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

文档序号:26619006发布日期:2021-09-11 00:4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尤其涉及海缆外层保护,有效保护海缆受磨损和冲击的破坏。


背景技术:

2.海底电缆是海上关键的能源输送及信息通道,海底电缆的路由,经常要经过岩石段,在海洋环境的作用下,海底电缆会和岩石不断的摩擦,发生损坏;也可能遭受外物跌落冲击,发生损坏,在上述情况下需要对海缆进行保护。目前国内常用的铸铁保护管具有重量大、易腐蚀等缺点,国外已普遍使用聚氨酯材料的保护套。而现有的聚氨酯保护管壁厚偏厚、材料用量大、成本高,不适用对磨损和冲击要求不高的情况。因此实用新型一种薄管壁、材料用量低的海缆保护管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该保护管适用于对磨损保护要求不高的海缆,该海缆保护管主体部分壁厚较现有保护管可降低至15mm左右,除首位链接部位以外,减小其它管段的外径,从而降低主体部分壁厚,可以减少整体的材料使用量,降低成本。材质方面,采用高弹性聚氨酯材料,质量轻,并具有优异的耐海水腐蚀性能,施工方面,该保护管采用模块式结构设计,单个模块为哈夫式结构,通过模块组合成链状对大长度海缆进行有效保护。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包括至少两节海缆保护管模块相互咬合组成的链状结构;每节海缆保护管模块为哈夫式结构,每节海缆保护管模块由两块对称的单体结构单元1相互配合而成。所述单体结构单元1的两侧对接面上对称地设有若干盲孔10,单体结构单元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钢带凹槽8,其中,盲孔10用于插入定位销11,实现两个对称单体结构单元1的初步配合,凹槽8 内放置钢带3,通过钢带3扎紧连接,实现两个对称单体结构单元1的紧密配合,进而实现对海缆2的包裹,达到保护功能。
6.所述每个单体结构单元1包括头部4、主体5和尾部6三部分,采用变直径设计;所述头部4处设置有外凸环7,尾部6设置有内凹槽9;相邻的两个单体结构单元1之间通过外凸环7与内凹槽9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内凹槽9部位的管段外径大于其他部位,中部管段的壁厚较薄,适用于对磨损保护要求不高的海缆段,可以在保证连接部位强度的前提下,降低30%左右的材料用量,使其具有大的成本优势。
7.所述单体结构单元1的头部4上的外凸环7与相邻单元的尾部6上的内凹槽9相互咬合,海缆2置于单体结构单元1内部;相邻单元侧面盲孔10内插入定位销11以防止两单元相互错动,钢带3安装于单元1外表面凹槽8内。
8.进一步的,所述尾部6的外径大于主体部分,可以保证管段链接部位的壁厚。
9.进一步的,所述的海缆保护管内径稍大于海缆2的外径,既单体单元1的内径稍大
于海缆2的外径。
10.进一步的,所述海缆保护管模块采用高弹性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海缆保护管采用模块单元结构,可以根据要求一定范围内(0.5

