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翼形螺母及光伏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2465发布日期:2020-12-25 08:1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翼形螺母及光伏板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翼形螺母及光伏板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玻璃是一种通过层压入太阳电池来利用太阳辐射发电,并具有相关电流引出的特种玻璃,通过装置以及电缆的特种玻璃。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环保无污染以及无需燃料的特点。应用广泛便于安装设置。

光伏玻璃本身的承载能力不强,通常会在光伏玻璃边缘设置支架,用于对光伏玻璃进行安装,在名称为“一种光伏玻璃安装组件”,申请号为“cn201911017322.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光伏玻璃的支架,但是在对支架进行固定时,仅仅通过一个矩形块和螺栓对支架的区域部分进行压紧固定,但是在实际安装中,这种结构容易出现光伏板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导致安装不稳定和安装不到位,不仅仅影响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对安装时的精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为了保证光伏玻璃的安装稳定,安装人员需要反复确定矩形块的有效压紧面积,这种情况需要安装人员反复观察,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对光伏板进行固定定位并且稳定性好的固定结构,并且便于调整光伏板的平整程度,且能够提高光伏板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翼形螺母,所述翼形螺母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中部设置有螺孔,所述长方体结构两条相对角的棱处为弧面,所述弧面的轴线与螺孔的轴线相平行。弧面使翼形螺母在插入固定梁的通槽后使翼形螺母能够在通槽内进行旋转。

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包括翼形螺母、固定梁、上压块、下压块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梁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个侧面的顶部均设置有向中部延伸的折弯部,所述上压块与下压块中部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压块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压块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凸起,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凸起均插入凹槽内,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两侧均设置有防滑部,所述翼形螺母两端分别抵靠于折弯部的底面上,所述固定螺栓穿过上压块和下压块中部的通孔并与翼形螺母连接。

具体的,所述上压块和下压块的俯视图均为矩形,所述通孔竖直设置于上压块和下压块上,并且通孔位于俯视图的中心。

具体的,所述通孔位于凹槽的中心,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凸起相对于通孔对称设置。

具体的,所述凹槽贯穿上压块的前后两面,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上压块的前后两面相垂直,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为长方体型,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的左右两个侧面与凹槽的侧面相平行。

具体的,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凸起分别位于下压块上通孔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侧的第一限位凸起与凹槽的左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具体的,所述防滑部为相互啮合的齿状凸起和齿状凹槽,所述齿状凸起和齿状凹槽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

具体的,所述下压块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凸起,所述两个第二限位凸起相对于下压块上的通孔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限位凸起也为长方体结构,并且第二限位凸起与第一限位凸起的侧面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简单并且操作方便,能够快速对光伏玻璃的背板进行固定,从而达到稳定安装光伏玻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翼形螺母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压块、下压块和固定螺栓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固定螺栓,2-上压块,3-下压块,5-固定梁,7-第一限位凸起,8-防滑部,9-第二限位凸起,10-凹槽,11-翼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翼形螺母11,所述翼形螺母1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中部设置有螺孔,所述长方体结构两条相对角的棱处为弧面,所述弧面的轴线与螺孔的轴线相平行。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4所示,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包括一根固定梁5,固定梁5上设置有若干的压块结构和翼形螺母11,每个压块结构和一个翼形螺母11相配合,从而将若干的光伏玻璃固定于固定梁5上。

其中固定梁5为槽钢制成,其中槽钢沿槽走向的两条边缘向中间翻折形成折弯部。

其中压块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上压块2和下压块3,通过上压块2和下压块3从上下两个方向对光伏玻璃的背板或者包边进行压紧,从而达到固定光伏玻璃的目的。

通过在上压块2和下压块3上设置通孔,即可以在通孔内穿过固定螺栓1对上压块2和下压块3进行压紧。上压块2和下压块3的俯视图的外轮廓均为矩形,为了使固定螺栓1紧固时更为平衡,因此穿过固定螺栓1的通孔设置于矩形的中心。

