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6189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人们正在探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来驱动汽车。现已发现和开发的如:风力汽车、磁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但这些新能源汽车结构复杂,体型笨拙,效率低下,续航能力差,且不适合长途运行,因此这些新能源汽车实际用途不大,因此没能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其在脉冲线圈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磁铁,且磁铁的上端与车体连接,通过车体的颠簸带动磁铁于脉冲线圈内上下运动进而形成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对电池组充电,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其装设于汽车车体前后桥的支点位置处,其包括脉冲线圈、磁铁、整流电路、脉冲整形模块、二次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电池组。所述磁铁可上下活动的设置于所述脉冲线圈内,且磁铁的上端与车体连接。所述脉冲线圈分别电性连接有所述整流电路、脉冲整形模块、二次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电池组。

优选的,所述脉冲线圈包括相互连接的正极脉冲线圈和负极脉冲线圈,所述磁体可上下活动的装设于所述正极脉冲线圈和负极脉冲线圈之间。

优选的,所述磁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外分别设有限位支架,在磁铁根据车体上下运动时可起到限位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磁铁根据车体上下运动时与脉冲线圈形成磁感线的切割产生电流并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脉冲整形模块、二次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处理后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在脉冲线圈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磁铁,且磁铁的上端与车体连接,通过车体的颠簸带动磁铁于脉冲线圈内上下运动进而形成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并通过整流电路、脉冲整形模块、二次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后对电池组进行充电,进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时可对车子的颠簸起到阻尼作用,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2、由于系统产生的是脉冲电流,充电效果好,便于电池组件的吸收;

3、该发电系统的制造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脉冲线圈—1、正极脉冲线圈—1a、负极脉冲线圈—1b、磁铁—2、导柱—2a、整流电路—3、脉冲整形模块—4、二次整流电路—5、升压电路—6、电池组—7、限位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一种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其装设于汽车车体前后桥的支点位置处,可根据汽车行车过程中车体前后桥支点位置处上下颠簸运动切割磁感线形成电流,该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包括脉冲线圈1、磁铁2、整流电路3、脉冲整形模块4、二次整流电路5、升压电路6和电池组7。所述磁铁2可上下活动的设置于所述脉冲线圈1内,进而形成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且磁铁2的上端与车体连接,通过车体的颠簸带动磁铁2于脉冲线圈1内上下运动。所述脉冲线圈1分别电性连接有所述整流电路3、脉冲整形模块4、二次整流电路5、升压电路6和电池组7。因此,可通过整流电路3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脉冲整形模块4整形和二次整流电路5,后经过升压电路6升压后对电池组7进行充电,进而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在本实施例中,可对汽车上多个位置安装多个自由能发电系统同时产生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脉冲线圈1包括相互连接的正极脉冲线圈1a和负极脉冲线圈1b,所述磁体2可上下活动的装设于所述正极脉冲线圈1a和负极脉冲线圈1b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磁铁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柱2a,所述导柱2a外分别设有限位支架8,在磁铁2根据车体上下运动时可起到限位的作用。

所述磁铁2根据车体上下运动时与脉冲线圈1形成磁感线的切割产生电流并通过整流电路3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脉冲整形模块4、二次整流电路5、升压电路6处理后对电池组7进行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本系统的检测,以一台车自重650kg为例,车子在运行平稳的路面上产生的脉冲电能为3.2a·75v,车子在颠簸较大路面上产生的脉冲电能为17a·92v。

综上所述,本发明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在脉冲线圈1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磁铁2,且磁铁2的上端与车体连接,通过车体的颠簸带动磁铁2于脉冲线圈1内上下运动进而形成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并通过整流电路3、脉冲整形模块4、二次整流电路5、升压电路6后对电池组7进行充电,进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时可对车子的颠簸起到阻尼作用,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自由能发电系统,其装设于汽车车体前后桥的支点位置处,其包括脉冲线圈、磁铁、整流电路、脉冲整形模块、二次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电池组。磁铁可上下活动的设置于脉冲线圈内,且磁铁的上端与车体连接。脉冲线圈分别电性连接有整流电路、脉冲整形模块、二次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和电池组。本发明在脉冲线圈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磁铁,且磁铁的上端与车体连接,通过车体的颠簸带动磁铁于脉冲线圈内上下运动进而形成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并通过整流电路、脉冲整形模块、二次整流电路、升压电路后对电池组进行充电,进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时可对车子的颠簸起到阻尼作用,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先权;竞广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其凯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7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