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和便携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3363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便携设备和便携钟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便携设备和便携钟表。



背景技术:

在手表或怀表等便携钟表、跑表、便携电话、便携型信息终端机等便携设备中,例如利用了电磁感应的非接触充电方式被不断推广,而不通过配线与充电器直接连接。在非接触充电方式中,利用了在非接触用的充电器中设置的供电线圈和在便携设备的壳体内设置的受电线圈。

在这样的非接触充电方式中使用的充电器例如具备供电线圈和罩板。另外,便携设备例如将受电线圈内置于壳体内。如果在对充电器的供电线圈通电的状态下使便携设备接近罩板,则在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之间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在受电线圈侧产生电力(自感应电动势)。在便携设备中,利用由受电线圈产生的电力对内置于便携设备中的蓄电池进行充电。

在通过非接触充电方式进行充电时,优选使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接近。作为提高了充电效率的电子设备(充电器),以往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备第2线圈(供电线圈),第2线圈与设置于手表(便携设备)的在钟表主体部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带部中的第1线圈(受电线圈)磁结合。另外,该电子设备具备对手表的带部进行定位的定位凹部,为了对设置于手表的电容器充电,在利用定位凹部对带部进行定位并使第1线圈和第2线圈接近的状态下进行充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0501号公报

但是,近年来,存在于自家住宅等固定的充电场所以外的场所设置有充电器的情况,关于充电器,设置有各种各样的充电器。因此,存在如下要求:即使利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也能够提高充电效率的便携设备。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子设备中,相对于电子设备上的定位凹部来定位安装于手表上的带后对手表的电容器充电。因此,为了对电容器进行高效的充电,要求使用与该手表对应的电子设备。因此,对于该手表,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充电器的情况下,难以使受电线圈和供电线圈接近,从而难以提高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的便携设备和便携钟表: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具备:外壳;受电部,其被收纳于所述外壳;旁路部件,其构成为包含软磁性材料;以及附属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外壳,且所述旁路部件被埋设于所述附属部件,在从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所述旁路部件配置于所述受电部与所述充电装置之间。

旁路部件所含有的软磁性材料的矫顽力小且导磁率大。因此,如果在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配置旁路部件,则对充电装置供给电力时的电磁感应变强。因此,能够使受电部中产生的自感应电动势增大。从而,通过在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配置旁路部件,能够提高充电效率。另外,旁路部件被设置于附属部件,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因此,即使在使用了各种充电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在上述的便携设备中,所述受电部具备受电线圈,所述受电线圈被设置于沿着所述外壳的与所述充电装置对置的对置面的面上,并在中央形成有开口部,在从所述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所述旁路部件配置于在沿与所述对置面垂直的轴向观察时使所述旁路部件和所述受电部不重合的位置。

在上述的便携设备中,能够在充电时将旁路部件配置于使旁路部件和受电部不重合的位置。通过在充电时将旁路部件配置在使旁路部件和受电部不重合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强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的电磁感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在上述的便携设备中,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所述旁路部件配置于所述受电线圈的形成于中央的开口部和所述受电线圈的外缘部。

