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8474发布日期:2020-08-25 19:4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检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电柜等装置在工厂、车间等行业的应用愈加广泛。

配电箱是指按一定的线略方案将第一次设备、第二次设备组装而成的成套配电装置,是用来对线路、设备实施控制和保护的,分固定式和手车式,配电柜的结构大体类似,一般配电柜为封闭式结构,并且比较笨拙不宜移动与放置,给电工师傅的维修带来很大的不便,且检查故障时比较困难,但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此类问题,大大的降低的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包括配电柜箱体,所述配电柜箱体主面设置有第一主面箱门,所述第一主面箱门右边设置有第二主面箱门,所述第二主面箱门上面放置有配电箱观察口,所述配电箱观察口下方放置有配电箱指示灯,所述配电柜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除湿板,所述除湿板底部设置有配电箱底板,所述配电箱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所述配电柜箱体上与主面相反的次面上面设置有第一次面箱门,所述第一次面箱门右边设置有第二次面箱门,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的底部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下面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所述第二配电箱滑轨的底部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所述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下面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

优选的,所述配电箱指示灯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所述配电箱指示灯之间均平行并列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面箱门、第二主面箱门、第一次面箱门和第二次面箱门均顶边平齐放置于配电柜箱体之上。

优选的,所述配电箱底板外部包裹有塑胶层,且所述配电箱底板与除湿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除湿板与配电柜箱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面箱门、第二主面箱门、第一次面箱门和第二次面箱门与配电柜箱体均通过合页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和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均位于地面之下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面箱门、第二主面箱门、第一次面箱门和第二次面箱门上面均有门把手便于开关。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方便检修的配电箱,通过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和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的设置,使该装置可以在地面之上平移运动,便于检修,且通过配电箱正反面均设置有箱门,可以使该装置不单单局限于正面的检修,往往老师傅从正面就可以看出问题,但是检修起来也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该装置可以在反面进行再一次的观察,便于检修,本装置拥有平移和正反面检修的两种新功能,整个方便检修的配电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区域范围、灵活性、功能、稳定性、安全性能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次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展示图。

图中:1、配电柜箱体2、第一主面箱门3、第二主面箱门4、配电箱观察口5、配电箱指示灯6、除湿板7、配电箱底板8、第一配电箱滑轨9、第二配电箱滑轨10、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11、第一次面箱门12、第二次面箱门13、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14、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15、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包括配电柜箱体1,所述配电柜箱体1主面设置有第一主面箱门2,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右边设置有第二主面箱门3,所述第二主面箱门3上面放置有配电箱观察口4,所述配电箱观察口4下方放置有配电箱指示灯5,所述配电箱指示灯5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所述配电箱指示灯5之间均平行并列放置,所述配电柜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除湿板6,所述除湿板6底部设置有配电箱底板7,所述配电箱底板7外部包裹有塑胶层,且所述配电箱底板7与除湿板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除湿板6与配电柜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配电箱底板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8,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8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9,所述配电柜箱体1上与主面相反的次面上面设置有第一次面箱门11,所述第一次面箱门11右边设置有第二次面箱门12,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第二主面箱门3、第一次面箱门11和第二次面箱门12均顶边平齐放置于配电柜箱体1之上,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第二主面箱门3、第一次面箱门11和第二次面箱门12与配电柜箱体1均通过合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第二主面箱门3、第一次面箱门11和第二次面箱门12上面均有门把手便于开关,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8的底部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13,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13下面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14,所述第二配电箱滑轨9的底部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10,所述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10下面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15,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13、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14、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10和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15均位于地面之下放置。

综上可得,该方便检修的配电箱,通过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和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的设置,使该装置可以在地面之上平移运动,便于检修,且通过配电箱正反面均设置有箱门,可以使该装置不单单局限于正面的检修,往往老师傅从正面就可以看出问题,但是检修起来也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该装置可以在反面进行再一次的观察,便于检修,本装置拥有平移和正反面检修的两种新功能,整个方便检修的配电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区域范围、灵活性、功能、稳定性、安全性能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包括配电柜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箱体(1)主面设置有第一主面箱门(2),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右边设置有第二主面箱门(3),所述第二主面箱门(3)上面放置有配电箱观察口(4),所述配电箱观察口(4)下方放置有配电箱指示灯(5),所述配电柜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除湿板(6),所述除湿板(6)底部设置有配电箱底板(7),所述配电箱底板(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8),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8)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9),所述配电柜箱体(1)上与主面相反的次面上面设置有第一次面箱门(11),所述第一次面箱门(11)右边设置有第二次面箱门(12),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8)的底部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13),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13)下面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14),所述第二配电箱滑轨(9)的底部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10),所述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10)下面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指示灯(5)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所述配电箱指示灯(5)之间均平行并列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第二主面箱门(3)、第一次面箱门(11)和第二次面箱门(12)均顶边平齐放置于配电柜箱体(1)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底板(7)外部包裹有塑胶层,且所述配电箱底板(7)与除湿板(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除湿板(6)与配电柜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第二主面箱门(3)、第一次面箱门(11)和第二次面箱门(12)与配电柜箱体(1)均通过合页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滚珠(13)、第一配电箱滑轨轨道(14)、第二配电箱滑轨滚珠(10)和第二配电箱滑轨轨道(15)均位于地面之下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面箱门(2)、第二主面箱门(3)、第一次面箱门(11)和第二次面箱门(12)上面均有门把手便于开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检修的配电箱,包括配电柜箱体,所述配电柜箱体主面设置有第一主面箱门,所述第一主面箱门右边设置有第二主面箱门,所述第二主面箱门上面放置有配电箱观察口,所述配电柜箱体的底部设置有除湿板,所述除湿板底部设置有配电箱底板,所述配电箱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配电箱滑轨,所述第一配电箱滑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配电箱滑轨,所述配电柜箱体上与主面相反的次面上面设置有第一次面箱门,该装置可以在反面进行再一次的观察,便于检修,本装置拥有平移和正反面检修的两种新功能,整个方便检修的配电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区域范围、灵活性、功能、稳定性、安全性能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张厚腾;董华强;李津安;王力;常维洪;胡建荣;王文君;张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博
技术研发日:2020.02.26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