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8852发布日期:2020-08-05 01:4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固定平板式光伏组件阵列发电系统仍然是光伏发电技术的主流。降低发电成本是光伏技术发展的持续目标。降低太阳电池成本、提高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是业界多年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重要手段,但到目前这方面发展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增加光伏组件接收太阳光的强度,提升组件发电功率,从而提高发电量,达到增效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反射散射装置、主支撑架和斜支撑架,所述光伏组件与反射散射装置安装形成60°~150°的夹角,所述反射散射装置包括矩形边框和包覆在矩形边框上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位于矩形边框与光伏组件组成60°~150°夹角的一面,所述矩形边框中部安装在主支撑架上,此矩形边框两侧通过斜支撑架固定在主支撑架上;

所述斜支撑架包括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所述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矩形边框上下两侧边缘,所述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主支撑架上,所述矩形边框与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形成三角形固定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主支撑架包括立架和水泥桩,所述反射散射装置安装在立架的顶部,所述立架的底部通过水泥桩埋于地下。

2.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套设在主支撑架外侧,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连接。

3.上述方案中,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全水泥桩固定在地面上。

4.上述方案中,所述光伏组件与反射散射装置之间的夹角为120°。

5.上述方案中,所述反光膜为镜面铝。

6.上述方案中,所述矩形边框、主支撑架和斜支撑架的连接处均采用不锈钢螺丝固定。

7.上述方案中,所述矩形边框、立架和斜支撑架均采用热镀锌材料。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是利用反光膜,增加太阳光反射散射至光伏组件上的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增加光伏组件接收太阳光的强度,提升组件发电功率,从而提高发电量,达到增效目的。

2、本实用新型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选取的反光膜均可以提升电量,特别镜面铝材料表现最为优异,平均提升率约14%,最高可达16%以上;且该材料安装简单,可长期应用于户外,极大的降低成本。

3、本实用新型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金属支撑,使用钢结构支架与水泥基础埋设方式,保证反光膜与支架连接牢固、可靠以及底座与基础地面的连接牢固,安装维护简单、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本架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矩形边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伏组件;2、反射散射装置;21、矩形边框;22、反光膜;3、主支撑架;31、立架;32、水泥桩;4、斜支撑架;41、第一斜支撑;42、第二斜支撑;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1、反射散射装置2、主支撑架3和斜支撑架4,多个光伏组件1并排安装,间距为6.5m,每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有一反射散射装置2,所述光伏组件1与反射散射装置2之间形成120°的夹角,用于安装光伏组件1的全水泥桩与用于安装反射散射装置2的主支撑架3的间距为1.8m,所述反射散射装置2包括矩形边框21和包覆在矩形边框21上的反光膜22,所述反光膜22位于矩形边框21与光伏组件1组成120°夹角的一面,其中,所述反光膜6为镜面铝,所述矩形边框21中部安装在主支撑架3上,此矩形边框21两侧通过斜支撑架4固定在主支撑架3上;

所述主支撑架3包括立架31和水泥桩32,所述反射散射装置2安装在立架31的顶部,所述立架31的底部通过水泥桩32埋于地下;所述斜支撑架4包括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所述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矩形边框21上下两侧边缘,所述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5固定在主支撑架3上,连接件5套设在主支撑架3外侧,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连接,所述矩形边框21与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形成三角形固定结构。

所述矩形边框21、立架31和斜支撑架4均采用热镀锌材料。

采用上述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时,是利用反光膜,增加太阳光反射散射至光伏组件上的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增加光伏组件接收太阳光的强度,提升组件发电功率,从而提高发电量,达到增效目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1)、反射散射装置(2)、主支撑架(3)和斜支撑架(4),所述光伏组件(1)与反射散射装置(2)安装形成60°~150°的夹角,所述反射散射装置(2)包括矩形边框(21)和包覆在矩形边框(21)上的反光膜(22),所述反光膜(22)位于矩形边框(21)与光伏组件(1)组成60°~150°夹角的一面,所述矩形边框(21)中部安装在主支撑架(3)上,此矩形边框(21)两侧通过斜支撑架(4)固定在主支撑架(3)上;

所述斜支撑架(4)包括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所述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矩形边框(21)上下两侧边缘,所述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5)固定在主支撑架(3)上,所述矩形边框(21)与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形成三角形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3)包括立架(31)和水泥桩(32),所述反射散射装置(2)安装在立架(31)的顶部,所述立架(31)的底部通过水泥桩(32)埋于地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套设在主支撑架(3)外侧,两端通过螺栓与第一斜支撑(41)和第二斜支撑(4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通过全水泥桩固定在地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与反射散射装置(2)之间的夹角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22)为镜面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边框(21)、主支撑架(3)和斜支撑架(4)的连接处均采用不锈钢螺丝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边框(21)、立架(31)和斜支撑架(4)均采用热镀锌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散射增加组件效能装置,包括光伏组件、反射散射装置、主支撑架和斜支撑架,所述光伏组件与反射散射装置安装形成60°~150°的夹角,所述反射散射装置包括矩形边框和包覆在矩形边框上的反光膜,所述反光膜位于矩形边框与光伏组件组成60°~150°夹角的一面,所述矩形边框中部安装在主支撑架上,此矩形边框两侧通过斜支撑架固定在主支撑架上,所述斜支撑架包括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所述第一斜支撑和第二斜支撑的一端分别连接在矩形边框上下两侧边缘。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反光膜,增加太阳光反射散射至光伏组件上的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增加光伏组件接收太阳光的强度,提升组件发电功率,从而提高发电量,达到增效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邵雪飞;付元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泗洪天岗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