在上述的便携设备中,能够在充电时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线圈的形成于中央的开口部和受电线圈的外缘部。通过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线圈的形成于中央的开口部和受电线圈的外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强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的电磁感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本发明的便携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便携钟表具备:钟表主体;受电部,其被收纳于所述钟表主体中的背面侧;旁路部件,其构成为包含软磁性材料;以及附属部件,其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且所述旁路部件被埋设于所述附属部件,在从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所述旁路部件配置于所述受电部与所述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通过将含有软磁性材料的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由此能够提高充电效率。另外,旁路部件被设置于附属部件,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因此,即使在使用了各种充电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带,所述带通过进行弯折而能够在从所述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将所述旁路部件配置于所述受电部与所述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带,所述带被安装于钟表主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穿引带,所述穿引带穿过所述钟表主体中的背面侧,所述旁路部件被设置于所述穿引带上的所述钟表主体的背侧位置处。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穿引带,该穿引带被安装于钟表主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套式带,所述套式带具备:主体收纳部,其收纳所述钟表主体,且所述旁路部件被埋设于该主体收纳部;和附属带,其被设置于所述主体收纳部。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具备:埋设有旁路部件的主体收纳部;和设置于主体收纳部的附属带。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活动环,所述活动环以能够沿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的带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带。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活动环,该活动环以能够沿安装于钟表主体的带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带。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带扣,所述带扣被设置于连结带,其中,所述连结带被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所述带扣将所述连结带和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的被连结带连结。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连结被连结带和连结带的带扣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节式连结带,其中,所述节式连结带是连结多个带节且在所述带节中埋设有所述旁路部件而成的。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节式连结带的带节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设置于所述钟表主体的表耳。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表耳,所述表耳被设置于钟表主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将所述钟表主体的背面侧的开口封闭的背盖。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堵住钟表主体的背侧的开口的背盖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是附加装饰部件,所述附加装饰部件分别能够相对于所述钟表主体的背面侧和所述钟表主体的除所述背面侧外的一部分进行装卸。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旁路部件被埋设于附加装饰部件,所述附加装饰部件分别能够相对于钟表主体的背面侧和钟表主体的除背面侧外的一部分进行装卸。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部与充电装置之间。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受电部具备受电线圈,所述受电线圈被设置于沿着所述钟表主体的与所述充电装置对置的对置面的面上,并在中央形成有开口部,在从所述充电装置进行充电时,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所述旁路部件配置于在沿与所述对置面垂直的轴向观察时使所述旁路部件和所述受电部不重合的位置。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能够在充电时将旁路部件配置于使旁路部件和受电部不重合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所述附属部件能够将所述旁路部件配置于所述受电线圈的形成于中央的开口部和所述受电线圈的外缘部。

在上述的便携钟表中,能够在充电时将旁路部件配置于受电线圈的形成于中央的开口部和受电线圈的外缘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设备和便携钟表,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

图3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沿(a)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的(a)是用于说明未配置旁路部件的状态下的磁力线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b)是用于说明配置有旁路部件的状态下的磁力线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

图5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立体图,(b)是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c)是沿(b)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的(a)是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立体图,(b)是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c)是沿(b)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的(a)是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俯视图,(b)是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视图。

图8的(a)是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沿(a)中的d-d线的剖视图,(c)是沿(a)中的e-e线的剖视图。

图9的(a)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俯视图,(b)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视图。

图10的(a)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侧视图,(c)是沿(a)中的g-g线的剖视图。

图11的(a)是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俯视图,(b)是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视图。

图12的(a)是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沿(a)中的h-h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第7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

图14是第8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

图15的(a)是第9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b)是第9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a~10i:便携钟表(便携设备);11a~11i:外壳;12g1~12g4:第1表耳~第4表耳(附属部件,表耳);13h:背盖(附属部件);15a:第1带(附属部件,带);30、30b~30i:旁路部件;40:充电装置;19、51:穿引带(附属部件);52:套式带;52a:主体收纳部(附属部件);52b:第1带(附属带);52c:第2带(附属带);53a:第1带;53b:第2带(附属部件,带);54:活动环(附属部件);61a:被连结带;61b:连结带;62:带扣(附属部件);63a:第1节式连结带(附属部件,节式连结带);63b:第2节式连结带(附属部件,节式连结带);90:附加装饰部件(附属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功能相同的部件,可能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一例的便携钟表10a具备作为本发明的钟表主体的一例的外壳11a。在外壳11a的正面,设置有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显示时刻等信息。另外,在外壳11a中内置有机芯。机芯具备驱动单元和电池(蓄电池)等,对在显示装置上显示的显示信息进行控制。

在外壳11a的两端部形成有表耳12a~12d。另外,在外壳11a的背面侧形成有开口部。在开口部安装有背盖13。背盖13堵住开口部。在一端的表耳12a、12c上,通过第1销14a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和带的一例的第1带15a。在另一端的表耳12b、12d上,通过第2销14b安装有第2带15b。在第1带15a的安装于外壳11a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搭扣16。

