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1708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无线充电器,涉及无线充电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无线充电器在充电时的充电效率。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无线充电器,包括支撑板、导轨、充电感应线圈以及驱动装置;支撑板包括底面以及与底面相对的顶面;导轨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面,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轨对称且非平行设置,两个导轨之间形成凹槽,两个导轨用于对位于凹槽内的外部设备限位;充电感应线圈设于支撑板的底面,充电感应线圈包括对称中心面,充电感应线圈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导轨的对称中心面重合;驱动装置与充电感应线圈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解决无线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位置对应不准的问题。
【专利说明】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0002]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一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Power Consortium,以下简称“联盟”)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征。首先,不同品牌的产品,只要有一个Qi的标识,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其次,它攻克了无线充电“通用性”的技术瓶颈,在不久的将来,手机、相机、电脑等产品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为无线充电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能。
[0003]Qi基于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输电。Qi包括一个感应稱合电能传输系统。这个系统由发射器线圈和接收器线圈组成,两个线圈共同构成一个电磁耦合感应器。发射器线圈所携带的交流电生成磁场,并通过感应使接收器线圈产生电压。这种电压可用于为移动设备供电或为电池充电。
[0004]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包含有发射器线圈,移动设备包含有接收器线圈,当将移动设备靠近无线充电器时,无线充电器可给移动设备充电或供电。
[0005]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将移动设备靠近无线充电器时,移动设备和无线充电器两者上的感应线圈的位置容易产生偏差,使得两个感应线圈不能正确地对准,从而导致移动设备的充电效率大大降低,甚至无法充电,给用户带来不良的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无线充电器在充电时的充电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
[0009]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支撑板用于与外部设备接触并对所述外部设备提供支撑;
[0010]导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对称且非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轨之间形成凹槽,两个所述导轨用于对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外部设备限位;
[0011]充电感应线圈,滑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充电感应线圈包括对称中心面,所述充电感应线圈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所述导轨的对称中心面重合;以及,
[0012]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充电感应线圈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感应线圈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滑动。
[001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4]前述的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定位板,滑设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定位板包括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两个所述导轨的对称中心面垂直设置,所述定位面用于与位于凹槽内的外部设备接触并对所述外部设备定位。
[0015]前述的无线充电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圆盘、连杆以及滑座,所述充电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滑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圆盘周向固定,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盘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座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设有滑槽,所述滑座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包括对称中心面,所述滑槽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所述导轨的对称中心面重合。
[0016]前述的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
[0017]前述的无线充电器,所述夹角为30度?60度。
[0018]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无线充电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9]因为支撑板的顶面设有两个对称的导轨,该两个导轨非平行设置,当将外部设备如手机等放置于支撑板上时,两个导轨可以对外部设备限位,使外部设备位于上述两个导轨的对称中心面位置,从而外部设备上的感应线圈也位于上述两个导轨的对称中心面位置;又因为充电感应线圈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导轨的对称中心面重合,驱动装置可以驱动充电感应线圈沿支撑板的底面滑动,直至充电感应线圈的中心线与外部设备的中心线重合,从而充电感应线圈与外部设备的感应线圈正确对准,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达到最高,可以快速给外部设备充电,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
[0020]另外,驱动装置只需要推动充电感应线圈在支撑板上沿一个方向移动即可达到与外部设备的感应线圈准确定位,其结构较简单,操作方便。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支撑板
1、导轨2、充电感应线圈(图中未标示)以及驱动装置4。该无线充电器可以通过充电感应线圈给外部设备10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或供电。
[0026]如图1所示,支撑板I包括底面12以及与底面12相对的顶面11,支撑板I用于与外部设备10接触并对外部设备10提供支撑。
[0027]如图1所示,导轨2设置于支撑板I的顶面11,导轨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轨2对称且非平行设置,两个导轨2之间形成凹槽22,两个导轨2用于对位于凹槽22内的外部设备10限位。具体地,两个导轨2之间或者两个导轨2的延长线之间具有夹角,两个导轨2向外张开形成喇叭口。外部设备10放置于两个导轨2之间的凹槽22时,支撑板I对外部设备10的底部提供支撑,两个导轨2各自对外部设备10的一角提供支撑,并对外部设备10定位,以使外部设备10位于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上。因为现有技术中外部设备10的感应线圈位于外部设备10的中心位置,当外部设备10位于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时,外部设备10的感应线圈也位于上述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位置。
