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5201发布日期:2020-05-22 21:5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器。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由于电子设备的高频率使用,电池电量消耗特别快,因此,人们需要经常使用充电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我们在日常外出时经常需要携带多种充电器,而多种充电器里的充电线经常会因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收纳而缠绕打结在一起,给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充电线进行收纳、方便携带的便携式充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充电器,包括有充电头、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所述充电头包括有充电头本体,充电头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电源插头槽,电源插头槽内设有可收缩的电源插头,充电头本体的一侧面设有充电线接口,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开设有用于收纳充电线的收纳槽,收纳时,电源插头向内收缩至电源插头槽中,充电线沿着收纳槽绕设在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上。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头本体为矩形结构,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收纳槽。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收纳槽的深度由其拐角处向两侧面递减,每个收纳槽均与其两侧面圆滑过渡。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线接口与其相邻的收纳槽之间开设有出线槽,出线槽的一端与充电线接口连通,出线槽的另一端与收纳槽连通。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收纳槽环绕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一周形成环形槽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插头为l型。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插头插接于充电线接口中,充电插头的尾部端面与其所在充电头本体的侧面平齐。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充电头本体设有用于束紧绕设好的充电线的束紧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充电器,包括有充电头、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所述充电头包括有充电头本体,充电头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电源插头槽,电源插头槽内设有可收缩的电源插头,充电头本体的一侧面设有充电线接口,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开设有用于收纳充电线的收纳槽,收纳时,电源插头向内收缩至电源插头槽中,充电线沿着收纳槽绕设在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上;当本实用新型对充电线进行收纳时,电源插头向内收缩至电源插头槽中,充电线沿着收纳槽绕设在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且能够十分方便地将充电线收纳于充电器中,避免出现缠线打结的情况,更加适用于日常的携带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充电头1、充电插头2、充电线3、束紧带4、充电头本体11、出线槽12、电源插头槽13、电源插头14、充电线接口15、收纳槽16、粘接片41、粘接带4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充电头1、带有充电插头2的充电线3,所述充电头1包括有充电头本体11,充电头本体11的前侧面开设有电源插头槽13,电源插头槽13内设有可收缩的电源插头14,电源插头14的一端铰接在电源插头槽13中,充电头本体11的前侧面设有充电线接口15,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开设有用于收纳充电线3的收纳槽16,收纳时,电源插头14向内收缩至电源插头槽13中,充电线3沿着收纳槽16绕设在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且能够十分方便地将充电线3收纳于充电器中,避免出现缠线打结的情况,更加适用于日常的携带及使用。

充电头本体11为矩形结构,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收纳槽16,收纳槽16的深度由其拐角处向两侧面递减,每个收纳槽16均与其两侧面圆滑过渡。

充电线接口15与其相邻的收纳槽16之间开设有出线槽12,出线槽12的一端与充电线接口15连通,出线槽12的另一端与收纳槽16连通,出线槽12不仅能够使充电线3更加方便、平顺地绕设在收纳槽16里,还能够起到固定、保护作用,防止充电线3与充电插头2的连接处因拉扯力度过大而发生破损甚至脱落。

充电插头2为l型,相较于1字型充电插头,充电线3与充电插头2的连接处不需要弯折就能够方便、平顺地绕设在收纳槽16里,更优地实现将充电线3绕设在收纳槽16中,且更能够保证充电线3的使用寿命。

充电插头2插接于充电线接口15中,充电插头2的尾部端面与其所在充电头本体11的侧面平齐,能够让充电线3更加整齐地绕设在收纳槽16里,达到更优的收纳效果。

充电头本体11设有用于束紧绕设好的充电线3的束紧带4,束紧带4包括有粘接带42、粘接片41,粘接带42的一端固定在充电头本体11的一端面上,粘接片41固定在充电头本体11的另一端面上并与粘接带42的另一端对应设置,当充电线3绕设在收纳槽16后,粘接带42粘接在粘接片41上,将绕设好的充电线3束紧在收纳槽16中。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收纳槽16环绕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一周形成环形槽结构,其余部分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见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充电头本体11的上端面开设有电源插头槽13,电源插头槽13内设有可收缩的电源插头14,电源插头14的一端铰接在电源插头槽13中,其余部分相同,不再赘述。

工作原理:

收纳时,将电源插头14向内收缩至电源插头槽13中,充电线3沿着收纳槽16绕设在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上,再将粘接带42粘接在粘接片41上,将绕设好的充电线3束紧在收纳槽16中;充电时,将粘接带42从粘接片41上松开,将绕设在收纳槽16中的充电线3展开后与便携式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电性连接,再将电源插头14向外展开并与电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且能够十分方便地将充电线3收纳于充电器中,避免出现缠线打结的情况,更加适用于日常的携带及使用。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便携式充电器,包括有充电头(1)、带有充电插头(2)的充电线(3),所述充电头(1)包括有充电头本体(11),充电头本体(11)的一侧面开设有电源插头槽(13),电源插头槽(13)内设有可收缩的电源插头(14),充电头本体(11)的一侧面设有充电线接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开设有用于收纳充电线(3)的收纳槽(16),收纳时,电源插头(14)向内收缩至电源插头槽(13)中,充电线(3)沿着收纳槽(16)绕设在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本体(11)为矩形结构,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收纳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16)的深度由其拐角处向两侧面递减,每个收纳槽(16)均与其两侧面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接口(15)与其相邻的收纳槽(16)之间开设有出线槽(12),出线槽(12)的一端与充电线接口(15)连通,出线槽(12)的另一端与收纳槽(16)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16)环绕充电头本体(11)四周侧面一周形成环形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2)为l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2)插接于充电线接口(15)中,充电插头(2)的尾部端面与其所在充电头本体(11)的侧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本体(11)设有用于束紧绕设好的充电线(3)的束紧带(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器,包括有充电头、带有充电插头的充电线,所述充电头包括有充电头本体,充电头本体的一侧面开设有电源插头槽,电源插头槽内设有可收缩的电源插头,充电头本体的一侧面设有充电线接口,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开设有用于收纳充电线的收纳槽,收纳时,电源插头向内收缩至电源插头槽中,充电线沿着收纳槽绕设在充电头本体四周侧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且能够十分方便地将充电线收纳于充电器中,避免出现缠线打结的情况,更加适用于日常的携带及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龙成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