在外壳11a的内部设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作为本发明的受电部的一例的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受电线圈21被配置在接近背盖13的位置。在此,将背盖13的在装配于外壳11a时露出在外部的露出面的相反侧的面定义为背盖13的背面。受电线圈21被设置在沿着作为本发明的对置面的一例的背盖13的背面的面上。沿着背盖13的背面的面是与背盖13的背面大致平行的面。

受电线圈21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形成为涡卷状。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背盖13的背面垂直的轴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受电线圈21的中央,形成有作为本发明的开口部的一例的中央开口部21a。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是本发明的外缘部的一例。

电磁屏蔽件22隔着受电线圈21配置在背盖13的相反侧。电磁屏蔽件22覆盖受电线圈21的几乎整体。在电磁屏蔽件22上载置有内置于外壳11a中的未图示的蓄电池。

电磁屏蔽件22抑制了穿过受电线圈21的磁力线向上方泄漏。由受电线圈21产生的电力被供给至蓄电池。蓄电池蓄积被供给的电力。蓄电池对机芯供给用于产生使机芯的驱动单元驱动的驱动力等的电力。

在第1带15a中埋设有作为本发明的旁路部件的一例的旁路部件30。旁路部件30具备第1旁路31、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第1旁路31~第3旁路33沿着第1带15a的延伸方向大致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第1旁路31被配置在第2旁路32与第3旁路33之间。第2旁路32被配置于第1旁路31的搭扣16侧。

第1旁路31形成为圆柱形状,该圆柱形状的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状。第1旁路31配置于第1带15a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第2旁路32的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的形状形成为弧状。第2旁路32沿着与第1带15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第3旁路33的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的形状形成为弧状。第3旁路33沿着与第1带15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沿着以第1旁路31为中心的圆弧设置。

第1旁路31与第2旁路32的分离距离和第1旁路31与第3旁路33的分离距离大致相同。第2旁路32与第3旁路33之间的沿第1带15a的延伸方向的最大分离距离与受电线圈21的直径大致相同、或者比受电线圈21的直径稍大。

第1旁路31、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都构成为包含软磁性材料。软磁性材料是矫顽力小且导磁率大的材料。作为软磁性材料,可以列举出例如铁、硅钢、强磁性铁镍合金(铁镍合金)、铁硅铝磁性合金(铁硅铝合金)、坡明德合金(铁钴合金)、软磁铁氧体(以氧化铁为主成分的陶瓷)、非晶态磁性合金、纳米晶体磁性合金等。

1-2.充电时的形态

接下来,说明对内置于便携钟表10a的外壳11a中的蓄电池进行充电时的形态。图3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沿(a)中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3的(a)、(b)所示,在便携钟表10a充电时,便携钟表10a被载置在充电装置40上。此时,便携钟表10a的背盖13的露出面与充电装置40对置。

在此,对充电装置40进行说明。充电装置40具备箱状的壳体41。充电装置40具备供电线圈42。供电线圈42被内置于壳体41的内部。供电线圈42形成为与受电线圈21大致相同的形状。供电线圈42形成为涡卷状。在沿上下方向观察供电线圈42时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供电线圈42沿着大致水平面形成。在供电线圈42的下方设置有屏蔽部件43。屏蔽部件43抑制了穿过供电线圈42的磁力线向下方泄漏。

在进行便携钟表10a的充电时,便携钟表10a的第1带15a被弯折后载置于充电装置40上。此时,设置有受电线圈21的面与设置有供电线圈42的面大致平行。另外,第1旁路31~第3旁路33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和供电线圈42的上下方向之间。在使第1带15a弯折以从充电装置40进行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能够将旁路部件30配置在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另外,由于供电线圈42形成为与受电线圈21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受电线圈21和供电线圈42被配置在大致重合的位置。

具体来说,第1旁路31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因此,第1旁路31、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被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

