组件主体,其包含太阳能电池,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和相互平行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 框体,其设置为包围所述组件主体,具有插入所述组件主体的槽;和 配置在所述槽内,粘合所述组件主体和所述框体的粘合材料,其中 所述框体具有: 配置在所述第一端面的外侧的第一框片; 配置在所述第二端面的外侧的第二框片; 配置在所述第三端面的外侧,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框片的端面相对,另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框片的端面相对的第三框片;和 配置在所述第四端面的外侧,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框片的端面相对,另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框片的端面相对的第四框片, 所述粘合材料设置在设有所述框体的区域中除去所述框体的角部所处的区域之外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框体的角部,设置有与所述槽连通的贯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 配置在所述组件主体的一主面侧上的第一部分; 配置在所述组件主体的另一主面侧的第二部分;和 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起构成所述槽的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不设置在所述框体的角部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由在所述框片的端面开口的切口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片和第二框片各自的各端部,不设置在所述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
【文档编号】H02S30/10GK103843247SQ201380003289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3日
【发明者】辻本直生, 冈本真吾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