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绕式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502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内绕式转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绕式转子,包括由转轴,设于转轴上的风扇,若干个呈环形的转子片依次叠合而成的转子本体,所述转子片包括呈同心圆的内圈和外圈、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连接部、以及安装在外圈上且朝向转子片圆心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与外圈内边缘连接的一端设有卡口,绕线部上相对卡口的另一端设有绕线槽,所述内圈的内边缘设有朝向圆心一侧的键槽。本实用新型的内绕式转子采用线圈内绕的结构,使转子的重量集中于转轴的周围,转子运行起来更加均衡稳定,减少了转子旋转不稳定对转轴的损害,且转子本体中间间隙形成的通风孔较大,便于散热,转子本体套设的隔热保护壳防止了转子本体散发的热量对定子上的永磁体产生破坏。
【专利说明】内绕式转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内绕式转子。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电机转子一般为外绕式的转子,即转子片内边缘与转轴固定安装,外边缘设有绕线齿槽,线圈绕在外边缘的绕线齿槽上,定子上安装有永磁体,由于转子由若干转子片叠合而成,且远离转轴的外边缘上缠有线圈,所以外边缘的质量比内边缘大很多,在外边缘处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当转轴迅速旋转时,外边缘的质量大,且质量分布不均匀,转轴的旋转会产生不稳定不均匀的现象,导致转轴发生轻微形变,工作的时间的越久形变越大,最终导致转轴变弯甚至损毁,而且电机的定子上设有的永磁体是热敏原件,转子外边缘的线圈发热时,风孔的散热性能不足时,热量会影响永磁体的性能,使磁性能不断降低,最终使电机的性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散热,防止定子上永磁体性能降低,使转轴转动更加稳定均匀的内绕式转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绕式转子,包括由转轴,设于转轴上的风扇,若干个呈环形的转子片依次叠合而成的转子本体,所述转子片包括呈同心圆的内圈和外圈、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连接部、以及安装在外圈上且朝向转子片圆心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与外圈内边缘连接的一端设有卡口,绕线部上相对卡口的另一端设有绕线槽,所述内圈的内边缘设有朝向圆心一侧的键槽。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子片由内圈和外圈通过连接部构成,连接部一般为若干长条形的薄片,一端连接于内圈的外边缘,一端连接于外圈的内边缘,内圈与外圈的圆心重叠,呈同心圆结构,外圈的内边缘还设有若干个可以拆卸的绕线部,绕线部靠近内圈外边缘的一端设有绕线槽,绕线部与连接部不重叠,线圈绕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绕线部,且靠近内圈外边缘,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空隙极大,转轴上安装的风扇配合内圈与外圈形成的大空隙可以可靠稳定的散热,内圈的内边缘设有键槽,可以固定安装在转轴上,所以线圈与转轴之间的距离很近,且越远离转子本体的位置,质量就越轻,整个转子本体的为内重外轻的结构,公知的,转轴上的物体重心越靠近转轴,且越均匀分布,转轴在旋转时受到的应力就越小,该设计的好处是,转轴转动时非常均匀平稳,延长了转轴的寿命。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部与外圈可拆卸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部设为可拆卸的结构,与外圈内边缘一端卡接的卡口可以设置为扇形弧面朝外的扇形或者锯齿状的卡接结构,与卡口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工字形的绕线槽,便于线圈缠绕和定位,防止转子转动时线圈窜动,保证了转子的质量分布为内重外轻。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子本体上套设有隔热保护壳。[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子本体的隔热保护壳的材料可以为镀铝薄膜,当转子旋转时,线圈发热,覆盖在转子本体上的隔热保护壳隔绝了热量朝外散发影响永磁体,转轴旋转时带动的转轴上安装的风扇运动,从而进行轴向上的散热,保护了永磁体的磁性能的稳定。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子本体轴向两端均设有垫圈和挡板。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子本体会在转轴旋转时窜动,且绕线部与外圈为可拆卸结构,可在转子本体轴向两端设置垫圈和设有轴孔的“O”形的挡板,挡板上设有与转子片上的空隙相对应的镂空部分,转轴上与“O”形的挡板的轴孔处设有相对应螺纹,挡板可通过螺纹拧紧,拧紧后的挡板通过垫圈与转子本体两端抵触接触,防止转子本体与转轴发生窜动,确保了绕线部与外圈连接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子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转轴;2、转子片;3、转子本体;4、隔热保护壳;5、风扇;6、垫圈;7、挡板;