当便携钟表10a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后,使电在充电装置40的供电线圈42中流动,开始对便携钟表10a充电。当电在供电线圈42中流动时,在供电线圈42的周围产生磁场。如果在供电线圈42的周围产生磁场,则在供电线圈42与内置于外壳11a的受电线圈21之间产生电磁感应。通过该电磁感应,在受电线圈21中产生电流。基于该电流的电力被充入蓄电池中。

在此,设想在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的上下方向之间未配置第1旁路31~第3旁路33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的(a)所示,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b较短。因此,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难以到达受电线圈21,充电效率不怎么高。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的上下方向之间,配置有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第3旁路33。第1旁路31~第3旁路33所含有的软磁性材料的矫顽力小且导磁率大。因此,如图4的(b)所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如果在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配置第1旁路31~第3旁路33,则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b变长。因此,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充分地到达了受电线圈21,磁力线b充分地遍及受电线圈21。

其结果是,对充电装置40供给电力时的电磁感应变强,从而能够增大在受电线圈21中产生的自感应电动势。从而,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因此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第1旁路31、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被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的电磁感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在受电线圈21的上方设有电磁屏蔽件22,在供电线圈42的下方设有屏蔽部件43。因此,抑制了磁力线b向受电线圈21的上方和供电线圈42的下方的泄漏。其结果是,如图4的(b)所示,磁力线b穿过第1旁路31和第2旁路32而在供电线圈42与受电线圈21之间被可靠地描画。或者,磁力线b穿过第1旁路31和第3旁路33而在供电线圈42与受电线圈21之间被可靠地描画。从而,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的电磁感应,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第1旁路31~第3旁路33被埋设于第1带15a。第1带15a能够变形,以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将第1旁路31~第3旁路33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通过调整第1带15a的弯折位置等,能够容易地调整第1旁路31~第3旁路33与受电线圈21的相对位置关系。

另外,充电装置有各种各样。例如,根据充电装置的不同,供电线圈的大小或形状可能与受电线圈21的大小或形状不同。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受电线圈21和供电线圈难以接近的状态。关于这一点,在便携钟表10a中,通过调整第1带15a的弯折位置,能够容易地调整配置第1旁路31~第3旁路33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受电线圈21和供电线圈不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旁路部件30配置在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之间。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另外,埋设有旁路部件30的第1带15a被安装于外壳11a。因此,在使用收纳于外壳11a的受电线圈21进行非接触充电时,不具有旁路部件30的情况非常少。因此,能够对无法实现下述的高效充电的情况进行抑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旁路部件30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旁路部件30,设置有第1旁路31~第3旁路33这3个旁路,但旁路部件可以是1个旁路,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的旁路。另外,旁路部件30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和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但是,也可以仅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或者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另外,旁路部件30被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但是,旁路部件30也可以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一部分与受电线圈重合的位置处。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5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立体图,(b)是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c)是沿(b)中的b-b线的剖视图。如图5的(a)~(c)所示,便携钟表10b具备外壳11b。在外壳11b上设有显示装置。在外壳11b中内置有机芯。在外壳11b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21a。在受电线圈21上形成有外缘部21b。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另外,在外壳11b的两端部形成有表耳12a~表耳12d。在外壳11b的背面侧的开口部安装有背盖13。在外壳11b的一端的表耳12a和表耳12c上设有第1销14a。在外壳11b的另一端的表耳12b和表耳12d上设有第2销14b。在外壳11b的背面侧,穿过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和穿引带的一例的穿引带51。穿引带51被贯穿插入第1销14a与外壳11b之间。穿引带51也被贯穿插入第2销14b与外壳11b之间。

穿引带51具备第1带部51a、第2带部51b以及第3带部51c。第1带部51a是穿引带51中的比第1销14a靠外壳11b的相反侧的部位。第2带部51b是穿引带51中的处于第1销14a与第2销14b之间的部位。第2带部51b被配置在外壳11b的背侧。第3带部51c是穿引带51中的比第2销14b靠外壳11b的相反侧的部位。

