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充电池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593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过充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电池充电器是电动车、电动工具、电玩、笔记本、数码及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所用可充电电池充电用电子设备,其输出类型为纯直流或脉动直流。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按所充电电池的类型又可分为镍镉电池充电器、镍氢电池充电器、镍锌电池充电器、铅酸电池充电器、锂电池充电器等。按充电器的功能又可分为专用充电器和通用充电器。

现在电池充电器容易产生过充情况,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对电池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过充电池充电器,解决了目前的电池充电器容易使充电电池过冲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过充电池充电器,包括插头和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内设置有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化模块连接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所述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间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级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转化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至所述正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电阻r5和充电指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连接待充电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模块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稳压芯片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变阻器w1所述电源转化模块的负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恒流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恒流模块的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依次连接变阻器w2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负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待充电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三级管q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该电路,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池过充,从而有效的保护电池,延长电池的寿命。

改变变阻器w1的阻值,可以对多节串联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改变变阻器w2的阻值,可以对充电电流进行大范围调节,使充电器具有可调性;

本发明制作简单、元器件易购,充电安全,不会损坏电池。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防过充电池充电器,包括插头和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内设置有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化模块连接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所述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间相互连接。

所述指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级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转化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至所述正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电阻r5和充电指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连接待充电电池。

所述稳压模块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稳压芯片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变阻器w1所述电源转化模块的负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恒流模块。

所述恒流模块的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依次连接变阻器w2和电阻r2,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负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待充电电池。

所述三级管q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

具体实施例1

一种防过充电池充电器,包括插头和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内设置有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电压为5v,所述电源转化模块连接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所述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间相互连接。

所述指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3,所述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级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转化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即+5v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依次连接电阻r3和电阻r4至所述正电压输出端,所述电阻r3的阻值为100ω,所述电阻r4的阻值为4.7kω;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依次连接电阻r5和充电指示灯,所述电阻r5为200ω,所述充电指示灯为led充电指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连接待充电电池,所述待充电电池为两节锂电池串联形成,电压为3v。

所述稳压模块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所述电阻r3和电阻r4之间,所述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1kω;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稳压芯片接地,所述稳压芯片为的型号为:tl431,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变阻器w1所述电源转化模块的负电压输出端(-5v),所述变阻器w1为20kω,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恒流模块。

所述恒流模块的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依次连接变阻器w2和电阻r2,所述变阻器w2的阻值为2kω,所述电阻r2的阻值为200ω,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负电压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待充电电池。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电阻r1、三极管q1、变阻器w1和稳压芯片tl431构成精密可调的稳压模块,所述电阻r2、三极管q2和变阻器w2构成可调的恒流模块,所述电阻r3、阻r4、电阻r5、三极管q3和充电指示灯构成指示模块;

随着被充电电池电压的上升,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池被充满后,电阻r4上的压降将降低,从而使三极管q3截止,充电指示灯熄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过充电池充电器,包括插头和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内设置有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电源转化模块连接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所述稳压模块、恒流模块和指示模块间相互连接;采用该电路,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池过充,从而有效的保护电池,延长电池的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绵阳市建诚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6
技术公布日:2018.03.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