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197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分别对应与相邻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配合,所述第一角键体(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边框(11)配合并将所述第一角键体(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边框(11)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角键体(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边框(12)配合并将所述第二角键体(22)固定在所述第二边框(12)上的第二凸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光伏组件的边框进行安装时工艺复杂、会破坏镀膜的问题。
【专利说明】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

【背景技术】
[0002]光伏组件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产品,其生产过程是将可以转化为太阳能的光伏电池片封装起来,形成光伏组件。封装光伏组件的材料有EVA、背板、玻璃,按照顺序层叠好,进入层压机,利用层压机内部高温,将EVA融化以后再冷却,使这几种封装材料粘接到一起。由于光伏组件长期工作于户外等,所处的环境较恶劣。
[0003]而封装组件所使用的材料均为软质或者易碎材料,所以需要安装边框来保护光伏组件,避免水汽侵入组件背部以及增加组件的机械强度。现有技术中边框的安装时,需要对相邻的边框进行组装,通常是先用角键对整体的边框形状进行定型,再通过铆钉将相邻边框的连接处铆接在一起。这种边框的安装方式工艺复杂,也会对边框的镀膜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光伏组件的边框进行安装时工艺复杂、会破坏镀膜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分别对应与相邻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配合,第一角键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边框配合并将第一角键体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凸部,第二角键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边框配合并将第二角键体固定在第二边框上的第二凸部。
[0006]进一步地,凸部为弹性体,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凸部沿第一角键体的延伸方向均匀地设置在第一角键体上,第二凸部沿第二角键体的延伸方向均匀地设置在第二角键体上。
[0007]进一步地,凸部为棘齿状结构,棘齿状结构包括齿背、齿尖和齿腹,齿尖朝向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的连接处。
[0008]进一步地,齿背为圆弧状。
[0009]进一步地,齿腹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位于棘齿状结构的根部。
[0010]进一步地,棘齿状结构设置在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的相对的侧面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的结构相同。
[0012]进一步地,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的自由端均形成有过渡角。
[0013]进一步地,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的夹角与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夹角相同。
[0014]进一步地,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的夹角为90度。
[00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分别将第一角键体和第二角键体分别对应与相邻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插接连接。第一角键体上设置有与第一边框配合并将第一角键体固定在第一边框上的第一凸部,第二角键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边框配合并将第二角键体固定在第二边框上的第二凸部。由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设置,第一角键体与第一边框的配合以及第二凸部与第二边框的配合成为了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第一角键体与第一边框可以紧密的连接的一起,过盈配合的第二角键体与第二边框可以紧密的连接的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在对光伏组件的边框进行安装时使用铆接造成的工艺复杂、会破坏镀膜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应用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省去了四角铆接的工序,节省了人力、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的角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0]图4示出了图3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1、第一边框;12、第二边框;21、第一角键体;22、第二角键体;23、棘齿状结构;2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的实施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分别对应与相邻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配合。第一角键体21上设置有与第一边框11配合并将第一角键体21固定在第一边框11上的第一凸部,第二角键体22上设置有与第二边框12配合并将第二角键体22固定在第二边框12上的第二凸部。
[0025]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分别将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分别对应与相邻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插接连接。第一角键体21上设置有与第一边框11配合并将第一角键体21固定在第一边框11上的第一凸部,第二角键体22上设置有与第二边框12配合并将第二角键体22固定在第二边框12上的第二凸部。由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设置,第一角键体21与第一边框11的配合以及第二凸部与第二边框12的配合成为了过盈配合。过盈配合的第一角键体21与第一边框11可以紧密的连接的一起,避免了在对光伏组件的边框进行安装时使用铆接造成的工艺复杂、会破坏镀膜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应用本实施例的角键,省去了四角铆接的工序,节省了人力、时间。
[0026]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部为弹性体,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均为多个,第一凸部均匀地设置在第一角键体21上,第二凸部均匀地设置在第二角键体22上。均匀设置的弹性体,可以有效地增加角键与边框配合的摩擦力,使得角键与边框的连接更加紧密。
[0027]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部为棘齿状结构23,棘齿状结构23包括齿背、齿尖和齿腹,齿尖朝向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的连接处。棘齿状结构23的弹性部,可以起到棘轮机构特性,即将第二角键体22插入第二边框12后,再试图抽出第二角键体22,棘齿状结构23的齿尖就会与第二边框12的内壁配合产生很大的摩擦力,防止第二角键体22从第二边框12中脱落。这样,本实施例的角键就可以与边框进行牢固地连接。
[0028]为了使得本实施例的角键便于插入边框内,齿背为圆弧状。圆弧状的齿背减少了本实施例的角键插入边框时的阻力。从另一方来说,圆弧状的齿背使得棘齿状结构23受力时更加均匀,增强了棘齿状结构23的受力强度。
[0029]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齿腹上开设与凹槽231,凹槽231位于棘齿状结构23的根部。齿腹上开设的凹槽231使得棘齿状结构23的弹性更好、可弯曲角度更大。在操作角键插入边框时会更加省力,减少劳动强度。优选地,棘齿状结构23设置在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相对的面上。
[003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的结构相同。这样,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0031]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的自由端均形成有过渡角。这样可以使得角键在对准边框的插孔进行插入时更为方便。
[0032]为了使得本实施例的角键适应于不同组合的边框,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的夹角与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的夹角相同。边框可以组成多种形状,如四边形、六边形或者八边形。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的夹角只需要和相邻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的夹角相同,既可以使得边框组合为四边形、六边形或者八边形。
[0033]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的夹角为90度。边框组合成长方形。
[00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角键体(21)和第二角键体(22),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分别对应与相邻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键体(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边框(11)配合并将所述第一角键体(21)固定在所述第一边框(11)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角键体(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边框(12)配合并将所述第二角键体(22)固定在所述第二边框(12)上的第二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弹性体,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均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一角键体(21)的延伸方向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键体(21)上,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二角键体(22)的延伸方向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角键体(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棘齿状结构(23),所述棘齿状结构(23)包括齿背、齿尖和齿腹,所述齿尖朝向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背为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腹上开设有凹槽(231),所述凹槽(231)位于所述棘齿状结构(23)的根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状结构(23)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的相对的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的自由端均形成有过渡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的夹角与所述第一边框(11)和所述第二边框(12)的夹角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连接边框的角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键体(21)和所述第二角键体(22)的夹角为90度。
【文档编号】H02S30/10GK204068844SQ20142051174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荣丹丹, 韩帅, 倪健雄, 姜磊, 权倩倩, 蒋京娜 申请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