在第2带部51b中埋设有旁路部件30b。旁路部件30b具备第1旁路31、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第1旁路31、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大小和配置。便携钟表10b在充电时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上。充电装置40具备壳体41、供电线圈42和屏蔽部件43。充电装置4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2-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2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b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第3旁路33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因此,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第1旁路31、第2旁路32和第3旁路33被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的电磁感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旁路31~第3旁路33被埋设于穿引带51的一部分、即配置于外壳11b的背侧的第2带部51b中。因此,仅通过将外壳11b载置于充电装置40,就能够将第1旁路31~第3旁路33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6的(a)是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立体图,(b)是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c)是沿(b)中的c-c线的剖视图。如图6的(a)~(c)所示,便携钟表10c具备外壳11c。在外壳11c上设有显示装置。在外壳11c中内置有机芯。在外壳11c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21a。在受电线圈21上形成有外缘部21b。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另外,外壳11c被安装于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的一例的套式带(ジャケットバンド)52。套式带52具备主体收纳部52a。外壳11c被收纳于主体收纳部52a。在主体收纳部52a处,作为本发明的附属带的一例的第1带52b和第2带52c与主体收纳部52a设置成一体。

在主体收纳部52a的底面部埋设有旁路部件30c。旁路部件30c具备第1旁路31c和第2旁路32c。第1旁路31c和第2旁路32c被埋设于主体收纳部52a的底面部。第1旁路31c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大小和配置。第2旁路32c形成为环状。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2旁路32c沿着受电线圈21的外周配置。便携钟表10c的主体收纳部52a在充电时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充电装置40具备壳体41、供电线圈42和屏蔽部件43。充电装置4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3-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3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c中,在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c和第2旁路32c被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因此,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第1旁路31c和第2旁路32c被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因此,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能够进一步增强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的电磁感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第1旁路31c和第2旁路32c被埋设于套式带52的主体收纳部52a的底面部。因此,仅通过将套式带52的主体收纳部52a载置于充电装置40,就能够将第1旁路31c和第2旁路32c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4-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7的(a)是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俯视图,(b)是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视图。图8的(a)是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沿(a)中的d-d线的剖视图,(c)是沿(a)中的e-e线的剖视图。如图7的(a)、(b)所示,便携钟表10d具备箱形的外壳11d。在外壳11d上设有显示装置。在外壳11d中内置有机芯。在外壳11d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在外壳11d的两端部形成有表耳12a~12d。在一端的表耳12a、12c上安装有第1带53a。在另一端的表耳12b、12d上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带的一例的第2带53b。在第2带53b上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的一例的活动环54。活动环54包裹第2带53b的一部分。在第2带53b的安装有外壳11d的一侧的相反侧,安装有搭扣55。搭扣55具备搭扣主体55a和搭扣针55b。在第1带53a上,形成有沿着其延伸方向以大致等间隔分离的多个子孔56、56…。通过将第1带53a插入搭扣55的搭扣主体55a中,由此第1带53a和第2带53b被连结。通过将搭扣针55b插入子孔56、56…中的任意一个,由此第1带53a和第2带53b被固定。

在第2带53b和活动环54中设置有旁路部件30d。旁路部件30d具备埋设于第2带53b的第1旁路31d1~31d8。旁路部件30d具备埋设于活动环54的第2旁路32d1~32d3和第3旁路33d1~33d3。

第1旁路31d1~31d8在第2带53b的延伸方向上以大致等间隔分离地配置于第2带53b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2旁路32d1~32d3被配置于活动环54的比第2带53b靠外侧的一端部。第2旁路32d1~32d3被配置成在第2带53b的延伸方向上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第2旁路32d1~32d3的分离距离比第1旁路31d1~31d8的分离距离短。

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3旁路33d1~33d3被配置于活动环54的比第2带53b靠外侧的另一端部。第3旁路33d1~33d3被配置成在第2带53b的延伸方向上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第3旁路33d1~33d3的分离距离与第2旁路32d1~32d3的分离距离大致相同。

