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1030发布日期:2021-10-16 09:1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卧式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2.发电机组(英文名称:generators set)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成套机械设备,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消音系统、减震系统、排气系统组成,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驱动,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传给发电机,再由发电机转换为电能,输出到用电设备上使用。发电机在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3.但是,现有的发电机组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过热的环境会造成发电机组的损坏,影响装置寿命,且现有的装置不易转移,稳定性不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卧式发电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发电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包括电机组主体和铰接在电机组主体前表面的箱盖,所述电机组主体的左右表面均固接有更换组件,所述更换组件的下方安装有散热组件,所述电机组主体的下表面固接有移动组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箱、防尘滤网、导热风扇和导热板,所述电机组主体的左右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的内部固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右表面固接有导热风扇,所述导热风扇的右表面固接有防尘滤网。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更换组件包括调节板、连接柱、限位块、限位板和弹簧,所述电机组主体的左右表面均活动套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表面固接有限位板,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柱的右表面固接有调节板,所述连接柱的左表面下端固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贯穿散热箱抵触电机组主体。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组主体的左右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弹簧位于限位孔内,所述弹簧的左端固接于限位板的右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安装板、限位柱、支撑柱、调节柱、万向轮、支撑座和防滑垫,所述电机组主体的下表面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拐角处均固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下表面固接有万向轮,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接有调节柱,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固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固接有防滑垫。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拐角处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柱于调节槽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安装散热组件,可以散发电机组主体内部的热量,导热风扇和导热板配合引导加速热量的散发,保证了装置的良好使用状况,防尘滤网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通过安装更换组件可以在散热组件损坏时对其快速更换,方便快捷。
14.2、通过安装移动组件,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转移,当转移完成时,通过调节柱可以调节支撑柱使万向轮紧贴地面,增加装置的稳定性,防止装置的无故移动,该组件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卧式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卧式发电机组中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卧式发电机组中更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卧式发电机组中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电机组主体;2、移动组件;3、散热组件;4、更换组件;5、箱盖;101、散热箱;102、防尘滤网;103、导热风扇;104、导热板;201、调节板;202、连接柱;203、限位块;204、限位板;205、弹簧;301、安装板;302、限位柱;303、支撑柱;304、调节柱;305、万向轮;306、支撑座;307、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包括电机组主体1和铰接在电机组主体1前表面的箱盖5,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固接有更换组件4,更换组件4包括调节板201、连接柱202、限位块203、限位板204和弹簧205,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活动套接有连接柱202,连接柱202的左表面固接有限位板204,连接柱20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205,连接柱202的右表面固接有调节板201,连接柱202的左表面下端固接有限位块203,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孔,弹簧205位于限位孔内,弹簧205的左端固接于限位板204的右表面,更换组件4的下方安装有散热组件3,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箱101、防尘滤网102、导热风扇103和导热板104,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散热箱101,限位块203贯穿散热箱101抵触电机组主体1,散热箱101的内部固接有导热板104,导热板104的右表面固接有导热风扇103,导热风扇103的右表面固接有防尘滤网102,可以散发电机组主体1内部的热量,保证了装置的良好使用状况。
21.在图4中:电机组主体1的下表面固接有移动组件2,移动组件2包括安装板301、限位柱302、支撑柱303、调节柱304、万向轮305、支撑座306和防滑垫307,电机组主体1的下表面固接有安装板301,安装板301的下表面拐角处均固接有限位柱302,限位柱302的下表面固接有万向轮305,限位柱30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支撑柱303,支撑柱303的外表面固接有调节柱304,支撑柱303的下表面固接有支撑座306,支撑座306的下表面固接有防滑垫307,安装板301的下表面拐角处均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柱304位于调节槽内,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转移,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电机组主体1工作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导热板104对热量进行引导散发,导热风扇103加速热量的散发,降低了装置温度,保证了装置的
良好使用状况,防尘滤网102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内部对装置运行造成干扰,可通过调节调节板201可以将限位块203抽离散热箱101,以方便对散热组件3进行清理更换,当散热组件3更换完成时,调节调节板201使限位块203贯穿散热箱101抵触电机组主体1,配合弹簧205可以对散热组件3进行固定,限位柱302和万向轮305配合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转移,当转移完成后通过调节柱304可以移动支撑柱303和支撑座306,使防滑垫307紧贴地面,对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增加装置的稳定性,移动组件2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
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包括电机组主体(1)和铰接在电机组主体(1)前表面的箱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固接有更换组件(4),所述更换组件(4)的下方安装有散热组件(3),所述电机组主体(1)的下表面固接有移动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3)包括散热箱(101)、防尘滤网(102)、导热风扇(103)和导热板(104),所述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活动套接有散热箱(101),所述散热箱(101)的内部固接有导热板(104),所述导热板(104)的右表面固接有导热风扇(103),所述导热风扇(103)的右表面固接有防尘滤网(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组件(4)包括调节板(201)、连接柱(202)、限位块(203)、限位板(204)和弹簧(205),所述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活动套接有连接柱(202),所述连接柱(202)的左表面固接有限位板(204),所述连接柱(20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205),所述连接柱(202)的右表面固接有调节板(201),所述连接柱(202)的左表面下端固接有限位块(203),所述限位块(203)贯穿散热箱(101)抵触电机组主体(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主体(1)的左右表面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弹簧(205)位于限位孔内,所述弹簧(205)的左端固接于限位板(204)的右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安装板(301)、限位柱(302)、支撑柱(303)、调节柱(304)、万向轮(305)、支撑座(306)和防滑垫(307),所述电机组主体(1)的下表面固接有安装板(301),所述安装板(301)的下表面拐角处均固接有限位柱(302),所述限位柱(302)的下表面固接有万向轮(305),所述限位柱(30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支撑柱(303),所述支撑柱(303)的外表面固接有调节柱(304),所述支撑柱(303)的下表面固接有支撑座(306),所述支撑座(306)的下表面固接有防滑垫(30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01)的下表面拐角处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柱(304)位于调节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卧式发电机组,包括电机组主体和铰接在电机组主体前表面的箱盖,所述电机组主体的左右表面均固接有更换组件,所述更换组件的下方安装有散热组件,所述电机组主体的下表面固接有移动组件,通过安装散热组件,可以散发电机组主体内部的热量,导热风扇和导热板配合引导加速热量的散发,保证了装置的良好使用状况,防尘滤网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通过安装更换组件可以在散热组件损坏时对其快速更换,通过安装移动组件,可以方便对装置进行转移,当转移完成时,通过调节柱可以调节支撑柱使万向轮紧贴地面,增加装置的稳定性,防止装置的无故移动,该组件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该组件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该组件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光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优信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7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