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8803发布日期:2021-08-27 11:0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安装领域中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



背景技术:

在架空线领域,为了保证导线之间的间距,放置导线间互相鞭击、抑制微风振动和次档距震荡,需要对在间隔一定的距离处设置间隔棒或分裂线夹,现有技术中设置间隔棒或分裂线夹的方式,是通过工作人员在导线上行走的方式,以到达指定位置进行间隔棒的安装。这种导线上行走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危险性比较大,且行走效率较低;2、无法准确的计算工作人员的行走距离,因此无法准确的保证相邻间隔棒之间的间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爬线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导线上行走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包括爬线小车,爬线小车包括小车支架,小车支架上设置有上侧滚动体和下侧滚动体,上侧滚动体、下侧滚动体用于与相应导向摩擦滚动配合以实现爬线小车沿导线行走,上侧滚动体和/或下侧滚动体具有动力输入端,小车支架上悬挂有用于工作人员乘坐的乘坐支架。

所述乘坐支架包括与所述小车支架铰接相连的竖杆,竖杆的底部设置有乘坐板。

上侧滚动体和/或下侧滚动体处设置有计米结构。

动力输入端连接有驱动手轮或电机动力机构。

上侧滚动体包括上侧前转动轮、上侧后转动轮及传动连接于上侧前转动轮、上侧后转动轮上的上侧传动带;下侧滚动体包括下侧前转动轮、下侧后转动轮及传动连接于下侧前转动轮、下侧后转动轮上的下侧传动带,导线与上侧传动带和下侧传动带摩擦传动配合。

小车支架包括供上侧滚动体安装的上侧支架和供下侧滚动体安装的下侧支架,上侧支架上铰接有杠杆,下侧支架连接于杠杆的一端,乘坐支架挂于杠杆的另外一端。

乘坐支架距离杠杆支点的力臂长度大于下侧支架距离杠杆支点的力臂长度。

小车支架包括供上侧滚动体安装的上侧支架和供下侧滚动体安装的下侧支架,小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上侧支架与下侧支架的连接支架,乘坐支架连接于下侧支架、连接支架或上侧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可以乘坐在乘坐支架上,通过爬线小车沿导线的移动来将工作人员运送至相应位置,相比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导线上爬行的方式而言,效率大大增加,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杠杆与下侧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的实施例1如图1~5所示:包括爬线小车8,爬线小车包括小车支架,小车支架包括上侧支架7和下侧支架3,上侧支架7上设置有上侧滚动体,下侧支架3上设置有下侧滚动体,上侧滚动体包括与上侧支架转动配合的上侧前转动轮6和上侧后转动轮10,上侧滚动体还包括绕在上侧前转动、上侧后转动轮外周的与上侧前转动轮、下侧后转动轮传动配合的上侧传动带,其中上侧前转动轮6的轮轴上连接有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构成上侧滚动体的动力输入端,上侧支架上设置有电机动力机构15,电机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的动力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

下侧滚动体包括与下侧支架转动配合的下侧前转动轮4和下侧后转动轮16,下侧滚动体还包括绕在下侧前转动轮、下侧后转动轮外周的与下侧前转动轮、下侧后转动轮传动配合的下侧传动带,使用时,导线5夹设于上侧传动带与下侧传动带之间,导线与上侧传动带、下侧传动带摩擦传动配合,上侧滚动体为主动滚动体,下侧滚动体为从动滚动体。上侧前转动轮6和上侧后转动轮的外周具有与导线外周适配的凹槽,下侧前转动轮和下侧后转动轮外周具有与导线适配的v形槽,这样可以避免爬线小车沿导线爬线时跑偏。上侧前转动轮处设置有计米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计米结构为计米编码器,计米编码器可以记录上侧前转动轮的转动圈数,从而实现对爬线小车行走过程的精准计米。