为了对背板或者包边进行左右定位,并且防止光伏玻璃左右移动,因此在下压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7,通过上压块2和下压块3能够对左右两侧的光伏玻璃进行同时固定,因此设置了两个第一限位凸起7,并且两个第一限位凸起7相对于下压块3中部的通孔对称设置。在对光伏玻璃进行固定时,其背板或者包边会从侧面插入上压块2和下压块3之间,因此在背板或者包边抵靠于第一限位凸起7的侧面时就无法继续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每个光伏玻璃的背板或者包边的固定深度一定,不会出现一端固定深度很深,而另一边几乎没有固定到的情况。并且在进行固定后,由于光伏玻璃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压块,因此光伏板也不会左右滑动,出现固定不稳固的情况。安装人员也能够便于对光伏板的固定位置进行确定,加快了安装效率。

为了进一步防止光伏玻璃在安装后发生移动,因此在上压块2和下压块3之间设置有防滑部8,防滑部8为相互啮合的齿形凸起或者齿形凹槽10,齿形凸起或者齿形凹槽10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即v型槽和与v形槽相匹配的凸条。

因为下压块3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7,因此在上压板底部设置有凹槽10,使上压块2和下压块3两侧的防滑部8能够啮合。并且因为某些光伏玻璃的背板或者包边边缘尺寸大,例如图所示的结构,因此在第一限位凸起7的侧面与凹槽10的侧面之间存在空间,使背板或者包边边缘的凸起等结构能够卡入,针对这种结构,第一限位凸起7的侧面与凹槽10的侧面之间存在的空间,能够对光伏玻璃进行进一步固定。

为了能够防止压板移动,因此在下压板底部设置第二限位凸起9,其中两个第二限位凸起9均卡入固定梁5的两个折弯部之间,并且两个第二限位凸起9的外侧与折弯部的内侧面相贴,从而避免了压板在螺栓出现松动后随意移动,并且光伏板位于压块结构的左右两侧,因此不会向压块结构施加沿固定梁5的槽走向的力,因此压块结构不会发生移动。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固定梁5为槽钢制成,其中槽钢沿槽走向的两条边缘向中间翻折形成折弯部,并且在槽钢开口朝上时,两个第二限位凸起9的内侧面分别贴靠于槽钢的两个外侧面,同样能够避免压块结构发生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翼形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形螺母(1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长方体结构中部设置有螺孔,所述长方体结构两条相对角的棱处为弧面,所述弧面的轴线与螺孔的轴线相平行。

2.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翼形螺母(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梁(5)、上压块(2)、下压块(3)和固定螺栓(1),所述固定梁(5)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通槽,所述通槽两个侧面的顶部均设置有向中部延伸的折弯部,所述上压块(2)与下压块(3)中部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上压块(2)底部设置有凹槽(10),所述下压块(3)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凸起(7),所述上压块(2)和下压块(3)两侧均设置有防滑部(8),所述翼形螺母(11)两端分别抵靠于折弯部的底面上,所述固定螺栓(1)穿过上压块(2)和下压块(3)中部的通孔并与翼形螺母(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2)和下压块(3)的俯视图均为矩形,所述通孔竖直设置于上压块(2)和下压块(3)上,并且通孔位于俯视图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凹槽(10)的中心,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凸起(7)相对于通孔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贯穿上压块(2)的前后两面,所述凹槽(10)的延伸方向与上压块(2)的前后两面相垂直,所述第一限位凸起(7)为长方体型,所述第一限位凸起(7)的左右两个侧面与凹槽(10)的侧面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限位凸起(7)分别位于下压块(3)上通孔的左右两侧,其中左侧的第一限位凸起(7)与凹槽(10)的左侧面之间存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8)为相互啮合的齿状凸起和齿状凹槽(10),所述齿状凸起和齿状凹槽(10)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板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3)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凸起(9),所述两个第二限位凸起(9)相对于下压块(3)上的通孔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限位凸起(9)也为长方体结构,并且第二限位凸起(9)与第一限位凸起(7)的侧面相平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翼形螺母及光伏板的固定结构,通过翼形螺母(11)和固定梁(5)对上压块(2)和下压块(3)进行固定,并通过固定螺栓(1)进行对上压块(2)和下压块(3)进行紧固。其中固定梁(5)与第二限位凸起(9)配合,使下压块(3)固定后结构稳定不会滑动,而下压块(3)上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7)对光伏玻璃的背板或者包边进行限位,对光伏玻璃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对下压块(3)和光伏玻璃均设置有限位结构,保证了光伏玻璃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娜;吕祥勇;凌岩;杨铭;李德研;郭强;杨林波;梁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群英创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