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1750发布日期:2020-07-29 03:0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背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



背景技术:

充电宝又教移动电源、旅行充电器,充电宝事一种集充电和供电功能为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充电宝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宝一般都采用锂电池作为储电单元,且充电宝使用便捷,现有的充电宝都仅仅具有给手机进行充电的功能,不能给手机拍照提供补光处理,且充电宝的usb输出口是固定安装在充电宝上的,无法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

然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充电背夹会出现吸盘充电导致的吸盘偏位,接触不充分导致电充效率低下,时间久容易损坏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684051.7,申请日:2012年12月11日,公开日:2013年07月03日,专利名称是:背夹充电装置,该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夹充电装置,用于为移动终端的背夹充电,包括:充电座和第一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充电座,所述充电座接收来自外部的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送至所述第一接口,在所述背夹扣合在所述充电座上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背夹连接,形成供电回路,为所述背夹中的电池供电。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将背夹扣合在充电座上,并通过外置电源适配器提供外部电源,为背夹充电,从而使背夹不用再与手机扣合在一起充电,而进行单独充电,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上述专利文献虽然公开了一种背夹充电装置,但是该实用新型充电性能不好,充电效率低下,充电时间较长的容易损坏电子设备,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性能强,充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成本比较低的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充电主板,所述上壳体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凹槽,所述下壳体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凸起,该凸起与下壳体边沿形成有凹槽,该凸起的厚度与上壳体边沿上凹槽的深度相对应,所述凸起的长度与该上壳体边沿上凹槽长度相对应,所述上壳体边沿凹槽的位置与下壳体边沿的凸起位置相对应;所述下壳体边沿上的凸起卡接在该上壳体边沿的凹槽中;

所述充电主板上设置充电针,该上壳体上设置有充电针孔,所述充电针通过上壳体的充电针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

所述上壳体边沿上的凹槽设置为2个或4个;所述下壳体边沿上的凸起相应的设置为2个或4个。

所述上壳体包括一凹槽的圆形,所述下壳体包括一凹槽的圆形,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大小相对应,该上壳体套接在该下壳体内。

所述充电主板上设置有usb座,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该usb座的中空槽,该下壳体底部上设置有usb插口。

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螺孔柱,通过该螺孔柱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

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该usb座的中空槽边上设置有螺孔柱,通过该螺孔柱该容纳该usb座的中空槽与该充电主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通过上下壳体间的卡扣连接,密闭性强,具有防尘、防水功能,并且吸盘充电不会偏位,充电效率高,使用时间长;2)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方便、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3)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成本,适于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性实施例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性实施例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性实施例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看图1,图2,图3,该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3,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3之间设置有充电主板2,所述上壳体1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凹槽11,所述下壳体3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凸起31,该凸起31与下壳体3边沿形成有凹槽311,该凸起31的厚度与上壳体1边沿上凹槽11的深度相对应,所述凸起31的长度与该上壳体边沿上凹槽11长度相对应,所述上壳体1边沿凹槽11的位置与下壳体3边沿的凸起31位置相对应;所述下壳体3边沿上的凸起31卡接在该上壳体1边沿的凹槽11中;

所述充电主板2上设置充电针21和充电针22,该上壳体1上设置有充电针板13,在该充电针板上设有充电针孔131和充电针孔132,所述充电针21和充电针22分别通过充电针板13上的充电针孔131和充电针孔132与被充电的电子设备接通来充电。

为了使上壳体1和下壳体3连接更加紧密,封闭性更强,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边沿上的凹槽设置为2个或4个或者多个;所述下壳体3边沿上的凸起相应的设置为2个或4个或者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边沿上设置有凹槽11和凹槽12,与该凹槽相对应的位置上下壳体3设置有凸起31和凸起32,在该凸起31与下壳体3边沿形成凹槽311;该凸起32与下壳体3边沿形成凹槽321,所述下壳体3边沿上的凸起31和凸起32分别卡接在该上壳体1边沿的凹槽11和凹槽12中。

实施例2

参看图1,图2,图3,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所述上壳体1为带有一凹槽14的圆形,所述下壳体3为带有一凹槽的圆形,所述下壳体3与上壳体1大小相对应,该上壳体1套接在该下壳体3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主板2上设置有usb座23,所述下壳体3上设置有容纳该usb座的中空槽34,所述usb座23与该容纳该usb座23的中空槽34相对应,该中空槽34的略大于该usb座23;所述usb座23设置在该中空槽34内;所述下壳体3底部上设置有usb插口33,通过该usb插口33可以更方便地对充电主板2提供电源。

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下壳体3上设置有容纳该usb座23的中空槽34边上设置有螺孔柱36,通过该螺孔柱36该容纳该usb座23的中空槽34与该充电主板2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壳体3内设置有螺孔柱35,通过该螺孔柱35下壳体3与上壳体1连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密闭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充电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凹槽,所述下壳体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凸起,该凸起与下壳体边沿形成有凹槽,该凸起的厚度与上壳体边沿上凹槽的深度相对应,所述凸起的长度与该上壳体边沿上凹槽长度相对应,所述上壳体边沿凹槽的位置与下壳体边沿的凸起位置相对应;所述下壳体边沿上的凸起卡接在该上壳体边沿的凹槽中;

所述充电主板上设置充电针,该上壳体上设置有充电针孔,所述充电针通过上壳体的充电针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边沿上的凹槽设置为2个或4个;所述下壳体边沿上的凸起相应的设置为2个或4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一凹槽的圆形,所述下壳体包括一凹槽的圆形,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大小相对应,该上壳体套接在该下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主板上设置有usb座,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该usb座的中空槽,该下壳体底部上设置有usb插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螺孔柱,通过该螺孔柱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该usb座的中空槽边上设置有螺孔柱,通过该螺孔柱该容纳该usb座的中空槽与该充电主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充电主板,所述上壳体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凹槽,所述下壳体边沿上至少设置一凸起,该凸起与下壳体边沿形成有凹槽,该凸起的厚度与上壳体边沿上凹槽的深度相对应,所述凸起的长度与该上壳体边沿上凹槽长度相对应,所述上壳体边沿凹槽的位置与下壳体边沿的凸起位置相对应;所述下壳体边沿上的凸起卡接在该上壳体边沿的凹槽中;所述充电主板上设置充电针,该上壳体上设置有充电针孔,所述充电针通过上壳体的充电针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性能强,充电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成本比较低的一种卡扣式充电背夹。

技术研发人员:邱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阿拉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3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