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762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该系统包括:定位框,间隔装设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对管线进行定位绑扎;悬吊架,间隔排列装设于管群底部,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悬吊架空;钻孔桩,包括至少两根,分别设于管群底部两侧;桩顶承台,形成于管群底部及钻孔桩之上,以管线两端的临时支撑墙作为支撑点来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支撑;上包封,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线的上部,与桩顶承台契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对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的原有通信管道及缆线实施非迁移、原地保护方案,不影响拟建地铁站深基坑的建设,同时还具备不间断通信、保护性强、施工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和应用等特性。
【专利说明】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管道工程建设和市政工程之地下构筑物(如地下铁道、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场和地下街道、商店以及地下变电站等)建设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升级和改造,更加速了我国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的建设。但是,从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情况看,通信事故频繁发生,如通信管道堵塞、通信管道严重破损、通信缆线部分或全部中断等等,这些事故不但给通信用户和通信产权单位造成损失,同时还导致通信外设管网事后的维护和施工困难。
[0003]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经常采用拟建临时管线路由03,将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01的原通信管线02割接迁移至新建设的临时管线路由03中(如图1所示)。
[0004]原通信管线02割接迁移至新建设的临时管线路由03中后,拆除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01的原通信管线02,地铁站深基坑01开始建设(如图2所示)。
[0005]待地铁站深基坑01建设完毕并在其01主体上覆土后,重新在其上覆的原通信管线02路由位置上,新建(恢复)原有通信管线02,并将临时管线03路由中缆线割接回迁之后,再拆除临时管线03,恢复原貌(如图3所示)。
[0006]此种解决方案是迁移式的。虽然能解决地铁站深基坑01的建设问题,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重复(二次)性的阻断通信;改迁、割接量大,施工难度大;通信故障率高;投资大,成本高;安全性差;施工效率低,施工时间长等为主要特征的更不可忽视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采用非迁移方式以保持通信畅通,同时保存通信管线原有的主体形态和位置并对其管群做悬吊保护处理,实现非迁移而不影响拟建地铁站深基坑建设的目的。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包括:m个定位框、η个悬吊架、钻孔桩、桩顶承台、上包封,所述m ^ 1> n ^ I ;
[0010]所述定位框,沿原有通信管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装设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定位绑扎;
[0011]所述悬吊架,沿原有通信管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装设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对经定位绑扎的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悬吊架空;
[0012]所述钻孔桩,包括至少两根,分别设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两侧;
[0013]所述桩顶承台,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及钻孔桩之上,以管群两端的临时支撑墙作为支撑点来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支撑;
[0014]所述上包封,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线的上部,与桩顶承台契合,用于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保护。
[0015]优选地,所述定位框具体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其由4根两端带长条形螺杆孔的角钢和4套螺栓组成。
[0016]优选地,所述悬吊架包括:上悬吊梁、下悬吊梁以及连接于上悬吊梁与下悬吊梁之间的悬吊拉杆;
[0017]所述下悬吊梁位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所述上悬吊梁以原有通信管线两侧未开挖的土层作为支撑点,在下悬吊梁及悬吊拉杆的配合作用下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悬吊O
[0018]优选地,所述桩顶承台包括:沿原有通信管线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纵向支撑梁和沿原有通信管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梁;
[0019]所述纵向支撑梁,与横向支撑梁浇筑成一体,位于所述两根钻孔桩之间以及横向支撑梁的底部;所述横向支撑梁,呈凹槽式,其覆盖所述定位框的底部、所述悬吊架的下悬吊梁以及悬吊拉杆的底部。
[0020]优选地,相邻定位框的间距为2米,相邻悬吊架的间距为3米。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实用新型具有对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的原有通信管道及缆线实施非迁移、原地保护方案,不影响拟建地铁站深基坑的建设,同时还具备不间断通信、保护性强、施工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和应用等特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现有的将原通信管线割接迁移至临时管线路由中的示意图;
[0024]图2是现有的拆除原通信管线的示意图;
[0025]图3是现有的将临时管线路由中缆线割接回迁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方法流程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原管群定位绑扎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框的安装示意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原管群悬吊架空示意图;
[00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原管群悬吊架示意图;
[00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钻孔桩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现场预制钻孔桩顶承台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现场预制钻孔桩顶承台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拆除悬吊架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拆除悬吊架之后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群上包封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7]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群上包封之后的剖面示意图;
[0038]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桩的立体示意图;
[0039]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桩的剖面示意图;
[0040]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桩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0041]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桩之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3]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应用上述系统实现对管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方法为:定位绑扎100、悬吊架空101、建筑钻孔桩102、建筑桩顶承台103、拆除悬吊架104、管群上包封105、截桩106、方案完成107。
[0044]下面将对各步骤分别详细描述。