2米)改变其整体长度。采用变直径设计,主体部分采用薄壁设计,可有效减少材料用量,成本更低。两半单元的接触面设有若干盲孔,插入定位销,使单元相互不会错动,绑扎钢带可紧密包裹海缆;结构重量轻,能够实现快速安装。材质柔软,可以弯曲,容易通过弧形下水板;采用高弹性聚氨酯材料,能够吸收一定的外物冲击能量,并具备优异耐磨、耐海水腐蚀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对内部海缆更长久保护。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个海缆保护管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海缆保护管单元接触面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海缆保护管安装完成后定位销处的截面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体结构单元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单体结构单元;2海缆;3钢带;4头部;5主体;6尾部;7外凸环;8凹槽;9内凹槽;10盲孔;11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8.如图1到图3所示的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包括至少两节海缆保护管模块相互咬合组成的链状结构,每节海缆保护管模块为哈夫式结构设计,由两块对称的单体结构单元1相互配合而成。单体结构单元1两侧对接面上对称设有若干盲孔10,盲孔中插入定位销11以实现对称单元1的初步配合;单体结构单元 1外表面还间隔设置有若干钢带凹槽8,通过外壁上的凹槽8,放置钢带,扎紧连接,实现对称单元1的紧密配合,进而实现对海缆2的包裹,达到保护功能。
19.所述单体结构单元1包括头部4、主体5和尾部6三部分,所述头部4处设置有外凸环7,尾部6设置有内凹槽9,所述外凸环7与内凹槽9相互适配连接。所述尾部6的外径大于主体部分,可以保证管段链接部位的壁厚。单体结构单元1的内径稍大于海缆2的外径。
20.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如下:
21.首先把海缆2置于单体结构单元1内,再安装另一半单体结构单元,组成一节海缆保护管模块,并利用钢带3扎紧第一节海缆保护管模块,安装第二节海缆保护管模块时,先把第二节海缆保护管模块单体结构单元1的尾部6内凹槽9卡于第一节海缆保护管模块单体结构单元1的头部4外凸环7内,再利用钢带3扎紧第二节海缆保护管模块,下面依次安装。
22.本海缆保护管采用模块单元结构,可以根据要求任意改变其整体长度;在连接处的内凹槽端局部增加外径,可以在保证连接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主体结构的厚度及材料用量,适用于对摩擦损坏和冲击破坏要求不高的情况;采用哈夫式的对半开单元结构,单元侧面盲孔插入定位销,使对称单元相互不会错动实现初步配合;钢带扎紧固定,实现对称单元的紧密配合;结构重量轻,能够实现快速安装;材质柔软,可以弯曲,容易通过弧形下水板;高弹性聚氨酯材料,能够吸收外物冲击能量,同时具备优异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能够进
一步提高使用寿命,对内部海缆更长久保护。
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缆保护管包括至少两节海缆保护管模块相互咬合组成的链状结构;每节海缆保护管模块为哈夫式结构,每节海缆保护管模块由两块对称的单体结构单元(1)相互配合而成;所述单体结构单元(1)的两侧对接面上对称地设有若干盲孔(10),单体结构单元(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钢带凹槽(8),其中,盲孔(10)用于插入定位销(11),实现两个对称单体结构单元(1)的初步配合,凹槽(8)内放置钢带(3),通过钢带(3)扎紧连接,实现两个对称单体结构单元(1)的紧密配合,进而实现对海缆(2)的包裹,达到保护功能;所述每个单体结构单元(1)包括头部(4)、主体(5)和尾部(6)三部分,采用变直径设计,尾部(6)的外径大于主体(5)部分,用于保证管段链接部位的壁厚;所述头部(4)处设置有外凸环(7),尾部(6)设置有内凹槽(9);相邻的两个单体结构单元(1)之间通过外凸环(7)与内凹槽(9)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单体结构单元(1)的头部(4)上的外凸环(7)与相邻单元的尾部(6)上的内凹槽(9)相互咬合,海缆(2)置于单体结构单元(1)内部;相邻单元侧面盲孔(10)内插入定位销(11)以防止两单元相互错动,钢带(3)安装于单元(1)外表面凹槽(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缆保护管内径大于海缆(2)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缆保护管模块采用高弹性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壁海缆保护管,包括至少两节海缆保护管模块相互咬合组成的链状结构;海缆保护管模块为哈夫式结构,由两块对称的单体结构单元相互配合而成。所述单体结构单元的两侧对接面上对称地设有若干盲孔,外壁上设置若干凹槽,其中,盲孔用于插入定位销,实现对称单元的初步配合,凹槽内放置钢带,实现两个对称单元的紧密配合,进而实现对海缆的包裹。所述单体单元包括头部、主体和尾部;头部设置外凸环,尾部设置内凹槽;相邻两个单体单元之间通过外凸环与内凹槽相互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根据要求改变其整体长度;采用变直径设计,可有效减少材料用量;能够实现快速安装,材质柔软可弯曲,容易通过弧形下水板;对内部海缆更长久保护。缆更长久保护。缆更长久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马越 张大勇 于雷 卢青针 张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21
技术公布日:2021/9/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