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648发布日期:2020-05-26 18:1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



背景技术:

电力金具按作用及结构可分为悬垂线夹、耐张线夹、ut线夹、连接金具、接续金具、保护金具、设备线夹、t型线夹、母线金具、拉线金具等类别;按金具的主要性能和用途,金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悬吊金具,又称支持金具或悬垂线夹。这种金具主要用来悬挂导线绝缘子串上(多用于直线杆塔)及悬挂跳线于绝缘子串上;2)、锚固金具,又称紧固金具或耐线线夹。这种金具主要用来紧固导线的终端,使其固定在耐线绝缘子串上,也用于避雷线终端的固定及拉线的锚固。锚固金具承担导线、避雷线的全部张力,有的锚固金具变作为导电体;3)、连接金具,又称挂线零件。这种金具用于绝缘子连接成串及金具与金具的连接。它承受机械载荷;4)、接续金具。这种金具专用于接续各种裸导线、避雷线。接续承担与导线相同的电气负荷,大部分接续金具承担导线或避雷线的全部张力;5)、防护金具。这种金具用于保护导线、绝缘子等,如保护绝缘子用的均压环,防止绝缘子串上拔用的重锤及防止导线振动用的防振锤、护线条等;6)、接触金具。这种金具用于硬母线、软母线与电气设备的出线端子相连接,导线的t接及不承力的并线连接等,这些连接处是电气接触。因此,要求接触金具的较高的导电性能和接触稳定性;7)、固定金具,亦称电厂金具或大电流母线金具。

目前ⅰ型悬垂串下面需要悬垂联板以固定悬垂线夹和导线,然而传统的悬垂联板受力不均匀,稳定性差,尤其在风载等作用下,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顶部设置有连接凸,连接凸与板体通过连接颈连接,所述板体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四肢端部设置有外侧悬挂孔,连接凸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四肢上的外侧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外侧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

工作时,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板体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阻尼吸振机构包括球仓,球仓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球仓通过多个固定杆连接减重孔中部,球仓外侧壁对称设置有密封滑套,密封滑套上套装有滑杆,滑杆伸入球仓内并与球仓内设置的阻尼球柔性连接,滑杆外端伸出密封滑套并通过吸振弹簧与减重孔内壁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吸振弹簧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传递给阻尼球,由阻尼球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板体上对应减重孔两侧均匀设置有内侧悬挂孔,提高悬挂点数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凸呈弧形;所述四肢和连接凸与板体之间弧形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板体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巧妙设计阻尼吸振机构通过吸振弹簧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传递给阻尼球,由阻尼球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2、连接凸;3、固定螺栓孔;4、连接颈;5、减重孔;6、内侧悬挂孔;7、外侧悬挂孔;8、四肢;9、密封滑套;10、滑杆;11、吸振弹簧;12、球仓;13、固定杆;14、阻尼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顶部设置有连接凸2,连接凸2与板体1通过连接颈4连接,所述板体1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8,四肢8端部设置有悬挂孔,连接凸2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7,四肢8上的外侧悬挂孔7和连接凸2上的外侧悬挂孔7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2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3;

所述板体1中部设置有减重孔5,所述减重孔5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所述阻尼吸振机构包括球仓12,球仓12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球仓12通过多个固定杆13连接减重孔5中部,球仓12外侧壁对称设置有密封滑套9,密封滑套9上套装有滑杆10,滑杆10伸入球仓12内并与球仓12内设置的阻尼球14柔性连接,滑杆10外端伸出密封滑套9并通过吸振弹簧11与减重孔5内壁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吸振弹簧11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10传递给阻尼球14,由阻尼球14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

所述板体1上对应减重孔5两侧均匀设置有内侧悬挂孔6,提高悬挂点数量;所述连接凸2呈弧形;所述四肢8和连接凸2与板体1之间弧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8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2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1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所述板体1中部设置有减重孔5,所述减重孔5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工作时,通过吸振弹簧11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10传递给阻尼球14,由阻尼球14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顶部设置有连接凸(2),连接凸(2)与板体(1)通过连接颈(4)连接,所述板体(1)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8),四肢(8)端部设置有悬挂孔,连接凸(2)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7),四肢(8)上的外侧悬挂孔(7)和连接凸(2)上的外侧悬挂孔(7)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2)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中部设置有减重孔(5),所述减重孔(5)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吸振机构包括球仓(12),球仓(12)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球仓(12)通过多个固定杆(13)连接减重孔(5)中部,球仓(12)外侧壁对称设置有密封滑套(9),密封滑套(9)上套装有滑杆(10),滑杆(10)伸入球仓(12)内并与球仓(12)内设置的阻尼球(14)柔性连接,滑杆(10)外端伸出密封滑套(9)并通过吸振弹簧(11)与减重孔(5)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上对应减重孔(5)两侧均匀设置有内侧悬挂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2)呈弧形;所述四肢(8)和连接凸(2)与板体(1)之间弧形过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顶部设置有连接凸,连接凸与板体通过连接颈连接,所述板体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四肢端部设置有外侧悬挂孔,连接凸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四肢上的外侧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外侧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板体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市环冶机电工业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