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7097发布日期:2018-12-08 06:1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现阶段太阳能的利用,特别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研发活动已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大大降低,从几美元/(kw·h)减少到小于25美分/(kw·h)。但是,小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现仍比使用常规电力要昂贵。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降低发电成本成为光伏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关键。晶体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每提高1%,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就下降6%。

影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以温度和太阳辐照度的影响最大。太阳辐照度对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实质上就是光照入射角对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光照入射角包括方位角和倾角。太阳电池方阵的方位角(受屋顶形状的限制)是方阵的垂直面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倾斜角是太阳电池方阵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并希望此夹角是方阵一年中发电量为最大时的最佳倾斜角度。所以,如何设计出一款能够根据房屋的方位自动改变方位角、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光线入射角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倾角以达到最佳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的光伏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改变方位角和倾角的光伏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系统,包括:

光伏组件,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力;

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照射到光伏组件上的太阳光线的入射角;

安装于光伏组件下方的自动调节支架,用于随着太阳光线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朝向以及倾斜角度;

逆变器,与所述光伏组件相应连接,将所述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并网输出;

控制器,分别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自动调节支架和逆变器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测量在那个时间段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入射角度,使控制器控制自动调节支架可以调整光伏组件朝向和倾角,使得光伏组件能够接收到最大的太阳辐照度,并使发的电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力后并网输出。

优选地,所述自动调节支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和下立柱,所述下立柱内部设有用于容纳伺服电机的空腔,所述伺服电机的连杆与上立柱相连,所述上立柱上部连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光伏组件铰接,所述上立柱上还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光伏组件底部相连。采用上下立柱合并的立柱以及伺服电机的配合使用,使得连接在上立柱的光伏组件在伺服电机的带动能旋转,进而改变方位角;采用气缸能够将光伏组件一端顶起,从而改变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度,从而随着太阳的的位置变化而始终达到最大太阳辐照度。

优选地,所述下立柱顶部设有环形滑槽,所述上立柱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部设有可在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的球形块。采用多个支撑柱与环形滑槽的配合使用,使得上立柱在能够旋转的同时与下立柱还有多个接触点,使得上立柱不仅仅只有与伺服电机一个连接点,使得上立柱旋转时更加稳当,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采用光束分析仪。

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玻璃盖板和u形边框、设置于u形边框内的电池片、位于电池片两侧的封装胶膜、分别设置在电池片两侧的封装胶膜上的前板和背板,所述背板背面设有散热件。采用散热件能够增加电池片在进行光伏发电时产生的大量的热,提高电池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散热件横截面为“l”字形,其包括方形板状的散热基座和沿所述散热基座的一端垂直延伸的方形散热连接板,所述散热基座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扣合连接有一散热框,所述散热框的周围设有多个窗孔式散热鳍片。采用“l”字形的散热件能够方便安装,位置灵活可调,采用窗孔式散热鳍片能够增大散热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光伏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散热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1,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力;

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2,用于测量照射到光伏组件上的太阳光线的入射角;

安装于光伏组件下方的自动调节支架3,用于随着太阳光线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朝向以及倾斜角度;

逆变器,与所述光伏组件相应连接,将所述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并网输出;

控制器,分别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2、自动调节支架3和逆变器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调节支架3包括立柱31,所述立柱31包括上立柱311和下立柱312。所述下立柱312内部设有用于容纳伺服电机32的空腔,所述伺服电机32的连杆与上立柱311相连。伺服电机32启动,带动上立柱311转动。所述下立柱312顶部优选设有环形滑槽,所述上立柱311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部设有可在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的球形块。转动时能够更稳定,同时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所述上立柱311上部连有固定杆33,所述固定杆33与所述光伏组件1铰接,所述上立柱311上还设置有横梁34,所述横梁34上设置有气缸35(横梁34与气缸35之间优选通过斜面与光伏组件1相平行的三角形固定块相连,使气缸35与光伏组件1垂直,使得光伏组件1的旋转效果好),所述气缸35的伸缩杆与光伏组件1底部相连。伺服电机32、光束分析仪、气缸35均与控制器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2采用光束分析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1包括相互扣合的玻璃盖板17和u形边框16、设置于u形边框16内的电池片11、位于电池片11两侧的封装胶膜12、分别设置在电池片11两侧的封装胶膜上的前板13和背板14,所述背板14背面设有散热件15。所述散热件15优选横截面为“l”字形,其包括方形板状的散热基座151和沿所述散热基座151的一端垂直延伸的方形散热连接板152,所述散热基座15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环形卡槽153,所述环形卡槽153内扣合连接有一散热框154,所述散热框154的周围设有多个窗孔式散热鳍片155。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力;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照射到光伏组件上的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安装于光伏组件下方的自动调节支架,用于随着太阳光线的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朝向以及倾斜角度;逆变器,与所述光伏组件相应连接,将所述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后并网输出;控制器,分别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自动调节支架和逆变器相连。本发明采用太阳光线入射角测量装置测量在那个时间段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入射角度,使控制器控制自动调节支架可以调整光伏组件朝向和倾角,使得光伏组件能够接收到最大的太阳辐照度,并使发的电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力后并网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运;张华;田小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国龙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1
技术公布日:2018.12.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