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4061发布日期:2020-08-14 20:02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领域,涉及电源切换电路,尤其是一种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港口供电是外部的dc24v开关电源供电和铅酸电池联合供电,通常采用市电dc24v供电,一旦出现市电消失之后,备用电源铅酸电池要进行供电。由于需供电的设备都是敏感的芯片器件,对于电源切换的速度要求高。现有的切换电路有一定的延时,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单元、主电源切换单元、备用电源切换单元、主控切换单元,所述的主控切换单元包括二极管q1、继电器k1、二极管d9、三极管q10以及多个电阻,二极管q1连接继电器k1及接线端子xs2,继电器k1连接二极管d9及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电阻r21及电阻r25,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接线端子xs2并接地。

而且,所述的电源输入单元包括两个接线端子xs1、xs3,分别连接dc24v市电及电池bt。

而且,所述的主电源切换单元包括三个mos管q2、q4、q6,三极管q8及多个电阻,接线端子xs1连接三个mos管q2、q4、q6以及电阻r12,三个mos管q2、q4、q6连接主控切换单元的二极管q1及电阻r15,电阻r15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3及电阻r19,电阻r23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并接地。

而且,所述的备用电源切换单元包括三个mos管q3、q5、q7,三极管q9及多个电阻,接线端子xs3连接三个mos管q3、q5、q7以及电阻r13,三个mos管q3、q5、q7连接主控切换单元的二极管q1及电阻r16,电阻r16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电阻r20及电阻r24,电阻r24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并接地。

而且,所述的二极管q1的型号为mbr2060。

而且,所述的继电器k1的型号为sla-24vdc-sl-a24vdc。

而且,所述的mos管q2、q4、q6、q3、q5、q7均为pmos,型号为nce60p50。

而且,所述的三极管q8、q9、q10的型号为2n9013-sot2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整个电路控制过程中首先实现继电器k1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由于有超快速恢复二极管q1可以持续供电,然后继电器切换过来之后主电和备电同时打开,然后在关掉其中一个,就实现了零延迟的电路切换,该电路结构能够巧妙的利用超快速恢复二极管并联形式,同时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单元、主电源切换单元、备用电源切换单元、主控切换单元。

所述的电源输入单元包括两个接线端子xs1、xs3,接线端子xs1连接dc24v市电,接线端子xs3连接电池bt。

所述的主电源切换单元包括三个mos管q2、q4、q6,三极管q8及多个电阻,接线端子xs1连接三个mos管q2、q4、q6以及电阻r12,三个mos管q2、q4、q6连接主控切换单元的二极管q1及电阻r15,电阻r15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3及电阻r19,电阻r23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并接地。电阻r19连接控制主电源的供电main-ctl1。

所述的主电源切换单元采用高速pmos进行主电源的切换工作,通过电阻r12、r15有效的分压控制开启pmos在10v左右,达到最快和最小导通电阻打开pmos,同时由于采用三极管和pmos的切换,开启和关断的速度都在ns级别,大大加快的开启和关掉的速度,同时如果外部出现异常时候可以最快的关掉pmos实现保护。

备用电源切换单元和主电源切换单元一样,针对备电供电实现高速的开启和关闭操作。

所述的备用电源切换单元包括三个mos管q3、q5、q7,三极管q9及多个电阻,接线端子xs3连接三个mos管q3、q5、q7以及电阻r13,三个mos管q3、q5、q7连接主控切换单元的二极管q1及电阻r16,电阻r16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电阻r20及电阻r24,电阻r24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并接地。电阻r20连接控制备用电源的供电batt-ctl1。

所述的主控切换单元包括二极管q1、继电器k1、二极管d9、三极管q10以及多个电阻,二极管q1连接继电器k1及接线端子xs2,继电器k1连接二极管d9及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电阻r21、电阻r25,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接线端子xs2并接地,电阻r21连接控制对外输出的供电main-cut1。

主控切换单元采用了最快20ms切换的继电器k1可以分选的进行当前的电源的选择,同时采用大容量继电器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大电流的通过。但是切换过程的20ms时间也无法达到快速的目的,因此电路巧妙的采用超快速恢复二极管q1实现在继电器切换过程中保证输出的顺畅,这样在继电器切换的真空过程中也会保持外部持续的输出。一旦继电器切换完成后由于继电器导通阻抗非常低,而通过电流只有5a,这样压降远远低于超二极管的压降,因此电流全部通过继电器二不通过二极管,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二极管功耗,只是切换瞬时使用,其他时候不使用。

二极管q1的型号为mbr2060。继电器k1的型号为sla-24vdc-sl-a24vdc。mos管q2、q4、q6、q3、q5、q7均为pmos,型号为nce60p50。三极管q8、q9、q10的型号为2n9013-sot23。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单元、主电源切换单元、备用电源切换单元、主控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切换单元包括二极管q1、继电器k1、二极管d9、三极管q10以及多个电阻,二极管q1连接继电器k1及接线端子xs2,继电器k1连接二极管d9及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电阻r21及电阻r25,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接线端子xs2并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输入单元包括两个接线端子xs1、xs3,分别连接dc24v市电及电池b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源切换单元包括三个mos管q2、q4、q6,三极管q8及多个电阻,接线端子xs1连接三个mos管q2、q4、q6以及电阻r12,三个mos管q2、q4、q6连接主控切换单元的二极管q1及电阻r15,电阻r15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23及电阻r19,电阻r23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并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备用电源切换单元包括三个mos管q3、q5、q7,三极管q9及多个电阻,接线端子xs3连接三个mos管q3、q5、q7以及电阻r13,三个mos管q3、q5、q7连接主控切换单元的二极管q1及电阻r16,电阻r16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电阻r20及电阻r24,电阻r24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并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q1的型号为mbr2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k1的型号为sla-24vdc-sl-a24vdc。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os管q2、q4、q6、q3、q5、q7均为pmos,型号为nce60p5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极管q8、q9、q10的型号为2n9013-sot2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延迟电源切换电路,包括电源输入单元、主电源切换单元、备用电源切换单元、主控切换单元,所述的主控切换单元包括二极管Q1、继电器K1、二极管D9、三极管Q10以及多个电阻,二极管Q1连接继电器K1及接线端子XS2,继电器K1连接二极管D9及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电阻R21及电阻R25,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接线端子XS2并接地。本实用新型整个电路控制过程中首先实现继电器K1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由于有超快速恢复二极管Q1可以持续供电,然后继电器切换过来之后主电和备电同时打开,然后在关掉其中一个,就实现了零延迟的电路切换,该电路结构能够巧妙的利用超快速恢复二极管并联形式,同时可靠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润军;刘继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泛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6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