如图8的(a)~(c)所示,便携钟表10d在充电时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上。充电装置40具备壳体41、供电线圈42和屏蔽部件43。充电装置4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在携钟表10d中,在进行充电时,第2带53b在表耳12b、12d的部分处被折返。活动环54能够沿着第2带53b的延伸方向移动。在将便携钟表10d载置于充电装置40时,调整活动环54的位置。此时,活动环54被配置于天线20的下方。

4-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4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d中,在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d1~31d8中的任意一个被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上下方向上观察,第1旁路31d3、第2旁路32d1~32d3、第3旁路33d1~33d3被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其结果是,能够高效地对蓄电池充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旁路32d1~32d3和第3旁路33d1~33d3被埋设于活动环54。因此,能够容易地微调充电时的第2旁路32d1~32d3和第3旁路33d1~33d3的配置位置。另外,由于第1旁路31d1~31d8被埋设于第2带53b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旁路31d1~31d8中的任意一个配置于受电线圈21的内侧开口部。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5-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9的(a)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俯视图,(b)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视图。图10的(a)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侧视图,(c)是沿(a)中的g-g线的剖视图。如图9(a)、(b)所示,便携钟表10e具备外壳11e。在外壳11e上设有显示装置。在外壳11e中内置有机芯。在外壳11e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21a。在受电线圈21上形成有外缘部21b。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另外,在外壳11e的两端部形成有表耳12a~12d。在外壳11e的一端的表耳12a、12c上设有第1销14a。在外壳11e的另一端的表耳12b、12d上设有第2销14b。在外壳11e的一端的表耳12a、12c上安装有被连结带61a。在外壳11e的另一端的表耳12b、12d上安装有连结带61b。

在连结带61b上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的一例的带扣62。带扣62与被连结带61a上的连接于外壳11e的一侧的相反侧连接。带扣62连结被连结带61a和连结带61b。在带扣62中埋设有旁路部件30e。旁路部件30e具备第1旁路31e、第2旁路32e和第3旁路33e。第1旁路31e被配置于带扣62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从第1旁路31e观察,第2旁路32e被配置于带扣62的宽度方向一端侧。从第1旁路31e观察,第3旁路33e被配置于带扣6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第1旁路31e、第2旁路32e、第3旁路33e沿着带扣62的宽度方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如图10的(a)~(c)所示,便携钟表10e在充电时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上。充电装置40具备壳体41、供电线圈42和屏蔽部件43。充电装置4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连结带61b在中途位置弯折。由此,带扣62中的第1旁路31e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第2旁路32e和第3旁路33e分别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

5-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5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e中,在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e~第3旁路33e被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旁路31e~第3旁路33e被埋设于带扣62,该带扣62安装于连结带61b。因此,通过使连结带61b适当地弯折,能够容易地将第1旁路31e~第3旁路33e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和供电线圈42重合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第6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6-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11的(a)是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俯视图,(b)是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视图。图12的(a)是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俯视图,(b)是沿(a)中的h-h线的剖视图。如图11(a)、(b)所示,便携钟表10f具备外壳11f。在外壳11f上设有显示装置。在外壳11f中内置有机芯。在外壳11f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另外,在外壳11f的两端部形成有表耳12a~12d。在一端的表耳12a、12c上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和节式连结带的一例的第1节式连结带63a。在另一端的表耳12b、12d上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和节式连结带的一例的第2节式连结带63b。第1节式连结带63a和第2节式连结带63b是连结多个带节而成的节式连结带。

在第1节式连结带63a和第2节式连结带63b中埋设有旁路部件30f。在第1节式连结带63a的第1带第1节63a1~第1带第3节63a3中分别埋设有第1旁路31f1~第3旁路31f3。另外,在第2节式连结带63b的第2带第1节63b1~第2带第5节63b5中分别埋设有第4旁路31f4~第8旁路31f8。