[0028]充电感应线圈滑设于支撑板I的底面12,以使充电感应线圈受驱动时可沿支撑板I的底面12来回滑动。充电感应线圈包括对称中心面(图中未标示),充电感应线圈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21重合,以使充电感应线圈可沿支撑板I的底面12滑动至外部设备10的感应线圈的正下方位置,并与外部设备10的感应线圈配对,且可以达到最大的充电效率。其中,充电感应线圈通入交流电时可以产生磁场,充电感应线圈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进行旋转,在此不再赘述。
[0029]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4与充电感应线圈驱动连接,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充电感应线圈沿支撑板I的底面12滑动,以使充电感应线圈与外部设备10的感应线圈完全配对并达到最大的充电效率。
[0030]其中,相对于现有技术,驱动装置4只需要推动充电感应线圈在支撑板I上沿一个方向直线运动即可达到与外部设备10的感应线圈准确定位,其结构较简单,操作方便。
[0031]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I整体外形形状呈梯形,支撑板I的底面12和顶面11两个面平行设置。导轨2呈长条形。两个导轨2分别设置于梯形支撑板I的两个侧边。
[0032]进一步的,为了对外部设备10在支撑板I上的位置充分定位,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前述的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定位板3,定位板3滑设于支撑板I的顶面11,以使定位板3可沿支撑板I滑动。定位板3包括定位面31,定位面31与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垂直设置,定位面31用于与位于凹槽22内的外部设备10接触并对外部设备10定位。具体地,当将外部设备10放置于两个导轨2之间的凹槽22时,外部设备10的顶端与上述定位面31接触,外部设备10底端的两个角分别与两个导轨2接触,定位板3和两个导轨2共同对外部设备10定位,并对外部设备10的自由度完全进行限制,使外部设备10内部的感应线圈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21重合。
[0033]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上述定位板3的功能,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支撑板I的顶面11设有导向定位槽13,定位板3滑设于该导向定位槽13,导向定位槽13的两端侧壁可以对定位板3导向和定位。定位板3包括顶端以及与顶端相对的底端,上述定位面31设置于定位板3的顶端,定位板3的底端与导向定位槽13的槽壁之间设有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的一端与定位板3的底端连接,压缩弹簧5的另一端与导向定位槽13的槽壁连接。其中,通过设置的导向定位槽13,可以使定位板3沿预设的轨道滑动,并且使定位板3的定位面31时刻与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保持垂直。
[0034]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上述驱动装置4的功能,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2、圆盘41、连杆43以及滑座44,充电感应线圈设置于滑座44,以使充电感应线圈与滑座44形成一个整体,充电感应线圈可随滑座44 一起运动。连杆43的一端与圆盘41铰接,以使连杆43可相对于圆盘41转动。连杆43的另一端与滑座44铰接,以使连杆43可相对于滑座44转动。电机42的输出轴与圆盘41周向固定,以使电机42可驱动圆盘41旋转。支撑板I的底面12设有滑槽,滑槽包括对称中心面,滑槽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导轨2的对称中心面21重合,滑座44滑设于滑槽内。其中,电机42、圆盘41、连杆43、滑座44以及滑槽构成曲柄滑块机构,电机42驱动圆盘41旋转时,连杆43的一端随圆盘41 一起运动,连杆43的另一端驱动滑座44沿滑槽来回滑动。
[0035]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也可以为滚珠丝杠机构或气缸等,这样也可以达到驱动装置4驱动充电感应线圈沿支撑板I的底面12直线滑动的技术效果,其中,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0036]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底板6,支撑板I与底板6连接,以使支撑板I与底板6形成一个整体,支撑板I与底板6之间形成一个夹角α,底板6与外部支撑面接触并对支撑板I提供支撑。当将外部设备10放置于支撑板I上时,外部设备1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可沿支撑板I滑动,直至外部设备10的底端与两个导轨2相抵触。其中,通过将支撑板I设置一个倾角,外部设备10可自动下滑至预设位置并被支撑定位,其结构较简单,操作方便。
[0037]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板I与底板6也可以一体成型,这样使得支撑板I和底板6的整体强度较高。
[0038]进一步的,上述支撑板I与底板6两者之间的夹角α为45度,在该角度时,外部设备10可以在支撑板I上顺利下滑。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板I与底板6两者之间的夹角α还可以为30度、40度、50度、55度、60度或30度?60度之间的其它角度,这样也可以达到外部设备10可以在支撑板I上顺利下滑的技术效果,其中,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设置。
[00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底面以及与所述底面相对的顶面,所述支撑板用于与外部设备接触并对所述外部设备提供支撑; 导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对称且非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轨之间形成凹槽,两个所述导轨用于对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外部设备限位; 充电感应线圈,滑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充电感应线圈包括对称中心面,所述充电感应线圈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所述导轨的对称中心面重合;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充电感应线圈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充电感应线圈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板,滑设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所述定位板包括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两个所述导轨的对称中心面垂直设置,所述定位面用于与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外部设备接触并对所述外部设备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圆盘、连杆以及滑座,所述充电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滑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圆盘周向固定,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盘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座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设有滑槽,所述滑座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包括对称中心面,所述滑槽的对称中心面与两个所述导轨的对称中心面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30度?60度。
【文档编号】H02J17/00GK204190503SQ201420674798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6日
【发明者】王雷雨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