上侧支架上铰接有杠杆9,下侧支架3的中部连接于杠杆的一端,杠杆的另外一端悬挂有用于工作人员乘坐的乘坐支架11,乘坐支架包括与杠杆铰接相连的竖杆12,竖杆12的底部设置有乘坐板13。乘坐支架距离杠杆支点的力臂长度大于下侧支架距离杠杆支点的力臂长度。上侧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支架1,连接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倾角测量装置2。

使用时,工作人员14站立(或坐于)乘坐板13上,工作人员通过安全带与乘坐支架相连,此时工作人员的重量通过杠杆传递给下侧支架,使得下侧支架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从而保证下侧传动带与上侧传动带之间的正压力,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工作人员的重量来保证上侧传动带、下侧传动带与导线之间的正压力,从而保证上侧传动带、下侧传动带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导线倾角较大时,也可以实现爬线小车的顺利行走。电机动力机构驱动上侧传动带转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爬线小车沿着导线行走,从而载着工作人员朝指定位置行走,计米编码器可以记录对应转动轮的圈数,从而计算出行走距离,到指定位置后,工作人员可以进行间隔棒的安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大大节省了工作人员从一个间隔棒安装位置到另外一个间隔棒安装位置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在节省体力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整个间隔棒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上侧滚动体、下侧滚动体也可以不包括传动带结构,比如说上侧滚动体包括一列多个上侧滚轮,下侧滚动体包括一列多个下侧滚轮,上侧滚轮和下侧滚轮共同作用与导线上,与导线接触摩擦配合;电机动力机构也可以不设,此时可以在上侧转动轮的动力输入轴上连接手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摇手轮的方式来向爬线小车输入动力,实现爬线小车沿导线行走;乘坐板的四周还可以设置围栏。

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的实施例2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当爬线小车在比较平缓的导线上行走时,上侧传动带、下侧传动带之间不需要太大的正压力,此时乘坐支架的竖杆12可以通过中间支架18连接于上侧支架7上,上侧支架7与下侧支架3之间通过连接支架17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乘坐支架还可以与连接支架或下侧支架相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爬线小车,爬线小车包括小车支架,小车支架上设置有上侧滚动体和下侧滚动体,上侧滚动体、下侧滚动体用于与相应导向摩擦滚动配合以实现爬线小车沿导线行走,上侧滚动体和/或下侧滚动体具有动力输入端,小车支架上悬挂有用于工作人员乘坐的乘坐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支架包括与所述小车支架铰接相连的竖杆,竖杆的底部设置有乘坐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上侧滚动体和/或下侧滚动体处设置有计米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入端连接有驱动手轮或电机动力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上侧滚动体包括上侧前转动轮、上侧后转动轮及传动连接于上侧前转动轮、上侧后转动轮上的上侧传动带;下侧滚动体包括下侧前转动轮、下侧后转动轮及传动连接于下侧前转动轮、下侧后转动轮上的下侧传动带,导线与上侧传动带和下侧传动带摩擦传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小车支架包括供上侧滚动体安装的上侧支架和供下侧滚动体安装的下侧支架,上侧支架上铰接有杠杆,下侧支架连接于杠杆的一端,乘坐支架挂于杠杆的另外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乘坐支架距离杠杆支点的力臂长度大于下侧支架距离杠杆支点的力臂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其特征在于:小车支架包括供上侧滚动体安装的上侧支架和供下侧滚动体安装的下侧支架,小车支架还包括连接上侧支架与下侧支架的连接支架,乘坐支架连接于下侧支架、连接支架或上侧支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用爬线工具,包括爬线小车,爬线小车包括小车支架,小车支架上设置有上侧滚动体和下侧滚动体,上侧滚动体、下侧滚动体用于与相应导向摩擦滚动配合以实现爬线小车沿导线行走,上侧滚动体和/或下侧滚动体具有动力输入端,小车支架上悬挂有用于工作人员乘坐的乘坐支架。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可以乘坐在乘坐支架上,通过爬线小车沿导线的移动来将工作人员运送至相应位置,相比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导线上爬行的方式而言,效率大大增加,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涛;尚廷东;朱蕾蕾;郭海岩;高继华;郭志勇;贾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东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02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