8、外圈;9、内圈;10、键槽;11、绕线部;12、卡口 ; 13、绕线槽;14、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案例实施的一种内绕式转子,包括由转轴,设于转轴上的风扇,若干个呈环形的转子片依次叠合而成的转子本体,所述转子片包括呈同心圆的内圈和外圈、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连接部、以及安装在外圈上且朝向转子片圆心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与外圈内边缘连接的一端设有卡口,绕线部上相对卡口的另一端设有绕线槽,所述内圈的内边缘设有朝向圆心一侧的键槽。
[0016]转子片由内圈和外圈通过连接部构成,连接部一般为若干长条形的薄片,一端连接于内圈的外边缘,一端连接于外圈的内边缘,内圈与外圈的圆心重叠,呈同心圆结构,夕卜圈的内边缘还设有若干个可以拆卸的绕线部,绕线部靠近内圈外边缘的一端设有绕线槽,绕线部与连接部不重叠,线圈绕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绕线部,且靠近内圈外边缘,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空隙极大,转轴上安装的风扇配合内圈与外圈形成的大空隙可以可靠稳定的散热,内圈的内边缘设有键槽,可以固定安装在转轴上,所以线圈与转轴之间的距离很近,且越远离转子本体的位置,质量就越轻,整个转子本体的为内重外轻的结构,公知的,转轴上的物体重心越靠近转轴,且越均匀分布,转轴在旋转时受到的应力就越小。
[0017]所述绕线部与外圈可拆卸连接。
[0018]绕线部与外圈设为可拆卸的结构,与外圈内边缘一端卡接的卡口可以设置为扇形弧面朝外的扇形或者锯齿状的卡接结构,与卡口相对应的另一端设有工字形的便于线圈缠绕和定位的绕线槽,防止转子转动时线圈窜动。
[0019]所述转子本体上套设有隔热保护壳。
[0020]转子本体的隔热保护壳的材料可以为镀铝薄膜,当转子旋转时,线圈发热,覆盖在转子本体上的隔热保护壳隔绝了热量朝外散发,而转轴旋转时带动的转轴上安装的风扇运动,从而进行轴散热。[0021]所述转子本体轴向两端均设有垫圈和挡板。
[0022]转子本体会在转轴旋转时窜动,且绕线部与外圈为可拆卸结构,可在转子本体轴向两端设置垫圈和设有轴孔的“O”形的挡板,挡板上设有与转子片上的空隙相对应的镂空部分,转轴上与“O”形的挡板的轴孔处设有相对应螺纹,挡板可通过螺纹拧紧,拧紧后的挡板通过垫圈与转子本体两端抵触接触,防止转子本体与转轴发生窜动。
[0023]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采用线圈内绕的结构,该设计调整了转子的重心,使转子的重量集中于转轴的周围,转子运行起来更加均衡稳定,减少了转子旋转不稳定对转轴的损害,且转子本体中间间隙形成的通风孔较大,便于散热,转子本体套设的隔热保护壳防止了转子本体散发的热量对定子上的永磁体产生的破坏。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绕式转子,包括转轴、设于转轴上的风扇、由若干个呈环形的转子片依次叠合而成的转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片包括呈同心圆的内圈和外圈、固定连接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连接部以及安装在外圈上且朝向转子片圆心的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与外圈内边缘连接的一端设有卡口,绕线部上相对卡口的另一端设有绕线槽,所述内圈的内边缘设有朝向转子片圆心一侧的键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绕式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与外圈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绕式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上套设有隔热保护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绕式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本体轴向两端均设有垫圈和挡板。
【文档编号】H02K1/26GK203645423SQ201420007708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4日
【发明者】徐华杰 申请人:宁波润泽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