在第1节式连结带63a和第2节式连结带63b的其它带节中也设置有旁路。第1节式连结带63a和第2节式连结带63b中的带节沿着第1节式连结带63a和第2节式连结带63b的延伸方向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另外,第1旁路31f1~第8旁路31f8分别配置于第1带第1节63a1~第1带第3节63a3和第2带第1节63b1~第2带第5节63b5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第1旁路31f1~第8旁路31f8沿着第1节式连结带63a和第2节式连结带63b的延伸方向配置在一条直线上。便携钟表10f在充电时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上。充电装置40具备壳体41、供电线圈42和屏蔽部件43。充电装置4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6-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6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f中,在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f1~第8旁路31f8被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其结果是,能够高效地对蓄电池充电。

另外,对于图11的(a)、(b)所示的第1旁路31f1~第8旁路31f8来说,存在如下的情况:在受电线圈21的附近,旁路被配置在不与受电线圈21和供电线圈42重合的位置和除此以外的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2的(b)所示,第4旁路31f4和第7旁路31f7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第5旁路31f5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与此相对,第6旁路31f6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及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以外的位置。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第4旁路31f4和第5旁路31f5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和供电线圈42重合的位置,也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第7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7-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13是第7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如图13所示,便携钟表10g具备外壳11g。在外壳11g上设有表镜18。在外壳11g中内置有未图示的机芯。在外壳11g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21a。在受电线圈21上形成有外缘部21b。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在天线20上载置有蓄电池80。

另外,在外壳11g的背面侧的四角,设置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和表耳的一例的第1表耳12g1~第4表耳12g4。第1表耳12g1~第4表耳12g4都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第1表耳12g1~第4表耳12g4都形成为同一形状。在图13中,第1表耳12g1处于第3表耳12g3的近前位置。第2表耳12g2处于第4表耳12g4的近前位置。在一端的第1表耳12g1与第3表耳12g3之间穿过有穿引带19。在另一端的第2表耳12g2与第4表耳12g4之间也穿过有穿引带19。

在穿引带19和第1表耳12g1~第4表耳12g4中设有旁路部件30g。旁路部件30g具备第1旁路31g~第5旁路35g。第1旁路31g被埋设于穿引带19中的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第2旁路32g~第5旁路35g分别设置于外壳11g的第1表耳12g1、第2表耳12g2、第3表耳12g3、第4表耳12g4。第2旁路32g、第3旁路33g、第4旁路34g、第5旁路35g都构成为同一形状。在图13中,第2旁路32g处于第4旁路34g的近前位置。第3旁路33g处于第5旁路35g的近前位置。

便携钟表10g在充电时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上。充电装置40具备壳体41、供电线圈42和屏蔽部件43。充电装置4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7-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7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g中,在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g~第5旁路35g被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穿引带19上的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处,埋设有第1旁路31g。因此,仅通过将外壳11g载置于充电装置40,就能够将第1旁路31g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另外,第2旁路32g~第5旁路35g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被配置成遍及受电线圈21的下侧和上侧。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旁路32g~第5旁路35g的一部分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因此,也能够容易地使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遍及受电线圈21。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第8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8-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14是第8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如图14所示,便携钟表10h具备外壳11h。在外壳11h上设有表镜18。在外壳11h中内置有未图示的机芯。在外壳11h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21a。在受电线圈21上形成有外缘部21b。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在天线20上载置有蓄电池80。

另外,在外壳11h的背面侧的开口部,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的一例的背盖13h。背盖13h堵住外壳11h的背面侧的开口部。在背盖13h中埋设有旁路部件30h。旁路部件30h具备第1旁路31h、第2旁路32h和第3旁路33h。第1旁路31h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第2旁路32h和第3旁路33h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

便携钟表10h在充电时被载置于充电装置40上。充电装置40具备壳体41、供电线圈42和屏蔽部件43。充电装置4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8-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8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h中,在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观察,含有软磁性材料的第1旁路31h~第3旁路33h被配置于受电线圈21与供电线圈42之间。因此,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旁路31h~第3旁路33h被埋设于背盖13h。因此,仅通过将外壳11h载置于充电装置40,就能够将第1旁路31h~第3旁路33h配置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不与受电线圈21重合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使用各种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非接触充电的充电效率。