[004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原通信管线定位绑扎100示意图。
[0046]步骤100:根据地铁主体施工图纸确定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I上的原有通信管线2位置后,开挖管线悬吊施工通道3 (视管群宽度及长度确定);在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底部每隔两米打孔后,安装相同的定位框4并进行定位绑扎。定位框4的数量由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I上的原有通信管线2的长度确定。
[0047]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框4的安装示意图。
[004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框4是由4根两端带长条形(两个螺丝杆直径长,便于调整距离和绑扎管群)螺杆孔的角钢和4套螺栓组成,它可以组合成正方形或长方形,要视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主体形态确定。
[0049]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原通信管线悬吊架空101示意图。
[0050]步骤101:完成原有通信管线2的定位绑扎100后,在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下部每隔3米打洞并以施工通道3两侧未开挖的拟建地铁站深基坑I的土层做为支撑点,安装悬吊架5,使整个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I上的原有通信管线2架空。
[0051]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原管群悬吊架5示意图。
[005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吊架5是由分别带有两个螺杆孔(间距由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宽度确定)的上、下悬吊梁(槽钢)和两端含有螺丝扣的悬吊拉杆(钢筋)及螺帽、垫片等组成。
[0053]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建筑钻孔桩102示意图。
[0054]步骤102:在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两侧各建筑一根钻孔桩6于管群底下部,准备现场预制桩顶承台。
[0055]图10、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现场预制钻孔桩顶承台103示意图。
[0056]步骤103:首先开挖管群两端临时支撑墙7和底下部的基础及土层于合适深度,制作桩顶承台现浇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桩顶承台,完成对原有通信管线2的支撑。
[0057]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混凝土桩顶承台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十字形支撑梁。一部分是两桩顶之间的支撑梁8,另一部分是原有通信管线2管群底部的凹槽式支撑梁9。凹槽式支撑梁9的槽深为150mm或原有通信管线2管群底部150mm以上的、管群高度以内的所有尺寸,视具体情况确定。
[0058]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混凝土凹槽式支撑梁9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时,将定位框4、悬吊架5中的下悬吊梁(槽钢)和底部悬吊拉杆(钢筋)及螺帽、垫片等均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不能将其拆除。
[0059]图12、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拆除悬吊架104示意图。
[0060]步骤104:拆除悬吊架104是在桩顶承台103受载后才能拆除,它只拆除悬吊架5的上悬吊梁(槽钢)和高出原有通信管线2管群上部150mm以上的悬吊拉杆(钢筋)及螺帽、垫片等。
[0061]图14、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管群上包封105示意图。
[0062]步骤105:制作管群上包封现浇模板后进行钢筋混凝土上包封10。
[0063]本实用新型所述管群上包封105中,钢筋混凝土上包封10的凹槽口朝下与原有通信管线2管群底部的凹槽式支撑梁9凹槽口(朝上)契合并浇筑于一体。
[0064]此时,本实用新型对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I的原有通信管线2进行悬吊保护方案基本完成,可以进行地铁站深基坑I的开挖和相应的施工作业。
[0065]图16、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截桩106示意图。
[0066]步骤106:待地铁站深基坑I中的地下连续墙11和主体支撑梁12建设完毕并可受载时,利用桩基托换技术之截桩13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将主体支撑梁12的下部钻孔桩6截除。
[0067]本实用新型所述地铁站地下连续墙11和主体支撑梁12建设完毕并可受载时,桩顶承台中的原有通信管线2管群底部的凹槽式支撑梁9两端由临时支撑墙7支撑转化为地铁站地下连续墙11支撑;桩顶承台103由钻孔桩6支撑转化由地铁站主体支撑梁12支撑。
[0068]本实用新型所述桩顶承台由钻孔桩6支撑转化由地铁主体支撑梁12支撑,是在建设地铁主体支撑梁12时,要在钻孔桩6和地铁主体支撑梁12交汇处,将两者钢筋焊接并浇筑于一体。
[0069]图18、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方案完成107示意图。
[0070]本图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的最终成果,它在实施对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I的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上包封10并可受载后,即可对地铁站深基坑I进行施工。在实施截桩13后,整个方案完成,可对整个地铁站内实施建设。
[0071]本实用新型所述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上包封10中,管道内的缆线不作任何迁改,保持原有状态并受于原有通信管线2的管群的保护。
[00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m个定位框、η个悬吊架、钻孔桩、桩顶承台、上包封,所述m彡l、n彡I ; 所述定位框,沿原有通信管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装设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定位绑扎; 所述悬吊架,沿原有通信管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装设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对经定位绑扎的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悬吊架空; 所述钻孔桩,包括至少两根,分别设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两侧; 所述桩顶承台,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及钻孔桩之上,以管群两端的临时支撑墙作为支撑点来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支撑; 所述上包封,形成于原有通信管线的上部,与桩顶承台契合,用于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保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具体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其由4根两端带长条形螺杆孔的角钢和4套螺栓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架包括:上悬吊梁、下悬吊梁以及连接于上悬吊梁与下悬吊梁之间的悬吊拉杆; 所述下悬吊梁位于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底部,所述上悬吊梁以原有通信管线两侧未开挖的土层作为支撑点,在下悬吊梁及悬吊拉杆的配合作用下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悬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承台包括:沿原有通信管线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纵向支撑梁和沿原有通信管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梁; 所述纵向支撑梁,与横向支撑梁浇筑成一体,位于所述两根钻孔桩之间以及横向支撑梁的底部;所述横向支撑梁,呈凹槽式,其覆盖所述定位框的底部、所述悬吊架的下悬吊梁以及悬吊拉杆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定位框的间距为2米,相邻悬吊架的间距为3米。
【文档编号】H02G9/00GK204131065SQ201420388357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李春运, 谢寅亮, 杨文辉, 周志民 申请人: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