<第9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9-1.便携钟表的结构

图15的(a)是第9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侧剖视图,(b)是第9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的充电时的侧剖视图。如图15(a)所示,便携钟表10i具备外壳11i。在外壳11i上设有表镜18。在外壳11i中内置有未图示的机芯。在外壳11i中设置有天线20。天线20具备受电线圈21和电磁屏蔽件22。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21a。在受电线圈21上形成有外缘部21b。天线20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在天线20上载置有蓄电池80。

另外,在外壳11i的上表面部的四角形成于切口部,作为本发明的附属部件的一例的附加装饰部件90被安装于这些切口部。附加装饰部件90形成为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包围表镜18的形状。在外壳11i的上表面部形成的切口部是能够与附加装饰部件90嵌合的形状。附加装饰部件90能够相对于外壳11i(钟表主体)的除背面侧外的一部分、即上表面部装卸。外壳11i的除背面侧外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上表面部以外的部位。例如,外壳11i的除背面侧外的一部分可以是外壳11i的侧面部。另外,外壳11i的除背面侧外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外壳11i的遍及上表面部和侧面部的部位。

在外壳11i的背侧的开口部安装有背盖13i。在背盖13i的下方设有第1带91a和第2带91b。在背盖13i的背面侧的四角设有第1表耳92a、第2表耳92b、第3表耳92c、第4表耳92d。第1表耳92a~第4表耳92d都形成为同一形状,在图15中,第1表耳92a处于第3表耳92c的近前位置,第2表耳92b处于第4表耳92d的近前位置。

第1带91a被安装于一端的第1表耳92a和第3表耳92c。第2带91b被安装于另一端的第2表耳92b和第4表耳92d。第1表耳92a~第4表耳92d形成为整体能够与附加装饰部件90嵌合的形状。附加装饰部件90能够在外壳11i的背面侧相对于第1表耳92a~第4表耳92d装卸。

第2带91b能够以第2表耳92b和第4表耳92d为轴折叠。折叠后的第2带91b被第1表耳92a和第3表耳92c夹入。通过将附加装饰部件90嵌入第1表耳92a~第4表耳92d,由此,第2带91b被固定于第1表耳92a和第3表耳92c之间。

另外,便携钟表10i具备旁路部件30i。旁路部件30i具备第1旁路31i和附加装饰部件90。第1旁路31i被埋设于第2带91b。在第2带91b被固定于第1表耳92a和第3表耳92c之间时,第1旁路31i被配置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的下侧。附加装饰部件90由软磁性材料构成。因此,附加装饰部件90构成了旁路部件的一部分。

9-2.充电时的形态

在第9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i中,在充电时,附加装饰部件90被安装在设于外壳11i的第1表耳92a~第4表耳92d上。此时,在受电线圈21的中央开口部21a的下侧,配置有埋设于第2带91b中的第1旁路31i。另外,在受电线圈21的外缘部21b的外侧的下侧,配置有附加装饰部件90。附加装饰部件90由软磁性材料构成,具有作为旁路部件的功能。因此,从供电线圈4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充分地遍及至受电线圈21,因此,能够使受电线圈21中的基于电磁感应的电流的产生量增多。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针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

另外,在附加装饰部件90是将第2带91b固定于第1表耳92a和第3表耳92c之间的部件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钟表10i中,将该附加装饰部件90也灵活用作旁路部件。因此,无需另行增加旁路部件就能够提高充电效率,并且能够有助于部件数量的削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加装饰部件90由软磁性材料形成,但也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树脂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附加装饰部件自身无法作为旁路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可以在由软磁性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的附加装饰部件中埋设作为旁路部件的软磁性体。

并且,本发明不受参照附图所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限定,可以在其技术范围内考虑各种变形例。

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设备,以便携钟表10a~10i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具备充电用的天线,就不限于便携钟表10a~10i。因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心率计或身体成分分析仪等其它便携设备中。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周知的结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